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山海行 第556章,東瀛故人

《大唐山海行》 第556章,東瀛故人

六角龍在下呈現灰白,看起來都差不多,難以分辨,但在黑暗中每一只上發的斑紋都各不相同。江朔還記得這只小龍上的斑紋是點狀的,與其他條形斑紋的小龍相差極大,他便給這只小龍起名“點點”。

江朔笑道:“遇到點點,我們就有辦法出去了。”

獨孤湘道:“這是為何?”

江朔道:“六角龍會潛黑暗的中捕食盲魚,但六角龍不能長期生活在冷黑暗的環境中,必須要曬太,你看它上的斑明亮,說明這幾日剛剛曬過太,才會如此明亮。”

江朔對那只小龍道:“點點,你能帶我們出去麼?”

六角龍雖然看起來軀巨大,但其實不過是爬蟲,和馬兒、猴兒的聰穎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江朔雖然能說馬語、猴語,甚至能嘯聚群鳥,卻無法說六角龍的語言,他說的話這小龍也是一知半解,對著他“呀呀”了幾聲,也不知它聽懂了沒有。

“點點”的小龍昂著頭轉走去,江朔趕拉著獨孤湘的手,追上小龍。那小龍一會兒直行,一會兒低頭捉魚,一會兒回頭打轉,全然不似有什麼目的地的樣子。

獨孤湘對江朔道:“朔哥,你說這點點聽懂你說的話了麼?我看它一路游戲,開心得很呢,全然沒有要帶我們出去的意思。”

但此刻也無法可想,只能任由那小龍四兜兜轉轉,二人跟著它走了許久,地下昏暗,也不知道過了幾個時辰,四周的景致仍是一不變,走得久了恍惚覺得如在黑暗的夜空中踏星而行一般。

獨孤湘在水里趟著走了半天,只覺得小冰冷、大酸痛,嘟囔道:“朔哥,看來我們是走不出去咯,搞不好這小龍自己也迷路了,不知道怎麼出去。”

Advertisement

不等江朔回答,那小龍忽然發出一聲歡呼似的啼,搖頭擺腦地向前爬去,轉過前面的口不見了。

二人忙追上前去,忽然眼前一晃,見一片亮泄了進來,二人再不用小龍帶路,向著亮跑去,又轉過一個彎,仄的空間忽然一闊,二人才發現不知不覺間已經重新回地面了!

只見四周是一無際的一人高的蘆葦,正在隨風搖曳,夏日驕已掛在中天,照在上暖洋洋了,原來二人在地底已經走了這麼久時間。

那條小龍“點點”正趴在口不遠的一塊巖石上曬太,獨孤湘見下六角龍通灰白,上的藍斑完全消失了,看起來平平無奇,不免得有些失,但見它腦袋后面那六條茸茸的“角”,又覺十分可,上去摟住小龍,它的“角”,道:“點點你可太厲害了!幾個時辰,上百里的路,你居然能記得分毫不差!”

六角龍的“角”其實是它呼吸的腮,被獨孤湘一,立刻了一聲,它子溜,“哧溜”一下從獨孤湘懷里溜了出去,轉回到,又從探出頭來看著朔湘二人。

江朔對著口叉手一拜,道:“點點,多謝你今日救命之恩,若沒你帶路,我們今日必然被困死在這地脈迷宮之中啦。”

六角龍“呀呀”了幾聲作為回應,江朔道:“我們只就要回龍駒島上找那想困死我們的惡人算賬,今日只能先行別過了,待事畢后,再來與你盤桓。”

六角龍隨之發出啼,來看十分歡悅,二人辭別小龍,走上山坡,回頭看時,那六角龍“點點”又趴回到先前的那塊巖石上,慵懶地張大打了個哈欠,閉目浴來了,走了一夜,這爬蟲應該也累了吧。

江朔和獨孤湘登上附近的一高坡,卻見原來這里就是他們昨日遇到段儉魏的海灣,那節斷掉的浮橋就在不遠的水中,碎木塊猶在水中載浮載沉,這可也太巧了吧。

獨孤湘道:“這其實不難發現,居然無人從此進應龍城下的地嗎?”

江朔卻道:“就像我們進地下順序搞反了一樣,我們可能整個都想反了。”

獨孤湘奇道:“此言怎講?”

江朔道:“可能襲應龍城的員就是從地脈隧道潛應龍城的,只不過他們應該帶了足夠的照明之,沒有點燃明鹽,也沒有發現穹頂大廳上的小石室。”

獨孤湘咋舌道:“不可能吧?不是說通行地脈的路徑只有景教法王知道麼?”

江朔道:“盟在各教各派均有人滲,若景教中有員,將地圖抄錄出來也不是不可能,這也未必牢靠。”

自打知道盟的存在,江朔看什麼人都難免心存懷疑。

獨孤湘道:“先不管那個……朔哥,我們快去龍駒島,不能讓段儉魏這惡賊跑了!”

說著就想去木棧橋邊再找兩圓木,如法炮制重新上島。江朔卻拉住,拿手一指另一邊道:“這次不用這麼麻煩了。”

獨孤湘順著江朔所指的方向去,居然看到不遠的蘆中很多唐軍正在向外推出小舟。從這些人的甲來看確是唐軍無疑,但說不準是盟偽裝唐軍也沒一定,二人小心起見,伏在長草之中悄悄接近。

原來這地脈向外的不止這一,此小山坡下面幾乎都被隧道掏空了,只是被蘆葦掩蓋看不出來而已,唐軍士卒正從一個個隧中推出小舟,江朔指了指前面,道:“領頭的在那邊。”

朔湘二人的輕功已經出神化,又有長草遮掩,他們在唐軍士卒中穿行,其實距離極近,可能僅僅隔著一層蘆葦,但居然無人發覺,神不知鬼不覺地到了那領頭人的邊。

只見那人站在一塊石頭上,居然還比正常人矮了幾分,卻拄著一把比他人還要高的首長刀。

獨孤湘喜道:“井郎,你怎麼在這里?”

那人正是東瀛人井真

井真見到江朔和獨孤湘也十分驚訝,忙跳下石頭道:“江主,你們怎麼會在這里?昨日一早大伙兒遍尋你們不著,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呢。”

江朔略有些意外,問道:“阿布思呢?”

井真道:“昨日晨間,阿布思也不見啦,據說是率軍回朔方去了……”

他忽然意識到阿布思突然移軍和江朔突然消失都發生在前日夜,疑地問道:“難道阿布思急匆匆的行軍和江主你們有什麼瓜葛?”

江朔將前日夜里發生的事簡略地對井真說了一遍,當然只說道二人逃阿布思騎兵的圍剿后一路西行,可沒說起段儉魏和皮邏閣的事

井真聽了氣憤地拿長刀一杵地面,道:“阿布思這突厥胡兒,心眼這樣的小,難怪他要連夜逃跑,定是怕翰帥見責。”

獨孤湘對阿布思并不怎麼上心,問井真道:“不說那賊廝的腌臢事了……井郎,你怎麼會到西海來?還替唐軍打仗?”

井真道:“這說來可就話長了……”

江朔見唐軍已經把小舟都放到水中,等著出發了,問井真道:“井郎,你們可是要去龍駒島?”

井真道:“是啊,江主你們呢?”

獨孤湘已領會江朔的意思,道:“同去,同去……”

不等井真發問,獨孤湘一拉他的袖子道:“走,走,井郎,有什麼事船上說!”

唐軍見江朔和獨孤湘登船,雖意外,但江朔以一人之力奪去石堡城,唐軍哪個不知哪個不曉?他們對江朔都崇敬如神,見他到來,均是喜出外,哪會追問他從何而來,為何要到龍駒島上去?

江朔他們上到船上,這些船都是不過能容納不到十人的小舟,船上軍士見江朔和獨孤湘登船,忙退到其他船上,只留下了搖櫓之人。

但與他們平素所見的舴艋舟的外觀都不一樣,就是和昨日段儉魏的船也相差很大,這小舟平底淺舷,船艏卻高高揚起,不過西海風平浪靜,在西海行舟這樣的小船便綽綽有余了。

船尾的軍士搖船櫓,小船出蘆向著龍駒島進發,井真贊道:“大唐的船櫓真是了不起,又當槳又當舵,且其一直在水下劃水,遠比劃槳省力,所謂一櫓抵三槳,忙不我欺。”

獨孤湘不知道什麼“一櫓抵三槳”,還覺得慢呢,見船艙板上還有船槳,拿起來遞給江朔,他二人都是江南長大的,劃船并不外行,一人一邊幫著劃槳,小船的速度立刻加快,不一會兒就把其他船只遠遠甩在后了。

獨孤湘問井真道:“井郎,這船怎麼長得這麼奇怪?”

井真笑道:“這船型是我東瀛日本的小舟,并非大唐制式。”

原來哥舒翰去歲準備占領龍駒島作為儲糧要塞,但缺船只,便廣招河隴之地的工匠打造船只,但西北河水怒浪滔天,所建船只都以堅固耐用為主,對木料、工藝都有很高的要求,而西海波瀾不驚,需要建造得快,不是多堅固。

井真恰在隴西游歷,便獻上小舟之策,東瀛船尺寸小用料,雖然比不得唐船堅固寬大,但十分適合西海之用,哥舒翰大喜,便讓井真指導唐軍士兵建造東瀛小舟。

井真用的造船之法不需要高大的樹木,對木材質地也沒要求,用西海之畔的林木即可建造,可說是十分方便。

唐軍在西海邊造船不過月余,就被吐蕃人發現了,派出輕騎突襲,造船的多是民夫,守衛兵力不過百余步卒,面對對方數百騎兵可說毫無勝算。

危急關頭,井真而出,斬殺了對方領軍將領,眾人這才知道這個看起來比猴兒高不了多的東瀛人居然武藝超群,船只造好之后,哥舒翰便命井真為先鋒,專司挑釁,那日江朔見到他之前,井真已經連日單挑斬殺了近十人了。

至于此中的船只,也是井真有先見之明,藏了一些船只在此,如今龍駒島遭到襲,全軍覆沒舟船全毀之際,有了這些小舟,唐軍才能立刻渡海登島,不用等著另建船只。

聽井真說完,獨孤湘問道:“這些山是什麼?井郎可知?”

井真搖搖頭道:“深邃,不知通向何,我所選藏匿小舟之,都是深闊封閉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