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對壘的時候,是最能看出統帥的指揮能力的。
要統領一支百人隊伍並不難,靠勇猛,激發士氣,帶著百人衝殺。
要統領一支千人軍隊也不難,將每一個人的職責和角定義清楚,鼓士氣,磨鍊心誌,與士兵同甘共苦。
但要統領一支萬人軍隊就開始難起來了。
而嶽飛如今麾下有二十萬大軍,前軍與後軍相隔數裡,左翼與右翼有相隔數裡。
且有重騎兵、重步兵、火槍手等等各個不同的兵種。
要指揮一支如此龐大的軍隊,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軍心?這玩意兒是最基礎的,且是隨局勢變化而變化的。
是同甘共苦?這隻是統帥的某一種以作則的榜樣。
是靈活的大腦、深沉的心機?這樣的人通常況下不算合格的統帥,隻因為想得太複雜。
軍隊需要的是簡單!
要統領一支二十萬的大軍,最重要的是,上傳下達的資訊一致。
就像趙桓說的,組織的效能會隨著人數增加而變弱。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個人都希自己的想法能夠實現。
這個時候,效率將會急劇降低。
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絕對的服從。
所以,治軍嚴明是最重要的。
恰恰這一點是嶽飛最擅長的。
嶽飛這個人,對政治並不敏,甚至有時候腦子還有點轉不過彎來。
如果他隻是一個農民,一定會被人說很笨。
但是,恰恰軍隊的統帥,需要這樣的人。
一個腦子過於靈活的統帥,總喜歡在戰和計謀上下功夫,而忽略了軍隊本的意義。
一個絕世勇猛的統帥,則喜歡彰顯自己的強大,如西楚霸王項羽,而忽略了軍隊的協同能力。
一個真正合格的名將,是讓整支軍隊強大。
嶽飛就是這樣,他用自己最簡單最笨的方法,嚴守著軍紀。
他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每一個人。
冇有任何一個人能破壞軍紀,哪怕是嶽雲也不行。
所以,當司徒恒去嶽飛的軍營的時候,能夠看到,每一個士兵走路的步子大小都是一模一樣的,就像是用尺測量過一樣。
當這支軍隊,此時抵達城外。
每一個方陣,前後左右,都整整齊齊,無論從哪裡看過去,都是一條直線。
這是一支軍隊軍紀最明顯的現。
隻有如此,當在大型會展的時候,全軍作戰才能協調,士氣如虹。
眼下,宋軍正中間,最前麵的步人甲,手持高大的盾牌,在前麵形一條堅固的防線。
以劉琦作為前軍統帥,宋軍的戰鼓聲響起來了,前軍的步人甲開始穩步向前推進。
他們每一個人的步子都高度一致,轟轟轟……
地麵彷彿在抖、下沉。
金軍統帥是完宗弼的婿夏金烏,副統帥乃是完孛堇。
這完孛堇心中一直有疑,問道:“大帥,我軍大可據守城池不出,以城敵,殺宋軍,不必與宋軍拚個你死我活。”
夏金烏道:“你懂個屁,若是我軍在城不迎戰,豈不是說明我軍怕了宋狗!你丟得起這個人,大王可丟不起!”
他說的大王便是完宗弼。
完宗弼這個人極其自負,這也與他本的能力有關。
在金國諸多名將中,完宗弼的年齡算是最小的了,但事實也已經證明,他是最能打的。
論謀略他不輸給完宗,論治軍,他也不輸給完宗翰。
至,他打的仗,還從未有敗績。
他這個人打仗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玩正麵抗。
在曆史上,也有一個牛人喜歡這樣玩,這個人就是項羽。
但是他和項羽不同,項羽是個人猛帶了大家猛。
他是在治軍嚴明上,和兵種的更新迭代上有創新。
這也是完亶依賴他的原因,這也是他能夠與完宗和完宗翰形分庭抗禮的原因。
可偏偏,他遇到的嶽飛,也喜歡玩正麵抗的戰。
就是那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遊戲。
不服就乾,直接橫推!
再的仗,他嶽飛也從未皺過眉頭。
兩個脾氣的人了對手,當然是直接開乾。
夏金烏也是一個暴脾氣,完宗弼讓他帶著重甲步兵出城迎戰,他連忙就領著人出了城。
夏金烏一句話就懟得完孛堇不吭聲了。
金軍的戰鼓也響起來。
楊奕是劉琦麾下第一營的指揮使,他舉著盾牌,一步步向前走,心頗有些激。
他覺全的流速度都加快了,耳旁有風聲,甚至他還能聽到同袍的呼吸聲。
他為能征戰城到無比榮幸和自豪。
他的軍隊在最中間也是最前麵,是先鋒,是最先與金軍要短兵相接的。
他很快就看到前方的金軍的影,甚至還瞧見了主帥位置上夏金烏的廓。
當他們近金軍百步的時候,金軍開始發箭矢。
漫天的箭雨麻麻降落下來。
宋軍一齊舉起護盾。
箭雨落在護盾上,發出劈裡啪啦的聲音,儘數落地。
宋軍披重型鎧甲,以盾牌做防護,就像一團鋼鐵在移,他們的速度突然加快了。
一整個營,五百人,都加快了速度。
而且作銜接得非常好,毫不顯錯。
旁邊的另一個營業跟著。
金軍的箭矢又落了好幾波,被宋軍擋住。
宋軍一邊小跑,一隻手舉著護盾,另一隻手則練地取出弩弓,在隙中開始放箭。
劉琦的作戰方式很簡單,十個人是最小的組織,例如十人放弩箭,十人則準備好長矛,另十人隨時準備好作戰的斬馬刀。
當推進的時候,大軍是一個整,當殺敵軍的時候,大軍迅速形數十個小型作戰團,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搭檔,相互配合。
這也是嶽飛當初在訓練神武軍的時候慣用的一種正麵作戰方式。
他將這種方式帶到了現在的西北軍。
而西北軍中的重型步兵,又以劉琦的最強。
最前麵的宋軍發了弩箭後,後的宋軍連忙發了第二箭。
前麵有十幾個金兵被殺。
即便是有護盾,有的金兵也了傷。
宋軍的弩箭威力非常大,且箭頭鋒利。
臨近敵人,前鋒宋軍開始整齊一致地呼喊,給自己助威:“大宋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