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秦吏 第15章 長見識了

《秦吏》 第15章 長見識了

黑夫背后兩名商賈在討論秦王伐燕之事。

卻聽一個人問道:“大王的伐燕檄文是怎麼說的?”

另一個人回答:“大王稱,‘燕王昏,其太子丹乃令荊軻為賊,將令兵吏誅之,必滅其國!’現如今,恐怕大軍已到趙地,甚至都過易水了。”

第一個商賈憂慮地說道:“每逢興兵,都會優先征召贅婿、市籍等賤人伍,那吾等會不會也被征召去運糧啊,我聽聞燕國苦寒,八九月就有雨雪,這大冬天的千里迢迢北上,怕是要凍死不人……”

另一人則安他說:“我聽江陵城的人說了,南郡太守只征召各縣干練老卒,前往秦楚邊境警戒,伐燕之事,應該不會涉及南郡,畢竟離得太遠……”

這大概是為秦國府跑運貨的商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消息比季嬰這類道聽途說的老百姓靈通多了。

不過再之后他們談論的,大多是各地價,以及八卦起燕國鄉野民戶,一邊說,還一邊發出低俗的笑聲……聽得一旁的黑夫目瞪口呆,帝都人民也太好客了吧!

不一會,兩名商賈吃完后,便匆匆走了,只留下黑夫若有所思。

如他所料,作為荊軻刺秦王的后續,報復心理極強的秦王嬴政果然發大兵伐燕了!

同時,黑夫也意識到自己算錯了一件事:既然秦國是以十月為歲首,今天就是大年初一,那豈不是意味著,現在已經是秦王政二十一年了?

若他沒記錯的話,歷史上,秦王政二十一年破燕,二十二年滅魏,再往后,就是伐楚了……

“還有兩年,我的時間,沒來由又了幾個月!”

黑夫暗罵,這可并不是一秒兩秒的問題,同時到了一,三兩口喝完粥后,他,喊季嬰道:“走罷,現在就去南門校場報到去,省得夜長夢多。”

Advertisement

“啊?現在就去?我還想去閭逛逛……”

季嬰有些意猶未盡,閭,就是這時代的院,他這是典型的小農思想,飽暖思**,兜里有千把錢,就想腐敗一番了。

他還笑呵呵地約黑夫同去,因為看黑夫的年紀,大概還是個雛兒。

黑夫卻對那種地方的子毫無興趣,他前世實習時,可是參加過掃黃的,對那難看的景印象深刻,所以對這種事很反,當即板下臉道:“我聽說,閭一夜輒花費數百錢,你用不了兩三次,便會將錢花得一文不剩!還不如留著錢回家娶妻。“

季嬰算了算帳,的確是娶老婆劃算點,才悻悻地站起來,不知不覺間,他現在已經開始唯黑夫馬首是瞻了,雖然年紀上,明明他更大一些。

或許是出于慚愧,在結賬時,季嬰是從自己兜里掏錢,將二十枚半兩錢給店主,請黑夫吃了這頓飯。平日里,他們一個人的伙食頂多值三四錢,今天算是下本了。

店主接過了錢,卻沒有揣進懷里,而是當著黑夫和季嬰的面,將那二十文錢一枚一枚放進所有客人都能看見的陶罐里,一時間滿是叮當作響的聲音,里面已放著不錢。

原來,這東西做“銗”(xiàng),通俗點說,就是后世的存錢罐。因為這家食肆是“國營飯店”,一切收都要歸公,店主可不敢中飽私囊,因為那是要罰款一甲的。正確的作是當著客人的面把飯錢放進錢罐里,等到一天日暮了,自有吏來清點收

黑夫暗道自己又長見識了,他兩人離開食肆,緩緩向南門走去,時值下午,太將落,有風吹來,著單薄的黑夫不由打了個哆嗦。

“黑夫兄弟,冷了罷。”季嬰已經披上了一件厚冬,笑道:“如今已冬,你為何還穿著夏?”

是啊,現在已經算冬了,但黑夫離家時太匆忙,母親給他的冬還沒完工,大哥說過些天再親自捎來,上這件單薄的服經過風吹雨淋日曬,簡直是“布衾多年冷似鐵”。

再說了,雖然母親服怎麼穿都暖和,不過前世很干凈的黑夫可過不慣幾個月就穿一件服的生活,正好去南門校場的路上,他們經過集市,黑夫便約著季嬰進去逛逛,打算給自己置辦了一些

……

秦國的集市,并不是后世想象中沿著一條街,兩邊滿是攤位隨便賣,而是一個封閉的場所,類似后世菜市場,外圍還有市墻圍著。

“看到那高高豎起的旗桿沒?”

季嬰來過縣城,便介紹到:“那便是市旗,立于市亭之,每日清晨,前來貿易的各路商販都在市門外等待,待市旗升起,才能依次

管理市場的吏就在市亭,所有來集市貿易的商販,都要檢查證件、貨,再蓋個章,才能做買賣。

市門后,整個市集上賣聲不絕於耳,首先映眼簾的,就是各種糧食,如今正是秋收后糧食充沛的時節,不縣城附近的農家便出售多余的豆、麥,換些布和錢。

此外,還有賣耒、耜、耨、鐮等農用的;有兜售漆、陶的,但大多數是日常皿,鮮做工的奢侈品。

在集市游走的人,多數是平民,有提著竹籃、荊釵布的婦人;也有布短褐、上打了好幾塊補丁的士伍;還有嬉笑打鬧,奔跑而過的孩,一個個臉上臟兮兮的……往來錯,熱鬧非凡。

黑夫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的東西,他們在幾家攤位前停了下來,這里有售賣生,以及織好的冬、鞋履的。

面對這幾家店主熱的招呼,黑夫有些猶豫,不知該作何選擇。前世的他,最討厭的就是討價還價,哪怕支支吾吾砍了價,到頭來卻發現,老板在他走之后依然出了意味深長的微笑。沒錯,他又被宰了……

好在秦國買東西,卻不必討價還價!

因為秦國在《金布律》里規定了:集市買賣,應分別系木簽標明價格;除非是小件品每件值不到一錢的,不必系簽……若是商家故意哄抬價格,欺騙買家,一旦坐實,就會被市掾吏狠狠罰款,所以在這,你不可能看到某位商家拿著不知價值的貨高喊“每樣998”。

也算是這時代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了吧,簡直是黑夫這種口訥直男的福音。

最后,在貨比三家后,黑夫以150錢買了一件質量還不錯的葛布厚冬,好熬過這個沒有空調暖氣,也沒有炕的冬天,唉畢竟是南方人,過冬得靠一正氣。外加75錢買了件的單,50錢買了條下裳,還用50錢買了兩雙布履,當即就穿到了腳上——一路走來,他的草鞋已經破損不堪,腳掌都要踩到地面了!

黑夫給小販的錢里,有幾枚有些殘缺,但那小販只是皺了皺眉,依然勉強接下,原來,又是《金布律》規定,易所用錢幣,無論好壞一并混用,不許挑挑揀揀!

看來和后世一樣,賣家拒收人民幣也是不可以的,只有政府強勢到一定程度,才能下達這種命令。

接過,黑夫正要轉離開,那賣的小販又急急地追了出來,喊道:“這位公士,你忘了拿券!”

“券?”

黑夫頓時愣了,啥券?優惠券?打折券?

“公士說笑了,當然是契券。”

等那小販將一枚邊緣鋸齒狀的小木塊塞到他手里后,黑夫看了看上面寫的那些字,這才恍然大悟。

“我當是什麼,竟然是購小票!!!”

原來,在秦國,凡是超過一百錢以上的買賣,是要給契券的,正所謂“別契券者,所以為信也”。達易后,賣家要在木板上寫下品、價錢,然后鋸兩半,買賣雙方各持一半。

萬一錢數量不對,或是貨出了問題,就可以用它來當做憑證更換貨或打司,當然,僅限當日,過期不算。商家所賣品、錢財和券的數量對不上,也要到集市罰。當然,若是別有用心者想以此行騙的話,可別忘了秦國獨特的“誣告反坐”。

“我又長見識了!”

黑夫將購小票揣兜里后,不知是第幾次發出了慨。

秦國不管干啥都要寫契券做證明:繳納租賦稅要寫、糧食倉要寫、法答問百姓疑要寫、市場易也要寫……而且有律法強制執行,雙方各執一份,已經了心照不宣的習慣,看看周圍,但凡有超過一百錢易的,連目不識丁的平民也會主向店家討要契券。不認識上面的字?不要,契券上那些長短不一的齒,代表了不同的數額,有萬、千、百、什,一看就知道了。

這不是跟后世某些學者吹了很多年的“西方獨有的契約神”很像麼?紙張還沒出現就達到了這種程度,實在是讓人細思恐極,那些嚷嚷著“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沒有契約神!”的人,真該穿回來看看。

帶著這種心,黑夫回頭著熙熙攘攘的集市,面沉重,若有所思,片刻后,突然說道:“我明白了!”

季嬰正蹲在一家賣劍鞘的攤位上左看右看,聽黑夫一嚷嚷,連忙回頭。“你明白什麼了?”

黑夫樂道:“商君他老人家,當年一定被商狠狠宰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