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宰執天下 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

《宰執天下》 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

“大府,丁兆蘭鬧騰得太久了,下面都有些抱怨了!”

“嗯?”

“說是抓槍擊案的餘黨,可他把城裡城外翻了個底朝天都沒把人找到。”

“嗯……”

“包永年那廝是否還在京師都說不清,或許已經離開開封府了。即便沒走,到現在都沒抓到他,足可見現如今的辦法不可行。”

“嗯。”

“大府,以下這些年的經驗,這抓捕人犯,不能一味的蠻幹。只是大張旗鼓,即使包永年還在京師,他也不敢頭。放一放,風聲小一點了,說不定就自己鑽出來了。”

“想法倒是不錯。不過現在大張旗鼓,不正是爲之後做準備?”黃裳終於不再哼哼哈哈地敷衍了,“而且現在也不是沒果,他抓老鼠的時候,房間也順便打掃了。你說,本府看丁小乙做得不錯。抓住的各人犯有上百個,上了海捕文書的都有三四十,當地治安不是又好了許多?你已經是人了,不是過去的衙前小吏了,所以眼要放開闊一點。按照韓相公的說法,要從全局上看待問題,這才合你現在的份,明不明白?”

兼施地打發了心懷嫉妒的下屬,黃裳心俱疲地嘆了一口氣。

追捕包永年的聯合行從城中延續到城外,正在外城東區展開,每天調的各部刑警、巡警都多達數百人,開支都快趕上相同人數的軍隊調時的經費了。

丁兆蘭這一回手上案子的效率跟他的京師第一神捕的名頭完全不搭,已經許多日子過去了,對於包永年這一要犯的追捕,依然沒有結束,故而府中對丁兆蘭的指責就漸漸多了起來。

但是在黃裳看來,這種聯合搜查行可以對市井順便進行整頓,目標雖然沒抓到,可摟草打兔子,抓捕到的人犯,足以抵消這一段時間的付出的資源。

Advertisement

丁兆蘭帶隊去外城東才這幾天功夫,連殺人的重罪犯都抓住了三個。

雖然說這些年來,對京師治安下了大力氣去整治,被判了流放的人犯有上萬人之多,但終究無法鮮下的影。只要府管不到的地方,影立刻就會飛速地擴張起來。

這一回的大搜捕行,對新立的警察系統來說,即是考驗系統各部分協作能力的實戰演習,也是一個宣揚聲名,加大影響力的好機會。沒抓到正主的確是一件憾事,但絕不能說是失敗了。

當然,整件案件最關鍵的問題,還是韓岡不肯放手。既然宰相要持續下去,自是以宰相的想法爲依歸。有沒有其他果,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

不過當黃裳到韓岡面前彙報工作的時候,還是帶了一點諷刺的味道。

“丁小乙這一回是果斐然啊,沒抓到魚,蝦倒撈到了不。抓了一個逃竄多年的匪首,還有十幾個有名目的罪囚。”

外面的人不知道,但黃裳是親耳聽見,韓岡自己說他的本意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抓不抓得到包永年只是小事,乘機鍛鍊一下新立的警察隊伍纔是重點。

黃裳對韓岡的這個想法,不能說是反對,卻也說不上有多支持。韓岡在都堂裡面,在外面碎心的還是他這個開封知府。

尤其是一口氣抓到了幾百人犯,等於是說他這個知府,平時的工作沒有做好,才讓這麼多賊人逍遙法外。

“只是大魚跑掉了?”韓岡半開著玩笑。

黃裳的一點小怨氣不是一天兩天了,韓岡瞭解得也不是一天兩天,聽到這方面的抱怨,一笑也就過去了。

黃裳在歷任開封知府中,兩任四考的任職時間已經算得上是數一數二,再往上,也就是開國初年,以開封府尹作爲儲君的標誌,太宗和真宗做過更長時間。

按照場中的流行話,知縣附廓,前生作惡。附廓路治,附廓京師,惡貫滿盈。原因無他,就是頭上的婆婆一個比一個多。

附廓京師的知縣如此,直接執掌京師的知府也同樣如此,頭頂上要顧忌的大人太多,即使有一個宰相做靠山,依然是焦頭爛額,早兩年就不想做了。還是韓岡用了些“威”手段,才讓黃裳答應下來繼續擔任開封府知府一職。

“丁小乙還在查,也不能說大魚已經跑掉了。”黃裳把自己的怨氣收斂了起來,晦地表示不滿可以,但再發牢,頂頭上司的脾氣也不會總是那麼好,“說起來現在丁小乙在查的外城東那一片的確是,蟲蛇混雜,包永年能藏許久,或許真的就躲在那裡。況且……”

“況且什麼?”

“況且那邊是硝田所在,相信北虜的細作不會不興趣。一時抓不到包永年,順手抓兩三個細作抵數也不差。”

韓岡聞言,一笑搖頭,“還沒抓到細作吧?”

坐開封府正堂久了,黃裳下起手來也是越來越黑,要潑人髒水連眼都不眨一下。

“是還沒有。”黃裳道,“但下覺得肯定不會沒有,一下子搜出一窩來,下也不會覺得驚訝。”

外城東過於偏遠,外來者衆多,即且窮,是藏的好地方。最重要的還有一座堆場,向東京城附近的田莊提供大量制過的料,而這些料,本質上還是硝田製取硝石之後的殘餘,也是軍事重地。

這種大量製取硝石的硝田,遼國那邊在大宋開發出的第二年也造出來了,但畝產量上卻遠於大宋這邊,有理由相信混的外城東,絕不了遼國細的影。

即使不去直接潑髒水,只要報上說在追捕槍擊案餘黨時捉到了遼國細,自然會讓人把包永年這位餘黨跟北虜細作聯想起來。

“希如此。”

韓岡並不在乎包永年,他只在乎開封總警局得到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實戰演練,比什麼訓練都管用。

“京師裡的北虜細作也算是本事了,多都給他們打探了去,要是能連窩端就好了。”

黃裳又說了幾句,起告辭。

韓岡也起送他出書房,就在書房外的臺階上,黃裳回頭勸韓岡留步,又漫不經意地說,“下一會兒還要繞路回去。大板巷是越來越熱鬧了,巷口都堵上了。”

韓岡笑了一下,“最近是熱鬧些,過些日子大概就好了。”

黃裳打了個哈哈,一行禮,轉離開。

韓岡目送黃裳背影消失在院門外,臉上的笑紋漸漸平復了下來。黃裳也是變了呢,一兩年前,肯定不敢如此說話。現在爲了一個都堂的位子,就急了起來。

張璪府邸的側門就在大板巷中。大板巷會堵,自然是張璪如今炙手可熱,使得干謁者絡繹不絕。

都堂員的府邸,都離皇城不遠,正門都開在城中的主要道路旁。如果不加註意,這幾條路三天兩頭都會堵。因而開封府與都堂就聯合下文,各員謁見宰輔,只能在側門小街上等候,不得堵塞主幹道。

其實幹謁者真正能夠將主幹道都堵塞起來的都堂員,也就韓岡和章惇兩人。場中人對權力的大小最是敏銳,除了兩位宰相,其他宰輔手中的權柄都要輸上幾籌。

張璪作爲樞使,尋常時只是在理樞部日常工作,國家戰略上的決策權完全在韓岡和章惇的手中。把韓岡和章惇說是宰相家樞使都是可以的,因而張璪的存在並不高。

但張璪對韓岡的投效,卻依然影響巨大。張璪方面,這段時間炙手可熱。而韓岡方面,自張璪投效過來之後,朝堂便重新恢復了平衡——雖然是表面上的,但按照韓岡得到的況,他這一系在京的外圍員的確是穩定了下來。

這讓韓岡也稍稍鬆了一口氣,不管以後怎樣,他現在還不想看見朝堂崩裂的局面。

雙頭政治如果一方勢弱,很容易就失去平衡。中立派會爭先恐後地加強勢一方,而弱勢一方的員也會紛紛離心,最後強勢方會如同滾雪球一般取得大勢。即使只是一時看似勢弱,也會引發一連串的事端。

韓岡有底蘊,有把握,但外人看不到,一旦中立派投效章惇,韓岡不想手都必須手了。

在書房中,韓岡拿起一疊謄抄工整的報,接下去看了起來。

在政治上,勢力失衡就是事將起的預兆。在軍事上,也同樣如此。

遼主兵敗天門,即使有河東的勝利挽回一下臉面,但遼國國,對大遼的未來到悲觀的比例越來越高。

因而韓岡這邊得到的報也越來越詳細。

比如遼國派來的細。

再比如火箭。

韓岡似笑非笑地將這一份出來,放到了一邊。

遼主自回國後,就下令工火監的名匠研製火箭,這是遼國部的細作送出來的消息。

火箭模式的武,包括導彈和火箭彈,威力和程都不是火炮能比。但以現有的技條件,遼國要研究實用化的火箭,威力還要能夠與火炮對抗,那只是往水裡砸錢。

韓岡很樂意看見遼主往水裡砸錢,多砸幾次,遼國的家底就要空了。

而且以遼國的人才儲備,也做不到多實驗。

比如火藥配方,大宋這裡連火炮和火槍的發藥都開始分離了。

監那邊剛剛更新了火藥配方,新配方對硫磺的需求量大幅降低。不過這種棕、或者說栗的,棱柱形的火藥顆粒,只能做火炮的發藥,做不了火槍的發藥。手雷炸藥、槍支發藥,還是得用現有的火藥。

而炮彈,除了圓形的鐵球,以及細碎的霰彈,軍監開發出來的各炮彈數以百計。

比如開花彈,都已經開發到第四代,加裝了新式的鵝管引信後,試丁一型開花彈已經可以把炮彈炸的時間確到秒,同時順利炸的機率也提高到了八。已經可以正式裝備軍中。

更別說在軍監實驗室中,還有威力更大的炸藥,硫酸都已經工廠化生產,鹽酸、硝酸都不爲難事,硝化棉也不是造不出來,只是一時沒辦法量產,量產後也無法保持狀穩定。

實驗室製取,到工業化製造,還有幾座山頭要翻。生產本、生產安全、生產規模,這三座大山,哪一座翻不過就得宣告從頭再審視整套生產流程。

到最後,工廠的生產流程,往往與實驗室的製備過程大相徑庭。這一變化的過程中,浸了開發者和工人們的汗水和

這一部分投,遼國只能勉力追趕,同時還要利用細作來竊取技

不過,如果放在三十年前,誰能想到遼國會大筆大筆地砸錢投到科技生產中去?

時代在變化,跟不上的,就會被淘汰。雖然已經很努力,但跟不上來就沒有人可講。

澶淵之盟帶來的一潭死水的七十年後,近來的二十年,無論事或,又或是人,都在飛速的變化中。

所謂變遷,是亦非,事亦非。

而最終變遷的,還是人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