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和青州的城池割完畢,袁譚率領兵馬撤回。
駐守泰山的徐州軍卻沒有全部撤走。
龐統、臧霸和孫觀,各自領著一支人馬,駐紮在不同的城池。
陳到則率領白眊軍和參與泰山之戰的徐州軍主力撤回彭城。
呂布與袁紹達了盟約,為了得到更多的煤炭,袁紹向天下散出了討曹檄文。
沒有多久,檄文送到許都。
接連在碭山遭到挫敗,曹心本就十分抑,又得知袁紹發出檄文討伐他,即便再沉穩也是有些坐不住了。
他一掌拍在麵前的桌案上,臉鐵青著向送來檄文的人問道:“檄文在什麼地方?”
送檄文過來的是一名曹軍校尉。
曹猛的拍了一下桌案,校尉打了個激靈,趕忙從懷裡掏出檄文雙手呈上。
許褚從他手裡接過檄文,轉呈給了曹。
接過檄文,曹從頭到尾瀏覽了一遍,臉鐵青著說道:“罵得好!沒想到袁本初手下居然還有這樣文采斐然的人,真是罵的爽快!罵的痛快淋漓!”
前堂坐著的曹家幕僚和將軍們都還沒有看到檄文,當然不知道罵了些什麼。
臉十分難看的曹,見眾人疑,又把檄文遞給許褚:“讓他們都看一看。”
許褚接過檄文,先遞給了荀彧。
看完檄文,荀彧把它給郭嘉之後對曹說道:“看文采,我覺著著筆的應該是袁紹手下幕僚陳琳。”
“陳琳?”曹皺起眉頭,向荀彧問道:“你認得此人?”
“以往聽說過,卻沒有見過。”荀彧回道:“不過我卻看過他的文章,行文與這篇檄文如出一轍,應該是他不錯。”
眾人傳看了討曹檄文,一個個臉上都流出了憤慨。
賈詡對曹說道:“主公,袁紹背信棄義實在可惡,這個陳琳以後也是絕對不能饒了他。”
“文和認為該怎麼辦?”曹問道。
“此人可惡,將來一旦擊破袁紹,絕對不能容他。”賈詡說道:“他竟敢在檄文中無中生有,實在是可惡的很。一旦擒獲,理應誅殺!”
“我倒覺著此人文思泉湧,可以為我所用。”曹擺了擺手:“如今說這些還是太早,等到將來擊破袁紹再說不遲。”
“主公。”郭嘉對曹說道:“呂布與袁紹聯合,用不多久必定圖謀主公。我軍獨力應對呂布尚且有些困難,更何況還有袁紹。總得想個法子纔是。”
“呂布勇武過人,上回你們也都看到。”曹對眾人說道:“他手下的空軍倒是可以應對,可他本人,我們又用什麼辦法來對付?”
曹語氣裡流出無奈,眾人聽了也都是心抑的很。
如今的呂布手下猛將和智者不,而且他本人好似又比以往更勇猛了許多。
上回碭山一戰,呂布憑著一己之力,居然獨自麵對三十多員曹將不僅沒有落到下風,反倒還挑殺了其中幾人。
雖然戰死的曹軍將領都不是軍中一等一的猛將,可在這麼多武將的圍攻下能夠從容應對,甚至還殺死不敵手,放眼天下,怕是再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辦到。
“我倒是有個法子。”荀攸捋著下的胡須,想了片刻對曹說道:“呂布再如何勇武,也不可能逃天地生的陷阱。我們可以設了陷阱,再想法子把他引進去。不怕他不死,就怕死了以後再也找尋不到。”
“公達有什麼法子?”曹眼睛一亮,連忙向荀攸問道。
荀攸回道:“袁紹發出檄文,必定是呂布許給他了好。我覺著兩家分出勝負之前,河北袁家應該不會手。他們會在主公和呂布將要有個結果以前出兵,從而得到更多的好。”
“繼續說下去。”曹示意他接著說下去。
“袁紹不會輕易出兵,可呂布卻是時刻都在想著把主公給滅了。”荀攸說道:“他要是出兵,無非兩個方向。其一是兵出碭山,直搗許都。其二則是兵出淮南,從南邊殺過來。”
“你認為他會選擇哪條路?”曹問道。
“兵出碭山。”荀攸說道:“碭山與許都之間是一條直線,呂布從那裡出兵,可以最大的短距離。既然是急於滅了主公,他當然會選擇距離最短的地方出兵。”
曹點頭:“你說的沒錯,我也是這麼尋思。既然是要滅了我,他當然會選擇從那些地方發起進攻。可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把他攔截在半道,並且進一步給困死?”
“出了碭山往西,就是太丘、建平。”荀攸說道:“那裡毗鄰芒碭山,正是我軍設伏的好地方。”
“你的意思是……利用芒碭山?”曹皺眉:“早先我們發覺梁王墓,可就是在那裡。千選萬選,居然選了那個地方抵呂布。我就怕……”
“梁王已經故數百年,主公也是為了保全大漢社稷,當初才從他那裡借了些許財帛。”荀攸說道:“梁王是武帝的兄弟,他心懷大漢,必定不會與主公計較。”
“你們覺得怎樣?”曹看向其他人。
“我覺得公達說的有理。”郭嘉回道:“芒碭山一帶地形復雜,呂布率領大軍討伐許都,必定會在山林中穿行。隻要我們把他的兵馬分割小,我覺著滅了呂布應該不難。”
郭嘉表示認同荀攸的計策,其他人也都跟著紛紛附和。
“傳令下去,三軍整備,隻要呂布出兵,即刻前往迎戰。”曹站了起來,下達了軍令。
眾人起領命。
“主公,我覺著還有一件事必須去辦。”領了曹的軍令,賈詡說道:“袁紹發出檄文,主公可以先不予理會。可呂布那邊,卻是得有個討伐他的由頭。”
“文和的意思是……”曹的目落到了賈詡的臉上。
賈詡回道:“袁紹尚且懂得發篇檄文討伐主公,主公討伐呂布,難不連一篇檄文也不做?”
曹恍然:“確實是該做一篇……”
“主公恕罪,我覺著檄文不如詔書。”賈詡又說道:“當今陛下就在許都,主公為保大漢鞠躬盡瘁,難道不該請陛下發一道討伐呂布的詔書?”
“早先已經請陛下發過詔書。”曹說道:“還要再發一次?”
“當然需要再發一次。”賈詡回道:“早先的詔書是聯合袁紹討伐呂布,而這次的詔書卻是討伐袁紹和呂布。兩道詔書不同,確實是有必要。”
“由誰來執筆?”曹的目在眾人臉上掃過,最後落在了一個中年幕僚的臉上。
此人量修長,自從廷議開始,他就一直坐在那裡並不做任何表態,神自若,就好像曹和呂布無論誰勝誰負,與他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他不是別人,正是曾經做過北海相的漢末名士孔融。
“文舉。”看向孔融,曹問道:“由你捉刀,怎樣?”
“承蒙主公抬舉,我敢不從命?”孔融當即應了。
曹向許褚吩咐:“令人為文舉伺候筆墨。”
許褚先是答應了,隨後吩咐一名衛士:“去為孔公準備筆墨。”
片刻過後,有衛士捧著一卷絹和筆墨來到。
許褚上前,先取了絹鋪在孔融麵前的桌麵上,隨後又把紙筆擺放好:“孔公,請。!”
向許褚謝了一聲,孔融拿起筆,蘸滿墨,隻是略微想了一下,就在絹上寫了起來。
沒過一會,他就洋洋灑灑的寫下一篇檄文,稍微等了一下,待到墨水乾了一些,雙手捧著遞向曹:“請主公過目。”
許褚上前,從孔融手中把絹接了過去。
來到曹麵前,他雙手呈遞上去。
接過寫滿字的絹,曹瀏覽了一遍,滿意的點著頭說道:“文舉果真是當今名士,書寫的檄文大氣磅礴,竟然不輸於袁本初發出的那篇。”
“德祖。”他的目又落到一位年輕幕僚臉上:“你來念一念。”
曹看著的那位幕僚,不過二十三四歲年紀。
他生的麵板白凈,渾上下流著儒雅之風。
此人正是曹帳下幕僚楊修。
由於年輕,楊修在曹帳下還沒得到重用,不過廷議的時候,卻有資格位列其中。
得到曹吩咐,楊修上前。
許褚又從曹手中接過檄文轉給楊修。
展開檄文,楊修麵朝眾人大聲朗誦。
楊修朗誦檄文的時候,曹捋著胡須不住點頭。
眾人也仔細聆聽著。
將軍們本聽不懂檄文說的是什麼,隻是楊修朗誦的時候語調抑揚頓挫,讓他們覺著很是提氣。
而幕僚們則是一個個搖頭晃腦,微微閉起眼睛都是一臉的陶醉。
等到楊修唸完,曹向眾人問道:“你們覺著這篇檄文怎樣?”
“正如主公所說,大氣磅礴,又把呂奉先的小人臉罵了個淋漓盡致。”荀彧說道:“除此之外,還說了袁紹的背信棄義,除孔文舉之外,怕是再沒人能做出如此妙的檄文。”
“說的不錯。”曹說道:“既然你們都認同這篇檄文,那就把他廣發天下。稍後我去向陛下討要詔書。”
眾人答應了,曹說道:“要是沒其他事,先散了。”
等到眾人散去,曹招呼許褚:“仲康與我一同去見陛下。”
自從曹兩次碭山兵敗,許都近來也顯得蕭條了不。
尤其是袁紹發出了討曹檄文,許多外來客商擔心呂布和袁紹的大軍隨時會殺來,也都不敢再到許都往來營生。
以往徐州一帶還會有客商來到許都,從那裡帶來一些新奇的玩意。
自從曹討伐呂布,徐州方向來的客商不見了。
曾經還能輸送到豫州的煤炭,如今也是一塊都沒有。
帶著許褚,沿街道走著,看到街上蕭條的景象,曹說道:“沒想到討伐呂布,許都居然也了牽連,如今各地客商都不肯來到這裡,隻怕許都的錢財是支撐不了多久。”
“等到滅了呂布,那些客商也就該來了。”許褚回道:“商人向來以利益為重,他們隻看眼前,哪會懂得主公雄心壯誌?”
“我也不求他們懂得,隻要他們知道,許都並非什麼人想來就能來,也就夠了。”曹嘆了一聲:“可惜世上商賈無數,知道這些的又有幾個?”
許褚為人豪,他跟在曹邊的日子雖然不,思考問題卻不可能像曹那麼縝。
曹把許褚留在邊,最大的好就是他和當年的典韋一樣,為了保護主公連命都可以不要。
像這樣忠心的猛將,曹當然會特別善待。
許褚陪著曹來到皇宮正門,倆人下馬,守衛皇宮的衛士紛紛躬見禮。
這裡的衛士都是曹的手下,劉協出,他們隻不過是象征的行禮。
而曹來到,衛士們則是畢恭畢敬,毫不敢有半點不恭。
曹來到皇宮,得到訊息,劉協令一名常侍前來迎接。
見到曹,常侍躬行了個大禮:“陛下聽說曹公來了,令我前來迎接。”
“陛下在做什麼?”曹問道。
常侍回了一句:“最近陛下每天都在房裡寫寫字看看書,就連以往喜歡的釣魚都沒怎麼去了。”
“他沒有再做幾條腰帶?”曹角一牽,很是玩味的問了一句。
知道曹提起的是當年帶詔那件事,常侍心頭一,弓著回道:“曹公說笑了,陛下是九五之尊,哪裡會做那種東西。”
“你應該是纔到皇宮不久。”曹打量著常侍。
常侍回道:“回曹公話,我是在陛下邊伺候不久,以往都是在外院辦些事。”
“難怪你不知道陛下的本事。”曹笑著說道:“陛下心靈手巧,尤其是擅長製作帶。當年他送給董承的那條,我可是仔仔細細一點一點的檢視過。針腳細,可不像是出自男人之手,更不用說是九五之尊。”
說到這裡,曹仰臉哈哈一笑:“我見過許多巧的帶,如今想來,也就是陛下送給董承的那條最是緻。有機會,可得請陛下為我也製一條。”
最強呂布之橫掃千軍
陳通最近加入了一個奇怪的聊天羣。動不動就聊歷史大事,起的名字也很中二。大秦真龍,雖遠必誅,千古李二,人妻之友,基建狂魔,反神先鋒,幻海之心等等一系列中二的網名。千古李二:陳通,唐太宗應該算是千古一帝吧?陳通:你怕不是誤解了千古兩字?比起殷紂王這種蓋世雄主來說,他都差得遠,頂多算是個盛世明君。“什麼?紂王也能算是聖賢之君?”“紂王你瞭解嗎?隋煬帝你懂嗎?不懂請不要黑。”“誰第一個向神權發起抗爭?”“誰真正做到了依法治國?”“誰才真正使得南北貫通,打破階層固化?”“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歷史嗎?誰纔是在皇帝這個職業中的頂級大佬嗎》?”“始夏,烈商,禮周,霸秦,強漢,弱晉,雄隋,盛唐,婦(富)宋,猛元,硬明....瞭解下。”顛覆你心中的千古一帝。大秦真龍:“知寡人者,陳通也,不裝了,攤牌了,........把寡人的太阿劍給陳通砸核桃吃吧!”
一朝穿成廢物皇子,李準繡口一吐便是半個詩歌盛世,抬手就千古文章,轉眸翻雲覆雨!史學家:天下文人加起來不足他半分才氣!皇帝:他竟是皇朝的未來!將軍:他若肯為將,這天下便是我朝江山!商人:任何行業,他都是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