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點道為止 第167章 明倫七字 定靜安斷明悟空

《點道為止》 第167章 明倫七字 定靜安斷明悟空

“老校長,我用相來看,本不可能和蘇劫為仇家,但您這麼說,是看出來了一些什麼麼?”張晉川知道劉烈學究天人,境界高深,悉世,雖然說話云山霧罩,可他還是約約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你跟隨羅未濟學習過相吧。”劉烈不答反問:“覺得學到了他的幾分神髓?”

“羅師的麻斷人如神,但他不迷信這一套,反而是搞建筑學研究,我只學到了他一半本事,還有一半他不肯教我,說我野心極大,將來恐有變數。”張晉川道:“據我所知,他把自己的東西都傳給了蘇劫,認為這是可以傳道的對象。其實我也不嫉妒,真的不嫉妒,因為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個人那點研究在滾滾流面前本不算什麼。還有,我承認我是很有沖勁,但那不是野心,也沒有做什麼違法的事,老老實實做生意,壯大自己的財勢,難道有錯麼?”

“有錯無錯,未來只有天知道。”劉烈道:“你是可以練我的明倫導引的人,但在心理素質上和蘇劫還有差距,你知道差距在哪里麼?”

“不知道。”張晉川搖頭:“我覺得神層次和他相差不大,大家都到達了細想若有若無的境界,也就是非想非非想,我在想突破到達活死人之境界,一旦突破,我在心理素質上面就徹底超過了蘇劫,為這個世界上有的強者。”

“你差得遠著呢。”劉烈搖搖頭:“想,細想,非想非非想,活死人,這種心理素質狀態的劃分,是麻年的研究理論,但還不細致,也并不是很確。這些我以前沒有對你說,因為我也是在研究和探索,這和明倫導引息息相關。現在你聽我說。”

Advertisement

張晉川把耳朵豎起來,不肯掉一個字。

“明倫導引,是心理和相互協調的鍛煉,以慢為主,門最為煎熬,但如果門之后,就會進展迅速,我教了幾千個資質好的徒弟,能夠門的就你一個。”劉烈看了看池塘稻田:“就拿心理素質而言,普通人的確是思維如麻,一刻不得閑,時時刻刻都在耗費大量心,導致壽命流逝加快,無法養生。而明倫導引第一要訣就是把自己定住,把住,一旦功,這個‘定’的功夫就了,人也就功的進了細想,也就是定心猿。但定字是代表了強行制,一旦放松了警惕,還是會恢復心猿意馬、思維如麻的特征,依舊為普通人,這在佛家之中,做退轉。”

“所以,明倫導引,第一個字就是‘定’?”張晉川似乎有一種福至心靈的覺:“那麼接下來,是不是靜?大學有言,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

“不錯,定而后能靜。古來圣賢,都是在定靜二字上下功夫。”劉烈點點頭,知道這個學生是萬中無一的天才:“心理素質就是如此,人用苦功強行把自己心定下來,就如奔騰的野馬,你把它拴住,不讓他,久而久之,他也就會靜下來。定是強行不,靜是自

(本章未完,請翻頁)

然不,兩者高下立判。先有定,后有靜。靜后就是安,安,就是安穩,整個人靜下來之后,久而久之,積蓄厚重,就會穩如泰山,雄渾無比,那就是安,到達了此境界,實際上就接近宗師,所謂泰山北斗,八風不,就是如此,你現在就是這個心理境界,但仍舊比起蘇劫數低了一級。”

“后面是什麼?”張晉川問:“大學里面的話是定而后能靜,靜而后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但我覺得老校長肯定有自己的心得。”

“明倫二字是儒家的話,明為徹,倫為倫理。做到了明倫,那就是以徹世的心,徹底明白人倫和天地之道理。但我的學問,不止于儒家,實際上還有佛道二家的真諦在其中。所以我認為,在安字后面,是斷。”劉烈道。

“斷?”張晉川問:“老校長,此字怎麼說?”

“斷,所謂是無眼耳鼻舌意,佛家的九識理論實際上很重要。你可以去研究下。整個人安穩如泰山之后,想要進步,已經無峰可攀登,就要破舊立新,自我革鼎。所以佛家的斷,就是易經的革卦,依我所見,蘇劫已經到達了這個境界,所以,他的心理素質比你高。”劉烈眼毒辣。

如果蘇劫在這里,他聽見這麼一番話,絕對如雷貫耳,把心中的所有思考都融會貫通,因為他現在思考的東西,被劉烈清晰的講解了出來。

但劉烈只把這個說給張晉川聽,不給他聽。

“斷怎麼斷?”張晉川有些迷茫。

“這就是心靈修行的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更不能夠教,不如武作,有個標準的規范。”劉烈道:“悟得到的人,一下就悟了,悟不到,一輩子都在打轉轉,跳不出那個圈子。”

“斷字后面,就是活死人的境界?”張晉川不去想,而是繼續問下去。

“我把活死人的境界歸納為一個字,那就是明。明倫的明,明悟的名。”劉烈道:“人在踏活死人境界的一剎那,心理會非常的清楚明白,怎麼說呢?就如人在死的那一剎那,實際上是一輩子看的最穿,心中最明白的時候,一輩子的恩恩怨怨,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看開了,這種狀態,就是活死人,我稱呼為明。”

“原來如此。”張晉川沒有料到劉烈居然說的這麼明白。

人在咽氣的前一刻,回返照,心中會在剎那之間回憶自己一生,那是最清晰、最明白的時候。

“老校長,您是怎麼踏這個境界的?”張晉川問。

“我在三十年前,就踏了這個境界。你知道是怎麼踏的麼?我去醫院做義工,照顧那些病危的病人和老人,觀察他們死前一刻的心態。在三年時間送走了幾百個絕癥病人之后,就陡然明白了這個境界。”劉烈把自己最的東西說了出來,“當然,我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明悟不一定適合你,你也可以嘗試著去做,就算不能夠領悟,多做好事,也是種下福田,對你的心磨煉,有很大好。”

“知道了。”張晉川問:“定,靜,安,斷,明。這五個字,代表了從普通人到活死人的五個心路歷程,也等于說是五個境界,那麼在這之上,還有更高深的境界存在麼?老校長,你到達了什麼境界?”

“明字之后。那就是悟。所謂明悟,明白了之后,才能夠真正開悟。開悟的境界,我沒有辦法和你說,反正是一種很難形容的緒。你小時候有沒有朝思暮想的玩,突然有一天得到了,那種大喜悅的覺?”劉烈問。

“有的。”張晉川道:“我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在我三歲的時候,我非常想要一架玩飛機,想了一個學期,但爸媽就是不買給我,我班上有個同學那出來玩的時候,同學都看著,我想上去,被他收起來。后來期末考試,我都得了滿分,爸媽送給我一個盒子,我打開之后,里面就是我朝思暮想的玩飛機。那一刻,我簡直是喜悅得刻骨銘心,高興地在地上滾來滾去,滾了幾分鐘。長大以后,哪怕是我的公司融資了幾個億,哪怕是功夫有就,哪怕是追到了喜歡的姑娘,但這種喜悅不及小時候得到玩飛機的十分之一,我再也找不回那種心的真誠喜悅了,也沒有什麼歡喜讓我在地面上打滾。”

“人開悟之后,心理狀態之中的喜悅,比你小時候的那種真誠心歡喜還要強烈百倍,而且這種喜悅是伴隨終生的,你時時刻刻都可以到。”劉烈似乎回想起來了什麼:“所以,我沒有辦法用言語來形容,只能夠對你進行比喻。”

“悟字后面是什麼?”張晉川把思緒從回憶中拉扯了回來。

他知道,這是在大戰之前,劉烈對他進行指點,這種機會極其難得,恐怕以后都不會有了。

“悟字后面的境界,我也沒有達到,只是據一些古老的典籍進行猜測,我猜測是空。”劉烈笑了笑。

“悟空?”張晉川聽見這兩個字,想起來那只猴子。

“不錯,就是悟空。這兩個字有非常深刻的涵義。”劉烈道:“只有悟到了那個空,才算是真正的神通廣大,僅僅明悟自還不行,還必須要悟到那個空。如果我猜得沒錯,蘇劫背后的那個人,很有可能即將踏那個境界,此境界,也有可能就是儒家所說的天人合一之心態,至于空之后,有什麼境界,也許那就是道了,但我本無法到達那種境界。”

“定,靜,安,斷,明,悟,空。”張晉川對劉烈道:“老校長,這就是您對于心理素質一層層境界的階梯式劃分麼?”

“對。”劉烈道:“這就是明倫導引的七個層次,你要在這七字上面下功夫,你到達了安字的境界,蘇劫卻先一步,到達了斷字境界。你不如他,我必須要讓你明白這點,才能夠迎頭趕上去。”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