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呢有意收攏我,庾家與何家都是太後的麾下,也不會攻訐謝家。”
謝策偏頭看向。
謝瀾安繼續道:“郗家主才疏志大,可惜他家的大事一貫由主郗符決定。我知那位爺,貌似倨傲,實則最會取舍慎斷,若非有十足把握,也不會當這個出頭鳥。”
想起上一世這位郗家主的所為,謝瀾安瞥睫笑笑,清茶口,齒含香:“剩下原家已服,衛家中庸,都不足為患。餘下一個朱氏,是江南本土的世族,自北方世族僑居江南以來權勢被,地位一落再落,想趁機扳倒謝家上位的,也只有這一氏了。可惜……”
謝策接口:“可惜太後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此時他終于明白了,那日謝瀾安口中說“有人請我出山”,所指竟是太後。
原來那個時候,已經遠慮到今日的局面。
但此事不能細想,一旦深究,就會和五叔祖逝世一樣,讓謝策覺瀾安變得有些陌生。
文良玉不通世務,雲裏霧裏地啜茶,“含靈,說太後有意收攏你……這是何意?”
謝瀾安微微一笑,今天下二分,南北隔江而治,明面上各有皇帝,實際真正治國定策的卻是兩位太後。
咱們這位庾太後,可是心高志廣得很吶。
“大概以為,‘謝含靈無哀家庇護無以保自,哀家無謝含靈效命無以利爪牙’,眼下,正等著我遞投名狀吧。”
這話聽得謝策和文良玉都悚然一驚。
忽有一道低醇綿遠的嗓音傳來:“原來我謝家出了一個帥才嗎?”
亭中三人俱是一頓。
謝瀾安聽見這道嗓音,握盞的指尖輕,遲遲轉頭。
只見一名著鶴紋袍戴遠游冠的中年人穿庭走來,麈尾在手,兩袖生風,高邁若仙。
“二叔……”下意識起。
這位風度卓絕的二叔,坐鎮著南朝重地荊州,勇謀不可謂,寬和亦不可謂淺。就是太追求名士風度,把五石散當飯來吃,以至于前世年方壯年,便發毒疽,死在任上。
若當時二叔還在,西府軍還在,楚氏小兒何敢暗生反骨一手遮天。
不過京城的風波應當才傳到荊州,二叔怎會這麽快就回來了?
回來的還不止謝逸夏一人。
在他邊,還有一位年齡相仿的鎧男人,悍野的面相不似南人,銅眼鷹鼻,紫臉膛,近九尺的長威風凜凜,令人仰視。
按理說謝瀾安記事之後,便沒見過他了。
然而前世死後,曾目睹此人趕來謝府,伏在母親的旁嚎啕大哭,戟指痛罵謝家老。
是嫡親的舅父,阮厚雄。
前世阮碧羅為了保守的份,很帶回娘家歸寧,即使阮家來人探,阮碧羅也從不讓娘家的嬸嫂抱,防人如防賊。
久而久之,阮氏寒心,兩家便斷了來往。
謝瀾安寄出的兩路飛鴿傳書,一封給文良玉,另一封便是寄去吳郡阮家的。
上輩人的錯不該再延續下去了,理應給脈相連的舅氏一個代。
在信上陳,過段時間會親自去吳郡拜見外祖母同舅父舅母,向他們當面請罪。
卻沒想到做小輩的還未起程,當長輩的先千裏奔波來見了。
謝瀾安上前的同時,一名綠年從謝逸夏後跳而出。這年長襕玉帶,腰佩香囊,一眼落在謝瀾安上,驚喜不已:
“阿兄,你真變子啦!”
謝逸夏的子,謝策的同胞小弟謝登,正值十四五歲貪玩年紀,一雙眼裏閃著興的。
阮厚雄側亦攜有一子,名伏鯨,生得儀表穩重,卻也在暗暗打量這位初次見面的表妹。
只覺氣格清疏似天人。
眼前四人,兩對父子,皆至親。謝瀾安掩住萬千思緒,才要張口,阮厚雄先已喚了聲:“阿囡。”
渾上下與這綿綿的昵稱不相幹的謝瀾安怔住。
沒人這麽過。
阮厚雄久久凝這煢煢亭立的小娘,眼裏湧現水,天生渾厚的嗓子放得極輕:“我是舅舅啊。”
他以為不認得他。
“不肖甥瀾安,見過舅父。”謝瀾安嚨發哽,聲抱手見禮。
擡眼細看舅父面容,再轉向謝逸夏時,眨去眼中水霧,神頃刻間平靜如初,“叔父、舅父,您二位何以一同上京?”
阮厚雄看在眼前,心突然生揪一樣地痛。
這孩子的禮儀舉止,如積石翠松一般規矩俊雅,他活了這麽些年,也沒見過哪個後生有這份氣派。
可是,要經歷什麽樣的打磨,才會將一個本應青春活潑的孩子,澆鑄這個模樣?
“叔父?”謝逸夏故作詫異地搖扇,“原來家主大人還認得我?此等大事,寧可去信吳地,也不知會我?”
“恁大聲!嚇著孩子了!”阮厚雄虎著張臉,“我是親娘舅,不與我說同誰說?”
謝瀾安眉頭一,恰好謝策和文良玉上前見禮,險些被這一嗓子震聾。
初見,他冷若冰霜,一掌將她扇飛:「再靠近本王,死」 後來她混熟了,地位升了,他織就羅網誘騙捕捉:「瀾兒,往後別指教了,本王全聽你指揮」 她是傻白甜?不,天才神偷是她,醫毒高手是她,頂級殺手、魔宮少主……全部都是她! 宗政寒很自豪,捧著自家小寶貝,睡覺用膳出行辦事上朝統統帶著,就連吃飯也要抱著。 眾人憤慨:寒王殿下,您和寒王妃是連體嬰兒嗎?寒王冷眼,「就娶了一個,怕丟了」
永安侯離世后,侯府日漸衰敗,紀夫人準備給自己的兩個女兒挑一個貴婿,來扶持侯府。沈暮朝年少有為,極有可能金榜題名,成為朝中新貴,精挑細選,沈暮朝就成了紀家“魚塘”里最適合的一尾。紀夫人打算把小女兒許配給沈暮朝,可陰差陽錯,這門親事落在了紀家大…
我是無情道中多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