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 第7章 全新的新選組,軍勢破萬!“西國同盟”成立!【6100】

《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 第7章 全新的新選組,軍勢破萬!“西國同盟”成立!【6100】

藤堂平助看了看齋藤一,又看了看其手中的《大日本史》,難抑錯愕。

“齋藤兄,你也要去‘伊東塾’?”

齋藤一掃,審視般上下打量藤堂平助:

“這個問題我原樣送還給你。平助,你也是去‘伊東塾’上課嗎?”

藤堂平助下意識地點點頭:

“沒錯。師傅他今天邀請我過來聽課。”

齋藤一聞言,角泛起若若現的笑意。

“那可真是巧了,我們都是要去‘伊東塾’聽講呢。快走吧,,免得遲到。”

說罷,齋藤一從藤堂平助的上收回視線,重新邁步向前。

藤堂平助躊躇片刻後,走兩步,追了上去。

“齋藤兄,真沒想到會在這裡見你……你也對《大日本史》興趣嗎?”

據藤堂平助所知,齋藤一從不是一個喜歡讀書、熱學問的人。

其懷中正抱著的這本嶄新的、一看就知是剛買來的《大日本史》,便是他不讀書的一大證據。

雖然這麼說顯得很沒禮貌,但藤堂平助確實想象不出來“齋藤一認真上課,刻苦鑽研學問”的畫面。

齋藤一淡淡道:

“跟你一樣,伊東老師今天邀請我過來聽課。”

“師傅邀請你?”

“是的。就在‘隊會’剛結束沒多久,伊東老師突然找上我,邀請我來‘伊東塾’聽講。”

“他說時局盪,四海沸騰,若有志於‘平天下’,不妨多讀讀史書,說不定能從前人的鬥中汲取到治世的經驗。”

“我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了,所以就答應了。”

“因為我從沒學過《大日本史》,所以伊東老師特地允許我先來試聽一節課。”

“之後是常來上課,還是再也不來,都隨我意,他絕不強求。”

Advertisement

藤堂平助聽罷,不著痕跡地揚起視線,若有所思地盯齋藤一的面龐,眉間現出遲疑之

俄而,他終於下定決心,小心翼翼地開口道:

“齋藤兄,那個……”

然而,未等他把話說完,齋藤一便有所預料地搶斷道:

“平助,如果你是想跟我談今日的‘那件事’,那你大可住。”

“新八他已經來找我談過話了,向我灌輸了一大堆大道理,聽得我生煩了。”

“我無意改變我的想法,該說的我都說了,我並不覺得我有做錯什麼,你們不必再勸了。”

語畢,齋藤一繃起面部線條,那本就沒有任何表的臉龐更顯冷漠,一副“再跟我談此事,我就要翻臉”的不耐模樣。

藤堂平助見狀,默默地閉攏……看樣子,永倉新八跟齋藤一的談話很不順利……

瞧著對方那堅決的神,藤堂平助無可奈何,只能暗暗地長嘆一口氣。

……

……

伊東甲子太郎的私邸,某房間——

齋藤一毫不客氣地推開門扉,

藤堂平助隨其後,一邊小聲說著“打擾了”,一邊飛快地掃視房的場景。

擺放整齊的一張張矮桌,將寬敞的房間分割井然有序的一塊塊……真跟私塾似的。

這一會兒,已經來了不學生——無一例外,全都是新選組的隊士——他們或是扎堆聊天,或是默默地翻書閱讀。

眼見有兩位隊長駕到,其中一位還是威名赫赫的三番隊隊長齋藤一,房眾人連忙停下手中的活兒,爭先恐後地起行禮致意。

藤堂平助擺了擺手,友善地笑笑:

“我們現在並非上下級,而是一同求學的同窗。既是同窗,便不必多禮。”

讓房眾人都坐下後,藤堂平助和齋藤一在靠近窗戶的兩張空桌旁坐下,當起了同桌。

之後,陸陸續續又來了不人。

很快,房的全部座位都坐滿了,沒有任何空位,包括藤堂平助和齋藤一在,總計有24名學生。

又過一會兒,走廊方向傳來沉穩的腳步聲——譁——伴隨著推門的響聲,伊東甲子太郎踩著不不慢的步伐,走眾人的視界。

霎時,房眾人紛紛直腰桿,端正坐姿。

伊東甲子太郎在主座上坐定,滿面笑意地朗聲道:

“諸位,晚上好!”

“能夠看見有這麼多人在此,我很欣。”

“我們必須要多讀史書以自省,在西夷勢大的當下便更該如此,切不能忘記‘日西用’的本——這正是我開設‘伊東塾’的初衷。”

他說著環視全場,目逐一過每一個人的面龐。

在看見齋藤一時,他的目在其上多停了片刻。

“多餘的寒暄,我就暫且略過了。”

“一寸一寸金,快讓我們開始上課吧。”

“在正式開始講學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下《大日本史》的作者……”

早在經營伊東道場時,伊東甲子太郎便經常給門下弟子授課,以期培養出文武雙全的優秀弟子。

對於如何傳道授業解,他早已是駕輕就

他那不疾不徐的嗓音,清晰地傳在座每一個人的耳中。

講授的容有條有理,深淺出,令人不自覺地聽迷。

藤堂平助留心觀察旁的齋藤一,發現對方格外認真,雙眼眨也不眨地盯伊東甲子太郎……他似乎是真心實意地求學。

——咦?奇怪……

這時,藤堂平助慢半拍地察覺一件怪事:在座的許多同學都是他的老人……大多是他的同門師兄弟,即伊東甲子太郎的門下弟子。

藤堂平助眨了眨眼,不一會兒便自己想通了:

——這畢竟是師傅開設的私塾,聽課的學生大多是師傅的弟子,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一念至此,藤堂平助不再多想,抖擻神,認真聽講。

……

……

時間流逝……

轉眼間,兩月時悄然已過。

夏意去,秋意濃。

若用一個詞彙來形容這倆月的時局變化,那便是“無事發生”。

東國也好,西國也罷,全都寂靜異常,沒有發生任何大事。

當然,想也知道,這純粹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東西兩大陣營都在默默“憋大招”。

為了便於稱呼,世人據地理位置的差別,稱靠北的“和宮朝廷”為“北朝”,稱靠南的“睦仁朝廷”為“南朝”。

由東國武士扶持的“北朝”,以及由西國武士扶持的“南朝”……簡直就是五百年前的“南北朝”的經典復刻!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不得不說,黑幽默確係歷史的一抹重要底

在經過足足兩個月的“蓄力”後,最先發出巨大靜的陣營,赫然正是青登領導的“北朝”——新選組的“第二次大徵兵”,圓滿結束!

為了補充因“長州征伐”、“第二次關原合戰”等一系列戰事所造的戰損,也為了進一步擴大兵力以震懾、迎擊西國諸藩,青登在北抵奧羽,南達京畿的廣大地域展開大規模徵兵,即“第二次大徵兵”。

火槍隊、火炮隊與騎兵隊被劃為本次徵兵的重點,計劃添四千新兵,使新選組的總兵力從六千擴充至一萬。

“一萬”這個數字是青登心研究過的。

若是超過這個數字,那新兵就過多了,沒法在短時間可觀的戰鬥力。

若是於這個數字,則兵力太,不足以抗衡西國。

如今終究不是刀劍的時代,新選組的專於近戰的劍士已經夠多了,沒有再擴充的必要。

於是乎,負責近戰的一、二、三、四、五番隊,僅僅只是補充先前的戰損,並未展開進一步的擴編。

新增的四千兵力基本都分配進火槍隊、火炮、騎兵、負責傳令與諜報活的九番隊,以及都察局、總務司等後勤部門。

鑑於火槍隊的兵力規模已膨脹至一個驚人的數字,青登又新設了兩支嶄新的火槍部隊:十二番隊與十三番隊!

隨著新部隊的建立,青登對新選組的人事編制展開大刀闊斧的調整。

原六番隊副隊長相馬主計調任為十二番隊隊長。

原八番隊副隊長吉村貫一郎調任為十三番隊隊長。

原三番隊三席大石鍬次郎調任為八番隊副隊長。

此外,提拔淺野薰、川村隼人等潛力十足的新人,命他們分別擔任新部隊的副隊長。

現如今,新選組的組織架構如下——

【都察局】(憲兵隊)

局長:近藤勇。

局長助勤:武田觀柳齋。

目付500人。

【總務司】(主理行政工作)

總長:山南敬助。

總長助勤:伊東甲子太郎。

支配200人。

【財務室】(主理財務工作)

室長:艾·昂古萊姆。

室長助勤:河合耆三郎。

勘定120人。

煉寮】(主理武鍛造與修理)

煉頭:北原春太郎。

鐵匠250人。

【普請】(主理野戰工程、土木作業)

普清頭:東雲夏次郎。

手傳150人。

【醫療方】(主理醫療事務)

醫療頭:南條秋三郎。

醫護人員100人。

中央機關與後勤部門,合計1320人。

接著是戰鬥部隊,即拔刀隊——

副長:土方歲三。

副長助勤:尾形俊太郎。

【一番隊】(銳步兵隊):

隊長:橘司(沖田總司)。

副隊長:島田魁。

兵力300。

【二番隊】(銳步兵隊):

隊長:永倉新八。

副隊長:中島登。

兵力250。

【三番隊】(銳步兵隊):

隊長:齋藤一。

副隊長:中澤貞只。

兵力250。

【四番隊】(步兵隊):

隊長:芹澤鴨。

副隊長:谷三十郎。

兵力0。

【五番隊】(步兵隊):

隊長:新見錦

副隊長:谷萬太郎。

兵力450。

【六番隊】(火槍隊):

隊長:井上源三郎。

副隊長:安藤早太郎。

兵力1150。

【七番隊】(騎兵隊):

隊長:橘佐那子(千葉佐那子)。

副隊長:中澤琴。

兵力600。

【八番隊】(火槍隊):

隊長:藤堂平助。

副隊長:大石鍬次郎。

兵力1150。

【九番隊】(忍者隊):

隊長:橘舞(木下舞)。

副隊長:山崎烝。

兵力400。

【十番隊】(騎兵隊):

隊長:原田左之助。

副隊長:松原忠司。

兵力600。

【十一番隊】(炮兵隊):

隊長:阿部十郎。

副隊長:野村利三郎。

兵力680。

【十二番隊】(火槍隊):

隊長:相馬主計。

副隊長:淺野薰

兵力1150

【十三番隊】(火槍隊):

隊長:吉村貫一郎。

副隊長:川村隼人

兵力1150

銳步兵800,普通步兵1000,火槍手4600,騎兵1200,忍者400,炮兵680,合計8680戰兵。

戰鬥員8680,中央機關及後勤人員1320,總兵力!

毫無疑問,在諸藩軍備普遍廢弛的當下,這已是一足以決定天下歸屬的強大軍勢!

有意思的是,因為新選組的兵力規模擴充至十三支番隊,所以最近市井間有不人戲稱新選組為“護京十三隊”,即保衛京畿的十三支部隊。

此前之所以沒有這樣的綽號,便是因為跟“十三隊”相比,“十隊”一個音節,而“十一隊”又多一個音節,顯得格外拗口。

雖然這名號有調侃的分,但其涵無疑是偏褒義的,總比“壬生狼”這種蔑稱要好得多。

對於這種有利於新選組的組織形象的傳聞,青登素來是樂見其

青登一直很注重輿論的力量,深諳“喜事大報,喪事不報”的準則。

於是乎……輿論機,開

還是老樣子,瓦版小報像雪片一樣派發;潛伏在市井間的九番隊隊士四散佈訊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