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在靜安居歇了半個時辰就回乾明殿理政事去了。
而顧攸寧這邊,則吩咐禾兒去了一趟侍省。
足足過了半個時辰,禾兒才帶著一個宮進了靜安居。
“奴婢玉蓮給昭儀娘娘請安。”
只見那宮穿著青灰宮裝,梳著單螺髻,上面只挽著一木簪子,一掖庭局普通宮的打扮。
“主子,奴婢向侍省打聽過了,那夾竹桃是陸邊的大宮玉香給曹公公的,而玉香……”
禾兒說到這里便看向玉蓮。
“玉香的娘去歲生了病,是我和弟弟將上大半積蓄給了,才將娘的命救回來,所以這次……偶然見著趙采的宮將那包藥埋在后邊的院子里,便來掖庭局告訴我的計劃。”
“奴婢與哥哥勸過,但一心想為我們報仇。”
“奴婢求昭儀不要將此事說出去。”
玉蓮重重地磕了一個頭下去。
“起來吧,本宮既然讓禾兒暗地里去探查,便不會將此事宣之于眾。”
“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本也無措。”
顧攸寧抬手道。
看著跟前的宮一布裳卻難掩容驚人,顧攸寧心底閃過一個想法。
“你的子看來已經好全了,日后可有什麼打算?”
想要用人,但也不會強求。
強扭的瓜不甜還容易吃傷自己。
“奴婢得娘娘厚恩僥幸撿回一條命,但奴婢的容貌在宮里終究太過惹眼,難免被……”
玉蓮沒能說下去,但顧攸寧卻是明白了的意思。
掖庭局里多是有罪之人,每日從事勞作頗為辛苦,而大小掌事皆為侍,侍雖沒了,但宮里有權勢的侍多有相好的宮,只不過都不敢擺在明面上。
雖然托了姨母照料,但掖庭局里人復雜,像玉蓮這樣難得的絕,那些掌事侍們豈不垂涎。
“奴婢想出宮尋一份機緣。”
玉蓮跪直了子。
“機緣?你是想早些出宮能嫁個普通良善人家?”
顧攸寧問道。
玉蓮猶豫半響,臉上出幾分掙扎,最終還是一臉堅定地伏在地:“以奴婢這張生來招禍的臉,尋常人家本護不住奴婢,與其到時害人害己,不如進高門府邸博一個前程。”
這般野心的話一出,禾兒驚得瞪大了眼,檀音眼神里倒是頗為贊許。
這宮里的人,有野心并非蠢事,只要自己的心計能襯得上這份野心。
“常言富貴險中求,了固然榮華加,若是敗了,恐怕連命都難保,你真的想好了?”
“奴婢想好了,愿意一搏。”
玉蓮上半依舊伏在地上,但心底卻是涌起一陣喜意。
知道顧昭儀這樣問定是有了的去路。
“那好,本宮這里確實有一條適合你的路子……”
服侍長公主的夫婿沈煥將軍?
聽完顧攸寧的話,玉蓮愣怔在當場。
沈將軍對長公主癡一片,宮里誰人不知。
“你放心,到時自有你的機遇,但這機遇要如何利用,卻是要靠你自己。”
經歷過前世,顧攸寧猜想帝王應該早些時候就得知自己的妹妹壽昌長公主在外養男寵,而今日在試探下帝王說出的話也讓確定了這點。
沈煥會對壽昌長公主這麼癡,一來是因為當初那場差錯的救命之恩;二來是因為壽昌長公主當年愿意在他還是一個普通偏將時下嫁。
這兩點足以讓男子心,何況這沈煥還是個死心眼的。
“奴婢愿意。”
玉蓮這次好好思索了一會兒,才抬起子應下。
“檀音,賜座。”
顧攸寧溫和地起。
“不必推拒,此事若能,于本宮亦是有利,到時本宮興許還有指你的時候。”
見玉蓮著手不敢坐下,顧攸寧笑著道。
“謝娘娘。”
玉蓮這才坐下,心里卻暗道難怪皇上這般寵顧昭儀,不說那比還出眾的容貌,就是那明純粹的笑意,讓人見了也覺舒服得很。
落座后,七上八跳的心總算平靜下來。
“本宮有幾句話要囑咐你,沈將軍出草莽,當年……”
顧攸寧將前世聽聞的沈煥的家世經歷都說了一遍,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敵人如此,男人亦是如此。
“奴婢定謹記在心。”
玉蓮心里頗為震。
這位顧昭儀出普通,又是家中庶,但見識卻是不凡,不管是對壽昌長公主的子,還是沈將軍家里的事,竟都能如數家珍。
玉蓮心里更有了幾分底氣,主子能為,功的機會就要大很多。
“奴婢還有一事請求。”
臨退下前,玉蓮福求道:“求娘娘照拂奴婢的弟弟,他子善,在宮里實在生存不易。”
“等你去后,本宮會將他要到長春宮伺候,只要本宮的榮寵在一日,他就平安一日。”
顧攸寧應下。
“奴婢謝娘娘恩典,來日若有機會,定為娘娘效犬馬之勞。”
玉蓮鄭重地對著顧攸寧拜了三拜。
“起來吧,你且耐心等待幾日,掖庭那邊我會吩咐好。”
“若有什麼缺的,盡可以和本宮說。”
顧攸寧對玉蓮很是滿意。
和順侯府在接連生下七個嫡子之後,終於有了嫡女。對此,老侯爺給全家做出了指示:寵。給我使勁兒寵。全家上下齊心協力一起寵。剛一出生的王姒寶對自己穿越到一個全家都疼愛的侯府那是相當的滿意。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咱姓王,還排在了第八位。王小八!叫誰嘞?咱是王家大小姐。
前世,顧攸寧沒了兒子,失了帝寵,心如死水,只將養子視如己出,未料到養子一朝登基,人性全無,笑摟著寵妃給自己灌下毒酒。重生后,顧攸寧不再聽信帝王能護住自己的鬼話,如前世那般在后宮當個隱形人,母子兩個受盡宮人冷待欺凌,她決心爭帝寵,護親兒,奪鳳位。 皇后偽善,她便一步步戳破她的真面目。貴妃陰毒,她便讓她自食其果。 只是那前世冷漠疏離,矜傲的帝王將她扣在身前,眼里滿是痛苦迷離的希冀:“小寧兒,再愛朕一次可以嗎?” 還有那重生后的養子一臉濡慕地跪在她腳下,痛心疾首:“母后,兒臣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