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魏宮廷 第313章:年末【二合一】

《大魏宮廷》 第313章:年末【二合一】

兩日後,齊國的右相田諱抵達了楚國的王都壽郢,與楚王熊拓就「聯合對抗魏國」一事展開了洽談。

田諱的到來,可謂是助漲了楚水君的底氣,因為他所提出的‘練兵’策略,其中有一個薄弱環節,需要得到齊國的支持。

即糧草與軍備。

倘若能得到齊國的支持,那麽,楚國最薄弱的一環就能補上了。

於是在接見齊國右相田諱的當日,隨同楚王熊拓一同接見這位齊相的楚水君,將他的‘練兵’策略告訴了田諱,隻聽得田諱目瞪口呆。

以「百萬」人為單位,派遣士卒前往宋郡與魏國戰,就為了最後收獲以「十萬」為單位的可用銳,楚水君的建議,讓田諱見識到了何謂真正的狠辣。

『這廝完全就是將他楚國的平民視為犧牲啊……』

田諱心下暗暗震驚。

“楚王亦支持這個……這個練兵之策麽?”田諱吃驚地詢問楚王熊拓,同時又看了看另外一位陪同楚王熊拓接見他的人,即楚國的丞相、溧君熊盛。

在聽聞田諱的詢問後,楚王熊拓沉默了許久,這才默然地點了點頭。

在旁,丞相溧君熊盛長長歎了口氣,卻沒有對此發表什麽言論。

平心而論,溧君熊盛是反對楚水君提出的這個練兵方法的,認為此舉太過於狠辣,但尷尬的是,他卻想不出別的辦法。

畢竟他也明白,魏國至今沒有任何與楚國言和的意思,明擺著就是想在恢複元氣後報複楚國,換而言之,他楚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為了大局,為了這個國家能在魏國下次的報複打擊中幸存下來,溧君熊盛唯有違心地默許楚水君的建議。

瞧見楚王熊拓與楚相溧君熊盛的反應,田諱立刻在心中權衡利弊。

Advertisement

說實話,田諱此前完全沒有想過楚國竟然願意做出這麽大的犧牲——雖然楚國之所以決定這樣做,隻是為了其本國的利益,而並非是為了他齊國。

但總得來說,田諱認為楚國的這個舉措,對他齊國是有利的。

想到這裏,他立刻說道:“不知我大齊能為兩國聯盟做些什麽?”

見田諱如此配合,楚水君心中亦是歡喜,聞言便說道:“糧草、軍備。……希貴國能為我國的士卒提供充足的糧草與軍備。”

“這……”

田諱臉上出了幾許遲疑之

見此,楚王熊拓心下很不高興,麵不渝地說道:“田諱大人,難道貴國是想讓我楚國單獨麵對魏國麽?”

見楚王熊拓有些怒意,田諱連忙解釋道:“楚王息怒,請聽在下解釋。……貴國願意一力承擔來自魏國的威脅,我大齊自當鼎力支持,隻是楚王陛下,我大齊目前的國力,已負擔不起如此巨大的消耗啊……”

這倒並非是田諱的推,齊國確實很殷富不假,但這也得分時期,比如在齊王呂僖的時代,齊國絕對是整個中原最殷富的國家,可問題是,齊王呂僖都過世將近三十年了,老祖宗積累下的那些財富,齊國這些年來都賠地差不多了。

像「諸公子奪位戰」、「齊楚戰爭」時征召技擊之士、「七國伐魏」時供養百餘萬聯軍等等,這幾場耗資巨大的戰爭,讓齊國幾乎耗空了前幾代君主積累下的財富與糧食。

這也難怪,雖說齊國曾經是中原的經濟重心,但終歸不是盛產糧草的地方——就齊國這麽大塊地方,一年到頭能產多糧食?

產糧遠遠不及魏國,尤其是控製了韓、衛、魯三國後的龐大魏國。

如今齊國唯一能在產量上超過魏國的,恐怕也就隻有「鹽」這一塊了。

在聽罷田諱的解釋後,楚王熊拓麵稍霽,神複雜地看了一眼田諱。

曾幾何時,包括他在,曾有為數不的楚人將齊國視為不可戰勝的國家,因為齊國太富有了,富有到用金錢就能砸得他楚國求和,可現如今他才知道,原來齊國的富有,那也是有極限的——並且偏偏在他們楚國非常需要齊國支持的況下,突兀地暴了出來。

可能是擔心楚國因為糧草與軍備的關係而放棄了單獨抗衡魏國的打算,齊國右相田諱又立刻說道:“糧草方麵,我大齊可以在滿足己國所需的況下,將其餘所有糧食供應於貴國的軍卒,軍備方麵亦是如此。……但楚王若是要求我大齊負擔全部,我大齊萬萬辦不到。非是不肯,實在是無能為力。”

聽了這話,楚王熊拓的麵好看了不

雖然不曾完全達目的,但好歹齊國還是願意向他楚國提供一部分糧草與軍備的。

想到這裏,楚王熊拓要求田諱立刻返回齊國,向齊王呂白稟報此事,然後楚齊兩國再做商議。

待等齊國右相田諱離開之後,楚王熊拓與丞相溧君熊盛以及楚水君二人商議。

齊王呂白的態度其實無需去猜,隻要他不願向魏國臣服,像魯王公輸興那般失去君主的地位,那麽,齊國就隻能鼎力支持他楚國抗拒魏國。

但問題的是,來自齊國的支援比預測的上許多,這讓楚王熊拓到有些棘手。

這時,沉默許久的楚相溧君熊盛說道:“大王,關於糧食之事,臣有兩條計策。”

“計從何來?”熊拓連忙問道。

“其一,既效仿魏韓兩國的「軍屯田」,據臣所知,韓國最早就在邊境利用士卒屯田,積累糧草,後來魏國也效仿,臣以為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亦可以避免大規模征兵後,國產糧減一事。”

“軍屯田麽?”楚王熊拓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那麽其二呢?”

蜀!”溧君熊盛沉聲說道。

聽聞此言,楚王熊拓神一振。

在場諸人,相信沒有人比他更了解蜀,因為早在二十年前,他就與人取得了聯係,雙方展開了「楚西-蜀」的易,哪怕是近幾年,平輿君熊琥仍然與蜀有所易。

當然,此番溧君熊盛提起蜀,相信並非不是與蜀展開易這麽簡單。

果然,在稍稍一頓後,溧君熊盛沉聲說道:“臣不支持楚水君的練兵之策,但考慮到這或許是我大楚唯一能扭轉局麵、擊敗魏國的策略,臣建議大王派兵先取蜀……蜀土地沃,臣嚐聽聞,春季蜀子民在地上丟下一袋種子,秋後就能長出漫山遍野的糧食,誠乃上天所賜之地。倘若我大楚能奪得蜀之地,便有充足的糧草與魏國久戰。”

“奪取蜀麽……”

楚王熊拓沉思了片刻,皺著眉頭說道:“然蜀境,雖有諸小國林立,但若是遭到外人侵犯,蜀諸國卻頗為團結,若要強攻蜀,恐怕不易……”說到這裏,他好似是想到了眼下的狀況,點點頭又說道:“不過,確實如你所言,若想抵魏國,我大楚唯有奪下蜀。”

說著,他對溧君熊盛吩咐道:“熊盛,你立刻派人通知熊琥,令他率軍攻占蜀。”

他口中的熊琥,指的即平輿君熊琥。

“是!”

君熊盛拱了拱手,旋即,他在看了一眼在旁跪坐的楚水君後,又說道:“大王,臣以為,強攻蜀或不可取,最好用計離間,逐一擊破。……楚水君通此道,不如派楚水君輔佐熊琥大人。”

“這個嘛……”

楚王熊拓略微一思忖,轉頭看向楚水君,不冷不淡地說道:“楚水君,你意下如何?”

看著楚王熊拓那冷淡的目,楚水君就意識到自己此番非去蜀不可了,連忙說道:“臣誠懇輔佐平輿君攻克蜀,以將功贖罪。”

聽聞此言,楚王熊拓繃的臉龐稍稍放鬆了些。

而在旁,溧君熊盛心下亦鬆了口氣。

雖然沒能勸服楚王熊拓殺死楚水君以絕後患,但能將楚水君打發到蜀,倒也不失是一樁好事——至蜀之地,楚水君那耍弄謀詭計的本領好歹是有了發揮的餘地。

當然,似這種狠小人,溧君熊盛最終還是要想辦法將其鏟除的。

他已經想好,回頭寫一封信派人送給平輿君熊琥,命後者在奪取蜀之後,尋個機會將楚水君給殺了,以絕後患。

十一月前後,楚王熊拓將壽陵君景雲、邸君熊瀝、新君項培三人召到了壽郢。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三天柱之一「項末」在討伐魏國的戰爭中亡故,楚王熊拓從項氏子弟中挑選了一人繼承三天柱的名號,即新君項培。

對此,就連新君項培本人亦有些惶恐,雖說他也是項氏的佼佼者,但終歸統兵不如項末、論勇武不如項孌,因此並未奢作為「項氏一族」的代表人為楚國三天柱之一。

可沒想到,上蒼給項氏一族開了一個玩笑,他項氏一族的領軍人項末、項孌堂兄弟二人,居然皆在攻伐魏國時喪生,以至於他新君項培,竟真得得到了三天柱的殊榮。

說實話,新君項培對此並不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項氏一族正在迅速凋零,這可不是一個好預兆。

在當日的接見中,楚王熊拓將楚水君的計策告知了壽陵君景雲、邸君熊瀝、新君項培三人,並詢問他們三人的見解。

此時的壽陵君景雲,在其父景舍的副將羊祐的教導下,已逐漸有了幾分統帥應有的姿態,再不是曾經那個到父親庇護的「景雲公子」,他在得知楚水君的建議後,堅決反對。

他對楚王熊拓說道:“大王,雖此番聯軍戰敗,但因為項末將軍的犧牲,我國此番尚有至三十幾萬正軍得以返回國……”

“三十幾萬軍隊,可擋不住魏國。”楚王熊拓打斷了壽陵君景雲的話。

壽陵君景雲聞言麵一滯。

他堅持認為,楚水君那種卑鄙小人的建議,必定會使他楚國步深淵。

憾的是,就跟楚國的丞相溧君熊盛一樣,他對於「如何招架魏國的報複」一事,同樣沒有什麽有效的策略。

新晉的三天柱、新君項培亦是如此。

最終,壽陵君景雲、邸君熊瀝、新君項培三人還是同意了此事。

不過,新君項培與壽陵君景雲二人卻提出了一個條件,即這次所謂的「宋郡練兵」,務必給他們來指揮,而非是楚水君或類似楚水君的那種對兵事一知半解的門外漢。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談這件事的期間,新君項培曾詢問楚王熊拓為何不治罪楚水君。

因為在新君項培看來,楚水君簡直就是‘罪不可恕’,畢竟正是因為此人,才害得諸國聯軍慘敗於魏國,害得項末、項孌兩位他項氏子弟中的佼佼者戰死沙場。

對於此事,壽陵君景雲亦出言附和,他認為,楚水君應當會此番戰敗背負責任,就像他父親前壽陵君景舍當時那般。

不得不說,壽陵君景雲很看不起楚水君那種見局勢不妙、竟拋下麾下兵將獨自逃生的無恥行徑。

為了安這兩位統帥,楚王熊拓隻好解釋道,他已打發楚水君前往楚西,輔佐平輿君熊琥攻打蜀,作為將功贖罪。

聽聞此言,新君項培心中的怨氣這才稍稍消退。

魏昭武三年秋冬,中原諸國逐漸回歸和平,雖然這份和平隻是暫時的。

十一月前後,魏將司馬尚,帶著家眷從魏國的王都雒抵達宋郡「昌邑」。

遠遠看著這座城池,司馬尚心中頗為慨,慨於魏王趙潤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相傳並非是一句空話,這不,在任命他擔任「宋郡守」、駐守昌邑之後,竟允許他將家眷帶到昌邑,本沒有利用家眷威脅他的意思。

不過想想也是,似魏王趙潤這等雄主,豈屑於用這種伎倆?

“兄長怎麽了?”

在旁,司馬尚的堂弟司馬弢見兄長搖頭失笑,不解地問道。

司馬弢並非隨同兄長司馬尚前來昌邑任職,畢竟他如今可是燕王趙疆的將,他隻是陪同兄長一同前來昌邑,好趁這段時間使兄弟倆再聚聚罷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