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第四十二章 鑄刀

《紹宋》 第四十二章 鑄刀

 戰爭是復雜的,也是簡單的;是殘酷的,也是溫和的;是有序的,也是混的;是推崇實力對比的,也是要講奇跡與勇氣的。

 這些東西,又據人所的位置、立場不同,有著截然不同的現方式,但無論如何,戰爭都不可能是輕松的。

 所以,趙家在自己思鄉舊病犯了之后多灌了幾杯黃湯,自怨自艾了一番,對戰局并不能有任何幫助,回過頭來他還是要面對嚴峻的戰局現實。

 且說,九月深秋,隨著金軍主力渡河投戰斗,建炎二年的宋金戰爭迅速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對大宋而言最艱難的那個階段,即所謂大規模丟城失地、損兵折將的那個階段。

 整個九月份,趙玖枯坐南,而前線的訊息則如雪片般涌來:

 鄭州六縣十一城全境淪陷,其中三次屠城;

 開封府十六縣三十七城失陷六縣十五城,兩次屠城;

 汜水關失守;

 河南府十六縣二十一城失陷十三縣十七城,一次屠城,兩次焚城;

 延安府混川以南盡數失陷;

 州韋城失陷,被焚燒一空……

 以上種種,加上張俊麾下大將劉寶戰敗于亳州鹿邑,引發屠城,僅僅是南確切獲知,便累計失陷五十余城,戰敗十七場,遭遇屠城七次,焚城三次。其中戰死制置使、資政殿學士一人,軍州守臣六人,統制五人,統領及以下不可計數。

 至于順天府(南京商丘)以東,京東兩路基本重新淪陷,便是有一二殘存,在南京屯有金人重兵之后也不可能再對中原核心區域的戰事產生影響……就更不必多提了。

 而若以此計量,京東、京西四路,實際上已經淪陷了七州縣!

 不過,在進軍之中,金人此番前來,除了例行的大規模屠城破軍焚燒劫掠外,還有一件事格外引起了南的注意……那就是無論鄭州方向的完還是濮州方向的完撻懶,甚至包括遠在陜西的完婁室,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勸降招降活,從掌握軍權的東京留守司、西軍軍將,以及各地義軍盜匪首領,再到各城池地方,金人幾乎每戰必然先派人勸降。

Advertisement

 而且,更讓南方面到震的是,從獲知的報可知,金軍基本上做到了言而有信……但凡投降的軍頭必然保有部隊,許諾的職必然給予,而但凡主開城的城池只要繳納定額軍糧后,也必然得到保全。

 雖然不愿意承認,但對于這些投降的城池而言,金軍似乎比宋軍還要守紀律!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一旦某城某地做出了明確的助戰行徑,金人必然會在戰后進行系統的、大規模的屠城與焚城。

 在這種冰火加的況下,前線部分城池理所當然的開始對宋軍部隊產生抗拒心理,城池拒不接納宋軍,乃至于直接的出賣與對抗都依次出現。以至于原本就極為艱難的東京留守司的兵馬,開始在東京外圍制,不得不往活范圍越來越狹小的東京城周邊匯集。

 平心而論,這種形對于南而言,比屠城和東京二度淪陷都讓人到可怕和畏懼……因為金人居然知道以政治攻勢拉攏人心了,而金國國主旨意中的分中原而制顯然也絕非妄言。

 不過,好消息也是有的,那就是韓世忠的營左軍不顧一切的上提,果然功吸引到了完的注意力,自從韓世忠部與原本順昌府各城守軍匯合,韓世忠本人更是親自駐郾城以后,金兀對東京周邊的攻勢果然出現了遲滯和猶疑。

 但好景不長,金兀的攻勢只是延緩了不到十日而已。

 進初冬,大概是后大名府方向都元帥完粘罕的提醒與制,也可能是完早就想趁機休整,總之,引兵四萬的他依舊將注意力放到了東京城的方向,并在十月初擊敗統制、王善,攻破中牟,距離東京城不過五十里。

 換言之,東京城又一次被人兵臨城下了。

 與此同時,李彥仙與宇文虛中幾乎是同時傳來新的消息——完婁室攻破延安后,分兵兩萬讓其子完駐守,自引三萬金軍北上,在攻下綏德軍后,忽然放下眼前的晉寧軍,轉而穿越西夏右廂神勇軍司(后世榆林一帶),將府州、麟州、州圍的水泄不通。

 而府州折氏猝不及防之下,各城堡淪陷極快,最后一個確切的消息是,忠于大宋幾百年的府州折氏應該是降了,因為府州折氏的家主折可求很快就再度面,卻是替完婁室勸降已經事實上為西北孤島的晉寧軍,但卻遭遇到了晉寧軍守臣徐徽言登城后的當眾喝罵,并背引弓相對,然后狼狽而走。

 這個時候,宇文虛中同時還提及曲端不聽自己上司、經略使王庶指揮的事,為此,宇文虛中已經專門派出了使者,準備往陜北催促勸導曲端云云……

 局勢已經大壞,這個時候,趙家也好,所有其他樞院上下也罷,都不可能再做讓韓世忠在南東北這個隘口關門打狗的夢了,無奈何下,趙玖親書旨意,要求韓世忠不計后果,主北上救援東京。

 韓世忠的忠勇毋庸置疑,其人接到旨意后,明知戰力不足,卻還即刻引本部全軍北上。

 十月十一日,韓世忠本人進駐潁昌府首府長社(后世許昌一帶),距離中牟不過一百五十里。

 十月十三日,韓世忠留下數千兵馬在長社做后援,也將夫人梁氏留在此安頓,卻是繼續引軍兩萬前移到潁昌府東北端的長葛,此時距離中牟不過一百里。

 十月十四日,韓世忠引兩萬部隊,向東渡過洧水,進開封府地界,并于當晚急行軍至朱家曲鎮。

 而深夜之中,安頓好一切,剛剛躺下,尚在思念自家夫人并在猶豫幾名哨騎不歸的韓太尉卻為馬蹄聲所驚醒,然后趕披甲!

 “太尉!”

 韓世忠倉促披甲走出臥室,迎面便在院中撞上了一臉驚惶的幾名背嵬軍部屬,為首者正是已經做到背嵬軍統領的閔。“這是金人來襲?”

 “你說呢?”

 覺著地面上如地震一般的靜,韓世忠面鐵青,事到如今,他如何還不知道完從來沒‘忽視’過自己,之前猶疑的那十來天必然是在為這一戰做準備,攻下中牟更是針對自己的敵之策。“金人這是算計俺老韓算計到家了!什麼狗屁四太子本就是記著淮上的仇呢!”

 閔愈發急促:“太尉,這馬蹄聲得多兵……”

 “當三四萬總是不差的!”說話間,摧偏軍統制營左軍副都統解元也一面披甲不及,一面倉促來到這棟充當中軍大營的宅院之。“五哥……速速做決斷!”

 “這還有什麼可決斷的?!此時是能守還是能戰?!”韓世忠戴上頭盔,卻并不將銅制的面罩戴上,而是面目猙獰直接拎著銅面向外走去。“傳俺軍令……全軍各部以統領為準,趕趁黑突圍,能走一個是一個!唯獨千萬不要往西回長葛,從南面走,南面宋樓、許田都有大橋,從那里繞回長社!”

 解元和剛剛來到院外的黑龍王勝等將一起怔了一怔,卻是各自哈了一口白氣,頭也不回的即刻轉離去了。

 且說,黑夜之中,馬蹄隆隆,金軍騎兵主力于夜間盡數撲來,韓世忠猝不及防,只能狼狽突圍……真真是聽天由命。

 而就在戰場甫一接戰就淪為戰的況下,朱家曲鎮北面數里外的一緩坡之上,幾面火把之下,遙見朱家曲鎮中反應迅速,戰事混,虛坐在一匹高頭大馬上的始作俑者完也不由微微蹙眉。

 “四太子無須憂慮。”

 眼看到完不渝,一名之前通過殿試授為知縣,又剛剛投降的中年文士小心勒馬上前,殷切奉承。“依學生來看,四太子此番聲東擊西,又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正得兵法三味,堪稱神機妙算……韓世忠被我大金鐵騎團團包圍,必然是要死于此地了。”

 “這算什麼神機妙算?”

 完蹙眉看了看這名文士,有心發作,但不知為何,卻在夾了夾屁下了火氣,并坦誠相對。“韓世忠能中俺之前敵計策,不過是大局崩壞不得已為之,換俺來做韓世忠的位置,難道就不來救東京了?至于今夜的事,也不過是仗著騎兵之利罷了,韓世忠若有兩萬騎兵,俺如何能圍的上來?”

 這文士一時怔住,也不知道該如何答。

 而這位四太子前方一片的戰場,也是愈發慨:

 “至于眼下戰局,說實話,韓世忠的反應已經出乎俺的預料了,若換俺在那鎮子里,估計早就等死了,如何還能這麼快決斷突圍?僅憑他這反應,便可稱名將了。你一文士,若不懂軍略,便說一些,安心給俺做文書,將來俺們大金國在河南立個新皇帝,不了你的前途。”

 “是。”這文士趕斂容相對。

 周圍重歸安靜,完也繼續冷靜觀察戰場,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喊殺聲明顯的向南偏移,這位剛剛謀劃了一場完突襲的金軍統帥卻一直眉頭皺,而且皺的越來越嚴實……畢竟嘛,正如他自己剛剛所言,居大勢而設計,且有平地騎兵之利,這一仗本該是一場徹底而充分的殲滅戰才對!

 而一旦營左軍這支宋軍最戰斗力的部隊被建制的殲滅在河南平原上,一旦韓世忠這個堪稱趙宋家腰膽的大宋第一名將死在這鎮子里,那麼在完看來,此次南征基本上就八九不離十了。

 實際上,這也是完在自家兄長完訛里朵北歸燕京后,頂著粘罕力強行改變既定戰略,苦心設計這場埋伏與突襲的本原因。

 畢竟,對這位金國四太子而言,淮上一戰堪稱刻骨銘心,那麼作為當日宋軍事實指揮的韓世忠又怎麼可能被他‘忽視’?

 他一輩子都忘不了韓世忠,就好像他永遠記得,此番出擊的本目標是那個趙宋家一般!

 但是,直到眼下,完才發現自己這番設計的一個重大失誤所在——他不該為了戰斗的突然選擇晚間進軍合圍的,因為這會讓原定的殲滅戰效果大打折扣!他應該一開始便讓韓常、完拔離速等人仗著騎兵之利,在白天完包圍,再緩緩圖之。

 當然了,事已至此,多想無益,完也只能立在此,靜候天明。

 冬日時分,東方亮的極晚,而似乎是越擔心什麼就來什麼,完非但沒有等到韓世忠被擒殺的好消息,反而等到了一個可以稱之為反面證言的訊息。

 “這麼說,你們昨夜與一支數量頗規模且極銳的宋軍銅面騎兵戰,被對方反復沖鋒,從南面離了?”完著朝自己拱手行禮的完拔離速,微微蹙眉。“不是西面?”

 “不是。”宗室大將,西路軍萬戶完拔離速平靜在馬上答道。“他應該猜到咱們派人去取長葛城了,所以直接從南面往長社(后世許昌)堅城而去了。不過,昨夜兒郎們箭矢如雨,那騎兵也落馬無數,說不得韓世忠也早就被踩爛泥了……”

 “韓世忠這種人沒有說不得二字!”完面無表,直接打斷對方。

 “便是韓世忠不死。”完拔離速微微皺眉,小心相對。“昨夜畢竟是咱們大獲全勝,宋人損失近半,最多有萬人逃出,且能倉促跟上往長社集合的,估計也不過幾千。似乎不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