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五,春意融融,廣化寺香火旺盛,來來往往都是人。
元賜嫻在肩接踵里頭謝過了老天,謝過了佛祖,把祖宗十八代都給激了一遍才肯出來。陸時卿本想敷衍了事,見如此虔誠,倒也有了點意思,一道跟著拜幾拜,等好不容易逆著人出了廣化寺,卻見突然腳步一滯,回過頭去。
元賜嫻回頭,盯住了一名順著人往佛堂走的尼,問陸時卿:“你看那人是……?”
陸時卿順目一瞧,微一蹙眉,剛開口,卻見掙了他的手說:“你在廟門口等我。”然后重新了寺里。
元賜嫻疾走上前,追上那人,邊道:“師父請留步!”
尼聞言步子一滯,止在了原地,卻低著頭不曾回應。
見停下,元賜嫻放緩了腳步,慢慢跟上,然后繞到了前,在看清面目的一瞬,霎時心激涌。
果真是韶和。
當年鄭濯救下鄭泓的時候,也一道救回了韶和與梁皇后。梁皇后倒是穩穩當當做了大周的太后,但韶和卻再無份,也再無面歸京,所以一句話未留便離開了。
沒人知道去了哪里,南詔也不曾管過的死活。
元賜嫻一度猜想,是順從命數的人,或許跟上輩子一樣,還是去了敦煌吧。
卻不想今天會在這里看見。
韶和低著頭,依舊沒抬眼瞧,手掌豎起,如遇陌生人般道:“施主有何見教?”
元賜嫻卻不想跟整虛的,略一躊躇,便直言道:“……韶和,你這些年還好嗎?”
似乎是因了這番直截了當的態度,韶和終于抬起頭來,擱下了豎掌的手,淡淡答:“勞縣主關切,我好的。”
元賜嫻想,韶和當初本沒得子,孑然一能怎麼個好法,也只有向佛之人才這般清凈吧。
時隔多年,沒想再把鄭濯的死算到韶和頭上,且就算要算,也算不出究竟了。
千言萬語都了下去,元賜嫻選擇不提,只道:“好就好。你今天來廣化寺誦經嗎?”
韶和淡淡一笑,點點頭:“上輩子我去到敦煌后,曾給陸中書誦過四年經,如今想起,便替六哥也誦上四年,也許……”說到這里頓了頓,垂下眼眸,“也許他能在另一個世界,也得到一個完滿的來生吧。今天,是四年的最后一天了。”
元賜嫻一哽,默了半晌,最終笑起來。
不論真假,活著的人總該有個好的念想。
說:“那好啊。”
韶和向微一頷首以示告辭,轉往佛堂走去。
元賜嫻目送遠走,慢慢往廟門口踱,腦袋里前塵往事翻涌,一時思緒萬千,剛是緒上頭的時候,卻突然聽見一個略幾分惶恐的聲音:“元賜嫻……”
驀然抬頭,就見廟門前距離陸時卿一尺之遙的地方,杵了一只碩大的黑皮狗。而他扶著廟柱僵不,在來之前,不知跟它對峙了多久。
“……”
瞅見陸時卿眼底如臨大敵的驚懼,元賜嫻一下子什麼多愁善的想法都沒了,跑上去大義凜然地攔在他的前,然后回頭堅定道:“你先走,我殿后!”
—————(全文完)—————
重回十年前的江善(周溪亭),站在前往京城的船只上,目光冷淡而平靜。她是被人惡意調換的文陽侯府的真千金,父親是一品公侯,母親是世家貴女,宮里的容妃娘娘是她姨母,溫潤如玉的二皇子表哥是太子之位的熱門人選,出生既頂端的她本該萬千寵愛、榮華富貴且波瀾不驚地過完一生。但十六年前的一場人為意外,打破了她既定的人生......等她得知身世,回到文陽侯府,取代她身份地位的江瓊,已經成為父母的掌心寶。前世她豬油蒙了心,一心爭奪那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論是父母的寵愛,還是江瓊身份高貴的未婚夫,這一世,她只想快快活活地活一...
陸蘭宜重生了,懷著滿腔的恨意,回到了她病亡的前一日。 她毫不猶豫抓住時機給她未來要做大學士的夫君制造了點障礙, 然后安心地等死。隔天到了,她沒有死。 …… 她沒有什麼別的指望,便繼續一心做她夫君青云路的絆腳石。 沒想到,報復途中出了點岔子,有一天,她與那位據說一心修道性情孤高的沂王有了牽扯,引來滿城謠傳。 之后,沂王救她性命,助她和離,更要納她為夫人,為此請下圣旨。 蘭宜不相信有這樣的天降好運,上位者的反常必有圖謀,后來,事實證明了她沒錯,只不過,這反常也一直持續了下去。 從夫人到王妃到皇后,新帝低沉問她:“陸蘭宜,你這顆心當真是鐵石做的嗎?” 蘭宜悠悠想,倒也不是,她就是懶得表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