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千嬌百寵 第67頁

《千嬌百寵》 第67頁

倘若是先帝在世,即便大鴻臚一脈獲罪,先帝也依舊敬待鄭氏老臣。

老鄭侯功在社稷,即便子孫不肖,今日先帝爺不說賜座,也至會親自走到他面前,將其攙扶起

可他們沒有料到的是,傅臻竟如此不留面,當著眾人的面,生生將老臣之心掏出來狠狠鞭笞!

鄭遠山痛聲道:「老臣教子無方,吾等愧對鄭家的列祖列宗!老臣本無面聖,死後更是無去見先帝,只是我那孫兒年無知,家中又視若至寶,這才疏於管教,致使他惹出欺百姓這等滔天大禍,即便是打死也不無辜!」

花甲之前的老鄭侯也曾是大腹便便的富貴閒人,只是後來一場大病過後,人就眼可見地消瘦下來,

他跪伏餘地,形佝僂,如同一張錦緞包裹的枯草,後背幾乎彎一張弓,看上去只是一位可憐可悲的老人。

「陛下明鑑,這孩子雖則頑劣,但老臣保證,他絕對是本純良之人!今日無論陛下如何責罰,老臣都不會有怨言,只懇請陛下開恩,恤老臣行將就木,這孩子又是老臣在這世上唯一放心不下的念想,還陛下留他一條命!回去之後,老臣必當悉心教導,絕不讓他出來惹是生非。那些害的姑娘,老臣也定會厚金恤他們的家人,帶著我這不孝孫上門謝罪,求得他們的原諒!老臣還陛下開恩哪!」

Advertisement

滿院的大臣烏泱泱跪了一地,雖不敢抬眸張,心中卻唏噓不已。

老鄭侯求求到這個份上,幾乎等同於任由置,只要留一口氣即可,更何況他八十之齡在這玉照宮門前跪了一天一夜,該表示的已經做到極致。

耳邊寒風獵獵,在沒有清傅臻的態度之前,沒有人敢貿然發聲。

他們還都清楚地記得,武元年的玉佛寺修建,當時冬府的匠師中大夫因剋扣月錢,致使兩名工匠跳樓自戕。當時傅臻當朝怒摔奏本,將其廷杖一百活活打死,幾名因不明所以就上去求的同僚也通通被拖出大殿杖責四十。

比起當日的工匠,此次鄭麒事件的嚴重只會更大更廣。

他們之所以出現在殿門外,多是是大鴻臚在朝中的知好友,亦或是過西山鄭氏恩惠的員,還有一些,就是鄭麒那幾個狐朋狗友的「親戚」。

西山鄭氏老侯爺親自面聖求,倘若都救不了自己的孫兒,其他諸如城侯、左中郎將、揚州刺史也沒這個必要冒死上前,因而只安排族中關係還算親厚的員先來探探虛實。

四周安靜得讓人害怕,仿佛時間凝固,就連在此事中毫無牽連的員都有種大禍臨頭的覺。

良久,他們聽到有人哂笑一聲,嗓音輕飄飄地落耳中,卻幾乎得滴出水來。

「鄭老侯爺當真是避重就輕的好榜樣啊。」

鄭遠山渾骨頭一,瑟瑟地抬頭,「陛下……」

傅臻眸沉,冷笑道:「-殺良家子在鄭侯眼中只是小兒頑劣?鄭麒欺百姓,殘害無辜,草菅人命,在鄭侯眼中僅僅是惹是生非嗎?鄭家上下拒不認罪,塞錢了事,瞞殺人事實,推無辜之人出來頂罪就是鄭侯謝罪的方式嗎!」

字字鋒利仄,句句擲地有聲,末了一句仿若利刃直心骨,將人到無路可逃的境地!

眾人埋首於地,一時間大氣都不敢出,遑論直視龍

鄭遠山仿佛被一盆冰水從頭澆下,驚惶抬首,抖若篩糠:「我那逆子更是一時糊塗,他空有行賄之心,卻無行賄之實啊!還陛下明鑑!」

鄭遠山可以確定的是,此前買通上安府的判皆是暗衛出面息事寧人,就算查出來什麼,只要咬死不認,誰也奈何不了誰,過往慣是如此。

而前日鄭準是急昏了頭,否則也不會親自找上張梁,可那一筆錢還未送到上安府中,人已被神機局拿下,如此說來,本算不得行賄!

「大鴻臚已在大理寺當場畫押認罪,上安府丞也將賄金額一一代。」

傅臻臉已經全然冷了下來,揚手一揮,漫天信紙擲地,全然怒不可遏:「鄭侯的這句無辜,還是等下去同大鴻臚說罷!」

鄭遠山抓著散落一地的紙張,巍巍地撿起細看,人證證俱在,其中銀兩、名目再清楚不過,而那供狀之上的手印更是鮮紅刺眼。

鄭遠山一時口不暢,竟一口霧猛噴出半丈,隨後頹然癱倒在地。

「老侯爺!老侯爺!」

俯首跪地的員當中,終有鄭家黨羽忍不住上前相扶。

可是沒有人敢求

傅臻終究不是先帝,更不似昭王。

海里走出來的帝王,一死人堆里淬鍊的氣場,論起冷狠辣,這世中無人敢與之論個短長。

傅臻在盛怒之後,面反倒變得平靜。

他淡淡掃視跪在下首的每一張面孔,最後冷冷地說:「至於其他人,朕這裡有一份名單,還諸位轉告下去,但凡涉及此次子失蹤一案,無論賄、行賄還是親參與其中,朕給你們三日時間,三日自行往大理寺自首者,依法論;三日之不到大理寺自首者,父子斬首,舉家流放;十日之不自首,不論罪責大小,所有知不報者皆以連坐論,子孫三代不得朝為!都聽明白了嗎?」

眾人聞言心頭大震,皆是戰戰兢兢,面無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