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山海行 第207章,北鎮祀廟

《大唐山海行》 第207章,北鎮祀廟

依照唐制,軍隊戍守之地,大者稱軍,小者稱守捉,懷遠鎮便是邊地一守捉要塞,江朔一行人走到城門口才發現有軍兵把守,李騰空手中過所公驗與李珠兒不同,寫明了和葉清杳二人名姓、樣貌、行李、連所乘黑白二衛都寫的清清楚楚,眾人自然不能用此過所跟隨出城。

江朔、湘兒當然不懼這些守門軍兵,但如闖難免橫生枝節惹出麻煩,正為難間,云姑從懷中掏出一個紙札道:“那小妮子早想到了這一節,有公驗在此。”

江朔接過來一看,卻是平盧軍使府的公驗,上面簽押俱全,云有北地商人薄大,攜叟嫗二人、僮婢各一,出營州各地販賣藥材,各城守備一放行,大無藝姓“大”,一而知是渤海王族,因此李珠兒化“渤海”為“薄”,將他寫作“博大”,其余人等的姓名自然也都是化名。

云姑道:“這是那小妮子走時掏出來給我的,并非急就章,看來早就有所準備,這妮子心思如此縝周全,想來人生畏。”

湘兒道:“管他呢,有珠兒姊姊料理一切,我們倒樂得輕松自在了。”說著一把奪過公驗,去給守城門的軍兵。

守門的兵并非曳落河,而是本地戍卒,為首的隊正接過公驗,又看了看江朔一行人,道:“這老的老,,看穿著打扮也不像商賈啊。”又指著病懨懨的獨孤問道:“這老家伙怎麼了?”

獨孤湘回道:“我爺爺病了,聽說城外醫無閭山上北鎮廟靈驗,我們要去給他祈禳。”

那隊正聽了然大怒道:“胡說!北鎮祀廟也是你們去得呢?”

原來北鎮廟是皇家祭祀北鎮醫無閭山山神的祀廟,尋常百姓卻是不得祈禳的。隊正正要發令拿人,他邊一個小卒忙拉他袖小聲道:“張隊正,且慢。”

Advertisement

那張隊正回頭怒道:“作甚?”那小卒仍是輕聲道:“隊正且看簽發公驗的是左領軍倉曹參軍,平盧鎮掌書記高尚。”

張隊正不屑地道:“倉曹參軍也不過正九品下,與某品級相當,也要給他面子麼?”

小卒湊近了道:“大人是中原來的,不知道范之事,這高參軍乃是安中丞的智囊,品級雖低,卻是中丞親信,執掌軍中要務。”

張隊正聲音變得有些猶疑了,問道:“那……那便如何?”

那小卒聲音越發的輕了,到張隊正耳畔細語道:“高參軍指掌倉廩署可不是管糧秣的,而是替安中丞辦些間人、諜者的事請,聽說他手下老、殘、乞、形形,無所不有,今日這隊人雖然奇怪,又要在今日去北鎮廟,怕是是高參軍與安中丞另有擘畫……這個……我們還是不要過問的好。”

張隊正恍然大悟,以手加額道:“好險,好險……愚兄初來營州當差,今日險些誤事,兄弟以后還要多加提點為兄才是。”

那小卒叉手道:“好說,好說。”

張隊正將手中公驗恭恭敬敬還給獨孤湘,聲道:“勘驗無誤,小子妥帖收好了。”轉頭向后一揚手喝道:“放行,放行!”同行的李騰空師徒手中的過所連驗也不驗,就直接放行了。

他們所說的高尚,就是高不危,他投靠安祿山之后,改名高尚,其實他所作所為和“高尚”二字可是毫不沾邊。那戍卒說話雖輕,但眾人都是高手,自然都聽得一清二楚,心中均覺好笑,但都忍著笑,出城走了一段才“哈哈哈”地笑出聲來。

獨孤湘笑道:“這小卒真會琢磨,都像他這樣,我們行事可就方便多了。”

江朔也笑道:“這隊正也是荏之輩,先前對你兇的很,還公驗時卻溫的很。”

獨孤湘道:“還好他聽人勸,否則本俠免不了要他吃些苦頭。”

一行人說說笑笑,出城之后徑向西行,懷遠守捉城著醫無閭山,幾乎就如同是一座巨大的山門鎮在醫無閭山山口,出了城門是一條直闊的大路。湘兒贊道:“這路好寬好直,這麼好的路在北地可還是第一次見到。”

大無藝道:“相傳舜帝將天下分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為一州之鎮山,即祭祖之地,醫無閭山被封為北方幽州的鎮山,到了周時封五岳五鎮,以醫無閭為北鎮山,其后隋文帝下詔修建醫巫閭山神祠,本朝幾經修葺,便了如今的北鎮廟,本朝太祖、太宗皇帝都到北鎮廟祭祀過,因此用了大量戍卒,將這條山路修的既直且闊,那是給皇帝用的道。”

江朔心道:云姑說渤海國人深大唐文化浸,看來此言不虛,這位扶余城主對中華歷史脈絡,本朝典章制度都頗為稔。

一行人在大路上策馬奔馳,走不過三四里地,眼前出現了一座突兀的小山崗,崗上松柏蒼翠間,樓宇屋檐約可見,大無藝拿手點指道:“山崗之上便是北鎮廟。”

獨孤湘看看這小山崗,又著崗后綿綿大山,失地道:“啊?這北鎮廟不在山上啊?我怎麼覺還沒進醫無閭山呢?就在這平地短崗之上修了這麼個廟?”

獨孤問笑道:“歷來君王祭神都是裝裝樣子而已,真建在山嶺之中,皇帝老兒去祭個山神不得累個半死啊。”

大無藝道:“前輩說的也是一理,此祀廟乃大隋文皇帝所建,他親自下詔將北鎮廟選址定在此,這樣無需用大量勞力開山鑿石,恤百姓,惜民力,也是有的。”

江朔心道:聽這大無藝所言,也是一個心懷百姓之人,做一方城主倒是合適,他的子和北溟子、云姑可是大異其趣了。北溟子癡心武學,做事往往隨所至,而云姑不忿于自己前半生之苦,子暴戾的很,與大無藝城主的敦厚悲憫卻是毫無共通之

江朔思忖間,一行人已到了山崗前,再向南轉到山門前,這山門好不寬闊,底為四層條石,墻則是青磚砌筑。正面辟有三券門,不過這可都是家祭祀山神時才開,此刻各門皆閉,再看山門東西兩側各另辟了一個角門,此刻東角門開放,當是口。

這角門說是角門其實仍甚高闊,眾人騎馬魚貫而,見是一寬闊的廣場,兩側駐馬石上已栓了不驢、馬,更有牛車、馬車各乘輿,想來是車馬場了,眾人一進便有蒼頭迎了上來,叉手問道:“各位是那路醫家?”

李騰空打一稽首道:“福生無量天尊,貧道乃茅山道士李騰空。”

那蒼頭忙叉手還禮道:“原來是騰空子到了,尊師兄韋景昭一行已先到了。”又問江朔等人:“這些位呢?”

李騰空道:“我們一路來的。”

那蒼頭也不細問,當即招呼人接過眾人的坐騎去飲喂,自在頭前引路帶眾人,眾人步行跟隨,江朔一手穿過獨孤問后背扶在他脅下,挾著他前行。

車馬場北端是一座大殿,引路的蒼頭道:“此殿名馬殿,是圣人歇馬之。”卻不,帶著眾人從側邊繞過馬殿,后方是一石砌的大月臺,上面建了大小五殿,蒼頭依次介紹是:香殿、正殿、更殿、香殿、后殿,卻也一概不,徑直沿著東側便道前進。

獨孤湘奇道:“這些大殿都大門閉,一個人不見,大會卻在哪里啊?這眼看都要走到北鎮廟的盡頭了。”

大無藝笑道:“這月臺上的幾重大殿都是給圣人祭祀用的,其實太宗以后就沒有皇帝再來過北地,都是讓大臣帶著皇帝的敕旨來代為祭祀,也算是代圣人行事,那時才能啟用這些大殿,否則這殿名帶‘’,誰敢輕用?”

那引路蒼頭道:“確是如此,這位賢人見識廣博,佩服佩服。”唐代將名醫尊稱為“賢人”,今日與會的都是各地名醫,因此蒼頭當大無藝也是醫生,便稱他為“賢人”了。

此時已走過所有大殿,到了北鎮廟的東北角,蒼頭向右一指道:“各位,這邊請。”

卻見北鎮廟外墻東北角上又是一角門,眾人穿過此門,見是圍墻圈出的一大片草地,所有樹木都在圍墻邊,草地上沒有一棵樹,顯然不是自然使然,而是刻意為之,此時正值夏季,芳草萋萋一片翠綠,但青草高度適中、齊整,顯然也是有人力整肅之故。

此院沒有建筑,卻反而顯得更加生機盎然,令人心為之一闊,草地的北端中間位置突兀地出現了一座一丈高的小石臺,不同于北鎮廟的月臺,此小石臺是山石自然拱起而生,更奇的在于其頂端平緩,便如有人刻意堆砌再打磨平整的一般。

臺下已圍了不人,蒼頭向左手邊一群黃冠道人一指道:“騰空子,你的師兄弟在那邊。”說完就要告退,云姑卻一把拉住他,喝問道:“秦越人何在?”

狠厲,那蒼頭不嚇的一怔,并未作答,大無藝忙上去拉開云姑的手,對那蒼頭叉手道:“我阿娘是越人前輩的舊相識,許久未見,因此有些激,小哥勿驚。”

蒼頭上上下下番打量了幾眼云姑和大無藝,才警惕地說道:“大賢現在何我也不知,不過他即將登上棋盤山召開大會,屆時你們自然就會見到了。”說完也不等他們二人回復,道一聲“自便”,便自循原路退回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