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生門顯,眾人均是大振,一齊高聲呼喊向前猛沖,從兩陣的隙間穿了過去,卻見一隊契丹騎兵被一眾曳落河武士團團圍住,他們不知八門金鎖陣的訣竅,正在左沖右突不得要領。
獨孤湘道:“咦……我們不是沖出生門了麼,怎麼還在陣中?”
獨孤問道:“要圍住兩萬契丹騎兵,這些曳落河武士構的八門金鎖陣何其廣大,大陣中套著小陣,我們剛剛突破的不過陣中一隅的一個小陣而已。”
江朔也道:“我們進谷中時約莫走了二里地,現在要沖出陣去,不可能走直線,至要走三四里吧。”
獨孤問道:“小陣各門可以變化,大陣的生門卻一定在山谷的出口位置!”
涅禮道:“反正北溟子前輩已經找到了破陣之法,我們正好一路收攏部隊,一齊沖出谷去。”
塔里古卻喊道:“快走,快走……后面來茬了!”
原來是剛才突破的小金鎖陣卷了上來,當先更多了領軍之人,正是六曜之中的計都、羅睺二人,二人的武功自然不是一般契丹武士可以抵擋的,眼看后隊陣腳大,江朔對北溟子道:“前輩,你率隊向前,我去對付他們兩個。”
北溟子道:“以你現在的本事,敵不過六曜聯手,但只兩人或可一戰,江小友你千萬小心。”
江朔道一聲“好”,向后躍去,幾個起落便到了計都、羅睺二人面前,對陣的塔里古道:“快跟著北溟子前輩走,千萬不要走散了。”
計都、羅睺二人只懼北溟子,見來的是江朔卻不害怕,各手中峨眉刺向江朔刺來。
江朔手中七星寶劍既長又是削鐵如泥的神刃,本沒有將二人手中短小的峨眉刺放在眼里,豈知一手,以神樞劍之妙居然也斬不到二人手中兵刃,二人手中峨眉刺中間有環套在中指上,可以自由旋轉,江朔瞅準峨眉刺刺來的方向,揮劍去砍,那峨眉刺立刻在掌中旋轉,電火石間避開劍刃。待劍刃劃過,卻又立刻旋回,繼續向江朔刺來。
江朔手中兵刃雖長,但計都、羅睺二人手臂之長異于常人,峨眉刺的攻擊距離竟毫不遜七星寶劍,且長劍終是死,二人手臂卻靈活多變,這峨眉刺的功夫既像短刀招,又像拳腳功夫,既快且狠,凌厲無比,攪得江朔手忙腳,非但占不到上風,還不住連連倒退。
江朔此前看北溟子與二人手,輕松揮灑直如耍猴一般,如今真和二人手才知道厲害,而太和太看來和二人也在伯仲之間,紫炁和月孛的功夫只怕還在二人之上,北溟子竟能以一敵六,其武學境界之高,實是匪夷所思了。
江朔越打越是欽佩,不說道:“在下江朔表字溯之,二位短打功夫俊的,卻不知哪位是計都,哪位是羅睺?”
其實二人心驚訝的程度實在江朔之上,他們見江朔還只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竟然已有如此武功,二人短打的功夫在世間本已罕逢敵手,打不過北溟子原是意料之中,而打了二三十個回合,竟然拿不下這個小小年,心中也不暗暗佩服他年英雄。
武人之間最易生惺惺相惜之,二人既聽江朔問及,便大方回答,左邊一人道:“升為計都。”右邊一人道:“降為羅睺。”聽二人口音,似非中原人士,也不知是哪里人,生得高臂長,如此奇偉。
此言一出口,江朔可犯糊涂了,二人雖帶著面,但形態一模一樣,想來是孿生一對,二人高完全一樣,哪來什麼升、降?江朔也不好意思詢問,邊打邊琢磨,又鋒十幾個回合,江朔仍落下風,卻忽然心中雪亮,原來如此……
二人手中武雖然一樣,出招也類似,但計都的峨眉刺多上,羅睺的招式多下鑿,二人的招式配合頗似中原武中鴛鴦雙刀之類相輔的功夫,只是計都出招走下路卻攻上路,因此說“升為計都”;而羅睺出招高舉卻攻下路,因此說“降為羅睺”。
二人的功夫極而,極而,顛倒,乾坤倒置,與中原武學頗為不同。尋常武功是指哪兒打哪兒,此二人的招式卻是指上打下,指下打上,二人手臂極長,出招位置和攻擊位置相距甚遠,這樣手臂揮距離長,手中峨眉刺有個加速的過程,攻到時自然比尋常短打出手要迅疾的多。而二人揮擊出招之際,其實差著半拍,這樣互相援護,保護對方不在揮擊途中被截擊。
江朔既明此理,立刻想到了反擊之法。他模仿北溟子方才演示的“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的功夫,長劍化作兩道寒芒,同時攻向二人,江朔出劍的速度原本做不到如北溟子一般,二招同時遞到,但計都、羅睺二人出招本就有先后之分,與江朔出招先后恰好相合,便似江朔幻化出雙劍同時刺向二人一般。
江朔劍走中路,一劍向下斜指,計都正由下向上揮刺,卻見江朔的劍尖向他手腕點來,忙轉碗撤招,照理江朔劍向下刺上路便有空隙,計都只待羅睺上路刺下得江朔撤招之際,再行反擊,這樣二人始終保持半招之差,便可轉進攻不休。
羅睺見江朔劍刺計都手腕,手中峨眉刺早已從上向下猛刺江朔右肩,這一下是拳里夾刺,夾帶風聲有雷霆萬鈞之勢,別說被刺中,就是被拳風帶到,也非同小可。卻見江朔手中長劍早已向上揮出,羅睺的小臂竟似自己生生撞向七星寶劍的劍刃,他功夫也真了得,危急關頭手臂彎曲回,以峨眉刺之尖輕輕點了一下江朔的劍,借著這一點之力,才止住手臂揮擊之勢,原地向右打了個旋,避開了江朔的劍刃。
人非神怪無法同時刺向兩個方向,北溟子在歌《俠客行》中“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詩句時所展示的功夫其實就是要對每個對手出招的位置、走向有個確的預判,攻各人之必救才仿佛有了同時攻擊數人的效果,江朔剛才分進雙擊便頗得其要,刺計都時其實早已想好了如何攻羅睺,但這與一般虛招下刺,實招上攻不同,江朔這兩劍都是實的,如果計都不撤招那他手腕必然中劍,如果羅睺不閃避那他半條胳膊可就沒了。
說時遲那時快,三人手之際,計都卻來不及做此番細想,他見羅睺中途變招,自然而然向前遞出峨眉刺,他二人一上一下,一攻一守那是演練的相當純了,只要一人一撤招,另一人必然上前搶攻。然而這次計都刺出峨眉刺之際,卻見江朔長劍早已毫不遲滯地斜向下猛劈而來了,自己的胳膊和先前羅睺一樣正自撞向江朔的劍刃,他沒料到江朔的劍招來的這麼快,直似在向上刺羅睺之際同時向下劈砍自己一般,好在他出招是先后,謂之“升為計都”,出招之際不似羅睺剛猛,見勢不協忙回撤招,矮向左旋轉子避開了江朔這一招。
此刻羅睺已轉了一個圈,回過來,正好計都矮讓出,他借著回旋之力橫握峨眉刺向江朔猛擊過來,二人所謂一升一降可不是一個只會向下砸,一個只會向上之意。而是計都出招前后,羅睺則是前后,他此前以雷霆之勢猛擊江朔卻能在最后關頭忽然以小巧招式自救,就是“降為羅睺”的要旨,而至于出招則是各個方向皆有可能,不能一概而論。
羅睺這一下橫擊頗為蔽,因為他回旋之時被計都所擋,計都突然下蹲才出羅睺來,這時他手中的峨眉刺早已全力揮出了,也是二人相協已久,靈犀互通,若計都蹲得慢了,自己可就先羅睺刺個明窟窿了。不料江朔卻似早知他有此變化,長劍打橫也向他橫劈過來,江朔手中七星寶劍乃是神兵利刃,二人招式相若,羅睺卻不敢接,只能將峨眉刺向上舉起在自己頭頂虛擊一刺,這一下旋揮刺倒似原地跳了一圈胡旋舞一般。
計都矮左旋卻不似羅睺這般旋了一個滿圓,而是中途忽然折回,反手向上揮擊,峨眉刺兩頭都是尖的,沒有正反之分,因此他反手揮擊和正面突刺沒有任何分別,這一下卻是照著江朔的手肘刺來,若江朔和先前一樣,橫拉回砍,則自己的手肘先得撞上計都手中的峨眉刺,這計都果稱得上頂尖高手,第二次出招之際已將對手可能的反擊路線考慮在了。
卻不料江朔這次橫揮寶劍之后卻畫了個圓弧,自下而上順著計都揮臂的方向了上來,這下計都非但刺不到江朔的手肘,自己的手臂卻也無閃避了,江朔的寶劍著他的手臂斜削上來,想要收回手臂是萬萬不能的了,如若躍起閃避,那豈不是將自己的整個子都送到江朔劍下任其宰割了麼?
萬分急的關頭,羅睺又轉一圈回來了,他出掌與計都另一手相抵,發力打出一掌,將計都向側震飛出去,自己也借著這一掌之力向另一側飛出,二人同時向兩側飛出丈許,這才避開了江朔的連綿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