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戰爭議題。
之前的流言與立儲之事又有些過于敏,以太學生和東京父老為主的太學問政群還是很講封建道德傳統的,免不了會有些為家面著想,繼而在這種場合顯得束手束腳。
所以,作為建炎七年最后一件大事,太學問政本進行的波瀾不驚……唯一一點起伏出現中午休息的時候,有幾個外地來的老百姓來到太學外下跪告狀,挑這個時候告狀,儼然是蓄謀已久,但對此等事,朝廷也有很完備的制度,自有人接手置。
不過,其余人不給家與中樞重臣們找麻煩,卻不代表家與中樞重臣們不給其余人找麻煩。
這日下午,眼看著第四屆太學問政即將勝利閉幕,臨到結束,呂好問呂公相卻是緩緩起,來到場地正中,用了兩句話,便替趙家宣布了建儲的制度。
所謂‘經家與中樞重臣合議,立太子而不公示;制詔書兩檔,一者家隨攜帶,二者系于文德大殿房梁之下,若有萬一,朝廷重臣共啟,扶立新君’……如此而已。
說完這話,趙家以下,卻是全伙而散,只留下無數中低階員與太學生、東京名儒父老一起在風中凌。
很多人,甚至都沒聽清楚是怎麼回事呢!
然而,家卻早已經離開太學,與諸位重臣在太學門前散開,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自的婆姨去了。
到此為止,建炎七年是真的沒事了,便是有事也得等到建炎八年了。
轉回眼前,出了太學,恭送趙家儀仗離開,不說他人,只說營騎軍都統曲端后七八個的高級騎軍將領,卻是在寬闊到有些過分的街上聚在一起,一時有些恍惚之態……和其他人一樣,他們也對這個建儲制度有些不著頭腦。
但所幸為軍,天然要避諱此類事務,倒也懶得像其他員那般,或是蜂擁往某上、重臣宅邸方向而去,或是聚集在一起熾烈討論。
“你們還跟著我作甚?”
負手向北看了一陣子,曲大忽然回頭,對著自己的下屬們蹙眉出言。
你也沒說散啊?
眾人心下無語,但諸如張中孚、張中彥兄弟都是跟了這位許多年的,便是劉錡、李世輔二人如今也多習慣了這位的,卻是無一人出言駁斥。
“正要問問節度,已經是年假了,往后幾日,便是有家在東京附近士卒也要歸家過年的……既然無事,要不要一起去耍耍?”劉錡到底是將門出,最為妥當。
“去何耍?”曲端心中一,但眼角瞅見另一群武出來,卻又立即改了語氣,就在太學前的街上負手揚聲以對。“便是去耍又何必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大過年的,知道的曉得咱們是同僚之誼,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曲大心思狹窄,放了假還要你們伺候著,否則就不舒服呢?更有甚者,不得會有文遠遠看見,回頭上書參咱們一本,說我搞什麼團團伙伙,拉攏你們參與黨爭呢!不知道大宋就是被黨爭給淘散壞了嗎?沒有新舊黨爭,哪來的靖康之變?!”
說完,曲大自帶著一正氣拂袖而去。
不過,劉錡、李世輔、張氏兄弟還有其他幾位騎軍統制只是面面相覷一下,便懶得理會早已經習慣的自家頂頭上司,兀自聚在一起往馬行街一帶而去。
而曲端既然獨自離開,剛剛出太學的在京十節度另一位王彥,卻只能帶著一群面尷尬的原八字軍出高級武在門口氣的面發白……半日方才緩過來,卻又干脆一揮袖子,也獨自回家去了。
便是許多文,被曲大這麼一嗓子嚎出來,也都當場熄了抱團玩樂宴飲之心,就此散去。
然而,曲大昂首,騎著鐵象雄赳赳氣昂昂的走了一路,臨到東華門繼續往北,走到艮岳址與延福宮之間,眼瞅著就要到景苑的宅子了,見到周圍人漸,卻又有些覺得有些無趣……難得放假,天還早,不去馬行街尋人喝酒吃魚羹,裝什麼死樣子回家?
唯獨已經走到這地方了,難道還要回轉不?
正想著呢,曲大忽然抬頭,卻看見前面有一人騎著一個騾子,尋常樸素打扮,先是迎面而來,然后居然離開大路往艮岳廢墟里鉆,自然是怒從中來:
“夏侯!你這打扮是要去何?”
原來,那避開曲大的不是別人,正是便裝出來的曲端親信校夏侯遠。
這里多說一句,這年頭,朝廷對軍隊的封建分是不可能做到什麼徹底清理的,尤其是帥臣到統制這個階段,在趙家把心思放到軍隊基層后,幾乎稱得上是軍隊中封建分最明顯的一層。
各帥臣統攬一軍,以大將份掌握軍權,與朝廷共財權、人事權,雙方努力做到心照不宣,不給朝廷添麻煩而已。而統制則次之,乃是要與帥臣、朝廷一起打轉轉,本依然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甚至,夸張如李彥仙那種特殊況,常年不點驗兵馬,只是朝廷以往給他按照兩萬營大軍,如今按照三萬營大軍的規制提供軍械、糧秣,以及種種其他軍需罷了。
怎麼劃分分配,都只是任由李彥仙來置。
實際上,誰都知道,李彥仙部是一分為三的,他自己有七八千營規制的核心部隊,分別在陜州黃河兩岸駐扎,是優先供給的。剩下的錢糧軍資又一分為二,一半給出的翟氏,還有一半給中條山乃至于太行山甚至更北面不知道哪家的義軍……數量,李彥仙自己估計都不清楚,反正肯定比什麼兩萬三萬多得多。
甚至,當日翟氏系的董先打了勝仗后,趁著大軍全線作戰的機會一定要求升為統制,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本就有趁勢出翟氏系,為正規部隊的含義。
唯獨趙家和朝廷難得糊涂,樂見其然后順水推舟罷了。
而回到眼下,說起親信校,這自然是自古以來的優秀封建傳統了,趙家前都有親信統制,那封建殘余滿滿的大帥們前也免不了親信校,這些人多是帥臣們的同鄉、親軍、后輩出,或者三者皆有。
韓世忠一開始就有解元,解元做出來以后便有閔;岳飛一開始也有王貴、湯懷、張憲這哥仨,依次做出去做大以后,便也有畢進這種親信校負責前雜事兼領親兵首領;連剛剛被曲端嘲諷的王彥,八字軍起家不與他類似,側卻也有個類似角的小范參軍,而今也做到了統制,卻又為此跟王彥生分了起來。
至于曲端本人,又與其他人不一樣……他是中起勢,然后剛起勢沒兩年,就被趙家派胡寅和萬俟卨給提溜了回來,于可殺可不殺的那種,所幸在文德殿前當眾挨了一頓鞭子,又閑置了一年,終于再去領兵。然后重設營騎軍做了都統后,卻又一直沒湊夠規制,也就是平了西夏之后,才漸漸腰桿子起來。
而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般沉浮蹉跎,也就使得他的親信小校夏侯遠多年了還是個親信小校。
想當初,當日吳玠擒拿曲端的時候,夏侯遠就是跟到最后的那個,如今雖說大約熬了出來,卻還需要一場大戰來取軍功,方才好離了曲端,出去做正的。
“節度如何回來的這般早?”
夏侯遠被曲端喊破名字,沒奈何只能回轉,卻佯作無事,從容下了騾子,立在鐵象側前叉手相詢,端是一副老實樣子。“太學那邊已經好了嗎?”
曲端見到此人模樣,原本要嘲諷一二的心思頓時消無……不是他不想嘲諷,而是他知道,自己說什麼對方都會裝傻,誰也不能奈何誰,偏偏又是最心腹的梯己人,不好打也不好罵的……便干脆直接在鐵象上蹙眉以對:“太學那邊已經了了,我問你,早上出門前讓你去岳臺查驗值守名錄、然后私下查訪年節賞賜,你都認真做了嗎?”
“認真做了,但沒做。”夏侯遠見到自家節度問到正事,便肅然以對。“皇城司跟軍統司的人,還有職方司的人,今日一并去了……我沒敢吭聲,陪他們轉了一晌午,剛剛回來。”
“哦。”曲大心中明悟,卻又繼續正相對。“查出來什麼嗎?”
“李副都統(李世輔)的輕裝蕃軍那里沒有啥子,都只是激家優厚,張大張二(張中孚張中彥)那里的素來是節度親自看著,也沒啥,反倒是劉副都統(劉錡)領帶的那兩個甲騎隊伍里,似乎有些賬目上還有人員上的說法,被軍統趁機對出來了。”夏侯遠有一說一。
曲端重新皺眉:“那些新招募的蕃騎都是土包子,第一年在東京,當然見啥都覺得好;劉錡那廝將門出,手底下全是這等子腌臜事,心里明白卻沒底力去改,也算是狗改不了吃屎了……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夏侯遠只是在騾子前低頭以對,佯作沒聽到。
“也罷!”
曲端復又想一想,卻是搖頭以對。“家自要借年假打個措手不及,便是不想我們摻和進去的意思,只做不知便是……年后自有說法。”
“節度說得是,我也是這般想的。”夏侯遠當即應聲。
曲端也在馬上點了點頭,卻很快又吊起眉來:“所以你便準備自己去快活了?這是要去馬行街吃酒?”
夏侯遠無奈,只能坦誠以對:“在營中時便約了幾個同僚……況且,這到底是傍晚了,去城北看蹴鞠賽它也沒有啊?只能明日下午去看表演賽。”
曲端全程冷冷無聲以對。
而夏侯遠知對方的意思,卻是寧死也不敢提那一……真要是一開口讓曲端去了,他們一群校是去快活還是去遭罪,他夏侯遠還要不要在軍中混了……于是幾句話糊弄過去后,便也只能裝傻立在原,愣是不吭聲。
二人僵持了一陣子,曲端難得被其他人氣的胃疼,卻偏偏無可奈何,只能一甩袖子,催下鐵象,向家去了。
不過,就在夏侯遠如釋重負爬上騾子時,卻又聞得后遠遠呵斥:“也只能聽個曲!否則家從皇城司那里知道了,指不定你這輩子便做不到統制了!”
夏侯遠胡點頭,便也匆匆而去。
而且不提夏侯遠如何去馬行街搞報復消費,只說另一邊,曲端回到景苑家中,自有老妻子以及仆婦滿面喜來迎。
但曲大本人經歷了之前兩遭事,卻只是覺得家中有點冷清。
自己在門看了半日,看的妻子全都茫然,方才醒悟,原來家在景苑賞賜的宅院格外之大,而自家人口又……這是沒辦法的,就好像岳飛為了正軍紀斬了自己老舅,曲大也曾為正軍紀斬過自己老叔……故此,跟其他重臣家中都有無數子侄親眷不同,他這里卻不免了許多人口,反倒是老兵居多。
而這些老兵,此時有家口的自去料理自己家口,沒家口的早就趁著熱鬧去快活了,哪里還會在府上廝混?
當然顯得冷清。
就這樣,曲大心中愈發不爽利,只是匆匆去換了服,往書房里去,乃是要將今日問政的要點給總結一下的……卻不料,其人來到書房,卻忽然見到一份請柬,然后便鬼使神差一般,直接跟家人言語了一聲,就徒步出門而去。
出的門來,只是在景苑稍微轉了兩轉,曲端便來到一家規制與自家門戶無二的宅院前,隨即昂然登堂室。
這居然是大宗正趙士??家中……原來,數日前而已,趙士??長子趙不凡忽然便調了營,卻是進了騎軍,為了曲大的直屬下屬,這才有了這份禮儀的請柬。
當發現自己雙手沾滿了鮮血,怎麼辦,在線急!當發現自己前身是一個絕對的極品渣人,怎麼辦,還是急!這是一個自我救贖,一個游走在灰色邊緣的人進行的救贖。…
方昊穿越了,只想老老實實的當個敗家子,做個大閑人,但奈何實力不允許,內憂外患,愣是把一個敗家子逼成了救世主,無所不能!種田,發展工業,驅除外侵……
曾經是天才少年許一凡死於極夜之時,卻意外的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他起初只為苟活,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歷史的洪流下又豈能獨善其身? 修行、探案、抄書背詩、撩妹養魚、領兵打仗...... 唱徹良人淚未幹,功名餕事且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