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門之時,城門前方已是熙熙攘攘,大量的運糧隊伍不斷進城,沉重的,滿栽輜重糧草的馬車與獨車,在輜重兵的用力拖拽下,魚貫以進。
三軍未,糧草先行,糧草重要不用質疑,孫傳庭等人不可能趕走糧車,讓自己先走,他們等待好久,才能夠繼續前進。
掛遊擊軍職,雇傭軍楊虎與當地潼關守將,迎接了孫總督一行。虎爺率領的一部軍士,中一總的獵騎兵,三總的驃騎兵,在營部命令下,先期一步趕來防守,他們還負責哨探。
依虎爺的介紹,遠對面原上,已經出現了零散的流賊哨騎。
不過估計他們的主力人馬,至要五到十天后,方能夠到達潼關附近。畢竟按路途,從襄到潼關一千多裡,他們步卒一天走三十到五十裡,起碼全部需要二十到三十天,才能趕到目的。
不過流賊馬隊眾多,一些哨騎部隊,已經相續出現,虎爺這些天帶著麾下,至殺了數十個。
虎爺夜不收出,麾下的獵騎兵,人人有騎銃,可以在馬上開銃,程比馬弓遠,又個個有好馬,他們在馬上打了就跑,加之本地軍士作向導,神出鬼沒的,流賊哨騎對之無可奈何。
不過流賊馬兵越來越多,虎爺這兩天已經有所收斂,他並不願白白折損麾下力量。
對報的重視,流賊其實比兵還重視,而從湖廣到河南的驛站已經基本廢黜,待陝西方面得到消息,流賊大部已經在河南的道路上走得很遠。
但畢竟是主地,已方還是有防守等方面優勢,他們的哨騎馬隊,也不可能有攻城能力,所以倒不必要擔心,但從今天開始,加潼關防務,卻是刻不容緩。
孫傳庭靜靜聽著,待楊虎說完,他親切的拉起虎爺的手,讚道:“多虧楊千總,我師才能對流賊了如指掌。”
虎爺不聲回手,抱拳道:“孫督過譽了,這是末將該做的。”
隨後孫傳庭不顧上疲困,擺擺手止住幕僚稍稍歇息勸說,領眾人上了西門,潼關形勢,東西長,南北窄,整座城池看來既像馬鞍,又像金元寶,孫傳庭也準備從西到東、到南,巡視全城。
他們上了西門,當地的守軍已經在戒備,城牆上到是巡邏之人。
眾人順著城牆往北,很快看到渭河,這一段城牆一直到北門,一直是建在渭河邊上,城牆離河岸不遠,最寬不到一裡,漲水之時,城牆便作為河堤之用。
然後到達北關,這裡是渭河、黃河匯,河水更是寬闊,站在高高城牆上,見黃河浩浩東流,視線極為開闊,眾人皆有心一暢之。
一幕僚歎道:“大好河山,豈能淪於流賊之手?”
眾人皆是點頭。
而在這裡,城牆離河岸也更為狹窄,普遍不到一裡,很多還是泥濘河攤地,流賊若攻打,在這些狹小的門前地帶,想要大規模集結是不可能的。
城牆上的火炮,甚至可以打到河水裡去,將過來攻城的敵人,攔腰打一段段。
城守軍再出擊,攻打這些城牆城門的敵人,除了往黃河裡跑,沒有別的出路。
而且這些段的城牆普遍高在五丈多,敵軍想要爬上城牆,首先就要累個半死。
這些地方的城門,還皆是側走向,如同馬面的側面,攻城的馬隊衝到此,不知不覺就緩了速度。而拐到這裡後,城上的守軍還能對他們的隊伍腰部進行有效的殺傷。
小北門是水關,潼河穿城而過,與河水城的南水關呼應,二水關在涵上都建了觀樓、箭樓,可以有效的防敵人從水面上攻城。
在小北關上,已經可以看到對面的山西省,那方的風陵渡,還有風陵堆與中條山。
此時黃河上一些渡船正兩岸往來,卻是潼關的守軍,與風陵渡的山西守軍呼應聯絡。
吳爭春出自己的千裡鏡眺,隨之有千裡鏡的人,還有孫傳庭,也紛紛出千裡鏡,往黃河對岸張。
夢迴長安,鮮血浸染了玄武門,太極宮的深處只有數不盡的悲哀,民爲水,君爲舟,的朗朗之音猶在長安大地迴繞,異族的鐵蹄卻再一次踏破了玉門關,此恨何及?墳墓裡的李世民眼見子民塗炭,該發出怎樣的怒號?欄桿拍遍,只能見九州陸沉! 胸中也充滿鬱悶之氣,恨不能跨越歷史長河,摘飛星,攬日月,讓乾坤倒轉.也罷,耳聽得窗外鬼鳴啾啾,秋雨婆娑,剪一枝禿筆,爲李唐盛世延篇,去掉陰暗的部分,我的大唐沒有悲哀,只有金戈鐵馬的豪情,氣吞日月的帝王,百戰浴血的猛將,高冠博帶的高士,溫婉賢淑的皇后,父慈子孝,盛世延綿,這是我的大唐,我的《唐磚》.
“島寇荼毒,痛及滇西,誰無血氣,忍棄邊陲,桓桓將士,不顧艱危,十蕩十決,甘死如飴,座中有壙,名勒豐碑,懍懍大義,昭示來茲。”謹以此文獻給曾經為了保衛國家出國在緬甸與倭寇決一死戰的遠征軍將士們!歷史不會忘記,中國人不會忘記,雖然你們曾經被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