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宰執天下 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遷(八)

《宰執天下》 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遷(八)

榴彈炮。虎蹲炮。

至今爲止,依然是神機營中最爲常見的火炮。

其中虎蹲炮近似於大型火槍,更多的是跟隨步軍陣列左右。而歸屬指揮使直接調用的火炮,則基本上都是在百姓心目中,市面上的各種畫冊中,都已經爲火炮形象代表的三零榴彈炮。

而山丘之下的稍遠,正在不斷噴吐著硝煙、火焰和炮彈的子母快炮,則是爲數寥寥。會出現在演習場上,自然是有些人玩弄的小狡獪。

從都堂下達決議,到演習開始籌備,再選調演習隊伍,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扣除公文流轉以及參戰雙方趕赴出發地的時間,其實留給紅藍兩軍用來進行鍼對訓練和準備的日子,就只有十一二天。

實兵演習不是實彈演習,槍炮裡面都沒有裝正規彈藥。火炮只有藥包,火槍也同樣只有藥包。只看兩邊誰能夠更快更好地完演習科目,導演部就會給予相應的分數。但勝利同樣是參演雙方都在追求的。這麼短的時間,讓戰鬥力上一個大臺階並不現實,玩弄一些小手段就是很常見的一件事了。

說實話,原本的計劃除了對軍制改革進行探索之外,將河北調回的指揮和即將奔赴河北的部隊,分兩軍進行對戰,其實也是準備順便讓即將開拔的隊伍多一點經驗,同時也他們爭強好勝的心,讓經驗富的百戰銳告訴他們,即將面臨的敵人不會跳到炮口前自戰功。

自然,這一切必須是自河北迴京的一方,也就是打著藍旗的一方獲勝。

一般而言,半年充分的實戰經驗,足以抵得上十年苦訓。而且回京的一方,本也是神機營中的銳,相比起他們,紅方的水平就要弱上一些了。加上導演部部,同樣秉承了都堂之意,會偏袒一下藍方。正常的況下,藍方自然不會輸。

Advertisement

誰想到紅方拖來了子母快炮,一頓快炮,藍方用以遮斷敵軍的騎兵暴在炮火中,導演部即使要偏袒,也沒臉明著判藍方的騎兵能夠在捱了一頓炮火之後,還能與數量相當的對手打得有來有往。雖說這麼做也不是不行,爲了圓滿完演習科目,導演部偏袒一方的時候多了去了,可是讓即將投戰場的將士們滿腹怨氣就不好了。

演習偏離了預定的走向,看起來不一定能夠完預定的科目了。一場失敗的演習,對參與其中的將校士兵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韓岡若無其事地向後掃了一眼,王舜臣看起來還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舉著遠鏡,爲下面的廝殺齜牙咧的,就像一個了戲的看客。

不過韓岡也清楚,他的這位兄弟看似豪,實則秀於心,此刻當已是心知肚明瞭,卻城府甚深地將一切給藏在心裡。王舜臣後的將校中,就頗有幾個臉難看的。

紅方換裝肯定是幾天前,如果韓岡和張璪沒來,就算藍方輸了,弄得科目沒完,導演部也能遮掩過去——事後找人算賬是一回事,首先肯定是要把都堂糊弄過去,不然先吃掛落的肯定是導演部。

但韓岡和張璪兩人臨時決定前來,不但導演部沒辦法了,就是紅方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張璪作爲樞使,自是知道演習的目的所在,同時也應該對雙方的人員裝備有所瞭解。只是現在一派若無其事,真是得了難得糊塗的三昧了。

再多看了戰場一眼,韓岡放下這件事,事後再算賬也不遲。

棚子中,一羣年輕軍左手打著算盤,右手筆疾書。

在演習和沙盤戰棋系統中,不同類型的火炮在不同氣候、地形、資準備以及對手的況下,都有相應的數值來確定殺傷力,帶距離、兵力,通過一系列的公式換算,很快就能得出在一火炮中,騎兵的傷亡況。

韓岡並不清楚千年之後的軍事演習是如何運作,現在的做法應該與其差別很大,但效果並不算差,至比過去的校閱有意義多了。

可惜還沒有微積分,所謂的公式都只是些最爲淺的經驗公式。但這也是真正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士才能完,如今即使是韓岡,都沒辦法與正在打算盤的軍們相比了。

不過韓岡能看得懂結論,還不需要勞專家多費脣舌。

“你們繼續做事。我自己看看。”韓岡拍了拍慌張站起的年輕軍的肩膀,從桌上拿起了一份記錄紙。

紙上的筆跡有些潦草,不過炭筆在白紙上留下的字跡則很清晰。

韓岡瞇起眼睛,將紙條拿得稍遠一點,辨認了一下字跡,“紅方火炮第一,藍方只損失一騎?”

坐下去的軍,嗖的又筆直地站起來,“是!稟相公,藍方馬軍當時正位於紅方炮兵擊極限,所以經過末將計算,藍方只損失一騎。”

紅方火炮第一擊,藍方損失一騎。第二沒有。第三一騎——從紙面上,就可以看得出藍方的騎兵在規避炮火的水平不低。

但紅方騎兵此刻趕到了。雙方騎兵的單兵戰鬥力是按照相同數值來計算的。這種形下,兵力越,戰鬥力自是越強。對衝之後,紅藍雙方損失是四對八,因爲規避炮火,隊形開始散的藍方,損失多了一倍。

子母快炮的程,歸到底還是比同口徑的前膛火炮打一個折扣。同時彈藥的攜帶量也要許多,這纔是子母快炮沒有在軍中大批量裝備的主因。只有關鍵問題得以解決,子母快炮才能夠大規模裝備部隊,或許那時候,淘汰前膛炮的時日到了也說不定。而眼下,子母快炮炮組打得很歡,可實際上對騎兵的殺傷力還是不大,也不能遠及藍方步卒的軍陣。但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干擾藍方騎兵的陣型。

因而紅方騎兵在一的轟擊配合下,藍軍的騎兵在記錄本上損失已然近半。紅方的子母快炮瞄準旗號所指方向擊,一後,紅方騎兵就乘勢衝擊過去,藍方騎兵的傷亡一次比一次更大,就像服上的破口,一開始只是一個小孔,但只要不補上,自然會越綻越大。

當藍方的炮兵趕到戰場,演習的第一階段就算告一段落。到時候,導演部就會公佈本階段雙方鋒的結果,並將雙方的傷亡扣除——在將被判陣亡的兵手背上畫個押記,將他們調出戰場——然後雙方將會在剩餘的兵力和陣線的基礎上,開始第二階段的戰鬥。

目前看似勢均力敵的騎兵陣線,再纏戰一陣,等第一階段結束,記錄紙上的藍軍,說不得就要全軍覆沒了。

“老夫還以爲神機營的人都知道演習的算法。看起來藍軍的馬軍指揮有些莽……退了!”

張璪話說到一半,聲音陡然一變,藍軍騎兵在莽撞的橫衝直撞丟掉了一半員後,讓人很是驚訝的從前線撤了下來。三四百騎兵,留下了三十多騎斷後,剩下的都加速退往後方。

神機營每一年都有一次大規模的演習,每一季也有一次規模小一點的,還有更加頻繁的對抗訓練。要說演習經驗,參戰的雙方都不缺乏。如何在無法即時確認傷亡況的實兵演習中,分析雙方軍力對比變化,是神機營指揮一級軍的基本功。

要說莽撞,藍軍上下的確是莽撞了。以爲自己是從河北迴來的,經驗充沛,能夠吊打沒上過戰場的生瓜蛋子,如果是真正的戰場上,或許他們的確能夠憑藉戰老兵擊敗現在的對手,但在實兵演習中,戰鬥經驗的作用就沒有那麼大了。

現在藍方當是發覺戰不利,一邊躲避炮火,一邊與陣型嚴謹的對手鋒,只會帶來滅頂之災。所以寧可損失一部分兵力,也要把人撤回來重新集結。

可是現在,該怎麼挽回?

“咦!”張璪忽地一聲輕囈。

向後撤離的藍方騎兵,在撤退時就遠離了對面炮口的方向——即使以子母快炮的輕便,想要挪炮口方向也並不容易,之前藍方騎兵正是依靠快速的移,避開了炮火,卻也因此造隊形散,無法與紅方騎兵對抗——現在後撤的藍方騎兵又分兩部分,一部分停了下來進行整隊,另一部分繼續向後退往了步軍陣列。

“看來是算明白了。”張璪輕笑,留下來的一部分,與導演部紙面上的殘餘兵力相差不大,“不過他們當真有把握?”

“也許吧。”韓岡說的不是那麼肯定。但他相信,紅方肯定有扭轉戰局的算,所以纔會讓一半已經“死亡”的戰友撤走,免得影響導演部的評分,原本能贏的都給判輸了。

韓岡、張璪還有山丘上的人們都好奇起來,紅方騎兵打算用什麼戰來拉平人數上的差距?

“這麼?”張璪很快就驚訝道。

藍方一個指揮四百騎兵,賬面上現在還剩不到兩百騎。組陣列的正好是一百五六十騎的樣子。分作三列,左右騎兵馬挨著馬,人著人,並排時,腳蹬都幾乎靠在了一起,得連風都刮不過去一般。

“連環馬?”後面的王舜臣失聲道。

的確有將戰馬用繩索連環串起,一橫列直衝戰場的戰。但此戰並不適用,一騎摔倒就會連累一整排,並無實戰價值。但現在的這種的陣型,卻沒有繩索捆紮。

還在山丘上的人們驚訝的時候,藍軍的騎兵開始了。

由緩而快,一排啓接著下一排就奔馳起來,宛如一堵堵牆一般的了過去。

紅方騎兵因爲對手分兵,這時候都了上來。將三四百兵力集中在一,打算以優勢兵力解決當面的對手。

藍軍騎兵在曠野中奔馳,十幾步後,就連戰馬的步伐都彷彿匯合在一起。

山丘上的人毫無所覺,只覺得陣型的紅方騎兵行要慢於對手,而且還有火炮,只要再往前一點,便進程中了。

但紅方的騎兵來了,他們的陣列擋住了火炮的炮口,他們有著兩倍的兵力優勢,但他們看起來卻弱不風。

山丘上的遠鏡中,韓岡清晰地看見紅隊的陣列被一衝而散,就像紙一樣脆弱。

那絕不是紅方故意避讓藍軍鋒銳,分明是毫無抗手之力,甚至藍軍衝擊過去,紅方就出現好幾個落馬的士兵,一時間連秩序都了。

“怎麼可能?!”王舜臣訝聲大

就在王舜臣的驚訝聲中,紅方騎兵勇往直前,轉眼間,藍方的第二陣第三陣也被衝散,如同石碾子碾過一般,線的陣列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勝負關係瞬間扭轉。

“太大意了。”韓岡想,紅方騎兵之前的進攻太過缺乏警惕心,沒有任何防備。

“火炮!”人羣中有人低聲道。

山丘上的人們此刻定睛看去,在藍方騎兵和紅方的火炮陣地前,已經沒有紅方騎兵的影了。

藍方騎兵倏然散開,快馬加鞭直衝火炮陣地,本就不管後路。

完了。

不用多看,藍方騎兵突襲,紅方炮兵們猝不及防。被騎兵衝陣地後轉瞬間就了死亡數字。

儘管之後紅方騎兵追擊回來,步兵也趕了過來,但紅方已經失去了他們所有的炮組。藍方騎兵又功突破了阻截,殘存兵力還在百騎以上。

沒有了遠程火力,戰爭將會是一面倒的局面。

整場演習,此刻已經可以下定論了。

其中最爲值得注意的,就是的騎兵衝鋒隊形。讓人驚訝,也讓人驚喜。在特定的況下,會有著很好的戰效果。

“這是在河北學到的新招數?”張璪問道。

“不管是哪裡來的,這肯定是個好招數。”韓岡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