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儉魏見左右無人,跪下叩首道:“阿爺,恕儉魏先前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能明言,現下沒有旁人,正可以據實稟告。”
柳汲也不攙扶,冷冷道:“你且說來,若有欺瞞定不饒你。”
段儉魏只得自己悻悻起,道:“我雖然擊退了唐軍,但其實并沒有殺盡唐人。”
柳汲一愣隨即搖頭道:“我不信,若沒有大開殺戒,何履怎肯撤兵?”
段儉魏道:”阿爺,你應該知道四個月前我曾率軍到過州,借此機會預先勘察了地形。”
柳汲道:“我當初還道是你為大唐圣人排憂解難,沒想到是為了四個月后的大戰做的準備。”
段儉魏道:“阿爺請想,四個月前何履只道是率軍剿滅生番,并不知我軍先到了州,若我要滅唐軍,為何不在彼時乘其不備發起突襲,反而要在幾個月后在何履做好了充分準備的時候再手?”
柳汲又是一愣,道:“或許……或許你當時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又或許彼時云南王也還沒想和大唐徹底撕破臉。”他自己也覺自己說的理由十分牽強,搖搖頭道:“誰知道你和閣邏打的什麼主意。”
江朔亦道:“四個月前,段郎你不是已經撤退,何履就應該主州城了,怎的今月還會再戰?”
段儉魏道:“四個月前,我驅退安南生番民后,確實是撤走了,但民搶了城的存糧,何履奪回州城后不久就因為缺糧而撤走了。”
柳汲道:“何履前腳走,后腳你們就又占了州。”
段儉魏道:“阿爺可冤枉我了,復占州城的是烏蠻。”
江朔道:“一直聽你們說烏蠻、白蠻,到底是何區別?難道烏蠻黑,白蠻貌白嗎?”
段儉魏道:“烏蠻白蠻其實都是爨人,爨、蠻都是唐人的稱呼,并非稱,其實各部各有本名,只是說漢話時,習慣了才說自己是蠻。”
柳汲啐道:“蠻就是蠻,不通教化,不知儀禮,難道不是蠻嗎?”
這位兵大匠心向大唐,居然不惜自貶,江朔也是不莞爾。
段儉魏不敢反駁柳汲,續道:“西爨人舊服漢化,著漢習漢字,與漢人習俗相近,被稱為白蠻。東爨人則多矇昧未開,習俗與漢人迥異,因被稱為烏蠻,可不是深淺之別。”
羅羅接口道:“六詔原本皆為烏蠻,但我們浪穹詔、邆賧詔和施浪詔三詔在洱河之北,更接近漢地,因此習俗與漢人相類,可不是蠻夷。”
江朔心道:“原來柳汲大匠是三浪詔人,方才說南詔劍又名三浪劍,原來是三浪人所鑄之劍的意思。”
柳汲道:“你東拉西扯的說什麼?便是烏蠻占了州,難道不是奉了閣邏的旨意?你作為輔政大臣就沒個擔當嗎?”
段儉魏道:“南詔大蒙國立國不過兩代,蒙舍詔以武力威各族,可不能以武治之。很多事元主也不能獨斷。”
南詔與大唐惡以來,其國刻意與漢唐文化切割,改國號“大蒙”,國君自稱為“元”,臣子自稱為“昶”,這都是蠻語之音,柳汲聽了又重重哼了一聲。
段儉魏道:“烏蠻占了州,其實也沒什麼用,漢人不服管,生番不能管,聽說何履要發兵來攻卻都了方寸,求元主發兵去救。”
柳汲道:“救什麼?退回來不就好了?”
段儉魏道:“畢竟是得來的國土,元主也不能說棄就棄……”
柳汲道:“本就是奪來的土地,為何放棄不得?”
段儉魏知道阿爺執拗,也不爭辯,自顧自道:“元主派我領兵去援州城,我心知如大戰雙方死傷必重,不若斷了何履的糧道,他不戰自退。”
江朔聽到此,想到當年安西怛羅斯之戰,也是靠江湖群豪毀了對方糧草而迫使大食人撤軍的,但吐火羅地與呼羅珊陸路相通,若非阿布被黑大食國主所殺,只怕用不了多久,大食就會卷土重來,進碎葉城。
柳汲道:“何履也算得名將,又怎會不保護輜重,任由你破壞?饒是你僥幸得手,唐軍失了糧草供給,又失了船只,又怎能安然撤回?不也是等死麼。”
段儉魏道:“我卻不是等何履到了州再破壞他的船只,而是在廣州港中燒毀了轉運司的糧船,糧船燒毀沉沒又堵塞了河道,使得唐軍兵船也不得出海了。”
嶺南與安南中間隔著崇山峻嶺,稱為“十萬大山”,軍隊輕裝通行都極其困難,輜重更是不可能通過,因此何履要想從安南方向進攻南詔就必須通過水路運糧,若毀了糧船,確實可以阻止唐軍進兵。
柳汲冷笑道:“儉兒編的好瞎話,可是你忽略了一節,南詔距離嶺南廣州府也是山遙路遠,你率軍出征不過月余時間,怎麼可能來得及打個來回呢?”
段儉魏道:“既然是毀人糧船,自然不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千里奔襲,不需太多人手。”
柳汲這時有些將信將疑了,道:“你一個人干的?據我所知南詔了沒多高手。”
段儉魏笑道:“便是高手,也都在元主邊拱衛,不不可能聽我調用。”
柳汲道:“那……”
段儉魏正道:“不敢欺瞞阿爺,我此番襲廣州糧船的手,是借了盟之力。”
聽了這句話,江朔口如遭重擊,許久沒聽到盟的消息,江朔幾乎忘了這個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組織。此刻才醒悟過來,盟一直都在,怎麼可能自己消失。
段儉魏所述之事,倒頗似盟的行事風格,盟自稱鋤強扶弱,維持世間平衡,其實看起來更像是既挑起紛爭又平息大戰的充滿矛盾的怪。
江朔仍不住問道:“誰和你一道?巨子?李珠兒?”又了一眼空空兒,空空兒還了他一個白眼,道:“看我做甚?自那日起,我和盟便再無瓜葛了。”
江朔記起那日的景,難道空空兒是自愿留在南詔的?江朔心中有些不信,但空空兒其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說的倒也未必不是實。
段儉魏向江朔叉手道:“由于盟之事涉及元主,請恕儉魏不能告知,在廣州燒毀糧船后,只能告訴你,他們便自北上走了,并沒有來南詔。”
江朔心道,這句話只是段儉魏想自己不要再追查盟下落才如此說,卻當不得真的。又想當年皮邏閣怕段儉魏奪了自己兒子閣邏的王位,想在臨死前殺了段儉魏,閣邏或許不知,段儉魏卻一清二楚,饒是如此,他現今對主仍是忠心耿耿,實是殊為難得。
柳汲愣了半晌,終于緩緩開口道:“如此,你為何班師之際大為鼓吹,手下軍士既然沒立尺寸之功,又為何肯配合你演戲呢?”
話說出口柳汲立刻自嘲般的搖頭,主只是軍士冒功,不需冒矢石之險,軍功賞賜卻一點不,哪個會不愿意?
段儉魏道:“如此大吹大擂實非儉魏所愿,但元主有令,儉魏不得不行。這也是為了堵住朝中各族大昶的,最近元主想要與唐人議和的消息很多,元主實也十分為難,既要避免和唐軍大戰,又不能不顧國洶洶民意。”
柳汲啐道:“什麼洶洶民意,我看就是那幾條烏蠻老狗在狂吠,還勸閣邏這小子借著與吐蕃結盟的機會,自立為東帝呢。”
江朔想到大食阿布、鬧文之輩也都想著要做“東方之主”,直如狂犬吠日,實在好笑。
段儉魏道:“元主何嘗不知,但他新王甫立,立足不穩之際,唐軍連年來伐,卻也不好示弱,以防國中野心之輩借題發揮……”
柳汲似是徹底信了,沉道:“這也不是個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就算一時阻住何履,終究不過是緩得一時,拖不了一世啊。”
段儉魏低聲音道:“不敢欺瞞阿爺,元主原是想過幾日遣我持節唐議和。”
柳汲搖頭道:“這樣也不妥,你現在是副宰之位,離開時間久了容易人懷疑,況且,你統帥白蠻大軍,為閣邏之奧援,若你不在,國中烏蠻忽然發難,豈不要糟糕?”他先前還在大罵段儉魏,此刻卻已經開始為他著想了。
段儉魏道:“阿爺所言不錯,元主也有此擔憂,故一直沒有下定決心派兒出使。”
江朔道:“看來皮邏閣、閣邏的蒙舍詔一族,也是南詔烏蠻中的異類,只是他們心向大唐卻無法像柳汲大匠這樣說出來罷了。”
段儉魏聞言向江朔一拜,道:“江主所言極是,元君所苦惱者正是此事。”
柳汲道:“要我說這也不難,儉兒你不必親自去,只需差一人京面稟圣人個中曲直即可。”
段儉魏道:“找人代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此人需得元君認可,又需得唐人信任,更要能服眾,否則難免回國后被人當作賣國賊,這樣的人卻去那里找?”
柳汲一瞪眼,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呀!”
陰陽分天地,五行定乾坤。 天穹之下歲月滄桑的中土神州,正是仙道昌盛的時代,億萬生靈欣欣向榮。 縱橫千萬裡間,總有人間一幕幕悲歡離合,在恢弘長生的仙道中上演著。 有光便有暗,天穹之下光輝之中,仍有沉默的影子悄然前行著……
魔丹之術,上古傳承。有劈山移石,翻覆乾坤之力;顛倒星辰,穿梭蒼穹之能。一代丹魔聶雲帆浴火重生,攜魔丹之術強勢崛起。手劈巔峰大能,腳踩蓋世奇才。丹武之途,勢不可擋。天若阻我,與天爭鬥;神若阻我,誅神殺佛。
特種部隊戰士於乘風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意外的發現了一處南北朝時期的古墓,護墓神獸三陰辟水並不噬咬於乘風,當於乘風打開石棺時竟然發現棺中的道士屍體與自己長像酷似,墓中諸多線索表明了這個南北朝時期的道士與於乘風有著神秘而千絲萬縷的關係......
九霄大陸,宗門林立,武道為尊,弱者庸碌,受人欺辱,強者一怒,血流成河。武道皇者,更能俯瞰天地,傲笑河山,動則天驚石破,橫屍百萬。一代強人林楓,逆天出世,得驚世傳承,修武道,踏九霄,破天地,傲蒼穹!
【消耗1000靈石,開始修仙模擬。】20歲,你對美女表白,被拒絕。21歲,你被情敵追殺,飲恨西北。【模擬結束:不該有的心,不要有。】……若干年后。“兄弟,聽說悅心樓開業,一起去看看吧。”“等會,我先打個坐。(模擬一下)”【消耗1000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