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之農女毒後 439:大風內亂(1更)

《重生之農女毒後》 439:大風內亂(1更)

郭原手握重兵,一個郭原就已經很難對付了,再加一個北牧。

承孝帝頓時覺得腦袋像刀劈一樣疼。

李大年在一旁伺候,聽見他重重的了幾口氣,用手扶住額頭,生怕他像上次一樣,氣得雙眼一翻,昏死過去。

眼下這個時候,承孝帝若是昏死過去,大風王朝勢必大

「皇上......要不要喝杯定神茶?」

這個時候,承孝帝哪有什麼心喝定神茶,他挑了李大年一眼,李大年趕退下去。

「太子,郭原造反之事,你可提前知曉?」

承孝帝深吸一口氣,冷靜下來,眸子一轉,兩道冰冷的目鎖在了太子驊的上。

太子驊雖然早已做好了準備,麵對承孝帝的憤怒,但是當承孝帝的目掃向他時,他心頭還是忍不住一抖。

「父皇,兒臣不知,兒臣若是事先知道舅舅有反義,定會相勸的。」

承孝帝的目,在太子驊的上深深的審視著。

郭原造反,即使不告訴這個兒子,也會提前告知郭後。

這個兒子說的話,他不知道,該不該相信。

「太子,你真的不知道?」

承孝帝顯然是不相信太子驊所言,語氣裡帶著濃重的懷疑。

太子驊跪在金鑾殿上,言語懇切道:「父皇若是不相信兒臣,大可以將兒臣的太子之位廢除。」

「皇上,郭原雖是太子殿下的舅舅,但是太子殿下姓,大風王朝是氏江山,太子殿下豈會幫助郭原反自家的江山,太子殿下對郭原造反之事,一定不知,還請皇上明鑒。」

「請皇上明鑒。」

「請皇上明鑒。」

驊話落,那些擁護驊的大臣,立馬站了出來。

承孝帝此刻本無心聽那些大臣的言語,暗自掂量著廢除太子的利弊。

Advertisement

自古以來,罷黜儲君,必會引起朝野,民間人心惶惶,而眼下這個時候,郭原大軍造反,已經造了朝野,民間人心惶惶,不宜再罷黜太子,他是有罷黜太子之意,但是必須得先平定郭原造反再說。

「既然太子不知,便起來吧。」

驊稍微鬆了一口氣,從大殿上爬起來。

楚廷豫道:「皇上,現在當務之急是即刻調兵遣將,阻攔反賊郭原繼續領著大軍北上。」

玉臨城在整個大風王朝的最北邊,郭原領軍攻打,自然是朝北邊而來。

楚廷豫話音尚未落定,齊王錚站出來,拱手道:「父皇,兒臣願意領兵,前去阻攔郭原大軍。」

眼下這個時候,是他樹立威信的最佳時機。

隻要擊退了郭原率領的叛軍,這大風王朝的儲君之位非他莫屬。

董瑞站出來,啟奏道:「陛下,遠水解不了近,等齊王殿下調兵前去,那郭原率領著叛軍怕是已經奪取下了我大風王朝的十幾座城池。」

這董瑞雖是幫著太子驊拆齊王錚的臺,但是所言甚是有道理。

承孝帝斟酌了片刻,吩咐道:「傳朕旨意,將鎮守在紅河關,銅鑼關,青玉關的軍隊調到同關去,阻擊郭原率領的叛軍繼續北上。」

銅鑼關,紅河關,青玉關距離同關城最近,銅鑼關的守軍,大約有一萬五千人,紅河關的守軍,大約有兩萬人,青玉關的守軍,大約有一萬人,三支軍隊集合起來,雖不及五萬,但是能將郭原率領的叛軍抵擋一陣子了。

「是,陛下。」

承孝帝一聲吩咐,便有兵部的員去安排了,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將聖旨傳到紅河關,銅鑼關,青玉關三關守將的手中。

繼而,承孝帝看向齊王錚,這才吩咐:「齊王。」

錚拱手:「兒臣在。」

承孝帝將兵符給他,速速拿著兵符,速速去城外大營點兵五萬,前去同關方向支援。」

因為先前,武存勛,武劍南父子倆率領大軍前去攻打曉月城,損失慘重,如今,玉臨城外的兵役,就隻剩下五萬大軍了,齊王錚將五萬大軍調去同關阻止郭原率領的叛軍,玉臨城幾乎了一座沒有守軍的都,也就是說,齊王錚帶著五萬大軍一走,承孝帝能使喚的,便隻有城防營的兵力與衛軍的兵力了,這個時候,若是城防營,或者衛軍造反,直接威脅到承孝帝的帝位。

這些,承孝帝不是考慮不到,可是眼下這種局麵,隻能先調了大軍,前去同關方向阻止郭原,否則,一旦郭原領軍北上,這氏江山隻能改姓郭了。

齊王錚接過兵符:「兒臣領命。」

早朝未散,金鑾殿上氣氛凝重。

半個時辰後,武劍英回來,臉凝重。

承孝帝正等著他回來。

如今,他唯有用驃騎將軍府一百多口人的人命,威脅郭原了。

可是,看見武劍英那一臉凝重的臉,承孝帝眉心一擰,心頭浮起一不好的預

「武卿,可有將郭家的人拿下?」

武劍英跪在殿上,回稟:「微臣辦事不利。」

承孝帝語氣急促:「怎麼回事?」

武劍英道:「微臣領軍前去驃騎大將軍府,驃騎大將軍府已經是人去樓空,微臣已經下令,全城戒嚴,搜查驃騎將軍府的家眷,隻怕......」

接下來的話,武劍英沒有明說。

他知道,承孝帝明白。

郭原既然是有預謀的造反,自然會提前安排自己的家眷,隻怕,郭家的家眷如今已不在玉臨城中。

承孝帝氣得握拳,用力捶了捶下的龍椅,咬牙切齒的吩咐武劍英:「武劍英,給朕城裡城外的搜,朕就不相信,郭原的家眷能在這短短的時間,逃出大風王朝。」

「微臣領命。」

等武劍英領命退下去,承孝帝那兩道森寒的目,又鎖在了太子驊的上。

「驊兒,你可知道,郭原的家眷藏匿何?」

驊戰戰兢兢應付著:「父皇,兒臣不知,舅舅他敢造反,自然已經拋棄了兒臣跟母後,又豈會將這些事告訴兒臣,告訴母後。」

承孝帝知道,自己問不出所以然來,便不再問了。

「這段時間,驊兒,你就不要到了,好好待在你的太子府。」

這樣的吩咐,等於是

驊心有不悅,在這金鑾殿上卻不敢說什麼:「是,父皇。」

隻是,他回答的時候,雙手已經在袖下了拳頭。

這一切,都是父皇你迫兒臣的,就別怪兒臣不孝了。

散朝之後,承孝帝吩咐李大年前去郭後的太和宮傳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後郭氏多年來掌管後宮,甚是勞辛苦,朕聞之,甚憐,自即日起,收回璽,由貴妃秦氏暫時掌管後宮,著令皇後郭氏於太和宮修養,欽此。

李大年照著聖旨上所寫,唸完。

「皇後娘娘,請接旨吧。」

郭後跪在地上,子一,雙手掐著手心,眸子裡藏著不甘。

總有一天,要再將那璽給奪回來。

「臣妾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劍英領兵去捉拿郭原的家眷,大軍搜城,一天一夜,卻連驃騎將軍府的一名僕人都未抓到,那一百多口人,就好似從人間蒸發了一樣。

下朝之後,承孝帝回到書房,也是坐立不安。

李大年見他坐立不安,將一盞參茶遞上去,小心翼翼的詢問著:「皇上,可要去貴妃娘娘那裡坐坐?」

如今,齊王錚上了戰場,秦貴妃那邊,是需要去安

承孝帝端起參茶來,抿了一口,放下道:「擺駕,太辰宮。」

「是,陛下。」

李大年去安排了一番,片刻後,承孝帝乘坐的龍輦,在太辰宮外停下。

「皇上駕到。」

李大年的高呼聲,傳秦貴妃的寢殿之後。

此刻,秦貴妃正半躺在貴妃榻上,神陶醉。

這是剛剛服用過逍遙丸的樣子,模樣有些飄飄仙。

掌事宮聽到李大年的呼聲,急忙提醒:「娘娘,皇上來看您了。」

秦貴妃這才從那飄飄仙中回過神來,吩咐掌事宮整理一下儀容,出去迎接承孝帝。

「臣妾恭迎陛下。」

承孝帝走去將攙扶起,瞧不錯:「近來,妃的頭疼癥可好些了?」

秦貴妃道:「臣妾服用了永和公主開的葯,這頭疼癥倒是不嘗嘗發作了,但是卻犯困得厲害,興許,是藥力的作用吧。」

那頭疼之癥是將秦貴妃給折磨怕了,如今,頭不怎麼痛了,便沒有懷疑楚蘅那逍遙丸有問題,反而以為那是藥力的作用。

承孝帝聽聞,倍,牽著秦貴妃的手,朝的寢殿走去。

「如今,能陪朕說說話的,也唯有你了。」

秦貴妃執掌著璽,不是皇後,卻等於是皇後。

「皇上想讓臣妾陪著說話,隨時到太辰宮來便是,對了,皇上,再有五日,便是您的壽辰了。」

郭原造反,朝野大,承孝帝哪有心過壽辰。

秦貴妃聽他重重嘆氣,提醒道:「皇上,您的壽辰,不能不辦,那月皇留在曉月城,便是為了給皇上您祝壽,怕是楚皇也會派人為皇上賀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