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第十五章 秋風

《紹宋》 第十五章 秋風

 七月流火。

 暫時的,黃河以南可能還不會覺到溫度的變化,但燕京這里卻已經明顯察覺到了夏日的逝去。

 不過,這大略是件好事。

 因為對于這個時代的老百姓而言,暑熱與酷寒依然不是開玩笑的東西,依然關乎生死。當然了,雖然春秋二季氣溫適宜,卻也不免要農忙的……一樣辛苦。

 而反過來講,對于燕京城真正的各族權貴以及部分有錢人來說,換季就似乎是一件純粹的好事了。

 秋高氣爽,氣溫適宜,文人正好悲秋懷,做兩首詩送給年國主,以圖將來;而各族子弟也可縱馬秋獵,在真貴人面前展示武勇……反正不必整日公子王孫把扇搖了。

 回到眼前,這日一大早,換了一便于騎馬裝束的秦檜從家中出來,門前空地上,卻是早有幾十個仆從、家丁,外加十余名漢人武士相侯,此時見到自家主人出來復又一分為二……前者在主人點頭之后,直接帶著好幾輛形制不同的車輛往城北方向而去,普遍穿著皮甲的后者卻紛紛隨著秦相公上馬,然后便前呼后擁,往尚書臺方向去了。

 而沿途路上,不斷有類似帶著騎馬武士隨從的隊伍出現,見到是為當朝宰執、魏王親信,且素來待人和氣的秦會之,莫說是尋常吏、漢員,便是一些真出的將領、大員也多有禮貌,乃是紛紛讓開道路,稍作避讓,甚至尾隨而行。

 這期間,秦會之先是撞上了禮部尚書烏林答贊謨、萬戶烏林答泰兄弟,接著遇到了翰林學士韓昉一大家子,最后果不其然,又撞上了在半路上等著的都省總承旨洪涯、禮部侍郎鄭修年二人。一行人聚集起來,多的如烏林答氏這般帶著近百個鐵甲騎士,的如鄭修年這種人,也有七八個皮甲隨從,卻幾乎就把整條街給堵上了。

Advertisement

 “烏林答尚書。”

 稍微又行了幾步,騎馬居中的秦檜看了看周邊,主笑對。“咱們人太多了,何妨將隊伍拉長,都靠右邊走,以防堵了誰的路?”

 聽到此言,烏林答贊謨尚未應聲,一旁他兄弟、萬戶烏林答泰卻是率先不以為然:“秦相公萬般好,就是太小心了些……咱們這些人走著,幾位大王來了,自然要一起下馬避讓的,可若不是幾位大王,到底怕了誰?”

 這話從烏林答泰里說出來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要知道,烏林答氏作為完氏的附庸,雖然一開始就因為是完粘罕負責兼并的,算是完粘罕一系,但他們畢竟是有自家部落的,所以相當早就算是完政權的支柱力量之一,粘罕的倒臺并沒有嚴重影響他們一族的地位。

 恰恰相反,已經殺了粘罕一家男丁,攆走了國主父子,為了維持穩定,三個阿骨打親子反而著意拉攏起了相當有代表的烏林答氏。

 比如說,作為烏林答氏實際領頭人的烏林答贊謨,老婆是粘罕孫子的母,所以尚書臺之變后不免有些驚惶,卻正是秦會之獻策,讓昔日三太子、今日晉王完訛里朵的嫡長子與烏林答贊謨的兒定下了親事。

 從此之后,烏林答氏反而一躍為阿骨打嫡系力量的核心支柱。

 而既然了自己人,烏林答氏近來居然又進一步……原來,事還得從尚書臺之變說起,在粘罕授首,按照承諾將完拔離速提拔為西路軍實際指揮與太原留守后,為了防止銀可兄弟的力量過大,也是為了報復銀可當時在尚書臺的遲疑,銀可的燕京留守一職也‘理所當然’的在燕京變唯一首都后直接漂沒。

 所以燕京地區,只是用大金國另外四個合扎猛安為底子,外加原本的銀可舊部湊了一個衛軍的底子而已,并未再另行駐軍。

 不過,就在兩月前,出烏林答氏、駐扎在真定府一帶的東路軍萬戶烏林答泰得到旨意,帶著本領萬戶直接調到了燕京城南,建立了一個大營,其本人有代替完可,為了燕京新駐軍總管的態勢。

 這麼一家顯赫之人,理論上當然誰都不懼。

 不過,不懼歸不懼,烏林答氏的首領烏林答贊謨畢竟是干外工作出的,為人世比自家兄弟強太多,只是稍一思索便打斷了還在抱怨的兄弟,然后親自回頭下令,讓自家甲士讓開道路。

 而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剛剛讓開道路不久,居然真就有數十真甲騎自后飛馳而過,然后看都不看這群燕京權貴一眼,就直接半道超馬了。

 眾人一開始完全懵住,但很快就反應過來,看旗幟,剛剛過去的不是別人,正是烏林答贊謨的死對頭溫敦思忠……以此人、資歷,以及四太子心腹份,看到烏林答氏的旗幟在前面,不作出這種行,反而顯得不合理了。

 但是,與烏林答泰怒氣發、鄭修年戰戰兢兢不同,其余幾人,也就是秦檜、洪涯、韓昉、烏林答贊謨四人回過神來后,卻又面面相覷起來。

 無他,溫敦思忠不應該在燕京的——他已經外放河中府足足一年了。

 這種人此時回燕京,怕是朝中要有事的!

 但是,大庭廣眾之下,更兼眾人立場并不盡同,也不好流,只能下種種驚疑,強作笑,然后按時抵達了尚書臺。

 而到了此,只見尚書臺外早已經人山人海,儀仗、甲士、旗幟麻麻,燕京權貴們更是隨可見。

 當然了,秦會之一行人本不必在外面等,乃是一起棄了護衛,進尚書臺,卻是直接進尚書臺主殿,拜謁了國主與三位執政大王中的兩位。

 隨即,晉王領都省首相完訛里朵、魏王領樞相完便一起請同樣一戎裝的國主出殿。

 叔侄三人來到殿外,直接就在殿外空地上上馬,然后都省副相完希尹、樞院副使秦檜以及完可、完撻懶、完烏野、完家奴、烏林答贊謨、烏林答泰、韓昉、洪涯……等等等等真權貴、中樞高級員,乃至于鄭修年這一類中級文武員,也各自上馬簇擁起三人,其中國主稍微在前,兩位大王落后半個馬,就一起出了尚書臺。

 來到外面,更有候在此的各族頭人、燕京權貴、各級軍拔刀亮刃,歡呼雀躍。

 到最后,在前合扎猛安的帶領下,卻是漸漸整齊起來,先是一起高呼,愿國主能活一百二十歲,再呼愿晉王殿下與魏王殿下到庇佑,將永遠不會傷。

 折騰了一陣子,兩個合扎猛安開道,各家各族各帶武士相從,紛紛然沿著燕京城的主干道,一路北走,出了燕京城。

 然后,城外等著的后勤隊伍,也適時跟上。而此時烏林答泰也早早出隊伍,繞行城西,帶著早就準備好的五個猛安一起追上駕,隨行北上。

 原來,昔日年國主正是初秋生日,而這個生日一過,便已經虛歲十五了,而既然到了十五歲,那作為以武立國的大金皇帝,總要展示一些武勇的。

 而今日,眾人這般折騰,正是要隨這位大金皇帝第一次出行首都,進行秋狩。

 為了確保這次秋狩的順利,對這個國主有一半育之恩的遼王、太師領公相完斡本,早早便率領剩下兩個合扎猛安先行出關進行準備了。

 所謂晉王領都省首相完訛里朵也在出城十里后便直接折返。

 最后,便由魏王完輔佐著國主,率領龐大的秋狩隊伍,一路向北而行——他們此次秋狩目的地的第一站,并非是東北面的大金國舊都會寧府,或者遼府,而是遼國舊都,俗稱上京的臨潢府首府。

 也就是耶律大石的家鄉了。

 其實,此舉倒算是某種題中應有之義……昔日遼國皇帝為了國家穩定不停去真頭人,今日真皇帝為了國家穩定當然也要去問一下契丹頭人。

 禮尚往來嘛。

 尤其是眼下,考慮到臨潢府西面的蒙古人日益活躍與壯大,更是考慮到南面趙家的強勢外包圍聯盟政策,此時往此去,應該會極大震懾東蒙古王合不勒以及臨潢府契丹諸部,還有那些夾在合不勒麾下東蒙古聯盟與臨潢府之間的墻頭草才對。

 秋高氣爽,真甲騎威名尚在,軍紀尚存,再加上這是國主十五歲之齡第一次戎裝臨軍,政治意義極大,所以北行途中,倒沒幾個人敢鬧出事端來。

 于是不過數日,駕便平安抵達塞外要地興華一帶(今承德一帶),并駐扎到了灤河畔。

 當日晚間,魏王完主持了一次‘前軍議’,那是決定放棄走東北面大定府,直接順著灤河上游的空曠地帶,向臨潢府進發……理由有三:

 一來,避免這麼龐大的隊伍進繁華地帶擾民,尤其是侵擾秋收;

 二來,灤河上游的空曠地帶適宜行軍,也適宜圍獵;

 三來,靠著西邊走,更容易震懾蒙古人,快速抵達臨潢府則更容易震懾契丹人。

 魏王殿下說的頭頭是道,誰敢反對?

 自然是齊齊通過。

 須知道,完自從去年狼狽自西京撤回后,端是有不塞外老派權貴打著部落民主的旗號趁機攻訐這位魏王殿下的……但是,誰也沒想到,非但是向來屬于完三兄弟嫡系的東路軍諸將,西路軍諸將居然也都紛紛支持完

 拔離速以下,西路軍諸將一起隨東路軍諸將上書表態,大意是這一次真不怪魏王,只是對面那個趙宋家素來是個有心眼的人,恰好抓住了大金國正準備戰略撤退的當口,趁著大金國無法下定決心渡河搞決戰的空檔,大舉進發,搞得好像是對面宋人占了好大便宜一般。

 其實那些地方,本就是國家準備放棄的肋。

 唯一的問題在于西夏,本該將這些給西夏,然后確保側翼的,但是西夏自己作死,也來不及救的。

 總之一句話,魏王殿下沒有犯錯,西路軍上下依然驍勇,只是隊友太爛,對面太狡猾罷了。

 就連回到河東的完都上書表達了對完的認可……這點也不是不能理解,因為完本就是出去解決活分裂問題的,而他全程都保持了對活的優容,幾乎相當于數次赦免了活的分裂行徑。

 對此,完雖然不知道什麼七擒七縱,但多是有些服氣和恩的。

 而既然東西兩路野戰軍上上下下全都表達了支持態度,塞外那些人便是怪氣,也無能為力。更何況,他們打著部落民主的旗號,還惹惱了年輕的國主以及趁著新國主登基上位的燕云本土勢力,以及秦檜這些降人。

 故此,一番折騰之后,與那些人想的恰恰相反,因為軍隊與燕云地區本土勢力還有降人的支持,外加三兄弟中的晉王完訛里朵越來越崇信佛教,而且也如完婁室那一輩人一樣漸漸不好,魏王完的實際權位不降反升。

 轉回當晚,軍議毫無意外的通過,中樞諸臣自然各自回營歇息。

 而到了此時,諸如洪涯、鄭修年這些人,因為不適應隨軍長途跋涉,卻是早已經疲力盡,直接臥倒。

 但樞院副使秦檜卻是個例外,他年輕時便綽號秦長腳,后來更是有被北擄的經歷,算是早早適應這種馬上顛簸。所以他回去以后,非但沒有休息,反而喚起自己的幾個家丁衛士,打著燈籠火把,在營地里稍作巡視……遇到誰缺什麼東西,總是要想法子幫忙周濟一二;遇到誰路上了委屈,總是不免稍作安……一圈下來,與真人也好,與燕云漢兒也好,與渤海人、奚人、契丹人也罷,竟然都能說到一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