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時,雍王妃鄧氏的病基本痊愈了,只是看起來依然憔悴,而在這半個月里,永康始終深居大公主府,看傅魁上下朝時表現得跟往常一樣,秦梁就知道永康遵守了與他的約定,要等二月初一的晚上再將誅殺新帝的大計告知傅魁,反正傅魁唯一要做的就是襲秦炳, 提前告訴他也沒有用。
除夕夜,京城百姓們家家團聚,因為緬懷先帝, 慶連皇室的家宴都沒辦, 只皇室眾人大年初一的上午進宮給太后、貴太妃拜年。
除夕一過, 便是天慶元年了。
才吃過早飯,秦梁就帶著妻子與四個孩子來東華門外等著了,皇室里他與新帝的關系最遠,來得最早符合理, 第二到的是最重禮數的秦弘一家三口, 秦炳、秦仁兩家前后腳到的,永康一家四口雖然最后到,但也沒有遲到太久。
被傅魁扶下車后,永康掃眼秦梁那邊,有些幸災樂禍地道:“怎麼, 王嬸還沒養好?”
秦梁松了口氣,算永康聰明,沒有因為結盟便對他們熱絡起來,只有一切照舊,才不會引起新帝的猜疑。
這事他已經跟秦弘三兄弟解釋過了,此時神如常地再多說了一遍:“承蒙公主關心,母妃的病已經沒有大礙,只是神不濟,為免讓太后與貴太妃擔心,便留在了府里。”
永康隨口問問罷了,并不在乎他的解釋,既然要進宮拜年的人都到齊了,永康帶頭朝宮里走去。
十二歲的傅羲笑著牽起六歲的盈兒的手,表姐妹倆一直都很親近。
九歲的錚哥兒比住在東宮時沉默多了,傅銘不想去他那里自討沒趣,三歲的銳哥兒有點怕大伯家的堂哥,兩個姐姐又沒有要帶著他玩的意思,他就乖乖牽著母妃的手。
秦梁一家走在最后面,將前面四兄妹家的關系看得清清楚楚,遠近親疏還是跟以前一樣。
秦弘回頭問他:“昨日你有沒有去皇陵探王叔?”
秦梁:“早上去的,送了母妃親手包的餃子過去。”
秦炳話道:“還好,再過一個月王叔就能回來了。”
秦仁想到父皇一年的祭日,默默嘆了口氣。
乾元殿,慶與張肅正陪著太后、貴太妃說話,因為這是先帝駕崩后的第一個大年初一,一家人又聚在都是先帝影子的乾元殿,太后沒忍住掉了一次淚,慶心里也酸,殿的氣氛便有些沉重。
永康、秦弘幾家進來后,大人們都先看到了太后哭紅的眼圈,知道太后為何而哭,秦弘的眼圈也紅了,好在還記著禮數,帶頭先給皇上、皇后以及兩位長輩拜年。
慶免了眾人的禮。
秦仁朝外甥傅羲使眼。
傅羲就拉著盈兒先湊到太后邊撒,都很甜的小姐妹花,很快就哄笑了太后。
太后給完歲錢后,姐妹倆把太后讓給弟弟們,再去貴太妃那邊撒。
因為這幾個孩子,乾元殿里總算多了些過年的喜慶。
秦梁不著痕跡地觀察永康、傅魁,見兩個都只是說了些場面話,直到眾人一起出宮前夫妻倆都沒有與帝后甚至秦弘夫妻有任何異樣的眼神來往或是接,越發放心了。
.
先帝的一年祭是大祭,新帝將率宗室與京城的文武百同去皇陵祭奠。
禮部早將帝王儀仗出發的時辰與祭奠的時辰都定好了,提前知會了宗室與文武百,慶這邊也讓樊懷忠、薛業從衛司、前軍里選出了三千親兵護駕,而除了這三千親兵,所有同行的宗親、員都不得攜帶兵。
當然,親兵們不會嚴格到對宗室與文武百們進行搜,眼睛看看沒帶刀、劍、槍這種明顯的兵就行了,就像文武百上朝時也止帶兵,卻又不會每日都安排衛搜查大臣們有沒有懷揣暗,畢竟暗殺、行刺這種事過于稀奇,做皇上的天天給大臣們搜,會被臣民詬病疑心病太重,守在大殿兩側的衛以及隨行護駕的親兵們足以震懾那些別有居心者。
帝王儀仗將于二月初二的寅時出發,所以二月初一秦梁只在北營當半日差就要回京做準備了。
北營也在京城北面的黃河邊上,在皇陵以西四十里遠。
先帝有多重雍王這個同樣立了開國之功的親兄弟呢?
除了金銀田地這些賞賜,先帝還將四大京營中的北營給了雍王統領,東、西、南三營的武都得經兵部選拔舉薦,由興武帝最終裁定,北營這邊,雍王喜歡誰舉薦誰,只要沒查出對方作犯科,先帝都會痛快地答應。
像勛貴之家的年輕子弟,先帝經常往衛司、前軍或三大京營里塞,卻一次都沒往北營塞過人。如果說先帝往北營安自己的心腹有憂心雍王兵權太重之嫌,那麼先帝任由雍王決定北營的武遷貶,恰恰證明了先帝對雍王的信任。
雍王是個中人,他舉薦武有兩個條件,第一對方得有貨真價實的武藝才干,第二就是對方的脾氣得合他的喜好,譬如張玠那樣的,再有本事,雍王跟他連話都說不到一,又怎麼可能重用他?
像北營的副統領王飛,是雍王跟隨先帝打江山時在軍營里有過生死之的好兄弟,不過王飛這次也要跟著去祭奠先帝,不會留在北營。
王飛是絕對忠心雍王的,因為忠心反倒不需要秦梁提前拉攏對方,在襲的況下,鄧坤兄弟足以對付張玠一人,真有需要王飛出手的時候,秦梁臨時下令,王飛也會幫忙。
秦梁要安排的是五千騎兵,他對襲張玠父子活俘新帝兄妹再倚仗永康、秦弘鎮住文武百的計劃有信心,但為了以防萬一,還需要五千騎兵接應才行,這樣萬一新帝能號令那三千親兵效忠于,秦梁也能利用這五千騎兵以武力輔佐永康、秦弘奪位。
北營一共有兩個騎兵衛,雍王騎兵,這兩個騎兵衛的正副指揮使都是雍王與秦梁一起提拔起來的,連秦梁都跟四個指揮使與一萬騎兵打了十年的道,恩威并用,如果秦梁連讓這一萬騎兵效忠父子倆的把握都沒有,他本不會謀劃造反的大計。
新帝去祭祀只帶了三千兵,秦梁出五千騎兵便可,兩個騎兵衛都跑出去,反而容易打草驚蛇。
秦梁將他要調出去增援的那個騎兵衛的副指揮與五個千戶了過來,談了自己要遵守先帝詔擁護前太子秦弘奪位的大計。正指揮與副統領王飛一樣要隨他去祭奠先帝,沒必要參與這邊的計劃。
副指揮有個非常響亮的名字,賀驚雷,四十多歲的年紀,虎背熊腰的,乃雍王接管北營后征召的新兵,可以說是雍王一手提拔起來的,北伐東胡時立過戰功。
聽完秦梁的大計,賀驚雷與五個千戶互相瞅瞅,問都沒問先帝詔的真假,直接發誓會效忠雍王父子,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
秦梁自然要承諾一份好,最后再約定好賀驚雷等人的發兵時間。騎兵騎兵,每日都要去軍營外圈出來的一片山丘平原接之地練,憑借雍王留下的腰牌,賀驚雷可以帶著五千騎兵以練之名離營。
安排好這邊,秦梁若無其事地回了京城。
.
二月初二,寅時天還一片漆黑,帝駕便率領宗親、文武百以及三千親兵浩浩地朝皇陵出發了。
太后、貴太妃分別坐一輛馬車,四位王妃及其家中婦孺也安排了馬車,員那邊,年紀大的坐馬車,年富力強的都是步行。
走了一個時辰天才亮了,而此時帝王儀仗已經離京十幾里地,遠到無論別發生什麼,除非有人特意來報,儀仗中的眾人都將無從知曉。
當帝王儀仗距離皇陵還有一個多時辰的路程時,北營這邊,賀驚雷順利帶著五千騎兵離開了大營,一路朝東而去。
他們要盡可能地避著百姓,走的便是遠離人煙的山路,快馬加鞭正奔馳著,前面的山路上突然出現了一隊攔路的兵馬,當距離足夠看清彼此,兩側的山腰間竟然冒出來兩隊弓箭手,與此同時,后路也被另一支兵馬堵住了。
賀驚雷與五個千戶同時勒馬,由賀驚雷單騎上前,朝對面攔路的西營騎兵衛的副指揮拱手道:“不知李兄在此所為何事?”
李副指揮神冷峻,舉起一枚赤金腰牌道:“軍令如山,沒有皇上的圣旨,四大京營統領也無調兵離營之權,違者便是抗旨謀反,故皇上命我在此誅殺叛軍。”
不給賀驚雷解釋的機會,李副指揮大吼一聲“放箭”,山腰兩側的弓箭手便朝賀驚雷帶來的五千騎兵發了一波箭雨。
無旨不得離營,這是每一個小兵都必須背的軍法,無論這五千騎兵是心甘愿追隨賀驚雷或是雍王父子的,還是因為害怕被賀驚雷所殺而違心跟隨,在他們騎著戰馬離開北營離開北營騎兵練場地的那一刻起,他們便了皇上眼中的叛兵。
既是叛兵,便該當場誅殺,否則叛了還能招降,豈不是告訴四大營的小兵們造反也未必就會丟命?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驚,傳聞北齊國中矜貴高冷,不近女色的太子殿下,竟然在廟中被一個小姑娘勾得壞了修行。那小姑娘,竟然是云家蠢笨懦弱,一無是處的草包大小姐!帝釋淵:傳聞屬實!孤的女人柔弱不能自理,嬌氣慫包,你們不許欺負她。被云鏡收拾過的仇家瑟瑟發抖!只求某女下…
【雙重生+死對頭+男強女強+釣系執法+宮斗權謀】天家忌憚前線手握整個王朝兵力征戰的阮家軍,一紙賜婚,將其獨女變相作為人質留在京都,制衡前線。為避免此生不再遇上和她斗了一輩子的瘋狗,她逆天改局,保下前世殉情的苦命鴛鴦,為和離做準備。某日。春暖花開的小遲畔,遠遠望去,一對璧人正在釣魚。湊近看,女子一個勁拉著魚桿,推開要教他的人,后面男子貼著她耳邊。“魚不是這樣釣的,得慢慢的由著這魚把氣力都用完,時不時再松松桿子,花光它的精力,否則出了水鬧騰的你抓不住,得讓這魚認命。”“麻煩,拖上來砸死就成!”“慌什麼...
上一世,姜亭月喜歡尚書府庶子陸慎,卑劣的靠她爹權勢強逼陸慎娶她。 可成婚後,她才知曉,原來他另有心上人,甚至連恢復太子身份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也是娶那人爲後。 而姜亭月,被囚禁在冷宮,有人給她送來一杯毒酒。 毒酒入腸後,她沒死,而是重生回了尚在閨閣時。 這一年,她還未定親,一切都未來得及發生,姜亭月果斷放棄陸慎,轉頭準備改嫁旁人。 宮中盛宴,他卻強行擄走她,將她堵在假山後,語氣冰冷,“怎麼?你以爲,招了我,還能嫁旁人?” - 姜亭月雪腮花容冠絕京城,奈何上輩子是個戀愛腦,日日繞着陸慎轉,一朝重生,她躲他比躲鬼還厲害。 而探花郎陸慎,清冷矜貴,不假辭色,冷的仿若雕欄玉砌上的一堆雪,分外不近人情。 姜亭月本以爲陸慎會一直這麼冷下去,直到她開始準備嫁人,他一反常態,死纏爛打,非要娶她。 - 後來,春宵酒暖,她面色酡紅,痠軟着腿從陸慎懷裏醒過來,少年天子將玉璽塞她手中,嗓音喑啞,“小月牙,江山給你,再跑,腿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