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山海行 第264章,猰貐刀法

《大唐山海行》 第264章,猰貐刀法

江朔見向潤客忽然撲倒,不一愣,難道是他先前落水時真氣損,打了一會兒忽然力了?但隨即醒悟,定是那魚鉤上喂有毒藥。果然見那些持漁網之人都帶著皮制手套,小心翼翼地將漁網上的鉤子從一一從向潤客上摘下來,若魚鉤無毒又何必如此小心呢。

一小頭目向馮若芳叉手道:“大首領,如何置此人?”

馮若芳道:“先將他綁了,待他醒了再問話。”

那頭目道一聲好,對手下道:“此獠端的厲害,務須綁了,可別他掙。”

就在眾人都看著眾海賊捆綁向潤客之際,獨孤問忽然一杵江朔道:“來了!”

江朔回頭一看,只見另一側船舷上飛來一個灰的人影,直撲馮若芳而來,馮若芳邊自然有護衛,但那人武功頗為高強,手中武劃出一道弧電影,當先兩名護衛旋即頭噴栽倒在地。

來人正是尹子奇,原來尹子奇其實水極好,已先一步藏海鰍船的舷側,借著一堆漂浮在海面的碎木藏,見向潤客被俘拉上甲板,便悄悄潛泳到海鰍船的另一側,爬上船舷躲在外側,直到看出馮若芳是群盜的首領,才現來擒首領。

尹子奇手中使的長刀名新亭侯,乃漢末張飛所佩戴的神兵利,尹子奇自恃武藝高強,鮮使用武,此刻求一擊必勝才用上了兵刃。

江朔現在才知獨孤問方才住自己不是因為小,想看崖州海賊笑話,而是料知向潤客只是個餌,尹子奇如要困,必須擒賊擒王,因此他不要急著出手,同時獨孤問自己則盯馮若芳邊的靜。

江朔忙七星寶劍迎上前去,這會兒尹子奇已又殺了四人,與馮若芳上了手,馮若芳使的是一桿三尖魚叉,那魚叉甚為長大,通鍍金,叉用革帶纏繞,看來又頗為富貴。這兵并非大唐制式,而是波斯以西的大秦國的能工巧匠所打造,名曰“三托天海王叉”,馮若芳其“海王”之名,因此一直帶在邊,只是他生的矮胖,這海王叉比他高了兩頭,攜帶頗有不便,便效法關云長之用周倉,專門選了兩個小廝每日里抬著海王叉跟在他后。

Advertisement

這海王叉有鵝卵般細,長逾七尺,外表金燦燦的,里實乃鑌鐵打造,說也有五六十斤,馮若芳長不過五尺出頭,但膂力亦甚至驚人,起大叉毫不費力。他見尹子奇頃刻間殺了六人,知道是個茬子,一出手便使了生平絕技,做翻江鬧海式,叉頭一抖,三尖化作九尖向著尹子奇上中下三路齊齊刺到。

這海王叉裹著疾風而至,呼嘯有聲,倒也顯得異常猛惡,尹子奇卻冷笑一聲,腳踏北狩七星步,只一步便繞開了這三叉,手里新亭侯向上一,喝道:“去吧!”

新亭侯雖是漢末神兵,但也難以斬斷鵝卵的鑌鐵叉,更兼鋼刀的重量不到海王叉十之一二,要向上格擋談何容易?尹子奇將新亭侯打橫,力灌注,向上猛擊在叉柄上,只聽“當”的一聲巨響,馮若芳到有似有千鈞之力向上涌起,手里拿不住,撒手扔叉,那海王叉畫出一條金的弧線,折著筋斗遠遠地掉海中。尹子奇腳下不停,上一步手去鎖他頭。

馮若芳金叉一離手便知自己絕非尹子奇的對手,見尹子奇抓來,也顧不得大首領的威嚴,向后便倒,就地連滾數匝避開去。尹子奇也沒料到馮若芳堂堂大首領居然使出市井潑皮打架的手段,這一擊竟然被馮若芳堪堪躲過,他本只需長刀一遞便能立時取了馮若芳的命,江朔無論如何也是不及救援的,但他想要生擒馮若芳,用以脅迫海賊將他們送回岸上,因此才會手去捉,不料反讓他逃了。

第一招未能得手,便錯過了擒拿馮若芳的最佳時機,尹子奇再要上前,只見一道寒掃來,他連忙手撤招,卻是江朔手中的七星寶劍刺到了。尹子奇見是江朔也不搭話,一振新亭侯化作七點寒星向江朔周一齊刺到。

尹子奇昨夜已和江朔過一次手,知道江朔的厲害,而他此刻與昨夜的心境又已大不相同,為求速勝上來便連使殺招,他這路刀法亦得自北溟子,但卻并非北溟子所創,而是源自尹子奇的家傳絕學。

尹子奇出河北道景城郡的豪族,景城在天寶元年州改郡之前原名滄州,此地自古以來就是武之鄉,民風尚武,尹氏家傳武學亦自不凡,當年北溟子離開渤海國,游歷天下之際,最早到的就是河北滄州府,尹子奇之父早喪,他作為尹氏一族的長房嫡子,年紀輕輕就做了尹家的族長,更兼他天資聰穎,武藝不但遠超同齡人,在整個北地武林也堪稱翹楚,以致于養了目空一切的格。

直至遇到北溟子,被他一招制服,尹子奇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死纏著北溟子月余要拜其門下,也合著當時北溟子武功雖高卻是初涉江湖,還從沒被人這樣追捧過,心一就收了北溟子為徒,不但傳授他自己自創的“北狩步”和“燭龍功”兩項絕學,更將尹家的祖傳武功一項項拿出來加以品評、批駁,這些武功多不北溟子的法眼,只有一路刀法,北溟子卻贊賞有加,并在原有十八路的基礎上,增刪而了二十四路,北溟子稱這套刀法為“猰貐刀法”,猰貐乃《山海經》傳說中的燭龍之子,北溟子自創的武功稱為“燭龍功”,可見他對這套刀法的偏

二十四路猰貐刀法對應上天“二十四節氣”,古人按北斗斗柄的指向而定節氣,斗柄所指之辰謂之“斗建”,比如“立春”斗建在艮,《易傳》云:“艮,東北之卦也,萬之所終而所始也。”因此立春便是一年之始。而“北狩步”本就是北溟子據北斗七星的璇璣四游之象而創制的,因此二十四路猰貐刀法便是以“北狩步”為綱演化出的二十四路刀法。

之后北溟子察覺尹子奇人品不佳,德行有虧而與他分道揚鑣那都是后話了,尹子奇只憑著“北狩步”和“燭龍功”便已獨步北地,幾乎從沒遇上過敵手,這“猰貐刀法”自然鮮使用,今日他知道陷重圍之中,如不能迅速通過江朔這一關,待漁網陣圍上來,自己也就毫無勝算了,才使出這箱底的絕招。

見安慶緒與李珠兒都曾在江朔面前使過猰貐刀法,但尹子奇使來氣象與二人殊為不同,他的刀法配合燭龍功,將二十四路刀法分為四季,夏季六節氣使炁,冬季六節氣使炁,春、秋各六個節氣,則是摻雜。

尹子奇這一招“劍聚七星”就是以劍招刀招,沒有燭龍功的加持,只不過是一實六虛的花俏招式,而尹子奇使來卻是皆可為虛招也皆可為實招,方合猰貐刀法中“并用,虛實相生”的總訣。

江朔經過松漠與六曜一戰,眼界的提高更甚于武功,此刻看尹子奇這刀中有劍的一招,知道厲害,但他若后退則不免將馮若芳到了對方手中,只得著頭皮接這一招。

江朔想起神樞劍中有“曉升而驅殘星”之招數,當即運起純罡炁,將七星寶劍對準尹子奇七劍中間天權星位猛刺過去,這一招不管尹子奇招中的諸多虛實變化,只是中宮直進,反倒令尹子奇這巧妙的一招顯得猶豫不決。

尹子奇見江朔一突進,立時變招,新亭侯劃出一個圓弧,將七星寶劍籠罩其中,此乃盈月欺日之象,以盛斗孤。尹子奇看似輕描淡寫的畫圈,實是將至力外化于圓弧之中,江朔只覺持劍的腕子上一陣奇寒襲來,劍招立見凝滯。

若是尋常人,任你武功再高,功總是非,燭龍功兼修二炁實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神功,尹子奇第一招負,看似猶豫,其實是試探對手功的路數,第二招則以與對手相反的之炁還擊,便可一招致勝,然而偏偏江朔得天授二炁,堪與燭龍功一較短長,新亭侯刀鋒帶著炁襲來之際,江朔凜炁而自生,與尹子奇炁同而生相斥之力,反將他的長刀彈開。

尹子奇吃了一驚,這才想起來在籠火城中與江朔比拼力之際,江朔就曾使出過兩種力,尹子奇還一度以為他是得北溟子傳授的燭龍功,但事后細想,江朔的運炁、發功之法與燭龍功有頗多不同之,但如此一來,尹子奇越加想不明白江朔的古怪力從何修煉而得。

此刻不及再想,尹子奇腳踏七星,避開江朔的直刺,向左橫,長刀畫圈橫掃江朔腰腹,江朔亦向左轉,卻是長劍斜刺尹子奇的脅下想將他退。不料尹子奇手中長刀橫掃到一半,突然由、由鈍變銳,向著江朔當刺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