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嘆了口氣,這也不怪老朱發火呀,這擱誰的上誰不生氣啊?
就目前來看明朝絕對是眼下這個世界上一等一的強國,誰敢來招惹大明?
大明的火炮火銃,大明的國力軍隊,是現在國外那些國家能比的嗎?
大明的騎兵數量之多,眼下整個歐洲所有國家加起來也比不上。
結果就這,發展了幾百年,又讓清朝發展了幾百年,前前后后六百年左右,竟然不進反退,開倒車了,讓外國人拿著槍炮來,把清朝給收拾了?
朱元璋聽著都憋屈。
這事兒別說朱元璋了,老年朱棣也火大呀,朱元璋罵完了,他又上前指著皇太極、福臨和溥儀說:
“丟人啊,真是把我華夏幾千年的人都丟了。想當初我做皇帝的時候,那可真是萬國來朝。
尤其是鄭和下西洋,讓海外各國都見識到了我大明的強大。
一時間,各國對我大明敬畏有加紛紛前來參拜,引得萬國來朝,全部以我大明為尊,奉我大明,為宗主國。
結果到了你們大清手上,居然就獲得了如此一個下場?就不說我爹這洪武年間了。
就單說我永樂年間,僅僅給鄭和下西洋的幾萬人,基本上就能夠把海外各國震懾的規規矩矩。
而那時候的大明可還足足有一百多萬士兵,各種火銃火炮,還有我建立的神機營。
那時候,海外一些國家,以及周邊許多國家,發生個什麼事,都得向咱們大明匯報,征求咱們大明的意見,求著咱們大明來幫他們解決。
結果你們這群辮子這里,竟然還開始走下坡路了?被海外各國欺負?”
這話朱允熥也是非常認可,忍不住點頭說道:
“不錯,明朝時期,可謂是萬國來朝。
可到了的清朝,卻迎來了八國聯軍,可笑。這明朝是各國前來送好東西,朝賀大明。可到了清朝,卻是各國來華夏搶東西,侮辱華夏。
所以在我看來,你們這群辮子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干凈。給你們洗,不是蠢就是壞。”
而面對朱元璋朱棣他們的毫不客氣的辱罵,那皇太極跟福臨,頗為愧的低下了頭。
溥儀更是紅了臉。
畢竟這朱元璋、朱棣還有朱允熥說的都是事實。
大明的時候,不管怎麼樣,人家強也是真的強大,也確實呈現出來了萬國來朝的局面。
周邊全是小弟,曾一度是各國公認的老大。
可到了清朝,那個真就是一言難盡了。
朱元璋他們可以把怒火發泄到皇太極福臨和溥儀的上,可是皇太極跟福臨也有怒火呀。
于是這兩人就都看見了溥儀,一個個目極為不善,任何一個曾經創業的人,在面對那個將家業敗的后世子孫,都不會有好臉。
朱元璋和朱棣對崇禎皇帝如此。
皇太極跟福臨對溥儀也是如此。
大清朝這國的名字是皇太極定的,真正主中原做皇帝時是從福臨開始的。
這兩個都算得上是清朝的奠定人。
所以他們自然對溥儀非常憤怒。
皇太極就指著溥儀說:
“你給我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好好的一個大清,怎麼到你手上就沒了?甚至到了剃發易服的地步?”
溥儀被兩個老祖說的無比愧,本沒辦法辯駁。
說到這剃發易服,那福臨都來氣。
因為他主中原之后,也是下令讓漢人剃發服,結果沒想到這天道有回,蒼天饒過誰。
到后來,自己的后世子孫,連皇帝也都剃發易服了。
這報應來得有些太狠了。
那福臨越想越氣,就盯著溥儀說:
“當年咱們大清在中原讓那些漢人剃發易服的時候,有許多人寧可斷頭,不可斷發。寧可不留頭,也要留發。
那服那是死活不換,寧愿上被皮,也不愿意換上咱們大清的服。
那一次死傷數萬,我還不覺得什麼,可如今你為大清皇帝,你居然如此輕而易舉的就剃發易服了?
你的骨氣呢?你一個大清皇帝,連普通漢人都不如?你說說看,你怎麼配做個皇帝?”
聽到老祖如此罵自己,那溥儀也非常清楚,自己這一塊是洗不掉的,也沒得洗的。
不過這話說回來,他看著皇太極跟福臨也是忍不住開口:
“別說我剃發易服了,你們不也被剃頭,穿上了太監的服嗎?”
要不說打臉來的這麼快呢,這溥儀的話直接讓皇太極跟福臨就破防了。
畢竟,他們在教訓溥儀的時候似乎也忘記了,他們在之前也被朱標給剃發易服了呀。
而眼下面對溥儀的質疑,這皇太極跟福臨只覺得臉漲紅,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回答,極為尷尬。
于是這皇太極就說:
“我們已經是死過一次的人了,還糾結那些做什麼?你不一樣。”
溥儀撇了撇,心想哪兒不一樣呢?
當然他也不敢再說什麼了,畢竟也看得出來這兩位老祖宗的臉不太好看,若是自己再不知好歹說些什麼,恐怕就真有些難以收場了。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也看不下去了,說:
“一想到咱大明被這麼窩囊的一個朝代取而代之,咱心里就難。來人呀,給咱拿個鞭子來,咱今天要好好的發泄發泄。”
皇太極跟福臨立馬臉一變,挨完打被剃了頭,換上了太監的服,結果現在還要挨打?
這有完沒完的呀?
朱元璋可不管那麼多,拿來鞭子之后,上前就照著那皇太極跟福臨了起來。
溥儀見到這一幕,眉頭一皺很是不爽,上前還想要阻攔。
這貨還是真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開口說道:
“你這是做什麼?為何要打人?還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公道?我的兩位老祖那也是有人權的,怎可如此對他?”
這話聽著朱元璋他們有些懵,朱允熥就有一些想笑。
溥儀不愧是后世穿越過來的,他也經歷過了改革也經歷過那一段開放的時代。
那一段時間確實每個人都擁有人權,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可是這并不代表這一套在古代有用啊。
所以朱元璋包括皇太極、福臨他們,都被溥儀這話弄得有些懵。
心想在皇帝面前談人權?皇帝打你還要跟你講法律和枉法?這什麼病啊?
所以朱元璋本沒有搭理他,直接就用鞭子對著皇太極跟福臨了起來,那打的那真是相當的狠啊。
這朱元璋確實想不通,好好的一個大明朝,再差,那對外也不曾如此卑微過。
頂多從頭到尾,明朝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也無非就是部問題。
而明朝滅亡這件事,也是朝廷的問題,說白了就是朝廷缺錢嘛,貪太多嘛,地方上的員們也都是貪腐風。
朝廷里的員那更是尸位素餐。
員們上糊弄皇帝,下欺負百姓,才導致了大明朝,部風雨飄搖。
再加上當時的明朝,沒辦法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就從財政方面來說,朝廷里的員們貪污大量的銀子。
京城里的那些皇親國戚貴族們,以及地方上的鄉村氏族們,那都是掌握著大量的財富。
朝廷可能只有幾十萬兩銀子,但是一些員的家則高達上百萬兩銀子
而面對這些貪,這些非常富有的鄉紳土豪們,朝廷或者說是當時的皇帝,本就沒辦法強制的讓他們出錢,更沒辦法強制的避免他們貪污。
就拿崇禎皇帝朱由檢來說。
他在位期間把魏忠賢弄死之后,東林黨徹底沒有人能夠抑制,以至于東林黨員們權力滔天,無法無天。
他們上下一氣,合作貪污,一起糊弄皇帝,貪再多的錢皇帝甚至都不清楚,或者說就算清楚了也沒辦法。
總不可能把朝堂上所有的員全部殺掉,且不說這些員們之間都有關系,會互相袒護。
真要是要殺他們,這個命令誰去執行?
畢竟執行命令的這個人,他也是貪污的,上上下下就皇帝自己一個人沒貪污,其他都貪污了,誰會去執行他的命令呢?
真要是殺了,那朝廷大半的員都沒了,又如何維持運營。
所以當時的貪已經多到殺不完,大的殺不掉。
關鍵這些員還都是一個個沽名釣譽,對外表現了一副兩袖清風的樣子,不就是為了朝廷,為了天下,口號喊的比誰都亮。
這種況下,皇帝又怎麼能夠奈何得了他們?
就算是真要殺他們,搞不好皇帝又要背一個天大的壞名聲。
這種況下要麼就像開國皇帝朱元璋一樣,背一個屠夫的名聲,使勁殺。
可同時也得擁有朱元璋的魄力和能力,殺的同時,還能夠鎮得住他們,然后再補充上那些員的空缺,讓那些不貪的上位。
這很難顯然朱由檢沒有這樣的能力。
而在朱由檢所面臨的這個局面下,只能任由另一個反叛政權,跟這些員們毫無關系的政權,殺進京城,重新洗牌,才能夠解決問題。
否則當時明朝的現狀,沒有特別強能力的皇帝是幾乎很難改變的。
可不管怎麼樣,明朝亡是亡于部問題,是亡于皇帝的能力問題是亡于貪污吏。
可清朝,那是真屈辱呀。
那自家人再怎麼,那也是自家人的事兒,總能夠通過部最終解決掉。
清朝卻引來了國外各國的欺凌,這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也是讓朱元璋特別的想不通。
那是越打越狠。
看到溥儀都瑟瑟發抖。
一朝穿越,要成為太子妃的葉芷蕓被大越的戰神當場搶親!傳聞這位戰神性情殘暴,不近女色!性情殘暴?不近女色?“王爺,王妃把您的軍符扔湖里了!”王爺頭也不抬:“派人多做幾個,讓王妃扔著玩。”“王爺,王妃要燒了太子府!”王爺興致盎然:“去幫王妃加把火。”“王爺!不好了,王妃要跟南清九王爺踏青!”王爺神色大變:“快備車,本王要同王妃一起迎接來使!”
路穗穗穿成一本爛尾娛樂圈小說里的真千金,豪門爸爸找到她時,她正處于聲名狼藉地步。彼此,養在路家的假千金路年年,卻早已成名,坐擁千萬粉絲。她們有天壤之差。-按劇情套路,真假千金會被人煽風點火,反目成仇,爭得你死我活,最終被迫炮灰。知道真相的路穗穗不禁表示,是事業不好搞還是錢賺得不開心?她雖不打算跟路年年成為好姐妹,但也不想與她爭鋒相對。她沒想到的是,路年年也和書里描寫不同,她不僅不討厭自己,還總偷偷摸摸給自己送點小禮物,然后小心翼翼到自己這兒蹭麻辣燙。路穗穗:……?麻辣燙都買不起?太,太可憐了!...
穿越到大盛朝的楊軒開始創業,于是豪富巨賈,王公貴族,甚至連當朝天子都成了他的股東,且看他如何打造一個日不落的商業帝國!
【古代少年大將軍x嬌嬌富貴花,古今連接+囤貨+基建+荒年】 葉苜苜發現祖傳花瓶成精,神奇的能連通兩千年前古代。 因此她結識一位古代少年將軍。 將軍鎮守邊塞重城,被蠻族三十萬大軍包圍。 天降大旱,河床枯竭,二十萬百姓餓死只剩下八萬人。 走投無路,將軍向神明乞求水和食物,希望能讓百姓活下去。 葉苜苜大手一揮,準了! 她囤積大量物資,投餵將士和百姓。 包子饅頭花卷肉夾饃……每天不重樣,給古代人一點現代美食的小震撼。 寄兵書,屯糧招兵,建立工廠武器庫……給古代人來一點現代軍事的大震...
沈青一朝穿越古代,被配冥婚埋在地下。 誰知剛挖出自己,就又被抓住拖去活埋。 危急時刻傳來消息,她冥婚夫君陸玄凌還活著…… 沈青撿回一命,跟著舅舅商隊跑路,卻遇到被人追殺的陸子鈺。 他窺見沈青的秘密,喂她毒藥,帶她墜崖,又拉她跳水……就是讓她逃不了。 沈青兩只眼睛八個心眼,終于躥了! 下江南,買賣空間物資,當最颯的二道販子。 某一日,陸玄凌終于回了侯府。 大婚之夜,他不踏婚房,立門外行禮道歉,“娶沈姑娘,實非我愿。” 沈青大喜,約法三章。 數月后,沈青赴公主鴻門宴,竟和陸子鈺撞上。 沈青瑟瑟發抖! 原來陸玄凌字子鈺。 當天夜里陸玄凌就踏入了她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