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歲歲長寧 077

《歲歲長寧》 077

077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要是有一日你們之間的變了怎麽辦?湖州并沒有你認識的人,甚至離京城有千裏之遙,倘若發生一點兒意外,我知道消息都已經很遲了。”

姜若著姜眠的頭發,順的發如同的緞子。暗了一瞬,“我沒有選擇的機會,但是你有啊。倘若你不願意的話,無論如何我都會帶著你走,沒有任何人會威脅到你。”

姜眠貪這個懷抱,最後還是站直了

們就站在廊下,豁口的地方不斷有灌進來,將緞帶般的頭發吹得上下飛舞,分割了原本的視線。

認真看向對面的子,“阿姐,我已經想清楚了,也是心甘願留下來,沒有任何的勉強。往後的歲月還長著,我不知道有一日究竟會不會後悔,但是現在我只想遵從心的選擇。”

姜若擡眼認真看向姜眠,突然發現妹妹在自己沒有察覺的時候已經悄然長大。

這不是說姜眠的外貌有多的變化,而是臉上的神態不複當初的懵懂,逐漸變得清明篤定,顯然是知道自己選擇的是什麽樣的路。

已經不是後那個需要保護的小孩。

趙九重適時站了出來,麥的臉頰上出現兩團幾乎看不見的紅暈,咳嗽兩聲吸引住對面兩位子的注意。他一貫是沒什麽話的,面對姜若也只是簡單的一句,“我會對好的。”

那怕心裏清楚,剛剛姜眠說的那些話就會為了糊弄的姐姐,可聽到姜眠說“喜歡”時,他還是有幾分高興。一高興,聲音難免大了一點,嚴肅地如同在和自己手下下達命令。

姜若被突然發出的聲音嚇了一抖,姜眠到時對此習以為常,眼皮子都沒有多一下,兩個人之間的氛圍詭異地和諧著。

Advertisement

見狀,姜若只好作罷,沒有強求姜眠跟著自己回京城。

不過在離開的時候,將自己全部的銀錢拿了出來,又問世子爺拿了一點,湊足了一千兩給姜眠。

上了馬車之後,挑了簾子朝著後面看過去,就看見和妹妹之間已經隔著一段很長的距離。并且隨著馬車的漸行漸遠,這段距離還在不斷地拉長,直到面前的人變墨點,最後徹底在視線當中消失不見。

姜若長久回不過神來,像是將部分的心直接落在了揚州,膛的位置總是空空落落的。

忽然想到,當初來揚州的目的是為了帶姜母和妹妹離開,可回去的時候還是一個人。姜眠選擇留下來,姜母也跟著一起,下次再見面就不知道是什麽時候。

“我已經給施意卿留了封信,讓他多照看些。湖州雖然離揚州有些距離,但一日就可來回,有什麽消息施家還是能立即知道。再說施夫人是位極周全的人,定然會和姜眠時常來往。”顧淮安勸說道。

“我知道。”

他將馬車的簾子放下,想了想還是告訴姜若一個消息,“趙九重在湖州呆不了多長時日,要是我估計得沒錯,最近兩年他就要調回京城。朝中的武將多是先皇那時候好培養起來的,現在大多都已經上了年紀,年輕的一批被趙九重著出不了頭。

正好京城的局面不穩定,他在京中皇上就能安穩一分,年輕的一批也能站出來試試自己有多本事。”

姜若眼神亮了亮,隨即又有幾分頹然。在的認知裏,皇上就是位喜怒無常的主,真到那時候還不知道有怎樣的變故。

顧淮安卻篤定道:“趙九重自出了京城,同京城的聯系不多,他所在的定安侯府就是為日後的發展,也會想方設法將他調任到京城幾年。他要是回來的話,姜眠定是要跟著一起。”

聽了這話,心裏才好幾分。

他們從揚州出發,中間幾次改道,約莫個把月之後,一行人才悄悄去了郎溪。

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顧淮安只帶了親隨和一批準備給杜家的禮。同姜若和杜遇山一起抵達杜家在郎溪的宅子時,已經是深夜。

杜家早早得了消息,全都在前廳等著。就連鮮在人前面的杜老爺子聽說消息之後,都讓人扶著出來了,坐在和主位上和柳如是說話。

柳如是來了郎溪之後,又發了病,神志退化到和孩沒什麽區別。杜老爺子卻極為有耐心,幹枯的手指拿著沙包,教認數。

當姜若走進前廳的那一剎那,所有人的目都集中過去,整個前廳都安靜下來。

“吧嗒”一聲,柳如是手中的沙包掉落在地,有些不可置信地站起,失神道:“歲歲?”

姜若在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路上的一個月時間,讓將相見的場景演練過千萬回,讓以為自己能夠很從容的應對接下來的場面。

可看著柳氏驚喜又惶恐地站在面前,雙拳抑著激,小心翼翼地問“你是特意來看我的嗎?”時,又控制不住緒。

鼻尖越發酸,眼眶中多了意,原本的張轉化為現在的難悶著聲音“嗯”了一聲。

柳如是眼可見的高興起來,雙手握住姜若的手。若不是現在的人太多,有些畏懼只要都要蹦蹦跳跳起來。不過還是湊到姜若的邊,低了聲音說:“我就知道你會過來,攢了好多珠花,等我全都送給你。”

說這句話時,的眼裏亮晶晶的,仿佛萬千星辰都落了進去。

姜若心中更覺酸,幾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緒。

眼見著氣氛就要變得沉悶起來,杜夫人連忙出來打圓場,拉著柳氏的手臂哄著:“歲歲來的路上可累了,我們先讓坐下來喝喝茶,吃點糕點好不好?”

柳如是聽說了,頓時張起來,拉著姜若的手將按在椅子上坐了下來,忙不疊問:“你了嗎?我去拿糕點給你好不好?”

將旁邊的糕點拿過來,一樣樣和姜若數著哪個糕點更甜,哪個口更加綿

趁著介紹的時候,顧淮安上前給所有人見禮。面對杜老爺子時,他更是將他當了極為尊敬的長輩,規規矩矩行了全禮。

因為趕路,他穿著最為簡便的青山直綴,擺的地方還因為先前姜若躺著睡了一會兒而出現褶皺。可他毫不顯得狼狽,從容不迫地在廳堂中,任由數道目停留在自己的上打量,出些上位者手握權柄的威和肅然,讓人氣焰就矮了幾分。

更多時候,良好的出給予人最大的好不是質上的優越,而是眼界和氣質上的不同。

杜老爺子看著面前站著的年輕人,明白他已經是收斂住自己的氣勢,不想給旁人太多的力。可那種斯文從容又清冷矜貴的氣質與周圍人格格不,甚至將站在一旁的杜遇山都變了一種陪襯。

他是對由自己親自教養出來的孫兒很有信心,事實上同江南世家的大多數人比,杜遇山都是優秀的。

可這種優秀在此時就顯得有點不夠看,杜老爺子腦子裏就想到一句,螢火之怎能同日月爭輝。

這還真是一件麻煩事兒,他嘆一聲,為了杜家接下來的打算發愁。他面上倒是不,語氣平和問了顧淮安幾句話,越聊倒是越投機,在席上也談論起來。

等杜夫人親自領著他們去安排好的院子時,杜春遲疑著開口,“安王世子今日帶了不東西過來,都是貴重的禮,那我們原先準備好的東西要不要往上再添幾分?”

“到時候再看看。”杜老爺子出來這麽長時間,也變得有些困倦,耷拉的眼皮垂下,燭火之下都有些的分不清是不是睡著了。

春有些不能理解,遲疑道:“要是添幾分的話,現在就要開始準備,他定是不會在郎溪留多長時間。不管他們的關系如何,歲歲總是了他不照顧,我們要是讓歲歲回來,這禮定然不能輕了。”

禮不能輕,那也要能送出去才。看安王世子今日的行為舉止,像是要放人的意思嗎?

杜老爺子沒說話,嘆了一口氣,思忖著後面應當怎麽做。

顧淮安在晚宴上就察覺到杜家想要將姜若留下來的心思。

等杜夫人帶著他去單獨的院子時,這份心思就更加遮擋不住。

他倒是沒說什麽,因為喝了不酒酒腳步虛浮,走到桌椅旁邊時用手撐著椅子的扶手,勉強坐了下來。

杜家人都比較能喝酒,今日番敬他,他喝酒就沒有吃多東西。現在酒勁上來,頭就開始作痛,胃也跟著不舒服起來。

一只手撐在扶手上,另一只手就搭在眉間輕按著,想要緩解這種不舒服。

用飯的時候,姜若就坐在他邊,自然知道這況。

跟著杜夫人回院時,不放心地回頭看了好幾次,注意到世子爺略顯慘白的臉時,沒能放下心,腳步就停住了。

“歲歲?”杜夫人疑

抿抿,視線飄忽,“我還有一些東西留在世子爺那裏了,想要回去找找。你們先回去吧,我過會兒問問下人自己知道怎麽過去。”

說完之後,的耳尖就開始泛紅,不大好意思。

杜夫人看破并不說破,溫聲道:“那你去先去,我在這裏等你好了。左右前面吃得有些撐,正好在這裏消消食。”

姜若赧點點頭,想著快去快回,同打過招呼之後就回去了。

回到屋,就看見男人半靠在椅子上假寐,也不知道有沒有真的睡著。

走過去輕輕推了他一下,小聲喚著:“世子爺?”

顧淮安“嗯”了一聲,掀開眼簾看向,聲音帶著醉後的沙啞,語調都變慢了,“怎麽回來了?”

“怕你喝醉了,就過來看看。”

“我沒事,也沒有喝多。”顧淮安說著話,察覺到異樣,眉心輕輕蹙起,不地用手抵著腹部,“你先回去吧,等會我讓長喜送些醒酒湯。”

這怎麽看都不像是沒事的樣子,姜若狐疑道:“真沒事?”

說完之後,出手,探了探他的額頭。

才從外面進來,手上還帶著寒氣,冰冰涼涼在額頭上時,就像是一場及時雨落在了熊熊燃燒的火堆上。

可這還不夠。

有經驗的都知道大火時,量的雨水反而會引起火勢的反撲。

顧淮安原本就是心煩躁,為了杜家那些沒有明說卻又做得十分明顯的心思。被這麽一弄,連帶著都變得燥熱起來。

他煩躁地拉了拉領的位置,原本被遮擋得嚴嚴實實的鎖骨出了半截,清冷的眼因為醉酒而染上薄紅,就像是不知的天神墮紅塵,多了些風流的意味。

只知道人,現在知道男也同樣人!

姜若的手頓了頓,出手將想要將他的領給拉上來,穩住心神盡量用平常的語氣說話:“我現在去給你找找醒酒湯。”

話還沒有說完,覺到自己的手被整個握住,灼熱的呼吸整個都落在手背上。

略微急促的,帶著燙人的溫度,在細膩的上拂過,就輕易竄起麻來。

這時候才反應過來,猛然回自己手,“你本就沒有喝醉。”

顧淮安悶笑出聲,拉著的手讓坐在自己上,將額頭抵在的肩膀上。

“我原先就說了,我沒有喝多。”

聲音夾雜著清列的酒氣,就著纖細的脖頸過去。

這已經是夏天,穿了一件方領對襟輕衫,領口的位置開得有點大,男人額前的碎發就毫無顧忌地出來的上。

不疼,卻很,且帶著分寸之外的侵,在沒有其他人在場的室,總帶著幾分日彩。

姜若往旁邊躲了躲,“那你還裝出一副很難的樣子。”

“沒喝醉,也會難。”他輕慢說著話,口勿就落在了耳後的位置,沿著那條不怎麽明顯的青筋脈細細往下親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