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科幻未來 希靈帝國 第1321章 末日前的世界

《希靈帝國》 第1321章 末日前的世界

目前哈蘭正匿的這個宇宙位於瀕臨虛空白區的地方,荒涼偏僻,而且我們從未涉足過。

我們通常會依據帝國勢力的輻程度,將虛空劃分爲數個區域:包括帝國首府在,由帝國完全統治並且建立有各類軍事要塞的區域爲帝國境,或者直接簡稱爲帝國區,它包括僕從軍所生活的宇宙及在這五年間陸陸續續建設起來的數百個宇宙;宏世界這樣由帝國管理,但我們並未對全宇宙發出統治宣告的世界爲從屬區,或者稱爲帝國邊疆——嗯,我們有一片相當廣闊的邊疆,這個是比較喪心病狂的;在宏世界之外,完全不帝國統治,但帝國偵察部隊或者掃描系統能監視到的區域被稱作遠疆,這一區域被戲稱爲“低安區”,基本上到遠疆之後你就得不到任何來自帝國方面的軍事庇護了,甚至要向宏世界求援都困難重重,除了帝國軍隊之外,平民是絕對不會輕易跑到遠疆的。

而在遠疆之外還有無盡廣闊的虛空,刨除星域、休倫神族和墮落使徒的領地之外,這未曾探索的虛空被我們統一稱作“白區”。

一無所知,毫無保障,關於這裡的信息乾淨的如白紙一樣,這就是白區。

哈蘭所藏匿的世界就位於白區和遠疆的界線上,這個世界我們從未涉足過,但只要它的信息偏移量再向帝國疆域靠攏百分之十,就會落離世庭園每天理掃描的

這個世界距離我們發現故鄉質的那個宇宙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這是讓我和珊多拉都甚爲安的事。看樣子哈蘭在這裡轉悠的幾天時間什麼都沒找到,他們手頭對故鄉質的報與實際況有頗大差距。珊多拉還擔心一旦雙方開戰,戰鬥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危及故鄉世界的線索。現在看來倒暫時不用心這個了。

Advertisement

在我們從家裡趕赴前線的這幾個小時裡,西維斯已經向那個被帝國軍圍的跟罐子一樣風的宇宙派出了大量探針和三波偵察兵,本來是想借此查明哈蘭面對帝國軍的迎擊計劃,但世界屏障況好像有些古怪。

“我們就在一開始看到墮落使徒的飛船在主質位面活了很短時間,”西維斯跟珊多拉彙報著,“他們肯定發現了探針和世界屏障外面的帝國軍,但他們很快就躲進深層空間,或者某種空間褶皺裡失去了蹤影。這個宇宙很奇怪,它應該是自然形的。但它部的空間狀態不怎麼穩定,屬下偵測到大規模的空間褶皺開合況,好像它部有很多封閉的小世界一樣——這些東西不像自然形,或許有開化文明在這個宇宙短暫停留,修改了它的結構。”

“現在哈蘭就藏在那樣的空間褶皺裡?”珊多拉看向西維斯。

“是的,全部躲了進去,既不準備突圍,也不準備迎擊,藏在空間褶皺裡只能一時保平安。想靠這種躲躲藏藏的方法對抗帝國軍實在不聰明,而且哈蘭手上明明有足以迎擊的軍隊,他這樣做,實在不像是一個正常的……”

“不像是一個正常的帝國軍人。”珊多拉點點頭,“連基本的軍事常識都不顧了麼……好吧,先不管哈蘭怎麼想的。反正帝國軍遲早要一路打進去。先說說這個世界的況,它好像不止是空間結構有些異常吧——我看到智慧生的痕跡。”

珊多拉指著軍平臺上的全息投影。上面顯示的是一片黯淡微紅的太空,太空中很清晰地出現了人造:可能是某種空間站。而且絕對不是帝國生產的。

“是的,陛下,這裡有原住民,而且他們已經遍及整個宇宙了,”西維斯臉上的表仍然充滿困,“這纔是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哈蘭好像沒有侵擾這些土著,他已經在這個世界潛伏了或許有好幾天,但……屬下完全沒發現這個世界有被破壞過的痕跡。”

墮落使徒人畜無害地在某個世界呆著?我理解西維斯臉上的表怎麼回事了。

“和原住民接過麼?”姐姐大人突然了句

“還沒有,”西維斯答道,“我們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搜尋墮落使徒上,那些原住民科技水平似乎很一般,他們還沒有掌握跳出這個宇宙的技,這是一羣潛力有限的種,在解決眼前的敵人之前,帝國軍暫時沒多餘的力關注他們。”

也就是說西維斯對這個宇宙的土著種族還一無所知呢。我倒是能理解這種標準希靈範兒的思維方式,而且現在眼前最大的問題是搞定哈蘭,這個宇宙的土著居民——只要他們淡定圍觀別捲進來,帝國軍也著實沒多餘的力去照看他們。但我覺得還是跟這些土著接一下的好,他們已經遍及整個宇宙,雖然沒跳出世界,但按帝國標準也是開化文明瞭。帝國軍和墮落使徒打起來是肯定會被這些土著發現的,提前和他們接一下,到時候或許能避免不麻煩。

“圍困部隊繼續保持對世界屏障的干擾,我要求二十四小時中繼基站可以運轉,”珊多拉略一沉便下令道,“主力部隊開始下沉至主質位面,我倒要看看,哈蘭這時候還能不能繼續安安穩穩地藏著。”

事實證明,那傢伙還真能!

當帝國軍的主力軍團大搖大擺地進這個宇宙,甚至飛快地佈設好陣地之後,墮落使徒連個影子都沒出來!

“確認沒有偵測到任何敵軍反應——全宇宙範圍。”西維斯在指揮席上彙報道。

我張張:“連一點靜都沒有?哪怕冒出來個偵察機或者探針看看況也行啊!”

“一點靜都沒有,墮落使徒連個探針都沒放,我們甚至沒檢測到敵軍的雷達反應。”西維斯再次確認了一遍眼前的數據,特嚴肅地對我點點頭。“他們就好像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一樣裝作自己不存在……”

這次連珊多拉都有點無力:“那個哈蘭到底在搞什麼鬼……給我準備一次全宇宙的廣播。”

通訊部門立刻將高能廣播塔準備就緒,這套安裝在帝國上將號縱通臂上的巨型高塔可以讓幽能以信號波的模式在整個宇宙迴響。輕而易舉地進行全世界無延時的廣播,珊多拉要哈蘭立刻出來應戰,下令將廣播調節到哈蘭軍團自己的頻率,這個頻率是上次邊境戰役的時候被我們截獲的,用這個頻率來進行廣播本就是一種嚴重的挑釁行爲,然而在帝國軍宣佈本宇宙已經被控制,要求墮落使徒立即迎戰之後的十幾分鍾,哈蘭仍然裝作自己不存在一樣貓在某個空間褶皺裡……

我突然都有點懷疑是不是西維斯報有誤了,哈蘭殘部真的在這個世界麼?

西維斯立刻以命擔保報的準確不但確信哈蘭的軍團就在這個宇宙某,而且絕對沒有逃出去。於是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廣播,這次廣播容是冰斯友提案的,措辭特別簡明:“哈蘭有種出來戰個痛!”

當然,敵人仍然沒有任何靜。

這不是希靈軍人應該有的反應,不過沒人知道哈蘭到底出了什麼狀況,珊多拉最後下令就地建立太空要塞,並且開始掃描整個宇宙:不論哈蘭藏在什麼地方,等整個世界所有的空間異常點都被解析之後。他遲早得出來應戰,我真心不知道他現在這樣貓著有什麼意義,難道還打算在三兩天時間裡就製造出足夠跟帝國大軍抗衡的新戰艦麼?

亦或者……他在利用這個時間給君臨者編隊充能?

最後這條是僅有的可能了,但很快我就覺得不太靠譜。假如哈蘭還有一點腦子,他就應該知道自己現在於逃亡狀態,君臨者時刻保持充能是基本常識。畢竟減一點飛船壽命總比被打了強。所以他現在躲著應該不是爲了給君臨者充能的。

不管怎樣,一次本應該快速激烈的截擊戰因爲哈蘭的反常舉了短暫的僵持狀態。而當雙方開始僵持之後,我將空餘的注意力放在這個宇宙的其他地方。

第二天。我開始查看探針們從深層空間拍攝到的各種景狀,以及利用艦載觀測設備拍攝下來的太空實景,所看到的東西讓人很意外。

我看到了一個異常蒼老,已經瀕臨衰朽的世界。

一開始艦隊抵達的時候我就注意到周圍的太空中星黯淡,幾乎看不到羣星和遠的星雲,當時我還以爲是艦隊正好傳送到一片天稀薄的區域,或者這個宇宙本就天所致,然而當探針拍攝的畫面送到自己眼前之後,我才發現並非這個宇宙天,而是所有的恆星都已經進暮年了——這個世界已經進晚期,全宇宙範圍的造星運都瀕臨停止,我們沒有看到明亮的星雲,是因爲那些星雲已經耗盡燃料和資源,它們製造出的恆星有百分之九十已經熄滅,現在只剩下暗淡的餘燼。據探測,這個宇宙仍然在緩慢膨脹,但膨脹速度近乎停滯,按艦載主機的計算,這個世界的質總量正好於臨界點上,它的最終宿命是在某個時間靜止下來,既不膨脹,也不收,變一個凝固的空間,其部的所有天都將在漫長的時間後逐一熄滅,最終這個宇宙將變一個黑暗的氣泡,熵趨於無窮大,不再有任何現象發生,等待信息流徹底停止的一刻,它便會靜靜地被虛空吞噬。

在自己的房間中,我一幅幅地翻看著那些來自深層太空的畫面,上掛著小小的人偶,小姑娘完全看不懂那些東西,但裝的很專業。

這一點倒是跟自己像……

一個即將壽終正寢的宇宙,景慘淡。

空間中充斥著古老的黑和冷卻質,探針在深層空間拍攝到的黑暗畫面上其實並非什麼都沒有,那裡有大量的黑。恆星枯竭之後形的高度天完全佔據了這個世界的星空,從黑的數量上。我們就能判斷出這個宇宙曾經一定也有過繁星閃爍的田園時代——那時候太空中活躍的天必然比那些黑要多出數倍。

在太空中,還能找到一些正在釋放出和熱的東西。那是一些暗紅的天:紅矮星。這些耗盡燃料,但又不足以形的恆星正在以極其緩慢的速度燃燒著,榨自己最後一點能源,它們中有一些已經徹底枯竭,現在只不過是釋放著積蓄在其部的熱量而已。這些低溫的星星就好像黑天鵝絨上點綴的小燈,在宇宙落幕的片刻間閃爍著曖昧的微。這個宇宙的末路屬於世界末日中最經典的形:冷卻。

宇宙有很多終結方式,自然而且壽終正寢的終結方式則主要分爲三種:膨脹至大撕裂,坍塌至奇點,或者正好於臨界點上。以黑泡狀態慢慢冷卻,太空寒冬會殺死一切。我眼前的這個世界就正在慢慢迎向第三種世界末日。當然,這個“迎向”是站在宇宙演化的長度上看待的,這個世界要完全冷卻至所有生存空間都消失還需要大概一億年,那些芒黯淡的紅矮星距離徹底熄滅,還有些茍延殘的時間。

而這個宇宙最後的原住民就在那些行將死亡的恆星周圍生存著。

據探針採集到的畫面,那些暗淡的恆星餘燼周圍幾乎都有聚居點,包括自然天以及人造的太空堡壘,這個宇宙殘存的土著居民就住在那上面。聚攏在不斷冷卻的紅矮星周圍,採集著已經屈指可數的恆星能源,就彷彿冬夜來臨時圍著一小堆篝火餘燼取暖的避難者一樣,只不過他們所面對的冬夜不會再有日出。而他們眼前的餘燼已經是這宇宙最後一點燃料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