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山海行 第201章,北溟之學

《大唐山海行》 第201章,北溟之學

獨孤問撐在榻上贊嘆道:“北溟子不過是在大唐邊州讀了幾年漢書,就能悟得此就,可謂空前絕后矣……”

云姑又“哼”了一聲道:“他也只是個武癡而已,從什麼書里都能看出武功,看老莊固然有武功,看五經亦有武功存焉。只不過他說《逍遙游》中的武功最靈飄逸,《周易》中的武功最晦,而《尚書》、《春秋》中的武功最板正,他不喜晦、板正,而喜靈,因此最喜歡讀老莊乃至今世道家的書。”

獨孤問笑道:“確實,讓北溟子做儒教的學究確實是難為他了。”

江朔道:“趙夫子曾說北溟子前輩是北地獵戶,中文墨有限,看來卻是大大的誤會他了。”

云姑一揚首,道:“沒有誤會,完全沒有誤會!”

獨孤湘道:“云婆婆,你可能和北溟子有隙,但也不能否認他王族的份啊,況且他讀了這麼多書,怎能說他無點墨呢?”

云姑道:“首先,他后來確實進山做了獵戶,可不是我故意編排他,其二,此人讀書和漢人書生讀書可不一樣,甚至和他大兄祚榮也不相同,兄弟二人自在營州長大,乞乞仲象自然也和漢人阿爺一樣給他們請了博士講經,大 祚榮極是聰穎,又極其功利,通五經之后,就盡是學些《六韜》、《孫子》之類的兵家之書,談吐倒也頗為不凡。而此人則不然,博士說的他一概聽不進去,在他看在書上的漢字和道家符咒沒什麼兩樣。”

獨孤湘“啊”了一聲,道:“你是說他讀了這麼多書其實不識字?”

云姑道:“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他后來自然也是識字了,不過麼,最初十年,在外人眼中,此人本不知道自己讀的是什麼。他看的全是句子長短,筆畫勾連,從書中看出了山岳、看出了江河,看出了人之氣,看到了天地之脈,就是沒有看出字句的意思。”

Advertisement

獨孤湘道:“嘿嘿,這倒是和我讀書的時候有點兒像哎。”

獨孤問道:“嗯嗯,你倒確實不懂字句的意思,不過麼,恐怕也只能看到小丘、小、天人之氣脈更是無從談起。”

江朔聽了一個沒忍住,不“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獨孤湘撇道:“爺爺,你就是見不得我好。”

云姑道:“直到他讀書二十年后,才突然顯出高超的武功來,部落里最強壯的勇士也不是他的對手,營州城漢人武師亦非其對手,漸漸擴展到整個北地,連范、定州的高手都來找他挑戰,卻無人能在他面前走過十招。”

獨孤問道:“那可就不對了,如果他真是打遍北地無敵手的話,應該早就蜚聲海了,怎會無人知道他的來歷呢?”

云姑道:“就在他要大展拳腳之際,營州之變發了,他隨著阿爺、大兄外遷,那時的營州乃至整個北地打了一鍋粥,可就再沒人記得有這麼一號奇怪人了。”

江朔道:“原來如此,那北溟子前輩怎麼又做了山中獵戶呢?”

云姑堅持不提北溟子或大 野之名,只以“此人”代稱,道:“嘿,北地戰頻冉,邊民可沒有漢人嫡長子繼承家業那一套,向來是賢者、勇者居之。云門嶺一戰,此人以一敵千,見了如此堪比神跡的表現,你覺得靺鞨人會奉誰為主?”

獨孤問搖頭道:“我想北溟子可不惜得做什麼渤海國主,人一旦迷上習武,但覺世上一切皆不如習武,什麼王侯將相、功名利祿都比不過練一個絕妙的招式來的快了。”

江朔忍不住贊道:“誠哉斯言,卻是如此!”

云姑斜了他一眼道:“小賊跟著起什麼哄?”云姑雖然功夫也不弱,但畢竟沒有達到獨孤問這樣大宗師的地步,因此并不真的理解北溟子,更不相信江朔一個年不滿二十的年能懂此種心境。

李珠兒若有所思的道:“為避大兄猜忌,因此他山做了獵戶?”

云姑道:“那到還沒有,此人那時可還舍不得王族的富貴,他出家做了和尚。”

此言一出,獨孤問、江朔等人皆吃了一驚,沒想到北溟子竟然還有出家做和尚的經歷。獨孤湘道:“這出家做了和尚,可不是也與王族富貴無緣了麼?要我說做和尚這麼多清規戒律,不能吃,還不如進山做獵戶來的痛快。”

云姑哈哈笑道:“渤海實行唐制度,佛教亦昌盛務必,廣修了無數佛寺,而此人這個和尚只是假和尚,為的是表明無意王位之志。除了一點,其他什麼戒律一概不守,照吃、酒照喝。”

獨孤湘奇道:“酒都不戒那還有什麼不能做的?”

云姑道:“便是戒,他做了和尚戒不能生子,沒有后代,可不就絕不能做王了麼?”

眾人心道不錯,一個王子本事再大,沒有傳人也是枉然,死既國滅,卻也做不得國主。

江朔道:“云婆婆,我原還以為你是大 野的夫人呢,現在看來卻是想錯了。”

獨孤湘問:“為什麼說你想錯了呢?”

江朔道:“云婆婆說大 野出家做了和尚,沒有子嗣,可云婆婆卻是有兒子的,這樣看來,就不能是大 野的妻子啦。”

云姑卻“哼”了一聲道:“小子自作聰明,我便是他的夫人,我們親在他出家前夕,但他出家之后便不再我的子了。”

獨孤湘道:“那不對啊,既然如此你怎麼會有兒子?”

云姑道:“因為出了意外,凡事總有意外,此人意外有了個兒子,引得大 祚榮震怒,為了保他兒子,北溟子只能遠遁山嶺做了獵戶,再不回國都。”

獨孤湘嗤笑道:“北溟子日行千里,來去如風,他要真覬覦這王位,隨時都能取走大 祚榮的首級,讓他遠走又有什麼意義呢?”獨孤湘那日和北溟子的頗為融洽,因此一直再幫北溟子說話。

李珠兒道:“這不是做給大 祚榮看的,是做給渤海國人看的。”

云姑看了李珠兒一眼,道:“你這契丹妮子倒是個明白人,不錯,大 祚榮乃渤海國開國之君,一代雄主,他自然看的出來胞弟無心王權,但他卻堵不住朝野上下這樣想,只有北溟子遠走才能解決人心不穩的問題。”

獨孤湘道:“那就不對了,婆婆,這樣看來,是北溟子對你們的兒子有大恩德啊。怎地你卻視他如仇讎呢?”

云姑幽怨道:“哼,我怎不恨他?我嫁給他的時候可還是和你們這兩個小妮子一樣的二八佳人,人都道我嫁給了大英雄、大豪杰,卻其實一日魚水之歡、雨之恩都沒有,如此一晃,耽擱了我十年青春,你說我恨是不恨?”

獨孤湘道:“什麼是魚水之歡?雨之恩啊”

獨孤湘雖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心思卻還單純的很,如這個年紀的唐代子多已結婚生子的,卻全不懂這些,獨孤問打斷道:“湘兒,你不懂的,不要問了……云姑,你既說沒有這些事,卻怎麼會意外有了北溟子的孩子呢?”

云姑道:“那就要說到我嫁給他五年之后,那一年是則天順圣皇后長安三年,距今已是四十二年前了,那一年,渤海國來了一位貴客,乃是大唐名醫秦鳴鶴。”

獨孤問道:“宮中大醫秦鳴鶴?”

云姑道:“正是醫秦鳴鶴。”

湘兒問道:“爺爺你也認得這個秦鳴鶴啊?”

獨孤問道:“秦鳴鶴與張文仲同為高宗侍醫,高宗患有風眩之癥,發病之時頭重目眩不能視,秦鳴鶴診后認為是風氣上逆所致,刺破額頭放即可愈之,則天皇后聞而大怒,說天子頭上豈可放?此罪當斬,但高宗皇帝實在痛的不堪忍,便召秦鳴鶴來勉力一試,秦鳴鶴以針砭刺帝百會及腦刻,放而果愈,由是帝后拜謝,并賜獎之。”

獨孤問話鋒一轉,道:“不過高宗皇帝六十二年前,弘道元年就駕崩啦,秦鳴鶴醫湛,終究也不能逆天,高宗崩后,秦鳴鶴就辭去宮廷大醫之職,此后可就不知所蹤了,沒想到卻是來了北地渤海國。”

云姑道:“秦鳴鶴其實不姓秦,他是大秦來的景僧,因此以秦為姓。他來大唐原是來習唐醫,采草藥的,不想錯留在長安做了宮廷大醫,高宗崩后他重得自由之,便辭不做,遍歷大唐,收集方子、采摘草藥。聽說渤海國高麗故地多產人參,因此慕名前來來。”

湘兒道:“六十二年前……那他到渤海國時說也有四五十啦,這麼個糟老頭子卻有什麼好說的?”

云姑仿佛想起了當年的場景,有的沒有慍怒,面地笑道:“糟老頭子自然沒什麼好看的,他卻有個小徒弟,哪一年還是個弱冠未年,名喚秦越人。”

湘兒道:“咦……他是南方越人麼?”

云姑道:“非也,‘越人’是古之名醫扁鵲之字,相傳扁鵲姓秦名緩字越人,他這是借了一個上古名醫的名號。”

湘兒道:“嘻嘻……這人看來定也是胡人,竟然以古人的字做自己的名,漢人可沒有這樣傻的。”

云姑道:“不錯,秦越人不是漢人,而是西域胡人,他也是景教徒,不過卻非僧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