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達興道:“確實,孫閣部回去後,複對獄吏的可能很大。就算此時他收拾敗兵回去,皇帝不追究,待局勢稍緩後,也極有可能被錦衛逮京師。”
他說道:“京師傳來的消息,對孫閣部的大敗,皇帝又氣又急,將責任統統推到孫閣部上,這裡有他說的話。”
他展開手中文報,念道:“諭兵部曰:傳庭輕進寡謀,督兵潰敗,令削去督師尚書,以秦督戴罪收拾余兵守關,圖功自贖。如縱賊秦,前罪並論。”
他說道:“此時皇帝並不知孫閣部戰死,以為他亦隨敗兵退回潼關,只是嚴厲曉諭兵部,潰敗之兵馬需死守潼關。”
他說道:“但後來知孫閣部可能死,因暫未找到孫閣部,朝中甚至懷疑孫閣部投降流賊,所以一直沒有談追封加諡之事。後孫閣部忠仆,邊長隨馬維忠九死一生,背負孫閣部回到潼關,事明了,朝臣方才商議追諡之事。”
他說道:“京師報傳來,可能會追諡‘忠烈’,與盧督臣一樣。”
眾人都是長長歎息,高史銀道:“忠臣義士,總是令人扼腕歎息啊。”
王鬥也是沉默,他敢肯定,就算孫傳庭不死,回到陝西後高有九的可能也會被逮詔獄。
崇禎皇帝雖對武人一向寬縱,但殺文人卻有如殺,孫傳庭這一敗還了得?而且他的敵人太多了,往日種種所為也是建立在“勝利”的基礎上,他這一敗,再也擋不住反對者的清算。
他骨子裡是多麼驕傲的人,就如他對溫士彥說的一樣:“大丈夫豈能複對獄吏乎?”
再次下獄,對他來說是生不如死,還不如當場戰死!
追諡忠烈,這個結局已經很好了,歷史上孫傳庭戰死,但因為一直找不到他的,所以什麼追諡都沒有。
這樣也好。
忠臣總算得到善果。
而崇禎年間大明一直乾旱,但孫傳庭復出後指揮的決戰,不論歷史上還是現在,都是雨連綿,導致戰敗的因之一。
這真是時也命也。
PS: 老白牛:
看了書評區,書友們對孫傳庭的戰事一筆帶過反響很大,其實出關這章我已經留有足夠的鏡頭了,畫面凝固定格,並以留白的手法展示人,再寫就畫蛇添足了。
而且還有過教訓,我不能寫打仗,一寫打仗就囉嗦,五千字要結束的,結果五萬字都結束不了,甚至寫了五十萬字。
這樣況不是一次兩次,就如潼關之戰,我本來隻計算寫三千字的,事實上我都不知道寫了多章,多萬字。清日之戰五百字要結束的,也極力控制,仍然寫了好幾章。還有前面很多場戰事,如曹王之戰,朱仙鎮之戰等,我最多隻想寫五千字的。
這樣況太多次了,一寫打仗就水,短短的幾十個字背景資料,我可以把他寫個幾十萬字出來。下面關於戰爭的事仍然很多,都要細寫,不知要寫到何年何月。所以主次詳略,該略的就略吧,主角沒在場的戰事,都略了,現在主要是填一些坑。
不過最後一場大戰,王鬥一打二,同時對戰李自與多爾袞,如何覆滅流賊胡虜,我會詳細寫的。
沒有係統,沒有老爺爺,沒有推土機,沒有集郵癖,隻有一個小職員,無財無權無勢,一步步的在三國各路牛人間披荊斬棘!梟雄還是英雄,美女還是江山,陰謀還是陽謀,王道還是霸道?慢慢一路走三國,你會發現其實曹操沒做獻刀,劉備不光會哭,孫權平衡有術,一起來會一會呂布關羽的武藝,順便看看大小喬的呆萌……
穿越大唐成為李世民第五子李祐,因為李祐老是懟李世民,所以被李世民趕去封地齊州當都督。李祐心中狂喜,開局穿越成身份尊貴的皇子不說,還直接被趕去了封地,這下干脆都沒人管他了!絕對的天胡開局啊!至于什麼李世民沒給他錢啥的,這不是小問題嗎?他穿越到古代還能賺不到錢?分分鐘就讓老爹李世民知道什麼叫富可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