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二嫁權臣 第171頁

《二嫁權臣》 第171頁

哦,這麼說也不甚準確,還是有一件的,那就是俞景似乎一直沒了消息,也沒見人回京復命。

皇上問起齊珩怎麼回事,齊珩只說他抵達阜州后也找過俞景,都沒有線索,這人好像就這麼失蹤了,無聲無息的。

每天早朝,桓帝都要問齊珩一遍,俞景找到沒有,齊珩都只能低頭恭敬答一句:“尚未有消息。”

鄭逢年一派這次因為私鹽被查一事,損失很大,他這派的幾個核心人雖然都有府中其他人在明面上,這次其他人頂了罪,他們因而保存下來,但也是元氣大傷,更別說下頭的人了。

好幾個被罷了,發配的發配,砍頭的砍頭。

但越是這個時候,他越是閉門不見客。

鄭逢年知道,皇上正盯著他呢,此次查私鹽一事,置了這麼一大批,沒有看一點士族府上往日的祖蔭面,都是做給他看的。

他與這位剛即位不久的帝王之間,已經是劍拔弩張了。

只要抓住他的把柄,桓帝必定會有大作。

書房里,鄭逢年坐在椅子上沒說話,零一在下首站著,屋子里靜悄悄的,半點聲響也沒有。

半晌后他才幽幽開口道:“既然俞景沒死,那冊子一定在他上,也不用再浪費力派人去找了,我們的人最近蟄伏不出,靜觀其變。”

Advertisement

俞景只要活著,就一定會再出現在朝上,因為皇上和睿王還要用他。

而明日,自己便該上朝請罪了。

這一步棋他損失慘重,折了好幾個人進去,是他棋差一招了,只是那位烏先生雖然這次失手了,但他還是要留著他,畢竟那可是苗疆蠱王的嫡傳弟子,除了長生蠱,日后保不準還有用得著他的時候。

翌日一早,鄭逢年如俞景所料在朝中向皇上請罪,言道自己為唐免川的師長卻不知他竟然會在阜州做出這等子事,他這個當老師十分慚愧,還皇上責罰。

桓帝聽了竟然毫沒有客氣,覺得丞相言之有理,大手一揮給他歇了半個月的朝,在府中靜心思過。

朝中各大臣對此心里都有了些思量。

雖說鄭逢年三朝元老,在朝中可以說是分量非常重的肱骨重臣,但有些年紀、眼狠辣之人,都知道鄭逢年是個什麼樣兒的。

桓帝登基之時兩人之間尚且還維持著表面的和睦,但這兩年,這種表面的和睦已經在悄悄被打破了。

皇上這次歇了鄭逢年半個月的朝,更是讓這層關系又降了一個度,堪堪快到冰點了。

鄭逢年歇了朝,私鹽一事在置了大批人員之后也以唐免川的畏罪自殺而落下帷幕。

因為阜州和京中在此之后出現了大量的職位空缺,桓帝點了幾個人擢升,頂上了朝中和阜州地方州牧等幾個重要的位置,其余的則由睿王督吏部去辦。

這一波很順利,鄭逢年的人拔了很多,頂上的自然都是自己人,而桓帝正在一點一點的收攏皇權了。

就在鄭逢年歇朝的這段日子里,某日,京中各府突然得了消息,俞景回京了!

這日是五月二十,時節已步初夏。

在這天的前一夜,魏世昭留在小院用了晚飯后,就見俞景從屋里拿了幾樣東西出來,他仔細一瞧,發現俞景竟然是要刮胡子了。

他的胡子長得不快,好像真是因為中了蠱的關系才長的,后來蠱蟲拔除后便許多日都沒靜了。

俞景擺弄著剃刀,對魏世昭道:“世子,你回去跟王爺知會一聲,明日我便要‘回京’了。”

魏世昭聞言點了點頭,但還是好奇問了一句:“為什麼是明日?”

俞景笑了一下,自己下:“鄭逢年正在府中閉門靜思,不得上朝,我挑他已經歇了一些時日的時候回去,既不突兀,也不會在朝中與他正面到,會去許多麻煩。”

鄭逢年在朝中多年,能累積起這樣的勢力,可見并不是一個沒有腦子的人,而聰明人總有一百一千種識破謊言的方法,要是鄭逢年要與他掰扯究竟何時回京的事,那也是個麻煩。

所以能避開是最好的。

畢竟朝中再有眼線,經過了一道他人的傳話,總不如親眼見著能發現些蛛馬跡。

這日俞景回京的消息一出,各府便馬上又打聽到,果不其然,皇上知道后立刻召見,俞景連家門都沒進,直接就了宮。

眾人在嘆他當真如此得皇上重時,免不了又心里有些惴惴,俞景作為最先去到阜州的人,又在阜州失蹤了這麼久,此番將將回京,難道已經落幕的私鹽一事還要有變故?

好在大家的擔心是多余的。

俞景雖然回京,但私鹽的事沒有再被提起,這日他在宮中待了差不多一個時辰,便出宮回府了。

翌日的早朝上桓帝并沒有說什麼,一切與前幾日無異。

又過了兩日,桓帝在早朝召見俞景,當下給他連升多級,從一個翰林院編撰了朝中正五品的吏部郎中。

雖然在早朝中五品也就只能站在文隊伍的末尾,但俞景將將弱冠之年,上一個職位還只是個編撰的文書之指,這下直接就了吏部,這可是掌員調度至關重要的部門。

朝中自然是有人提出了異議的。

不僅是鄭逢年一脈,其他思想有些守舊的老臣也頗有微詞。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