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和袁紹各自罷兵。
袁紹率領大軍返回鄴城,而呂布則領著兵馬退回彭城。
領軍到達倉亭的袁熙和袁尚很快得到了袁紹的命令。
袁紹傳令,要他倆立即撤軍返回鄴城,不得再向前推進半步。
得到軍令,袁熙、袁尚把田和崔琰請到帥帳。
落座後,袁尚向倆人問道:“田公、崔公,剛才我和二兄得到父親軍令,要我們即刻罷兵返回鄴城,依兩位看,這是怎麼回事?”
田和崔琰相互看了一眼。
“我覺著應該是呂布找到了主公。”田說道:“曹孟德先前兩次進攻碭山,都被呂布擋了回去。我認為主公應該是因此搖了,所以才下達了這條命令。過不多久,討伐曹的檄文應該會廣發天下。”
袁熙和袁尚一臉不解,相互看了一眼。
“田公難道認為父親會與呂布聯合討伐曹?”袁熙問道。
“不是打呂布肯定就得打曹,北方已經平定,袁家要想再有建樹,就必須攻破黃河一線。”田說道:“主公明白這個道理,呂布也明白這個道理。至於曹,他更加明白。如今哪兩家打另一家,就看和誰聯合更有好。”
“曹勢力強盛,即便沒有我們袁家,他討伐呂布應該也不是太難。”袁尚說道:“難不父親想要聯合弱的呂布,對付強的曹?”
“呂布可不弱。”田嘆了一聲說道:“最近一年,他聚攏了不將士。如今徐州兵馬已超十萬,他手下猛將、智者也是不。雖然比曹弱了一些,卻不像當初下邳之戰時那樣羸弱。曹想要滅掉呂布,怕是沒那麼容易。”
“其實說什麼也沒用。”袁熙嘆了一聲:“父親已經把命令傳達到了這裡,我和顯甫也不可能不從。返回鄴城勢在必行,如今要考慮的就是怎麼回去?”
“兩位公子不用有任何顧慮,隻管掉頭回去就好。”田說道:“對麵的敵軍也是不敢前來追擊。”
“為什麼?”袁尚說道:“自從我軍來到這裡,雙方已是歷經多次廝殺。雖然我軍推進緩慢,可還是每天都在向前一些。我要是敵軍將領,必定會趁著我軍退走從背後發起突襲。難道田公認為,我們退走,敵軍不會隨後來追?”
“當然不會。”田說道:“兩位公子得到主公軍令,對麵的徐州兵馬應該也是得到了呂布的軍令。呂布和主公有了約定,誰肯為了一場小勝而致使同盟破裂?”
袁熙和袁尚再次彼此看了一眼,兄弟倆都點了點頭。
“既然田公認為敵軍不會從背後發起突襲,我這就下令要大軍明天一早返回好了。”袁尚說道:“這次出征,幸虧有田公與崔公幫襯,否則以我兄弟倆的能耐,或許還真不是敵軍的對手。”
“三公子太謙了。”崔琰笑著說道:“我倒是覺著,兩位公子即便沒有我倆在一旁,也是可以把事辦的穩妥。”
看向田,崔琰問道:“元皓認為是不是這樣。”
“那還用說。”田笑著回道:“兩位公子眼界長遠,早晚能夠就大事。這次跟隨兩位公子來到倉亭,我也是從中學到了不。”
“田公、崔公可不要這樣誇獎我倆。”袁尚回道:“我們兄弟年輕,以後需要幫襯著的還有不。”
“兩位公子放心,隻要用得著,隻管說話就是。”崔琰朝兄弟倆拱了拱手。
田也點了點頭。
確定了第二天一早返回鄴城,四個人又談論了一會,袁熙對田和崔琰說道:“天不早,兩位還請先回。我與顯甫再商議一下由誰領軍先走,誰來斷後。”
知道兄弟倆是有其他事要說,崔琰和田倒也識趣,起告了個退離開。
倆人離開以後,袁熙向袁尚問道:“顯甫認為怎樣?”
“什麼怎樣?”袁尚顯然沒弄明白他的意思。
“他倆怎樣?”袁熙問道:“能不能留為己用?”
“我覺得夠嗆。”袁尚回道:“別看他倆話說的是那樣,真的要用他們,隻怕是用不。”
“顯甫這麼說的理由是什麼?”袁熙又問。
“出征這麼多天,難道二兄還沒發現,他倆與我倆始終是若即若離,雖然看起來事事都聽從我倆吩咐,可實際上他們到底怎麼想,我是看不明白,想必二兄也沒能看明白。”袁尚回道:“這倆人讓人揣不心思,纔是最可怕的。”
袁熙點頭:“尤其是那個田元皓,從他來到軍中,我就一直沒有看明白他。也一直沒看清楚他究竟想要怎樣。”
“田元皓從來都沒和我們一條心思。”袁尚搖頭:“他真正想要的,無非是在戰場上立下功勛,然後拿著這些功勞讓父親下不了臺麵。”
袁熙錯愕:“他有這樣的心思,顯甫怎麼不早提醒我?”
“要是我早提醒二兄,田元皓此時應該在什麼地方?”袁尚沒有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
被他這麼一問,袁熙居然不知道該怎麼回應纔好。
要是他早看出田不會和他們一條心,絕對不會收留在軍中。
田早先得罪了袁紹,隻要他們兄弟倆不肯收留,必定會被袁紹重新關押進監牢,就連生死也是難說。
“既然知道他不是和我們一條心,顯甫為什麼還要收留?”袁熙不解的問道。
“二兄隻看到一層,卻沒有看到另一層。”袁尚嘿嘿一笑,對袁熙說道:“所謂有容乃大,田難以被我倆收攏,應該是很多人都看到的。長兄知道他在我倆這裡,必定不會加以提防。而其他人知道我倆收留了他,給了他立功抵過的機會,人心偏向於誰,難道還要我說明白不?”
袁尚解釋的時候,袁熙已經明白。
可他還是裝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對袁尚說道:“顯甫聰慧過人,果真不是尋常人可比。你看到的一些東西,我這做兄長的居然半點也沒看出來……
“兄長並不是沒看出來,而是不想看出來。”袁尚微微一笑,意有所指的冒出這麼一句。
袁熙嘿嘿一笑,也就沒再多說。
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他都沒有繼承袁家的可能。
雖然和袁譚是同母所生,袁熙與袁譚之間的關係反倒沒有和同父異母的袁尚親近。
從骨子裡,他是希袁尚能夠繼承袁家大業。
袁尚繼承了袁家,他還可以從中撈取不好。
要是繼承袁家的是袁譚,袁熙還真不確定能從中得到什麼……
與其念在學員幫著長兄,還不如多考慮自己的利益,與三弟袁尚聯合。
如今袁家後宅之主劉夫人是袁尚的生母。
幫襯著袁尚,在劉夫人那裡也能刷一些好,對袁熙絕對是隻有好而沒有任何壞。
袁熙、袁尚決定撤兵,第二天一早就離開了倉亭。
正如田料想的那樣,徐州軍並沒有追趕,而是在他們撤走之後沒有多久,跟著也就撤了。
對於撤退最排斥的就數袁譚。
來到泰山,他已和徐州軍作戰多次。
雙方謀士各自獻策,武將在沙場上相互征沙,將士戰死者也已上千。
要是不拿下泰山,袁譚還真心有不甘。
更加復雜的是,泰山境他奪取了幾城池,而徐州軍也潛到青州,在青州境拿下了幾座城池。
雙方要是就這樣撤兵,勢力範圍相互錯,早晚還是會有。
坐在帥帳裡,袁譚向辛評、辛毗等人問道:“父親突然傳令,要我領軍撤走,你們認為這件事我該怎麼去辦纔好?”
“主公下了命令,長公子當然需要遵從。”辛評說道:“隻是眼下雙方各自都得到一些城池,要是現在撤兵,隻怕以後會有不麻煩。”
“你說的正是我所擔心的。”袁譚說道:“我們總得想個法子,把這裡的況變的簡單一些,然後纔好撤走。”
“既然主公派人來告知長公子撤軍,龐士元那邊一定也是得到了呂布的命令。”辛毗說道:“不如長公子派個人過去,與龐士元接洽,看他怎麼說。”
“說起來最近這些日子,我們可沒有討到什麼好。”袁譚說道:“雖然我們奪取了不泰山的城池,可在青州丟失的要比在泰山得到的更多。派人過去與龐士元商議這件事,就怕他不肯答應。”
“我覺著龐士元沒有不答應的理由。”辛毗接著說道:“他們占據了青州的城池,隻要我軍以後扼守泰山關口,那些城池連補給都送不過去,我還不信能支撐到什麼時候。等到那時,就算龐士元想把城池送給我們,我們也不一定會接納。”
“也就是說,他們雖然佔領的城池不,其實真正占有優勢的還是我們?”袁譚追問了一句。
“那是當然。”辛毗回道:“如果長公子信得過我,我願去見龐士元,與他分析利弊,和他呼喚城池然後雙方罷兵。”
袁譚點頭:“那你去吧,不過要記住,和龐士元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過於激怒他。一旦惹惱了他,我可沒法子立刻出兵前去把你救援回來。”
“長公子放心。”辛毗起一禮,走出了袁譚的帥帳。
等到辛毗離開,袁譚向其他人吩咐:“你們也都早些做好準備,撤軍就在眼前,不要給了龐士元趁機發難的機會。”
眾人領命離開,辛評卻還留在帳篷裡。
袁譚看向他:“你怎麼還不會去準備?“
“回長公子。”辛評說道:“我認為龐士元也不可能在眼下向我軍發起進攻。”
“為什麼?”袁譚說道:“雙方雖然已經休戰,然而趁著最後撈一把好的可能並不是沒有。”
“要是沒有利益牽扯,長公子認為主公會輕易與呂奉先休戰?”辛評問了一句。
袁譚眉頭微微一皺,向他問道:“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
“我倒是也沒什麼意思。”辛評說道:“隻是提醒長公子,今天的休戰其實是主公打算聯合呂布討伐曹,用不多久,長公子應該會得到主公新的命令。”
“討伐曹?”袁紹派人送來的命令並沒有提及討伐曹,袁譚不解的問道:“我們才與曹聯合討伐呂布,倘若這個時候再聯合呂布討伐曹,豈不是讓世人認為反復無常?”
“世征伐,為的不過利益兒子。”辛評回道:“要不是主公聯合呂布,怎麼會突然送來這麼一道命令?我認為主公一定是從呂布那裡討到了曹給不了的好。”
盯著辛評看了好一會,袁譚的眉頭始終擰著。
辛評卻接著說道:“至於世人看法,難道長公子認為主公會在意?”
辛評做了這些分析,袁譚已經明白過來。
他向辛評問道:“這麼說你認為佐治前去求見龐統,帶回來的應該不是什麼壞訊息?”
“肯定不會。”辛評回道:“龐士元這回應該也在琢磨著,該怎麼開口和長公子提起撤兵一事。”
袁譚點了點頭,經過辛評這通分析,他也大概是看明白了。
所以能有這場和談,無非是袁紹考慮到了實際的利益,決定和呂布暫時聯盟討伐曹。
“我大概明白了父親的意思,隻是不太明白,他為什麼會聯合相對弱小的呂布,而選擇與曹為敵。”袁譚說道:“無論怎麼想,我都覺著不可思議。”
“長公子認為不可思議,我卻覺得再正常不過。”辛評說道:“其實早先主公一直在遲疑該不該聯合曹。世人都知道,最近這些年曹南征北戰,平定了不豪雄。他在河南一帶的地位也是越來越穩固。要是任由他如此壯大下去,早晚會為袁家的心頭大患。相比於曹,呂布雖然也是不容小覷,可他的實力卻相對要弱小了不。聯合曹擊破呂布,將來為了彼此利益,主公和曹之間還必定會有一戰。可聯絡呂布擊破曹,憑著呂布的實力則很難與河北抗衡。主公所以這樣安排,也是出於利益的考慮。”
一覺醒來,魂穿大唐。悲摧的杜二少,開局就麵臨著兩個選擇:沿著曆史發展軌跡,迎娶公主,幾年後被李二宰掉;拒接聖旨,不當李二的女婿,麵臨抭旨重罪。失勢的杜二少,拒絕李二聖旨,被貶幽州城守大門。幽州城破、百姓遭殃。關鍵時刻,杜荷趕到,以一已之力,力挽狂瀾,殺退突厥五萬前鋒大軍。浴血奮戰、一戰成名。討伐突厥、橫掃北方;打服高麗,還大唐百姓一個安定、平和的生存環境……
現代人穿越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身上,有金手指,也有劍眉一軒或者仰天狂笑的幼稚舉動,更有動輒誅人九族的白癡行為;隻是憑藉著對曆史的瞭解和自己的思路來改造大明。本書內容儘量貼近曆史,不適合喜歡小白文的新人閱讀。
現代小人物穿越成顏良,那個三國第一倒黴鬼。 此時正當官渡之戰,白馬城外,關羽拖著青龍刀,騎著赤兔馬,正向他呼嘯而來。 悲劇的顏良,不但要避過關二爺那銷魂一刀,還要在這群雄爭霸的時代,成就一番暴君之業。 ……………… 曹操:天下人皆罵我殘暴,直到顏良出現,他們才知道我有多麼的溫柔。 劉備:我以仁義待你們,你們卻為何紛紛投奔殘暴的顏良?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 孫權:奪吾嫂,掠吾妹,暴徒顏良,我與你勢不兩立! 大小喬:大膽顏良,焉敢對我姐妹如此粗暴~~ 顏良冷笑:暴君明君,後世自有定論,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們,都給我閉嘴吧。 …
歷史系單身狗秦墨穿越大乾,成了秦國公家的憨子世子。本想斗雞遛狗瀟灑過一生,可大家都逼他!秦國公:兒子,我求你,把公主娶了吧!大乾皇帝:賢婿,你乃朕的福星,這大乾的駙馬,你當也要當,不當也要當。太子:我的好妹婿,沒有你的扶持,大舅哥帝位不穩吶…
大唐初立,百廢待興。作為穿越者,正是大展鴻圖的好時機。 軍事物資,生活物資,妥妥的發財了啊。有這些東西,李世民想不嫁女兒也不成啊。 還有唐詩宋詞都還沒出呢,這可是妥妥的裝逼撩妹好東西啊。 大唐周邊的那些個國家,你們都等著,還有海外的那些,你們也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