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我的惡犬我的馬,我想咋耍就咋耍 第1卷 第188章 求援募兵,八方來援

《我的惡犬我的馬,我想咋耍就咋耍》 第1卷 第188章 求援募兵,八方來援

否則以正面對敵,即便是宗延黎又能比羅仁多撐幾時呢?

敵軍勢大,宗延黎從未想過正面與之對敵。

所行之策要如鷲食虎,分而食之。

宗延宏景與之話談兩句之后便各自回營歇下了,宗延黎端坐帳中,高飛林端著水盆,宗延黎這才得空洗臉上污,軍甲上的漬也一并清洗了去。

“將軍。”宗延黎剛剛清洗完臉上的臟污,抬眼便見聞年走了進來。

“馳風不愿讓人近,馬夫已與之周旋許久,因而是您的戰馬,馬夫不敢傷了……”聞年有些無奈,看向宗延黎道:“恐怕要您親去一趟,否則羅將軍的尸首難以棺。”

宗延黎一愣,隨即站起來跟著宗延黎去了馬廄。

馬廄空出了一片空地,馬夫走卒圍了好幾個,手里拿著繩索看起來是套了好幾次,結果都未能制服馳風,甚至還有幾個馬夫滾的滿是泥。

宗延黎見此目微頓,看著那黑的戰馬上幾痕,它與他們所有人一樣是戰士,如此勇武沖出重圍,而在馳風的背上馱著的,自然便是羅仁的尸

宗延黎眸略有幾分深沉,邁步朝著馳風走了過去,靠近之時聽到了它鼻息嘶鳴息,似乎到了它的疲憊和哀鳴。

馳風是羅仁馴出來的馬,當初被宗延黎搶來,那般錯得羅仁馴服。

本以為只是胡鬧之舉,誰能想到……

“他該回家了。”宗延黎邁步走上前,手輕又安似的拍了拍馳風的脖子,眼底似是含著幾分無奈和悲傷。

那戰馬的嘶鳴像是在不愿,又像是在難過,最后在踱步了兩圈之后,終于是低下了腦袋,竟是當著所有人的面臥跪在地,以如此姿態讓人能將羅仁的尸搬下去。

Advertisement

那些馬夫見此一幕都覺得震驚,雖然飼養戰馬諸多,也不乏見過些許有靈的馬,最多是更好馴化而已。

如馳風這等如此通人的還是從未見過。

宗延黎手將羅仁的尸搬了下來,旁邊兵卒這才上前來幫著抬走了。

馳風臥跪在地上就沒站起來,重的著氣顯然也是累了。

宗延黎讓人提來了水桶和草料,順手幫著馳風把馬背上的馬鞍卸下,又喚來了醫為馳風看傷,在這期間宗延黎并未離去,觀察了一下,見馳風再沒有沖撞傷人之舉。

這才放心離去,也讓其他人簡單理完都下去休息了。

次日。

仁的靈柩是親自蓋上的,高國兵馬無一活口,而今卻只有這一孤獨的靈柩回國,宗延黎沉良久,從旁邊拿來了一面軍旗,那是高國的軍旗,是羅仁所領之軍。

將那殘損的軍旗揚起,就這麼蓋在了羅仁的棺木之上。

“此生為將,不悔。”

“羅將軍,回家吧。”

宗延黎松開了扶著棺木的手,后退兩步拔出腰側長刀,漆黑的長刀拄地單膝跪下垂首沉聲道:“送英烈雄豪!雖未食同擔之糧,卻飲一江之水,你我亦為兄弟!”

宗延黎抬眼看著眼前棺木,眼底滿是堅毅剛烈之:“同仇敵愾,我勢必不會讓英雄之白流!”

“起柩——”

“送英烈,歸家——!!!”

在那烈之下,風吹起軍旗飛揚,眾多黑的旗幟之下,唯有那蓋在棺木上的暗黃的旗幟尤為醒目。

那是高國的旗幟,卻于婺國軍陣之中走出,本該是絕無可能發生的事,卻在此刻出現了,那遠遠站在高臺上的公孫璞和詹皓月等人,親眼見此一幕心底有著難言的悸,又或者是震撼。

他們目送著靈柩的遠去,再回首得見那站在全軍陣前,一黑甲著的宗延黎,那手持長刀的將軍手將青銅鐵面覆于臉上。

風吹背后的黑披掛,側首轉那如此無畏而堅毅之態,讓人心生容。

隨著宗延黎領軍而至,那晉國軍中自是也得了消息。

此時的翼天干正在聽于景輝言說宗延黎此人,早在翼天干還未領軍南下的時候,就已經大致了解到了宗延黎的事跡,言說此人天生巨力,年紀輕輕便已是立下了赫赫戰功。

隨著宗延黎攻下慶國之后更是名聲大噪,而今便是在北國也小有薄名。

但是有句話說的好,那些文人客最喜歡夸大其詞,未曾親自手試試那都只能信一半。

“將軍切勿輕視此人啊。”于景輝臉上滿是凝重,連鄔太師都敗于宗延黎手下,當初晉國險些兵敗滅國,這等恐怖之戰力于景輝實在是而生畏。

“哼。”翼天干抬了抬下說道:“早聽聞此人之名,如今既是得了機會,自當與之一戰以較高下!”

“宗延黎手中兵刃是一柄黑的長刀,名為狼闕。”狼闕刀自跟著宗延黎一同得名,如今在兵榜上也是排上了前五了,是不可多得的寶刀。

“休要多說了,今日便去陣。”翼天干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跟宗延黎手。

“將軍不可之過急。”于景輝連忙勸說道:“我軍為圍剿高國損耗兵力軍資不,此番宗延黎與之父同上陣,父子二人都不是什麼好惹的角。”

“依我之見,當先安頓兵力,整合軍陣再行攻勢。”

這翼天干雖是個急躁子,但是卻不是愚笨蠢人,對于景輝的話還是聽得進去。

遲早要手也不急這一兩天,且翼天干到底是北部來的,對南部氣候地勢都不悉,他作為領軍之將也懂得取長補短,故而對于景輝還算是尊重。

這邊宗延黎也沒閑著,既是斥候難以探得敵,那就派遣細作潛晉國城中,以此套取消息,為我軍爭取更大的作用空間。

不久之后,宗延飛翼押送糧草來援。

金秋時節這都是今年秋收的新麥,宗延宏圖舊傷在不能再奔赴前線戰局,便在后方為他們爭取軍資備齊,這新麥收來五送至戰場,三留作民用,兩充盈國庫囤糧以備不時之需。

敵軍勢大,宗延黎又一次廣發求賢將令,以募兵將為其所用。

自宗延黎領軍為將而來,多次戰役得諸君追隨,求援信一經送出響應者不計其數。

其中最先響應而來的便是雷吉亮,當初與慶國戰,雷吉亮親眼得見宗延黎的本事,早有追隨之心。

而今慶國已亡,城關改了商道,雷吉亮得聞宗延黎求援募兵,當下毫不猶豫領兵來援,只留下千余守城兵馬,雷綺亦是想要跟隨父親,但是卻被拒絕了。

“此去艱辛,面臨的敵軍可不是區區慶國,而是整個北部王師。”雷吉亮看著兒搖了搖頭道:“為父知道你有著一顆不輸于男子之心,但是……”

“為父只有你一個兒,萬不能讓你冒險。”雷吉亮看著雷綺說道:“安心替為父守著東冀城,守著你母親。”

雷綺眼中含淚,雖然有著滿心的壯志,卻在回首看向母親,看向城中百姓,這是自小長大的地方,說是百姓大多都是從小著的叔伯姊妹啊。

良久才點了點頭:“我知道了。”

雷吉亮沉重的拍了拍雷綺的肩膀說道:“若是為父此去未能歸來……”

“東冀城就給你了。”雷吉亮略微停頓片刻說道:“譚舟那小子追著你許久,若是日后不知夫婿所選何人,便贅家中,是個不錯的孩子。”

“父親……”雷綺一時不知是氣還是,怒瞪著雷吉亮。

“哈哈哈!走了!”雷吉亮翻上馬,雷綺上前一步急聲說道:“父親一切小心,平安歸來!替我問義兄好!”

雷吉亮應了一聲之后,調轉馬頭領兵朝著長洲去了。

同一時間那當初南康之戰,擁門關守將胡志勇;南臺守將宋志遠,亦是宗延黎第一個學生向安的叔叔,皆是紛紛響應號召領兵來援。

還有諸多如譚力銘、房昊蒼、田興朝、彭海等甚至宗延黎都不曾記住姓名的將領,皆是義無反顧領兵來援。

那遠在慶國腹地羅上關的守關之將沙昊乾,也同樣收到了宗延黎的求援令。

赤紅的求援令放置在桌案上,沙昊乾端坐在桌前,下首諸位部將皆是端坐在側,他凝著桌上的求援令良久,下首似有將領坐不住了,站起來道:“將軍,外敵當前我等當同仇敵愾,共外敵才是。”

“那宗延黎是個人,這才過了多久,當初許諾我等的糧草軍資送來了半數。”又有人接著說道:“當初慶國為君,我等何時有過這等優待?”

“將軍我愿前去。”

“我也愿!”

沙昊乾下首將領們紛紛開口,在親眼見到了婺國攻慶國之后,所行的善舉,禮待百姓等,他們怎麼可能不容呢?

沙昊乾許久不曾說話,過了好一會兒才轉頭看向周滄道:“先生覺得該不該去。”

周滄淺淺一笑,對著沙昊乾拜道:“將軍早有去意,何故多此一問?”

沙昊乾一頓,隨即驟然發笑,抬手拍在了那求援令上,萬分豪氣站起來道:“那宗延黎得名,如今也該到我等揚名!去!”

下首諸位將領紛紛起響應,當下便整合兵力準備出兵。

另一邊的高國,羅仁的靈柩送了高國境,高國皇帝為此悲痛萬分,羅仁為高國為戰多年,痛失這等大將怎能不心痛?

而宗延黎這等尊敬之舉,更是讓高國皇帝大為,得聞此番宗延黎要驅逐外敵,高國皇帝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只是當下高國損失慘重,竟是調不出太多兵馬。

最后那高國領軍來援之人抵達的時候,倒是讓宗延黎很是意外。

“見過宗延將軍。”那高國來援之人不是別人,正是敦口城守關之將,汪義。

“別來無恙啊。”宗延黎眼底有幾分笑意,走上前扶起了汪義,與之對視的時候汪義也是覺得有些忍俊不

當初高貴妃自敦口城出嫁婺國,便是汪義圍剿宗延黎等眾,這一別竟是有十年了啊……

宗延黎將汪義領帳中,汪義又是對著宗延黎一拜道:“多謝將軍為我軍主帥收殮尸骨。”

宗延黎手扶著他道:“無需客氣,如今你我同帳為將,便是兄弟。”

“坐。”宗延黎請汪義座之后,這才問起近況。

當初為敵的兩人大約也沒想到,有朝一日會這樣坐在一起為友吧?

隨著各地來援的兵馬日漸增多,宗延黎也愈發忙碌了起來,與宗延宏景雖為父子卻沒多時間說說話,面就是安排部署兵力,連多余的時間都空不出來。

等到沙昊乾領兵而至的時候,宗延黎是真心歡喜。

“宗延將軍,許久不見。”沙昊乾對著宗延黎拱了拱手,話語還算是客氣。

“哈哈哈!沙將軍能來可真是我歡喜。”宗延黎哈哈笑著迎了上去,與之握雙手肩膀。

“我來的路上遇到了一人,說是來投奔你的。”沙昊乾揚一笑,隨即側讓開,自沙昊乾后走出了一人,穿著破舊的短衫,滿臉的塵土看著甚是狼狽。

出的一雙眼明亮而堅毅,大步走上前來在宗延黎面前跪下道:“小人桑才杰,見過將軍!”

宗延黎目驚喜,看著桑才杰半晌才手扶起他,萬分驚訝道:“竟是你?”

當初慶國之戰,桑才杰作為起義軍領袖,為攻陷慶國最后一道關隘起到了極大作用,宗延黎惜才心切,卻未能留下他。

原以為桑才杰當初拒之,便不會有后文了。

但是宗延黎萬萬沒想到,時隔一年之久,桑才杰竟遵從當初之言,靠著這雙腳走出了家門,如此義無反顧投宗延黎而來。

“將軍,當初小人曾言,若親眼得見新君治下,百姓糧有所獲,得見新生,不遠萬里亦投奔將軍而來。”

“今如愿得見新生,當遵從諾言。”

“如若將軍不棄,小人愿以此之軀,任憑將軍驅使!”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