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千嬌百寵 第98頁

《千嬌百寵》 第98頁

棠枝嘆息一聲,可無論怎麼問,人都只是搖頭,不再多言。

-

傅臻病中四個月,朝臣仍舊日日點卯,昭王主持朝會,太傅從旁輔弼,從無一日間斷。

龍椅空缺,明堂無人鎮守,數月以來,朝臣早已經習以為常,也因沒了皇帝的威,眾人也不必戰戰兢兢,甚至連站姿都有所鬆懈,商議國事偶爾也如話家常。

今日眾人陸續殿,依舊如往常一般三五群,昭王在一旁與太傅談話,其餘眾人竊竊私語,面上微微凝重,儘是討論此次子失蹤一案。

此時,有宦者一聲綿長高喝「陛下駕到——」紫宸殿當即安靜下來,眾人一時大驚失,幾乎是反地端正了儀態,怔愣片刻之後,私底下面面相覷,唯恐自己聽錯,而昭王與太傅對視一眼,面上分別劃過一冷凝。

昭王這邊並未有親信提前告稟,與眾人皆是此刻才知曉。不過他目中冷只一閃而過,隨即恢復了淡然自若的笑容,領一眾朝臣俯首恭迎。

上首一人緩步而,服袞戴冕,一玄金龍袍繪十二章紋,腰扣金鉤玉帶,描金雲龍紋佩玉及大帶自腰側垂下,一柄長劍佩於腰左側,下飾以朱紅蔽膝,腳踩重底赤舄,姿高拔,氣度莊嚴,令人而生畏。

Advertisement

傅臻端坐於龍椅之上,神威嚴淡漠,將殿中眾人一一掃視而過,而後淡聲道:「諸位平。」

眾人齊聲應下,這才緩緩直

在朝中居高位諸如昭王、定王、陳王,太傅崔慎及大司徒、大司寇、大司空等人,在此期間曾數次玉照宮議事,對皇帝的病不說了如指掌,私下也都日日關注,知曉七八分。

早已無力回天,在華服珠旒之下雖能掩去幾分病態,但絕對已經虛空至極,甚至連玉照宮門只出過一次,可今日竟強撐著紫宸殿臨朝,這是眾人萬萬沒有想到的。

幾位鶴髮白須的老臣已是三朝元老,心中難免會將皇帝與歷任帝王放在一比較。先帝澤被天下,即便是垂沒之年也並不昏庸,依舊抱有一顆和善之心。

昭王類先帝,而武帝卻不似任何人。

他天生冷戾,而戰場的硝煙戰火又淬鍊出這一肅殺崢嶸之氣,其心思之深連這些三朝老臣都不敢揣度。

其餘位卑權輕的大臣此前得已有四個月未曾得見天,平日只能從旁人口中探聽一二,以為皇帝已經奄奄垂絕,可今日龍在上,那份凜然如山的氣場依舊令人肝膽震

傅臻知眾人心中各有想法,沉片刻,緩緩開口:「朕多年領兵在外,而今臥病在床數月,朝政之事有賴昭王與諸位費心,待年末朝會百述職,樁樁件件一一核實考校,朕自當賞罰分明,不負諸位為國為民、殫竭慮之心。」

眾人俯齊聲恭恭敬敬回「陛下聖明」。

而那些腦子活絡的員立刻明白話外之意,這是要年底算帳了。

昭王雖還未被立為儲君,可眾人心中有數,甚至私下已將其視作儲君。

昭王雖不若傅臻治下嚴厲,可眾人在這位未來的新君眼皮子底下做事,大多不敢搪塞,有些急於表現自己,卻也不乏渾水魚之徒。

而此刻最為忐忑的,莫過於後者。

驚惶之外,眾人不免存疑。

陛下當真還能活到年底?看這樣子,似乎難說。

傅臻面依舊平靜,可即便是平靜,也出渾然天的威

「朕要說的第二件事,想必諸位也有所耳聞。年初上安子失蹤一案,朕已查明事實真相,所有涉案者,一概按大晉律例懲,至於賄賂公行、敗壞朝綱之人——」

話音未落,底下已有人渾抖,雙,險些就要跪下。

那些畏畏的大臣,與此案多有些關聯,有幾位乾脆已經棄了兒子,可於行賄一事上,仍心存僥倖,尚未往大理寺自首,此刻渾冷汗涔涔,不敢抬頭直視。

還有一些礙於面、知未報的員,此刻亦誠惶誠恐,腦袋幾乎別在腰帶上。

傅臻冷冷掃視一周,也不急著發話,待眾人耐心幾乎磨平的時候,他眉眼間染三分笑意:「三日期限已過,你們的腦袋還在脖子上,又拒不自首的,朕亦諒諸位為大晉半生辛苦,餘下幾日,無論是蒔花遛鳥,還是歌舞昇平,只要不違背大晉律例,朕給你們最後瀟灑息的時間,十日一過,就請諸位下去,繼續為先帝效力吧。」

紫宸殿高闊,殿門大敞,寒風裹挾著琉璃頂上細碎的雪紗呼嘯而

這話也隨著寒風一道落眾人耳中,饒是珠旒遮目,也擋不住晉帝角那一抹冰涼刺骨的笑意。

那一笑,甚至比往日任何時候還要沉。

殿中大臣,不乏破罐破摔,企圖玉照宮行刺之人,半生榮華,誰甘心就這麼認罪伏法?

可顯而易見的是,玉照宮固若金湯,各家派出的死士無不鎩羽而歸。

陛下,終究是要見真格了。

殿中寒風一掠,竟有人因雙撲通一聲倒下,滿冷汗滲朝服。

傅臻不過一笑置之,雙手隨意擱在蔽膝之上,繼而道:「朕要說的第三件事,大晉提拔英才向來以推舉為先,卻因私相授、暗中勾結之人橫行無忌、破壞公平,以至大晉英才匱乏,尸位素餐眾多。聖人有雲,『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先賢教誨,朕時刻銘記於心,朕有意自武五年始,以公開考選作為擢英選賢的唯一途徑,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