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山海行 第618章,分頭北上

《大唐山海行》 第618章,分頭北上

葉護聽了鬧文的建議,心中一陣惡寒,他知道黑大食與此前統治呼羅珊的波斯人、白大食人都大不相同,他們對領地貪得無厭,為了財貨輒殺人劫掠絕無憐憫之心,無論自己答應與否,大食都會和大唐一戰。

但自己在唐廷沒有相之人,貿然若揭發大食人的謀怕會適得其反,為今之計為,當先穩住鬧文,再設法通知安西都護高仙芝,小心大食人的謀。

于是葉護哈哈大笑,說著無本買賣如何不做?

大食重商,鬧文一聽葉護言語中頗多逐利之詞,十分欣喜,于是約定十日后,派一百武士充作商隊,隨葉護北上,爭奪汗位。這一百人用來打仗自然如潑湯如海,毫無作為,但他們個頂個的都是暗殺的好手,可以替葉護排除異己,必要的時候可以學太宗皇帝玄武門奪門之故事。

葉護佯作喜,但稱自己還要時間擘劃細節,又說自己過幾日一定登門再商定細節。送走了大食人,葉護立刻避開所有護衛,溜出長安城,想要去安西都護府通風報信。

沒想到鬧文更加詭詐,席間早已看出葉護三心二意,葉護在長安府中有大唐侍衛保護,不便出手,他派出黑袍刺客團悄悄盯住價葉護,只等他離開長安城,便伺機手除掉他。

大食刺客人數眾多,葉護自忖一人敵不過這麼許多刺客,眼看向西的道路在一馬平川的渭河平原上,甩不大食人,只能往南面山里鉆,他對大唐地理不,只知道往西走準沒錯,沒想到進了長安南面的秦嶺之后,西面皆是崇山峻嶺,只能往南走,而且越往南走,道路越是險峻難行。然而由于大食人追不放,葉護只能在山路小徑中一路向南走了出三百多里。

Advertisement

他不知道,他已經走上了以險峻著稱的蜀道,蜀道指的是周秦以來從關中平原翻越秦嶺、大山,通往蜀中都平原的古道。蜀道號稱“北五南三”,以漢中為中心,漢中以北的秦嶺有五條道,從西向東依次為平道、陳倉道、褒斜道、駱谷道和子午道。漢中以南的大山中有三條道,依次為金牛道、米倉道和荔枝道。

其中荔枝道更是近些年新開的通道,圣人寵妃楊太真喜食新鮮的合江荔枝,竟然專為建了一條運輸驛道,便是南路最東面的荔枝道,米倉道通中、金牛道通都,無論走哪一條,南段蜀道都比北路好走得多。

當年韓信還定三秦和諸葛亮北伐走的都是陳倉故道,這是最早的蜀道,也是最寬闊好走的一條路,適合大軍行走,故而韓信和諸葛亮都選的這條道路。

平小路是當年鄧艾襲滅蜀時走所走的道路,幾乎可以說和沒有路沒什麼兩樣,其次難走的就是子午道了,子午道的出口雖然距離長安近在咫尺,但因其險峻難行,自古為兵家所不取,因此當年諸葛亮沒有接魏延提議的走子午谷直取長安之策。

而此刻葉護不知不覺走的就是子午道!子午道得名就是因為這條山路幾乎是南北方向的。如此行了三百里,山路突然急轉向西,進了平原,葉護一喜,只道終于走上了正途,一問方知是到了漢中。

在人口稠的地區,大食人也不敢貿然行,但仍然跟在葉護后,如蠅蟲一般揮之不去。葉護卻也不敢向當地唐軍求援,他是番人王子,非奉召不得進中原,若被發現也是死罪。

葉護只得繞過漢中繼續向西行,他已問清了,向西北走陳倉道,轉祁山道,便能進隴右天水,以此為起點,便進了通往西域的正途了,沒想到他再次走錯了路,轉了西南面的金牛道,這才一路走到了江油。

葉護一路沿著金牛道向西南行去,眼看山路越來越闊,山嶺將盡,無垠的平原在南面展開,大食人終于等不及手了,幸而葉護在山中利用狹窄的棧道抵消了大食的人數優勢,斬殺了數名刺客,但大食刺客開始攀爬山崖,迂回包圍上來時,葉護只能往山中僻靜躲藏。

今日到戴天山中,他見到白鶴便知是硝石礦,他認得硝石,回紇建城時,漢人工匠曾用硝石和木炭、硫磺混合黑火藥,炸山取石,雖然單一的硝石只是易燃,并不能引發炸,但用來對付人也不需要太厲害的雷霆手段。

他以鮮涂抹制作陷阱,大食人見黑魆魆的和亮著燈的茅屋,定然認為屋子是障眼法,反而會去硝石中一探究竟,到時候火把點燃硝石,便能解決這條甩不掉的大尾了。

葉護布置完之后原本就要離去,但他忽然想到萬一大食人不中計或者頭腦太過簡單,徑直殺茅屋,屋中之人不是要無辜難?于是葉護便想要叩開門提醒里面的人避難,沒想到卻意外發現屋中是江朔等人。

說完這一切,獨孤湘首先慨道:“葉護大哥,你的方向也太差了吧?”

其實這也不能怪葉護,他一直生活在草原上,草原沒有藩籬屏障,目的地遠遠就能看見,只要據大概方向前進,總能到達,而蜀中山路則大不一樣,走差一條山路小徑,便差之千里了。

江朔卻意識到更為嚴重的問題:“葉護大哥在山中轉了這麼長時間,鬧文定知他無意和大食人合作,只怕除了派刺客刺殺他之外,還有其他手段。”

李珠兒點頭道:“其手段可能有三,一是派人去回紇刺殺葛勒可汗甚至于移地健王子,大食人不需要真的掌控回紇,只需要回紇大,自然就無暇他顧了。二是尋找新的盟友,來完他的計劃,三麼,就是盡快引唐軍決戰,以防葉護王子逃追殺,向唐軍通風報信。”

葉護一聽也張起來,道:“這可怎麼辦?”

李珠兒道:“要化解倒也不難,一是要有人去回紇通知可汗加強戒備,謹防大食人搞破壞。二是盡快通知唐軍大食人的謀,不要彀。”

葉護打量了一番李珠兒,道:“這婢子倒有見識。”

獨孤湘道:“你不知道,珠兒姊姊可是……”

李珠兒打斷道:“我是何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要盡快行起來,葉護王子在秦嶺山之間兜兜轉轉了這麼多日子,我們可已經落了后手了。”

江朔問道:“大食人這次的計策和盟當真沒有關系?”

李珠兒道:“據我所知,沒有關系,大食人狼子野心,巨子對他們也早有防范之心。”

骨力裴羅是盟中人之事,葉護和移地健并不知曉,葉護只知道當年爺爺的死和盟有關,現在看李珠兒似乎和盟有著極深的關系,不生出懷疑,又對著李珠兒多瞟了幾眼。

李珠兒卻淡然一笑,對葉護道:“王子與其在這里疑神疑鬼,不如早點回到朔漠單于城,一則通知你的父汗,二則閣下武功不錯,回去也多個得力的幫手,一旦大唐安西四鎮真有危難,回紇也能援助些個。”

葉護略一思忖,道:“婢子說得不無道理,好,我這就北上回朔漠去。”

李珠兒又道:“至于溯之和湘兒,你們當回安西去,一則溯之和李嗣業、程千里等西軍將領私甚厚,你去傳遞消息他們不會不信。二則真打起來,溯之你也是極強的戰力。”

江朔不點頭稱是,卻又忽然危難起來,道:“可是,太白先生還在范……”

元丹丘道:“溯之,國家大事為重,幽州那邊,我可以去跑一趟,范城就算是龍潭虎,我也定然把太白妥妥的帶回來。”

江朔卻仍然擔心道:“丹丘生你有所不知,范有不高手,并非我不敬,丹丘生你也未必能全而退。”

李珠兒道:“我陪丹丘生去,明的不行就用暗的,把太白先生救出來就是了。”

江朔猶豫片刻,道:“若姊姊肯去,那太白先生便無憂矣。”

眾人當即商量已定,先一同北上漢中,江朔、獨孤湘和葉護一齊走祁山道,之后葉護北上穿過山,回朔漠。而江朔和湘兒則取道河西走廊重回安西。至于李珠兒和元丹丘,則走相對好走的駱谷道回長安,經河東,穿越太行山孔道,去范勸回李白。

計議已定,眾人在茅舍而臥,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便掩埋了大食人的尸,啟程上路了。

說是通往漢中,江朔他們進漢中盆地后便沿著盆地西緣進陳倉道,向北行去,而李珠兒和元丹丘則往盆地中央的漢中城的方向去,再取道駱谷道,會長安。因此離別比想象中來得更早。

這一日和元丹丘、李珠兒依依惜別后,江朔、獨孤湘、葉護三人便踏上了北上的山路棧道。陳倉道是最古老的蜀道,一路上有許多熱鬧的小村鎮,除了主路,還有數不清的細小分枝,好在獨孤湘曾走過一次陳倉道,此刻北還,了向導,帶著江朔、葉護一路彎彎繞繞,走了幾次小彎路,終于走出了大山,進隴右秦州天水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