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朔心中咯噔一下,心中靈一閃——這下刀對了鞘了,當日秦越人說泥師將一個大在景教法王中代代相傳,眾人還在想既然不想泄,為何不直接將這個帶進棺材里,而要一代代地傳下去呢?獨孤問原以為是想要留做要挾或自保的籌碼,看來卻是小看泥師了,原來他保留這個不是為了自己。
井真道:“若說波斯人能有容之,那全靠當年李唐太宗、高宗二帝的收留;但若說到泥師自己,當年出兵護送他西征,以及此后供給吐火羅地波斯人糧餉二十幾年,則全是則天皇的恩典了,李唐、武氏可說都是波斯的恩人,因此泥師甘冒殺之禍,也想要同時保全二族。”
眾人雖不知這個是什麼,但想來這個如出來必然對李唐皇室極其不利,泥師不泄是為報李唐皇室容留波斯民之恩,而保留這個則是為了替恩主則天皇保存武氏一族的脈。想到當年泥師的彷徨與決絕,江朔等三人都不唏噓。
“不過……”獨孤問道:“井郎,你說了這一大段,和你們日本遣唐使被殺又有什麼關系呢?”
井真道:“泥師帶回來的可不止是幾句話而已,而是一個人,一件,一個故事,這人、、事自然不能聚在一,而是離得越遠越安全,泥師自己帶著故事回到雒,帶回的人證早已半途離去,連泥師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去向,還有一件東西……”
獨孤問道:“慢來,慢來,你都說這事是金思蘭是聽壁角聽來的,泥師為了安全起見,將人、、事分開,又怎會告訴皇帝東西給了誰呢?”
井真道:“泥師當然沒說,他只說有一件可做憑證的信,給了妥帖之人,為的是讓皇帝知道殺了他也無法掐滅這個,更說現在那人非但已經不在雒,只怕早已離開了唐境。若是換了旁人也就作罷了,但金思蘭此人心思極其細,他先查訪了泥師回到中原的時間,發現他一個多月前到的長安,此后馬不停蹄來了雒,想來他在雒將件出的可能更大,他又想泥師說此人已離開唐境,他便推想一個月時間向西是決計出不了安西都護府的,況且泥師自己從西域回返,也不可能將東西帶出來再送回去這樣多此一舉。”
獨孤問點頭道:“南下道路迂回曲折,一個月時間也難以抵達廣州或者南詔邊境。”
井真道:“唯二的可能就是北出漠北和東出大海,金思蘭憑著衛職務之便,調查了一個月來雒四方館使節來往的記錄,發現有一支日本遣唐使的使團行蹤甚是詭異,剛到雒,都沒拜見皇帝,就忽然東歸了。”
江朔道:“啊呀……那是因為日本使團寫錯了國書,才折回的……”
井真道:“不錯,井真卻不知道此中原委,自作聰明地認為泥涅師定是將這件信給日本人保管了。”
獨孤湘道:“金思蘭也真是莽撞,泥師一個極西之地的波斯人,怎麼會把如此重要的信給素昧平生的東瀛人呢?”
井真道:“在金思蘭看來卻是有理由的,因為則天皇對日本人有極大的恩!”
江朔奇道:“此話怎講?”
井真道:“以吾國語言發音,吾國當稱邪馬臺國,在西漢武帝時,吾王遣使到大漢來朝拜,由于傳譯有誤,竟被譯作了‘倭奴國’,武帝更是賜 “漢倭奴國王”金印。后漢三國時,吾國分為南北兩國戰,其中北方的卑彌呼王向大魏遞國書,希得到中華帝國的支持,但傳譯有誤,竟然將兩國譯為‘倭奴國’和‘狗奴國來……”
說到此,獨孤湘忍不住“噗呲”一聲笑了出來,自覺失禮,吐吐舌頭道:“井郎你見諒,但……但這兩個名字譯的實在是太可笑了。”
井真卻笑不出來,一本正經地道:“此后日本歷代天皇……”
聽到“天皇”二字,獨孤湘又“噗呲”一聲笑了出來,井真怒道:“這又有什麼可笑的!”
獨孤湘可不敢和他說什麼“小國之君也敢稱天皇”這樣的話,只得:“對不住,我前面沒笑夠……井郎你接著說。”
井真狠狠瞪了一眼,卻也不敢拿怎麼樣,只得繼續道:“此后吾國便一直被中原王朝傳譯為‘倭國’,雖然歷朝歷代吾國使者遞的國書中都懇請中原王朝為吾國正名,卻一直無人搭理。”
獨孤問道:“是了,漢晉之際,漢人唯我獨尊,視中華以外皆為蠻夷,給周邊國家的譯名多用惡詞。”
井真道:“直到第七次遣唐使使團到訪大唐,粟田朝臣真人大使再次遞國書,卻意獲得當時的皇帝批,正名為‘日本’,乃取其國在日出之地的意思。”
獨孤問道:“想必粟田真人所見的皇帝就是則天皇吧。”
井真道:“不錯,粟田真人是吾國正四位下的大臣,其職猶大唐戶部尚書,他好讀經史,解屬文,儀容大凈、舉止溫雅,深得皇喜,真人到訪時,正值皇亦在自改國號為周,并自創文字等前人所未有之新奇事。遂應允了真人奏請改國號之事,親自改‘倭’為‘日本’。自此以后,大唐國書才對吾國以‘日本’相稱。”
獨孤湘道:“改個國名而已,有沒有什麼實際的好,日本人就會對則天皇恩戴德至斯麼?”
井真道:“此言差矣,吾國自稱‘君子之國’,雖是蕞爾小國……”他說到此,三人又好笑,哪有人自稱本國為“蕞爾小國”的?井真也不知道他們笑什麼,索不理,繼續說道:“吾國禮儀敦行,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皇正名之德,吾國上至君臣下至黎庶莫不恩戴德。”
獨孤問道:“如此說來,日本遣唐使確實有幫助武氏的理由。且日本與大唐之間有東海相隔,真把那信送到日本國,確實比西域、漠北都安全的多。”
井真道:“金思蘭也是這樣想,金思蘭是皇黨,因為李唐素重新羅,而皇重日本而輕新羅,因此新羅人對皇沒什麼好,當時雖然皇已還政中宗,但諸武復振都做了高,時人謂諸武不除,天下難安,聽泥師竟然要保武氏,金思蘭如何不急?但他為衛,一日也離不開中,且以他一人之力,也兜截不住日本四百人的遣唐使隊伍。于是他想到了一個舊相識——江湖盟主李邕,李邕時任海洲刺史,金思蘭心想若天不佑唐,日本人已走南島路離去了,茫茫大海無追索,若天佑大唐,則日本人當走北島路,北島路沿岸水行,就算過了海洲,也能找到蛛馬跡。”
江朔嘆道:“沒想到日本人非但就是走的北島路,行程還被耽擱。”
井真嘆息道:“時也命也運也……金思蘭無法離開雒,寫了一封函讓他從弟金芝蘭騎馬送去海洲。”
獨孤湘道:“日本人東歸走了一個月,金芝蘭雖然單人獨騎,到海洲也要不時間吧?”
井真道:“金思蘭有一匹千里寶馬,雒到海洲又有驛道聯通,金芝蘭只用了兩日就到了一千三百里的外海洲。”
江朔心道:原來世上還有腳力能與老黃馬相匹敵的良駒。
獨孤湘卻問道:“這樣說來李使君也是皇黨咯?金思蘭篤定他得到消息就會殺盡日本人?”
獨孤問搖頭道:“李邕不是皇黨也不是后黨,但他堅持‘正義’,對自己認準的事雖死不懼,則天皇時他曾拜左拾,在朝堂之上當著皇的面,就敢和史中丞宋璟一同指責則天皇帝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以權謀私,皇雖然震怒,卻最終接了他的諫言。便如時人孔璋所言——往者張易之用權,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
井真冷笑道:“李邕所謂的正義,就是屠殺了毫無準備的日本遣唐使團麼?”
獨孤問無言以對,只得沉默以對,井真見他不言語,自顧說道:“金芝蘭將信箋予李邕,李邕也不做調查便全盤相信了金思蘭所言,召集江湖盟的兇徒,在那一夜于海上殺盡了兩船四百余日本人。”
江朔道:“這樣說來,李使君那日在習習山莊說誤信人言,沒找到東西,便是說的誤信金思蘭之言,沒找到他所說的信。”
井真點頭道:“便是如此,你們也都聽李邕親口承認錯殺了好人,想來在船上并未找到那信。”
獨孤湘道:“那為什麼李使君那日不說出來,卻要為金思蘭遮掩呢?”
獨孤問道:“這便是李邕的為人,他好俠重義,不愿出賣朋友,所以把所有責任都自己一肩扛了。”
井真冷笑一聲,道:“金思蘭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李邕實際是發現了那件信,也得知了,但卻于種種原因選擇和泥師一樣,既不銷毀也不公諸于眾。在金思蘭這里再也問不出什麼了,吾便回轉大唐,想要再找李使君問個明白。”
獨孤問忽然問道:“那你把金思蘭怎麼樣了?”
秦雲本是仙界仙帝之子,卻被人設計陷害,奪了混沌仙骨,廢了修為,更是被父親封印記憶打入凡間。當他記憶覺醒,他發誓要將這一切奪回了,要將這仙朝徹底覆滅,要將那些曾經陷害他的人,付出血一般的代價。「我秦雲重回仙界,便是你仙朝覆滅之時,那些曾經傷害我的人,你們等著顫抖吧!」秦雲一刀一劍,粉碎屹立十萬的龐大仙朝。
一代劍帝重生歸來,上一世,他以劍為生,劍毀人亡。這一世,他不僅要斷劍重生,更要彌補前一世的遺憾。父母不會再病痛中死去,畢生摯愛不會嫁做他人妻,好兄弟都要站起來唱征服!
重生的秦沐凌機緣湊巧之下,拜入麗色如雲的雲夢天宮,成為掌教至尊的關門弟子,本以為從此能夠踏上人生巔峰,殊不知卻被顏值與實力均爆表的師姐們壓制得抬不起頭來。 為了尊嚴奮力拼搏的他屢敗屢戰,卻依舊被師姐們毫不客氣地鎮壓,始終翻身無望,最後無奈選擇躺平:“師姐,我不想努力了!” 師姐們笑語嫣然地扔過來一道送命題:“很好,從我們中間選一個吧!” 秦沐凌:“……”
重生西游神話時代,就要做那一方大妖王!什麼唐僧肉,白骨精,通通碗里來……呃!唐僧肉好像不太好吃,背后一幫子菩薩保護著不說,還有個大BOSS如來。當然最關鍵卻是與孫悟空一石雙生,成了一只黑毛猴子,成了孫悟空唯一的至親兄弟。如何才能在這個滿天神…
廢柴九品靈根,幸得絕世機緣;煉化世間萬物,助我飛升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