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日出珊瑚海 第109章 黃皮那小子居然肯去干這個

《日出珊瑚海》 第109章 黃皮那小子居然肯去干這個

張燚。

這個名字在登記時一寫即過,并沒有引起的注意。

現在,季微瀾的視線卻停留在“燚”字上。

燚,四個火。

巧得很,之前曝份,揭發陶大師擅闖保護區的營銷號,有一個很長但很好記的id:@火了火了火了火了。

季微瀾垂著眼,在記憶中翻找那位客人的模樣。

三十來歲,斯斯文文,疑似陶大師的,對喜歡拿手機拍照。不像一般客人那麼多事,但是問一些一般客人不會問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會選擇在南極村開民宿,有哪些藝家來捧過場……

難道說……

季微瀾想起,那位張先生在村里與不人都攀談過,還買零食請小孩子吃。當時只覺得是個好相的人,現在看來,卻更像是在別有用心地打探消息。

算算時間,料的日期恰好是張先生離開南極村的第二天。

季微瀾打開民宿平臺,將預訂時張先生留下的個人信息截圖備份。

用手機拍登記薄時,忽然頓住。

“黃皮是拍的是哪一頁?”

水魚嫂搖搖頭:“他拍了好幾頁,沒看見拍的什麼。我以為這個本子掛在門后,誰都能看不要……”

黃皮到底想做什麼?

季微瀾第一反應就是盜取客人的信息。

好在登記薄上只有姓名和電話,不涉及個人私信息。他頂多是打擾電話,可這對他又有什麼好

Advertisement

季微瀾想不明白,卻怎麼都不能放心:“有黃皮的手機號碼嗎?”

水魚嫂又搖搖頭。

稍后,季微瀾找到治保主任林撈牛。林撈牛倒是有黃皮的號碼,“那小子居然不接!”

他又打了幾個電話給黃皮的小弟們,連哄帶勸加恐嚇,才打聽到黃皮這段時間,一直在鄰村幫忙摘番蔞子,人也住在那邊。

“番蔞子?”

“就是你們北方人講的那什麼,菠蘿!”林撈牛說。

季微瀾知道,菠蘿是聆城的特產水果,有幾百年的種植歷史了。除了南極村這樣土質瘠薄的小漁村,附近八個鎮十幾個村都在大規模種植。

“春節過了,番蔞子就開始了。果農忙不過來,就需要臨時雇摘果工幫忙。每斤五分錢的勞務費,不怕辛苦的話,一天摘下來也能賺一兩百。”

林撈牛說著就有點慨:“真想不到,黃皮那小子居然肯去干這個。”

他告訴季微瀾,本地傳統是漁民看不上果農辛苦,果農看不上漁民危險。村里船隊編后,許多人寧可北上打工,也不會去鄰村摘番蔞子。所以摘果工大多是外地人,一個采摘季賺兩三萬塊錢再離開。

“很辛苦的喔,每天至要彎腰干十二個小時。我們漁民就不一樣咯,就算早出晚歸也很累,能吹海風心里就特別暢快!”

他推出托車要去找黃皮,季微瀾看著托車后座,咬咬:“撈牛叔,載我一起去。”

好在黃皮摘果的村子離南極村不遠,閉雙眼了十來分鐘就到了。

“喏,這就是菠蘿的海。”林撈牛指著黃綠織的田野說。

季微瀾一睜眼就被震住了。

了!

見過油菜花海,薰草海和千里雪國,萬畝林莽,但是“菠蘿的海”是不一樣的。不僅澤燦爛,而且自帶甜甜的果香。人走在小路上,就像掉進了菠蘿罐頭。

同時,也見識了林撈牛所說的辛苦。

田里的摘果工,頭戴草帽,脖搭巾,頂著大太忙碌著。菠蘿田里可不如海濱涼爽,季微瀾剛走了一小會兒,就熱得不行。

看見有的摘果工拿出水瓶,卻不為喝,而是將水淋在草帽上“人工降溫”。

又看見有人敲開玻璃小藥瓶,就那麼直接喝下去。

“葡萄糖注,不喝頂不住暴曬。”林撈牛說,還忍不住得瑟,“我們打魚的就不一樣了,拉一網,現剖個生蠔,爽!再煮個魚仔湯,鮮!”

季微瀾想起自己中暑的景,心中惟有對摘果工的欽佩:真是很辛苦,又很努力的一群人。干著如此高強度的高溫工作,他們臉上的笑容卻燦爛如,仿佛多摘一個果,多挑一趟擔,生活就會變得更好一點。

拿出手機,默默記錄下這片“菠蘿的海”和海中勤勞的影。

林撈牛打聽了一路,都說今天沒看到黃皮。到了摘果工住宿的工棚,有個中暑休息的大哥告訴他們:“黃皮剛才回來過,說有事請了一周假,還讓我幫他看好鋪位,別讓人他的東西。”

狹窄的簡易平房里,塞了六張高低床。黃皮的鋪位在最里面,下鋪靠著墻,床頭放了幾樣日用品,還有一個相框。

照片上的黃皮比現在年輕,看著也比現在正派,笑得并不流氓還有些局促。同他并肩而站的是個姑娘,皮有點黑,模樣好看。

“這就是當初和他拍拖的妹仔啦,兩個人本來好的。”林撈牛有點唏噓,“不是因為急著攢錢結婚,黃皮也不至于……那時候好多人都不信,炸珊瑚會犯法。”

“后來怎麼樣了?”季微瀾指著照片上的姑娘問。

“人是鄰村的,聽說早就嫁去外地了。”

這大概,就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季微瀾嘆息著,視線輕移,落到旁邊一個保溫杯上。

“咦?”手將杯子拿起。

“哎,那杯子可別!黃皮特別惜的。”工棚里的大叔喊起來,“說是朋友送的,平時寶貝得不行,都不借我們用。不過大熱天誰不喝涼水喝熱水啊?也就是他那麼怪。”

“朋友送的?”

季微瀾挲著保溫杯上“松鶴延年”的浮雕花紋。

沒記錯的話,陶大師有一個一模一樣的杯子。是前幾年書畫協會找廠商為老畫家們定制的。什麼純鈦金屬,雙層真空,據說保熱保冷還能抑菌,市面上一個杯子就要上千元。

陶大師呢,平時用它裝酒。然后告訴師母,保溫杯嘛,當然裝的是枸杞養生茶。

不過這次在南極村,老師沒帶杯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