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山海行 第213章,尋脈定穴

《大唐山海行》 第213章,尋脈定穴

一片贊嘆聲中,新羅世子乾運雙手捧著木匣來到全行儉面前,他作甚是恭敬,雙眼卻不加掩飾地出挑釁的神

眾醫師見全行儉面有膽怯之,紛紛給他鼓勁,一個道:“這位新羅樸郎被連刺死而無事,看來確實是天生異。”另一個道:“不錯,我看僧信行刺手法也只是普通,全大賢只需尋對位,完全不用怕他。”更有人給他出主意道:“石針堅脆,只要直直針,緩緩推行,不要把針折斷即可。”

全行儉緩緩點頭,平復心緒,走到樸道炯前,問信行道:“高僧,你畫個道吧,要我刺哪個腧?”

信行捻須笑道:“刺要太過兇險,不如針砭四肢吧。”

這番話頗有輕視之意,但全行儉不敢托大,點頭道:“如此甚好,便請高僧出題。”

信行斜了一眼樸道炯,樸道炯立刻抬起手臂平舉,全行儉在一旁道:“請刺手樸郎五里。”

獨孤湘問李騰空道:“騰空子,這手五里在哪里?”

李騰空手一的上臂,道:“手五里在臂外側,曲池上三寸。”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既屈肘時在皮褶皺外緣,手五里則在其上三寸,甚是好找。江朔笑道:“湘兒,你還俠呢,一個練武之人連位都認不全。”

獨孤湘嘟道:“你當誰都和你一樣記這麼好啊?這五里又非運炁行功的要,點了也不能制住人,我去記它做什麼?”

他二人說說笑笑,甚是輕松愜意,臺上全行儉卻如臨大敵,在樸道炯手臂上索半天,遲遲不能下針。

獨孤湘奇道:“這個手五里并不難找,全行儉號稱大賢,怎麼連這麼簡單的道還要找半天?”

醫家施針無非是按《明堂圖》按圖尋的經驗法,按《素問》所載的骨度分寸法,或孫思邈所創的指寸取法,三法而已。樸道炯既然是異奇人,自然不能按圖尋,而剩下兩法,骨度寸法是按患者骨節之間的尺寸按比例折算作為取的依據,指寸則是以醫生自己手指的指節為尺測量,但今日遇到這異奇人這些法子卻都不好使了。

Advertisement

如全行儉所言,異奇人雖,卻也不是沒有,漢家醫學傳承千年,出了多名醫,什麼樣的怪人沒見過,什麼樣的怪病沒治過。對于奇郎亦早有尋、定之法。多數腧并非看不見不著的,而是有的在筋腠理之間,有的在骨節之上,有的凹陷,有的結締,更有的熱些,有的涼些,總之都有不同表征,以表征為引,無論位如何移位都能準確取

然而信行出題的“手五里”只是個平平無奇的位,此題看似簡單的很,但手五里既無凹凸,又無涼熱變化,取只能靠骨度、指寸之法,然而全行儉既知道樸道炯是奇郎,自然不能以骨度、指寸之法取了,因此他猶豫不覺,頗覺煩躁,心緒一,想要定就更難了。

眾醫師均知此刻千萬不能催促,都屏息凝神看著全行儉,然而這又給了他無形的力,只把他急了個滿頭大汗。獨孤湘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喊道:“喂喂……全大賢,你怎麼還不下針啊?”

獨孤湘還坐在江朔肩頭之上,眾醫師聽呼喊一齊回過頭來,立即看到了坐得如鶴立群般的獨孤湘。新羅人尚未不耐煩,獨孤湘一個唐人,自己倒先出聲催促起來了,眾醫師不都對怒目而視,湘兒雖然頑劣,也不為之氣奪,吐吐舌頭不敢發聲了。

全行儉被獨孤湘一喊,心緒被徹底擾,他本是儒雅大醫,講話總是客客氣氣的,但此刻只覺心緒愈加煩躁,竟然出聲反擊道:“小子懂什麼?這手五里,一非會,二無骨陷,如今只能以脈氣尋之……此等妙法頗耗費力,料你也不懂。”

漢人醫家在三國、兩晉之際就已經發現腧并非各自獨立的,而是循行經脈而行。至于經脈如河流流轉,在醫科大賢摒除雜念,凝神聚氣之下,能知到細弱的脈息循行,如今全行儉用尋常辦法無法找到手五里,只能以此法尋,但脈細縹緲,難以捕捉,全行儉愈來愈急躁,自然愈加找不到“手五里”了。

獨孤湘被他反嗆,卻不買賬,嚷道:“你自己笨,怎麼怪別人?”

全行儉反正也找不到,索將樸道炯的手臂甩到一旁,對獨孤湘喊道:“小子,你聰明,你倒說說如何尋這五里?”

獨孤湘“哼”了一聲道:“這還不容易?既說你笨,本俠自然是聰明的了。”

全行儉氣道:“好,好,好……你有什麼聰明法門,倒來說來聽聽。”

獨孤湘道:“我才不說呢,全大賢,你自尋不到位,和我有什麼相干?你若求我,本俠善心大發,提點你幾句也是有的,但你現在這樣哼聲奪氣,我可就懶得告訴你咯。”

江朔忙勸湘兒道:“茲事大,事關漢醫源流歸屬,開不得玩笑,你若知道什麼分辨的好法子,就告訴全大賢吧。”

獨孤湘道:“好吧,朔哥兒,你馱著我到臺下去。”

江朔拗不過,任由獨孤湘坐在他肩頭,撥開人群向前走去。眾醫師見江朔一個年,肩上坐了一人,雖然只是一個子,怕也有八九十斤上下,而江朔居然還能扛著人氣定神閑穩步向前,圍觀之人均訝異,不自覺地給他讓路。

獨孤湘坐在江朔肩頭,到了臺下,仍距棋盤山平臺差了五六尺,一躍起,竟而立在江朔肩頭,這樣二人相疊,高度不下一丈。獨孤湘得以把著臺口,故意學耶耶一般般深沉的嗓音,對全行儉一招手道:“俯耳過來。”

要擱在平時,全行儉定然不會理會這麼個小子的招呼,但他此時遇到平生未遇之難題,不自覺地將獨孤湘視作了救命稻草,還真伏低了子,謙恭問道:“小子,你如真知道什麼方便法門,就快告訴我吧。”

獨孤湘道:“這卻不難,我且問你,如遇到奇郎,他的位是否仍循著經脈排列?”

全行儉道:“那是自然,手五里屬于手明大腸經,即使位位置變化,卻必定仍然串一脈,不然人可就活不了了。”

獨孤湘又問道:“那在手明大腸經之中,是不是每個都不正常,都是異呢?”

全行儉道:“那倒應該不會,比如氣脈上行到肩頭巨骨,巨骨在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的凹陷,肩頭就這麼大,這個位卻無變化,仍在原。”

獨孤湘道:“那你先尋到巨骨,再尋手明大腸經,再以骨度、指寸之法推算,不就能找到手五里了麼?”

真是當局者迷,獨孤湘一點,全行儉立時醒悟,此乃順藤瓜之法,先找到一個確實的位做為起點,脈息可就易尋的多了。

全行儉立刻在樸道炯肩峰找到了巨骨,巨骨在肩峰骨節之,果然一就中,并未移。全行儉閉目凝神細細察,終于抓住了那一虛無縹緲的脈息,循著脈息找來,這才發現這一路經脈果然與常人生反了,表里互換,肩骨、臂需二原本應該在手臂外側,此刻都已經轉到臂彎了,手五里竟然在了尋常青靈的位置。

全行儉仍不放心,住了樸道炯的合谷,這合谷在虎口位置,亦是不的,再循著脈息向上,果然也是走的反脈,整個手明經脈都從外側繞到了側,他向上尋去,依次尋著谷、曲池等,最后經過肘骨回到手五里,和先前從巨骨尋下來所定位置相同,便知這次是萬無一失了,全行儉大喜,將那枚黑的鍉針抵在臂位置,輕輕捻,將那針緩緩推

全行儉是針科大賢,雖然手中并非慣用的銀針,但也運針手法仍然嫻利落。臺下眾醫師一起屏息凝神看著他行針,一顆顆心都提到嗓子眼,毫不敢發出任何聲響。現場雖有上百人,卻靜的連一針落地地上都能聽得,就在此時,忽聽啵地一聲輕響,針孔有鮮迸出,須臾間已長流而下,顯然是刺破了脈,全行儉見狀大吃一驚,慌之中手下意識一,指中黑石針登時斷為兩截,一截墜地,一截還在樸道炯手臂上。。

全行儉一時驚慌無措,竟然忘了替樸道炯止,信行老僧忙搶步上前,出手如風點了樸道炯幾道,止住鮮,這才將他臂搏平舉,在外側一拍,在臂那半截黑針應聲飛出落在地上,乾運亦攜人搶上,替樸道炯包扎了傷口。樸道炯輕聲對景明道:“不礙事!”臉上竟然落出一抹笑意。

全行儉一臉疑的道:“這……這是怎麼回事?我認決然無誤,怎地會刺破管?”

乾運叉手道:“方才約定刺不準既是輸了,如今全大賢居然刺破脈,大敗虧輸,還想不認麼?”

全行儉面如死灰,叉手囁嚅道:“新羅醫果然……果然厲害……是在下……”

眼看全行儉就要認輸,江朔忙高喊打斷他道:“全大賢不要中計了!此人只是會移,并非真正的奇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