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山海行 第764章,親歷歷史

《大唐山海行》 第764章,親歷歷史

江朔等人卸下門板當做擔架,用佛堂的幔帳將楊妃整個蓋住抬到前屋,圣人在院里側首而立,仿佛泥雕石塑的一般,位置和姿態仿佛都沒變過,聽到響也無于衷,高力士上前向圣人低聲稟報,似是問他是否要見楊妃最后一面。

圣人發出一聲如困般的嗚咽聲,以袖掩面轉過臉去,高力士輕嘆一聲,叉手道:“急切間無制備棺木,來時見馬嵬驛中有義莊,老臣去看看有沒有現壽材盛殮娘子。”

圣人仍然一手舉袖掩面,另一手輕輕揮了揮,高力士即會意,眾人抬了門板向外走去,屋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耳語的群臣如遇瘟神,急忙四散避讓唯恐避之不及,擁的屋立刻辟出一條直通屋外的寬闊“道路”。

獨孤湘輕啐了一口道:“最后一面都不見,皇帝老兒的心好。”

獨孤問彈了一下的后腦勺莫要多言,獨孤湘又轉頭問江朔:“朔哥,你不會這樣吧?”

“啊……”江朔一驚,張口結舌不知該如何回答。

眼看要出屋,圣人忽道:“力士且等一等,此香囊乃妃子最,讓帶在邊吧……”

高力士忙回疾趨,雙手從圣人手中接過香囊。

說是香囊,其實是個鎏金的圓球,圓球為銀制,外為桃花鳥鏤空紋飾的兩個半球,以鉤鏈相連,可以開合,里則是一套雙軸勾連相套合的同心半球形金香盂,用于放置香料,此香囊的妙在于,部的香盂通過雙軸懸于銀球之,無論如何行走顛簸,香盂中所置香料都不會翻撒。

高力士掀起布幔一角,將香囊恭恭敬敬佩于楊妃側,這才揮手讓眾人將楊妃抬出。

走出屋外,龍武軍武士們尚未散去,高力士只當未見,往西一指道:“當是在那邊。”

Advertisement

龍武軍不敢阻攔,猶豫著后退,眾人正要行時,卻聽一人喊道:“且慢!”

高力士見喊話之人是陳玄禮,不怒起,喝道:“陳大將軍又有何見教?”

陳玄禮對高力士話中的刻薄不以為意,道:“非是玄禮。”說著向路旁一讓。

江朔見是一四十出頭的男子,他頭戴遠游冠,穿赤黃袍,雖是黃袍但與圣人不同,江朔心念一——此人是太子?

那人走上前想要揭開蓋在楊妃臉上的布幔,高力士阻攔道:“殿下……”

此人果然是太子李亨,李亨轉頭瞥了一眼高力士,眼神中自有一種皇家的莊嚴,高力士一哆嗦,向后退了一步。

李亨揭開布幔,但見楊妃的面刷白,沒有一點了絳,蒼白的底襯托著那一點紅更為妖冶可怖。許是未見過太多生死,李亨看著這付毫無生氣的面容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陳玄禮上前向太子一叉手,李亨點了點頭向后退了一步,讓陳玄禮來查驗尸,陳玄禮就老道得多,他先檢視了楊妃脖子上的勒痕,他不經意間了一下楊妃的脖梗,又手探了一下鼻息。

這時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井真息丸并非讓人真正閉氣,只是會讓氣息變得極慢極弱,如冬眠之,卻并非毫無跡象可循。

好在陳玄禮并非家高手,無法察覺到這細若游的氣息,他楊妃脖頸手冰冷,人在息狀態下與冬眠的一樣,溫會降低,之確如新死之人一般,關鍵在于李珠兒做出的勒痕十分真,陳玄禮先為主,開始便信了五

張小敬為首的龍武軍上前相詢,陳玄禮舉手示意不可上前,對太子李亨點了點頭,龍武軍皆看在眼里,頓時發出一陣歡呼,他們今日大獲全勝,圣人既能賜死楊妃,那自然是不會再追究兵殺死楊國忠等人之事了。

高力士搶上,將布幔復又蓋上,道:“殿下與大將軍既已驗過了,老翁要去為娘子尋棺材去了。”

李亨抬手道:“阿翁勿憂,貴妃的壽材亨已經準備好了。”

說著他一抬手,便有一隊玄甲抬來一口黑的棺木,這棺木也說不得有多好,但想來是馬嵬驛所能找到最好的了。

高力士對著為首之人冷笑道:“靜忠,龍武軍嘩變之時不見你的飛龍鐵騎,原來是滿城找棺材去了。”

為首那靜忠的,生的干枯黑瘦,樣貌甚丑,易是凈面無須,看來也是個太監中,他叉手道:“靜忠所知,皆阿翁所授,阿翁令我統領飛龍軍,靜忠敢不竭誠效命。”

李亨卻不似靜忠一般鋒芒畢,叉手道:“事急從權,還請阿翁見諒,當年阿翁勸耶耶推長而立,亨一直記得阿翁的恩。”

高力士笑道:“阿翁年輕時隨著大家,手段可比你們高明。”他此刻笑聲中沒了先前的嘲諷之意,反倒顯得十分開懷。

飛龍軍的武士停下棺木,要裝殮,高力士如何肯讓他們妃子,親自將楊妃抱棺中,其實他比李隆基還年長一歲,居然氣力未消也不假手他人,獨自一人雙手橫抱了將妃子置棺中,但他似乎了耗盡了最后的氣力,釘棺釘之時落手虛浮。

江朔知他是怕將棺釘砸死了將楊妃悶死在棺,上前接過錘子道:“阿翁,給我吧。”

高力士還待要回奪,卻被江朔輕輕一捺給按住了,他只覺一和煦的力傳來,再看江朔的眼神,竟心安,不再掙扎任由江朔揮錘。

江朔力無雙,砸幾枚區區棺釘卻算的什麼,每枚釘子之輕輕一點,便即沒蓋板之,飛龍軍見了都不咋舌,以尋常武夫而言,無論如何也無法將三寸長的釘子一下砸平。

眾人都關注于江朔敲釘子的手法,卻沒注意到他扶釘之時,在棺蓋下輕輕指,開了數個空,因棺蓋遮擋,飛龍軍一干人等皆未發現。

眾人再度抬起棺來,向馬嵬驛外走去,龍武軍也不再阻攔,順利出得城來,見城外此刻圍了數以千計的玄甲鐵騎,江朔心道:原來這靜忠所率飛龍軍才是龍武軍鬧事的底氣所在。靜忠既然聽命于太子,看來此番馬嵬驛之變真正的謀主正是太子李亨。

高力士雖知貴妃未死,卻也不愿胡埋了,他尋了一株馬尾松,這松樹怕是當年燒山時殘存下來的,生得十分高大,亭亭如蓋,確是一形勝之地,高力士的盤算卻是有此松做記號,俟后方便尋找。

眾人見飛龍軍的騎兵遠遠觀察,只能假戲真作,挖了個淺坑,將棺木土,其上所蓋泥土不敢實,松松散散地覆蓋其上,以保棺木氣,之后那門板也不浪費,草草刻了個碑,置于墳前。

正忙碌間,忽聽鼓角連天,一隊隊金甲龍武軍武士騎著戰馬從馬嵬驛西門步出,眾人簇擁著黃羅傘蓋下騎白馬的正是圣人李隆基,江朔見那白馬生的高大,純白沒有一,想來便是名馬“照夜白”,不過白馬老態盡顯,想來也如李隆基一般英雄遲暮,偏西的日頭照耀之下,說不盡的滄桑與落寞。

獨孤湘道:“嘿,還真靈,獻祭一子,軍連飯也不用吃便神抖擻地上路了,圣人也真心狠,看也不朝著這兒看一眼。”

高力士聽了心中不悅,卻也無從反駁,向眾人叉手道:“多謝相助,娘子之事……”

晁衡道:“此刻留在此易惹人懷疑,我們先隨大隊同往,夜再讓井郎悄悄回來救人。”

井真點頭道:“息之藥有十二時辰的藥效,今夜回來盡來得及。”

高力士、晁衡自小黃門給他牽來坐騎,其他人再無多余的馬匹,這些人都是輕功極佳,他們也不顯本事,只是默默跟在殿后的步兵之中。

龍武軍如赤金的彤云,裹著圣人,外面飛龍軍卻如黑云般翻滾于外,江朔心中默數,穿黑玄甲的騎步軍馬有兩千人之多,遠比數百金龍武軍要多得多,難怪太子有突然發難的底氣,不過這太子手握重兵,還拐了兩道彎,讓陳玄禮和龍武軍出手行事,忒也的心思深重了。

軍與文武百三千余人一路迤邐向北,又行了幾十里,到了扶風縣城,縣令居然沒有逃跑,率眾出迎獻餅食,雖然只是尋常面餅而已,對于腸轆轆眾人而言比任何珍饈都要味。

鑾駕夜宿扶風縣,是夜亥時井真避人耳目悄然出城,江朔和獨孤湘本與他同往,李珠兒卻不讓他離開縣城,道:“好戲正要上演,溯之你卻去管那婦人做什麼?”

江朔心頭一震,想到我怎忘了珠兒此來,定是奉了裴旻的令,難道……今日發生的一切也都是門在暗中縱?

李珠兒聽了他的疑問,不笑道:“若這樣謀巨子都能預知,太子、陳玄禮這樣的人巨子都能控,那他可真是神非人了……”又正道:“溯之,我們剛剛一起親歷了必然會記諸史冊的歷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