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山海行 第616章,幽州之行

《大唐山海行》 第616章,幽州之行

經元丹丘一番解釋,江朔等人才知道,這次他們完全搞錯了,這里不是趙蕤、李白僻居修煉的大匡山東巖,而是元丹丘在戴天山的住所。

獨孤湘奇道:“嵩丹丘生,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怎麼了蜀中人。”

元丹丘笑道:“太白有名篇《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開篇第一句就是‘家本紫云山,道風未淪落’,紫云山便在此間不遠,我最早就在戴天山出家為道。”

他又進一步解釋道:“戴天大匡山只是這一帶山峰的總稱名,細究起來,有戴天山,大匡山,紫云山等,各個山巒各有其名。”

江朔忽道:“《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莫非寫的也是丹丘生麼?”

元丹丘笑道:“那是我師傅,太白寫這首詩的時候不到二十歲,彼時我還是個背劍的子呢。”

獨孤湘心中暗笑道:你現在不也背著劍麼?

江朔道:“所以這里是戴天山丹丘生的居所?”

元丹丘道:“可不是麼,一來嵩山距雒太近,我老道又小有名氣,訪客絡繹不絕實是不堪其擾,二來此地有一味別沒有的藥材,故而每隔幾年就會到這里來研磨制藥,這次我這才回來了沒幾天,剛剛翻新了茅草屋頂,溯之你們就來了,民說巧不巧?”

三人這才知道為什麼這茅屋看起來這麼新,獨孤湘興趣的卻是有什麼藥是此地獨有的,丹丘生竟然如此看重,央求元丹丘要去看個新鮮,元丹丘笑道:“倒也不是什麼,一觀也無妨。”

其時已是黑夜,元丹丘拿了火炬帶著眾人走出茅屋,指著那道:“此池名白鶴池。”

獨孤湘道:“咦……并沒有看見白鶴啊……”

元丹丘笑道:“白鶴池得名于其后的白鶴,并非池中有白鶴之意。”

Advertisement

獨孤湘更加不解道:“難道中有白鶴?”

元丹丘道:“非也,非也,白鶴得名源自它的。”

三人這才注意,此刻夜深沉,四周皆黑,唯白鶴的巖石一片雪白,與左右石屏山大不相同,獨孤湘失地嘟囔道:“原來只是這里石頭比較白而已啊……”

三人走近白鶴,仔細端詳石部,獨孤湘手持火炬想要靠得更近些,卻被元丹丘一把拉住,道:“千萬別靠近,這些白的石頭皆為硝石!”

江朔不知硝石是什麼,獨孤湘卻知道,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一步。元丹丘一笑,將手中火炬遞于李珠兒,走到壁邊,輕輕一抓,竟從巖壁上扣下一塊白巖石。

獨孤湘道:“不得了,沒想到丹丘生的指力如此之強,堪比林寺那幫禿驢的大力金剛指。”

元丹丘笑道:“獨孤娘子,你可別被唬住了,你來看。”

他將手中硝石投白鶴池中,只見一串泡泡涌起,那小池不深,清可見底,眾人手持火炬圍在池邊觀看,只見石塊在水中不斷地涌出氣泡,像一個正在吐泡泡的螃蟹,好像有了生命一般。

如此過了沒多久,池中只剩下一灘白印在池底青石板上。

元丹丘道:“此乃硝石,又名為消石,說的就是它會遇水而消,先前也并非我的力高深,而是這石頭太了。”

江朔道:“石頭還會自己消失,真是沒想到,只是這有什麼用呢?”

獨孤湘搶過話頭道:“作用可多啦,可以辟穢滌濁,解毒消腫,很多藥方,丸方里都有這味藥材,更有一樣,我耶耶所做霹靂彈,也要用到硝石。”

元丹丘贊道:“久聞習習山莊葛莊主是制藥高手,今日始知傳言非虛。”

江朔見識過霹靂丸的厲害,道:“但是霹靂丸是黑的呀。”

元丹丘道:“黑是因為加了木炭,做霹靂彈所用到的材料是硝、木炭和硫磺,以‘伏火礬法’煉制,頗為危險,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天下能做此霹靂丸者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獨孤湘聽元丹丘夸獎自己耶耶,自然十分用,沒想到不學無的湘兒還有賣弄學問的機會,將手中火炬給江朔,自去取了一塊硝石扔在地上,再拿回火炬在那塊石頭上一燎,沒想到這塊白巖石立刻劇烈燃燒起來,火焰發出紫芒。

江朔不倒吸一口涼氣,方才若是因為無知手持火炬走,難保不把整個山都點著了。

元丹丘道:“待我取了藥餌回去。”

中有一個竹編背簍,里面裝滿了白硝石,看來是元丹丘早先鑿下來的,江朔忙把火炬給獨孤湘,自己幫元丹丘提回茅屋,這一籮筐說有一百斤重,江朔卻只用一只手就能輕松提起,仿佛提的是一個小仔一般。

元丹丘不贊道:“看來那日茅山一別之后,溯之你非但治好了病,還愈發強壯了。”

回到屋中元丹丘讓江朔把石頭投一個大鐵鑊,江朔走進一看,鐵鑊下面點著柴草,烈火將鐵鑊燒得通紅,再往鍋里看,竟然煮著一鍋蘿卜片兒,這時鐵鑊水已燒開,劇烈地翻滾著。

江朔一時猶豫,定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元丹丘在江朔手上輕輕一推,硝石稀里嘩啦落鐵鑊,沸水合著蘿卜飛濺出來,江朔趕忙躍開,元丹丘則蓋上鍋蓋,笑道:“煮了就行。”

江朔心中不解,元丹丘也不解釋,道:“一會兒你就知道咯。”

又等了好一陣子,元丹丘揭開鍋蓋,那一個巨大的鐵馬勺去㧟,“呼嚕呼嚕”攪了半天,既沒有蘿卜,也沒有硝石,只剩下一鍋白爛泥一樣的稠湯。

元丹丘似乎非常滿意,用馬勺盛出白稀泥,均勻布撒在一張白紗濾網上,白水滴“滴滴答答”地落在下面的木盆之,再看邊上有些濾網上,表面只有一層薄薄的灰白殼,誰能想到下面一大盆水是沒用的廢水,真正有用的藥材就是上面這一層凝結的白殼。

元丹丘笑道:“藥典說三分硝石,一分蘿卜,這就是所謂‘蘿卜法’,以此法制硝速度極快。”

說著他手拿起另一個紗網,只見上面的薄殼已經水變也變得更為純白,稍一用力便都碎,看起來好似結晶的大鹽粒一般。

江朔、獨孤湘正看得新奇,元丹丘忽然話鋒一轉,問道:“溯之,你后來可曾再遇到過太白先生?”

江朔道:“在河南道東面時曾經聽說太白先生和高達夫、杜子結伴同游齊魯,我也曾去尋找,只可惜,緣鏘一面,后來我為俗事所累,一路向西,就再沒了太白先生的音訊。

元丹丘道:“就是那一次太白游齊魯之后南下越中,次年也就是天寶六載,我與太白在越中一聚,太白更寫有《對酒憶賀監》二首。”

江朔道:“那是因為賀監是越州人士,難免景生,丹丘生可知太白先生現在何?我如今左右無事,正可以去找他。”

元丹丘道:“后來他一直在金陵盤桓,從他寫的詩來看,兩個孩子在東魯居住,只是沒提到劉夫人。”又接著說道:“去歲我在石門上煉丹之際,他曾來找我,說已遷居魯郡了,今年啊……”

江朔聽元丹丘越說越近,已經到了今年,不屏住了呼吸,元丹丘道:“我們雖未相見,卻有書信往來,太白兄又合婚了,原來那個悍婦也不知是故去了還是和離了,總之他如今已經與宗楚客的孫在一起了。”

李珠兒皺眉道:“宗楚客乃武周朝的宰相,不過他攀附武三思、韋皇后,更有不臣之心,故而當今圣人當年還是臨淄王的時候,誅殺諸韋時連帶將宗楚客、宗晉卿兄弟也一并除掉了,太白先生為何和這種人的后代結親?”

元丹丘道:“宗楚客的孫確實了得,并不以貌著稱,但可謂中丈夫,太白先生和可比和劉夫人好多了。”元丹丘對于這個話題不想多說,話鋒一轉,道:“太白居無定所,只有他寫信給你,你無法保證給他回信可以收到,如今卻難得能確定他去往何。東軍節度使安祿山佩三鎮節度使印,聽說他廣開門路,招攬了大量的文人幕為,太白來信說也收到了邀請,他一生蹉跎蹭蹬,卻仍不死心,想北上幽州范去試試運氣。”

江朔聞言大驚道:“安祿山?幽州?”

元丹丘點頭道不錯。

江朔急道:“安祿山素有反志,天下皆謂其必反,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太白先生如今這個時候去范,實是不智。”

此言一出,元丹丘也大吃一驚,他是個道士,醉心丹藥,對世事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對安祿山意圖謀反之說到十分意外,江朔越想越不放心,一跺腳道:“我要去范找太白先生,勸他快快離開。”

說到這里,江朔真是一刻也不想待了,恨不能肋生雙翅立刻飛到范,勸說太白先生回返中原,他起向元丹丘辭別,二也跟著告辭,就想要走。

然而江朔剛一向拉開門的一瞬間,卻陡然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門口不知何時站了一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