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安樂天下 第246章 獻計

《安樂天下》 第246章 獻計

章,

……

二月底,天氣漸漸回暖,但是大秦境的局勢並沒有一一毫的好轉。反而是任安府在這個時候,相比較之下,顯得特別安寧。有紀家爲首的豪門大戶慷慨解囊,再有祁佑年大軍的強力制,任安府的反賊和匪患幾乎被剿滅乾淨,大部分百姓每天都可以吃到糧食。

紀三老爺從南洋運回來的糧食,這個時候就起了決定的作用。

這天一大早,紀曉棠就忙碌了起來。

“這紫檀富貴牡丹的炕屏雖好,放在這卻不大合適。”紀曉棠站在客院上房屋中,正看著丫頭們收拾。“老太太院子後邊樓上庫房裡有架琉璃炕屏,你們去找了來。這架紫檀的炕屏,就換到東廂房去吧。”

“打發老穩妥的人去,那琉璃炕屏最不經磕的。”紀二太太在一邊就說道。“多虧這炕屏藏的嚴實,沒被賊人們發現。不然就算是找回來,只怕也不是囫圇個了。”

謝子謙謀反,紀家被洗劫,明面上的東西幾乎被搶一空,雖然後來祁佑年帶人嚴加巡查,找回了大部分,但還是損失了不東西。

程嬤嬤聽了,忙就親自帶了幾個小丫頭去庫房擡炕屏。

“娘,你今天一大早就起來了,忙了這半天,且歇歇吧。”紀曉棠又略看了一兩,就走回到紀二太太邊說道。

“我倒是沒什麼,只是這兩天累了你。”紀二太太笑著道。

孃兒兩個就在榻上坐下,隨即就有小丫頭端了熱茶和點心送上來。紀曉棠幾天早飯吃的,且忙了半天,這個時候還真有些先選了塊栗子糕奉給紀二太太。然後才自己揀了塊桂圓皮,就著熱茶吃了。

Advertisement

“我也不累,最累的還是嬤嬤。”這個時候正好程嬤嬤走回來,紀曉棠就笑著道,一面招呼程嬤嬤也過來歇一歇。

程嬤嬤帶著小丫頭將琉璃炕屏擺放妥當了,才走過來,向紀二太太和紀曉棠行了禮。就在榻下的椅子上坐下。端起小丫頭送上來的熱茶喝。

說最累的是程嬤嬤,並非是紀曉棠的客氣話,畢竟。這裡最清楚皇室規矩,且還對靖安親王日常起居好惡有些瞭解的,也就是程嬤嬤了。

上一次靖安親王突然到紀家來,紀家沒有什麼準備。而這一次,靖安親王卻是提前打發了人來說了。他到清遠,要住在紀府。

這種況下,對紀家來說可就麻煩了。雖然因爲靖安親王帶了話來,說不想打擾主人。還是住在他上次來住過的院子就好,紀家是不用將主院讓出來了,然而這客院的準備。卻毫不能馬虎。

紀曉棠特意找了程嬤嬤,開始整理、佈置客院。紀二太太也知道事關重大。每天都會跟著過來。

以靖安親王的份,來清遠能夠住的地方,除了縣衙,也就是紀府。然而,紀曉棠絕不會當他是喜歡舒適才選擇紀府住下的。

不過,紀曉棠已經想的通。凡事都有兩面,秦震住在紀府,對紀家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要做的,就是將好最大化,而將負面的影響最小化。

吃過了點心,歇了片刻,紀曉棠就從上房屋中出來,到東廂房查看。三間東廂房,一間做了書房,一間做了客廳,還有一間則安放了牀鋪,可做暫時的休憩之所。

書房中書架上已經擺了些書,還有兩個小丫頭正搬了書卷往架子上擺放。

紀曉棠就看見了沈瑤和沈琦。沈琦是被紀二老爺打發來送書的,選中他做這差事是因爲他年紀小,而且比別的小廝唸的書都多。

“今天去看過你們爺爺了嗎?”紀曉棠就將姐弟倆邊,“不是讓你們照顧爺爺,怎麼又來幹活?”

沈老沒了兒子、兒子媳婦和小孫子,而且還了傷,又不肯來紀家養傷。紀曉棠就跟紀二老爺說了,將沈瑤和沈琦姐弟放回去,讓他們安和照顧沈老。

“爺爺的傷已經好多了,都開始幫著料理災民的事了。爺爺不讓我們照顧,讓我們回來。”沈瑤就行禮道。

“爺爺說,如果不是老爺和姑娘照顧,讓我們躲起來,只怕我們也活不到今天。紀府就是我們的救命恩人,爺爺讓我們回來,好好服侍老爺、姑娘。”沈琦也道。

劫後餘生,經歷了喪親之痛。短短數日,這姐弟倆似乎就瘦了一圈,卻了許多。

紀曉棠見他們如此,暗暗嘆息,也就沒再說什麼。

……

紀家將客院收拾妥當,靖安親王一行如期駕臨清遠。

紀二老爺作爲士紳代表,跟祁佑年等衆人一同出城十里,將靖安親王接進城中。靖安親王一進城,就到了紀家落腳。

等秦震在前面理完一應的事務,紀二老爺就讓人傳話到後面。此刻,紀曉棠等人早都穿了見客的大裳,齊聚在紀老太太的屋子裡,聽到秦震要見們,衆人忙都起出來。

秦震已經從前面的書房移到了客院,衆人就到客院。

客院外,如今都已經換了秦震的人。與以前微服出巡不同,這次秦震得了明旨,擺了全副的車架出巡,服侍的人也都帶了來。

就有小廝往裡面傳稟,頃刻間就有模樣的人出來,領著衆人往上房走。

上房廳中,秦震著緋蟒袍,頭戴玉冠而坐,旁邊是紀二老爺、紀三老爺陪同。紀曉棠衆人進屋,忙都下拜行禮。

秦震笑著擡起手,就有上前,將紀老太太攙扶了起來,隨後,紀二太太、紀曉棠和紀曉蕓纔跟著起

“數月不見,老夫人氣依舊。”秦震讓衆人坐,態度很是和藹可親。“前些日子反賊作,讓衆位驚了。好在有驚無險。不然可要後悔死小王了。”

秦震如今擺明份,紀老太太不慣這樣的場合,就有些拘謹,一應答話都是紀二太太和紀曉棠。

秦震也不見怪,一面就讓人端出幾個托盤來,有金玉如意、龍頭柺杖、還有各彩緞、宮花、珠串,賞給了紀家諸人。

衆人謝賞。秦震點頭。

“小王到這裡。多擾了諸位。老夫人年邁,且回去安歇。”這麼說著,秦震就起往後面去了。

紀曉棠等人出來。都鬆了一口氣。與請安親王正式的見面就這樣結束了。

回到紀老太太的屋子裡,紀老太太就讓紀曉蕓帶著小丫頭幫了大裳。

“怪拘束的慌,我平生就不慣這個。”紀老太太說著話,坐回到炕上。整個人似乎才放鬆下來。又有些擔心。“王爺要在咱們家住多久?”

“祖母放心。”紀曉棠知道紀老太太擔心的是什麼,“不管住多久。肯定有太多的事要忙。見了祖母一回,盡了禮數,他哪裡有時間再見咱們呢。”

紀老太太聽紀曉棠這樣說,才放了心。

“他上回來。我見他氣度不凡,知道必定是位貴人。今天見面,雖然待咱們還是和氣。可我總覺得好像換了個人似的,周的氣度。那必定是龍氣了,不愧是子龍孫。”頓了頓,紀老太太又道,“這樣的人,掌握生殺大權,決定人的生死只在轉念之間。這些天,咱們可得小心啊。”

“老太太放心,我們會的。”紀曉棠只得說道。

……

紀曉棠再次見到一常服的秦震,已經是當天的掌燈時分。

客院書房,秦震坐在書案後,書案上的卷宗幾乎堆積如山。除了紀二老爺和紀三老爺,祁佑年也在座。

紀曉棠向秦震見禮,秦震竟站起從書案後走出來,向紀曉棠還了一禮。

“這怎麼敢當。”紀曉棠就有些詫異。

“曉棠很當得起。”秦震卻道,“一應事,我都已經知道了。任安平定、反賊伏誅,若沒有曉棠,如今只怕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我這一禮,不僅是我個人,還代表這一方的百姓,朝廷百,多謝曉棠。”

“這更不敢當了。”紀曉棠這麼說著,眼神下意識地瞥向祁佑年。

“我並沒說什麼。”祁佑年立刻就道,“王爺下午見過了災民,還有許多人。曉棠的諸多善舉,如今天下盡知。”

至於因爲紀曉棠的警示,軍才能取得鷹跳峽大捷的事,祁佑年是早就跟秦震通過消息了。

那是紀曉棠的功勞,不能夠抹殺。

秦震就笑地看著紀曉棠,讓紀曉棠到一邊的椅子上坐下。

“百姓們都說曉棠是觀音轉世,也有說曉棠是螺娘娘真。我早就知道,曉棠絕非一般子,原來竟有這樣的來歷。”秦震這話,就有些玩笑的意味了。

“王爺言重了,不過是年紀小,大家玩笑著說說罷了,如何擔的起,怕不折了的福氣。”紀二老爺忙就站起,說道。

紀三老爺也跟著附和。

這是兩人在維護紀曉棠,秦震就又笑了笑。

“便是玩笑,也可見民心所向。我從來沒有將曉棠當做普通的子,曉棠也不必以那些俗理來避諱。今天請曉棠來,就是有些大事,要請曉棠幫著一起參詳。”

秦震說到最後,原來是請紀曉棠來一起商量事的。

他雖這樣說,但是紀曉棠卻並沒有立刻就答應,只說自己年紀小,學識淺。

“平常雖是常跟爹爹和小叔說說外面的事,不過是爹爹和小叔溺,不會笑話我罷了。”

“曉棠太謙。依我看,這天下,只有你笑人,什麼人敢笑你,那就是真的無知了。”秦震就道。

秦震的態度很誠懇,紀曉棠又見紀二老爺、紀三老爺和祁佑年都並沒有其他的表示。心中略一思忖,也就沒有再推,就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這一天,只是個開始。

從那之後,秦震不僅是在與紀家兄弟、祁佑年商量事的時候總是上紀曉棠。就是與一衆吏、幕僚等議事,也會將紀曉棠請過來。

有時候,秦震有什麼難解的事,不別人,也會了紀曉棠幫他參詳。

衆人都坐下來,秦震才緩緩地開了口。

“我剛看過地方送上來的文書,還有朝廷轉來的一些摺子。今年旱毫沒有改善。轉眼就是麥收。只怕到時候又是顆粒無收。”

朝廷本來是寄希於旱改善,今年麥收能收上糧食來,這樣很多問題會自化解。其他的問題也會容易解決的多。

然而,天不從人願。

再繼續旱下去,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形,誰都無法預料。但是無論誰都知道。那形肯定會非常不妙。

糧食,是當前最大的問題。

秦震要跟他們商量的。就是這個,怎麼能夠弄到更多的糧食。顯然,在這個問題上,秦震對紀家是寄予了厚的。

“國庫中已經沒有餘糧。如今京們的祿米幾乎都要打白條了。”秦震告訴大家,大秦缺糧已經到了什麼程度。而各地向民間徵糧,能夠徵集到的糧食也是杯水車薪。本解決不了問題。

“並不是沒有糧食,只是。不是人人都像紀大人,他們雖有糧食,卻不肯拿出來。”祁佑年就說道。

而這樣的人,大都有權有勢。豪族勢力與場勢力盤錯節,各地府也奈何不了他們。

“文達從南洋運糧,此舉大善,只怕還要勞煩文達走一趟。”秦震就道。他話雖說的客氣,但也等同於是下令讓紀三老爺再下南洋。

依著紀三老爺的子,就要立刻答應,但是此刻,他卻沒有開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