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二嫁權臣 第157頁

《二嫁權臣》 第157頁

俞景此行在阜州查到牽扯進私鹽一事的地方員和鄉紳商戶眾多,他暗地里尋訪,沒放過任何蛛馬跡,最終將他們一窩牽出。

地方到底不比盛京,搬出皇上的金牌的口諭,很容易逐個攻破他們的心理防線。

他們挨個寫了罪狀,按了手印畫了押,做這些事的時候俞景大張旗鼓的,連阜州地界的百姓們都在圍觀,因是親眼所見,還津津樂道了好一陣。

這樣到時帶著罪狀回京,也沒人能說是他一面之詞,畢竟阜州路遠,他又人微言輕,朝中牽扯頗深的大臣很容易就能質疑他。

之后他便將這些人都關進了牢里,讓人嚴加看管,而位于阜州利益核心層的幾個人則被他帶走單獨審問。

要治鄭逢年,必須從這些人上下手。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直到俞景意外中了蠱毒。

他知道鄭逢年定會向他出手,只是蠱毒一向只于西南苗寨盛行,中原鮮有這樣厲害的人,俞景雖通藥理,但不擅蠱。

此后事便變得棘手起來,因為他和龍虎衛發現阜州的暗樁被人拔了。

因為發現了這一點,他們沒有再遞消息回京,至此與盛京城失了聯系。

但事還沒查到頭,目前的這些無法撼鄭逢年一派,于是俞景強撐著審了人,帶出了一些盛京城里的豪門紳,均與鄭逢年有關,其中還有永安侯府。

Advertisement

這時候原本關在牢里的一波人卻突然暴斃,死因不明。

俞景怕幾個要帶上京的人被滅了口,一直將他們關押在院子里,兩個龍虎衛看著,只是如此一來,他單獨行風險便更大了。

蘇聞琢聽到這里,扶著床柱的手微微用力了一些,指尖像是要摳進木頭里。

“那他……如何回京的。”

魏世昭目看向床上的俞景:“俞景怕時間拖得越久,鄭逢年的準備便越充分,所以將重要的那幾個給龍虎衛帶上京,自己拿到供詞便裝乞丐,先一步一路輾轉出了阜州,昨晚我接到消息立刻出城去接他,但當時他上的蠱毒已經發作了。”

第69章 以命換命

早春晨風的涼意讓蘇聞琢打了個寒

雖然在俞景去阜州之前就猜到此行可能兇險, 但聽魏世昭如此說來,再看著床上躺著的俞景,蘇聞琢才知道, 這比想的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魏世昭見不好, 便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他想勸蘇聞琢先回府,這里有他會派人照料俞景,但瞧著蘇聞琢的神, 又覺得不會答應。

幾經猶豫,魏世昭還是說了:“弟妹, 不若你今日先回喻府, 這院子有些特殊,不能讓你的丫鬟過來,怕是照顧不周。”

昨日蘇聞琢單獨跟著阿墨過來后便知道, 這座院子應該是很蔽的, 甚至設了機關, 便是怕有人闖進來。

有了魏世昭這句話, 俞景在這里自然是安全的,但蘇聞琢卻不想走。

如今俞景生死未卜, 只想守著他,一刻也不想離開。

“世子,”看向魏世昭,微微垂眸, 又福了福子, 才道,“勞煩世子派人去喻府與祖父和我的丫鬟說一聲,我這幾日不回府中了, 如果可以的話,能否讓們收拾些,世子的人帶過來?”

如今俞景在床上躺著,若是醒了,也會需要換裳。

魏世昭見執意要留下,便也只能應了,吩咐下去讓人去喻府將事辦妥。

而后他又讓阿墨送了早飯過來,蘇聞琢勉強吃了一些,魏世昭不再打擾,退出了房間。

他一路邊往院外走,邊對阿墨吩咐道:“讓下人照顧好喻夫人,再給我備馬,我要回王府。”

-

此時宮中早朝剛下,鄭逢年沒做任何停留,直接回了府。

進了書房后,他將零一了出來。

“阜州那邊的況怎麼樣了,烏先生可有消息遞回來?”

零一垂首恭恭敬敬的立在桌前,然后從懷里拿出一封信遞過去:“剛剛從阜州傳過來的信,主子您過目。”

鄭逢年接過快速掃了幾眼,點了點頭。

如今在阜州俞景查到的人烏先生已經都滅了口,剩下的雖然龍虎衛看著,但他在阜州的人手足夠多,龍虎衛只有兩人,未嘗沒有勝算。

零一見他看完了信,又道:“烏先生說俞景早就已經中蠱,這蠱毒無解,他活不出阜州。”

“好!”

鄭逢年一拍桌,聽到這個消息心里都輕松不

俞景的手段狠辣非常,完全不像一個讀書人那般溫文爾雅,而是著一不管不顧的匪氣,并且善于攻心,時間久了,于他早晚會是一個威脅。

如今聽到俞景活不出阜州,那皇上和睿王便折了一個心腹,若想再找一個俞景那般的人來對付他,就難了。

在鄭逢年看來,阜州死了多員商賈都沒有關系,只要他在盛京中的利益鏈不,他就能再創造出第二個第三個阜州,京中這些士族與他捆綁,仍能為他所用。

只是俞景將死的這個消息帶給他的好心沒能持續多久,第二天阜州那邊便突然送來一個噩耗,他早些時候派去收拾尾的長子鄭源突然失蹤了!

鄭逢年得知這個消息,焦躁的在書房里來回踱步:“怎麼會突然失蹤了?!阜州那邊的人干什麼吃的!”

雖說他到如今也未完全放權給鄭源,但鄭源到底是嫡長子,日后注定是要繼承他如今這些東西的,現在卻突然就失蹤,這是鄭逢年萬萬沒料到的。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