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我的惡犬我的馬,我想咋耍就咋耍 第1卷 第122章 守一城以捍天下

《我的惡犬我的馬,我想咋耍就咋耍》 第1卷 第122章 守一城以捍天下

邵偉毅當著全軍將士面責其不忠不義,如此狠厲斬首示眾,也為表明自己心態,穩定了軍心。

宗延黎見此一幕心下喟嘆,果真是有什麼老師便教出怎樣的學生,到如此地步邵偉毅還不肯降,那自是唯有強攻之法,沒想到邵偉毅守城竟是打的如此漂亮。

如此固守之下,整整八十多天。

城中徹底絕糧,邵偉毅最后一次打開第三個錦囊。

上書:用兵未嘗依古法,戰壕設伏,取糧于敵,守中有攻,以攻代守;固必定來援!

邵偉毅目驟然落在了來援那一句話上,霎時只覺得頭腦猛然清醒了過來,似是瞬間如有神助,一種名為希的東西自這錦囊之中流出,邵偉毅神大震驟然笑了起來,甚至笑出淚來。

,固

乃是與慶國的守關之,兵力約莫萬余,固守將馮瑛瑞算得上是邵偉毅半個師兄,時曾鄔建犴啟蒙之恩。

邵偉毅捧著鄔建犴留下的最后一計又哭又笑,終于好像看到了活下去的希

他視若珍寶的捧著錦囊,再一次重振兵馬按照錦囊之中的計策行事。

晉軍已被困如此之久,眼看著馬上就是摘取果實的大好時機,婺軍上下都已經準備慶功了,卻萬萬不曾想到,這瀕死的兔子還能咬你一口,糧車被劫的消息送來之時,饒是公孫璞等人都料想不到。

“真是奇策……”公孫璞與裴良二人復盤了一下自東隴被困以來,邵偉毅屢出奇兵之策,越看越覺得這行事作風甚是悉。

“若非親眼得見大將軍斬了鄔建犴之首,璞都要以為,那東隴城中領軍之人還是鄔建犴了。”公孫璞甚是贊嘆般說道。

“這邵偉毅到底是鄔建犴的學生。”裴良亦是跟著點頭道:“如今晉軍奪糧而去,萬不能給其息的時間。”

Advertisement

當下宗延黎便領軍再度攻城,不想晉軍在這個節骨眼上還能于戰壕設伏,險些婺軍吃了個大虧。

宗延黎不退再戰,接連三日連續攻城,晉軍死守不出,生生接下了婺軍這般攻城都未城破。

宗延黎于東隴城外與晉軍周旋如此之久,已是八月尚未破城不說,婺軍大大小小的虧吃了不,每一次宗延黎都覺得晉軍已無戰力的時候,邵偉毅總能出其不意。

以至于皇帝問責,認定宗延黎玩忽職守,功大而驕這才致使領軍失職,殊不知驕兵必敗。

宗延黎此問責并未氣怒,反而點全軍將士于校場之上誦讀皇上訓誡,以此點醒帳下兵卒。

確如皇帝之言,宗延黎自領兵以來幾乎從無敗績,帳下兵卒一路殺上來過關斬將,如今在這區區一個東隴城,被一個茍延殘之師耗了數月之久。

這何嘗不是一種警醒呢?

或許那邵偉毅確實有用兵之能,有出奇制勝的本領,但是宗延黎還是要以此磨刀,帳下兵卒記住,任何時刻都不可有半分疏忽驕縱。

九月初,東隴城晉軍可應戰之數已不足四百人,守城將士因與傷病無法作戰。

東隴城破,邵偉毅被俘之時已是枯瘦如柴,宗延黎甚至都無法辨認其面貌,得見那散落在側的箭竟是蒿子削做箭,氈披為甲。

見此一幕饒是宗延黎亦為之容,這偌大的東隴城加上城中百姓足有四萬多人,而今破城而卻只余四五百活人,宛若一座孤城。

“東隴已破,晉國將亡,邵將軍還不愿降嗎?”俘兵營中,宗延黎再度勸降,如此忠烈義勇之將,便是亦為之惋惜。

“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邵偉毅拒不降。

宗延黎不折辱這等忠義之師,遂將其及部將十八人,斬于軍前。

東隴城破不過三日,固援軍領軍而至,那領軍之人赫然便是馮瑛瑞,宗延黎率軍與之再度戰,也就在宗延黎與晉國戰到最熱烈的時候,眼看宗延黎便要破城直攻晉國皇城了。

卻聞噩耗傳來,慶國借道晉國從東面后方突襲圓石關。

“盟約初定,慶國竟毀約兵!?”宗延黎得此消息驚怒加。

“大將軍有令,請將軍速速回援!”宗延黎心涼了半截,二伯守關在前,連董昊強都來跟著來攻晉了,如今圓石關如何抵擋得住慶國突襲,恐怕是兇多吉

這才剛剛打下的東隴不得不丟下,若非邵偉毅等一眾晉軍固守的實在是太久了,又怎會有這般局面。

守一城以捍天下。

或許對于邵偉毅而言他守的不僅僅是一座城,而是守衛了晉國不滅!

宗延黎萬分焦灼之下,只得舍棄東隴轉道回援圓石關,應對慶國之軍,而后方才得知此番慶國傾盡全國之力,慶帝駕親征,領兵強攻而至!

原來在邵偉毅領軍與婺軍糾纏之時,另一邊晉帝早已與慶國求援,愿借道慶國以求得慶國出兵!

慶國此舉,無異于圍魏救趙。

但是令人扼腕之卻在于,邵偉毅死守了如此之久卻在破城三日之后援軍到來,婺軍占下東隴不過十日便調轉兵馬棄城而去,那數萬將士以忠烈之軀守的城池啊。

如何能不讓人無限惋惜啊?

鄔太師三計托孤令晉國得以躲過滅國之危,邵將軍死守孤城為晉國爭取了無限可能,馮瑛瑞跑死四匹戰馬為救恩師來援,最后重新奪回東隴城,卻也只見滿地白骨。

晉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慶帝于戰前斬張晏之頭顱,言說君之言,與婺國簽立不平等條約,不作數!”回援路上,停軍休息之際,宗延黎也徹底將這慶國近來向弄明白了。

“慶帝此舉,無異于自取滅亡!”公孫璞搖頭嘆息,這嘆息不知是為了慶國還是為了張晏。

若慶國皇帝聽張晏之言,割地熄戰之后養兵筑國,養蓄銳待他國戰至疲再行攻城掠地方為上策,軍需糧草不齊,國力不濟,卻急于鏖戰,一旦戰敗,國將不再啊!

如晉國這等,即便是痛失雄獅將帥,然只需保存國力,一切皆有可能,誰又說不會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呢?

而慶國這般舉一國之兵力而來,帝王親征而至,實在非是上策。

公孫璞更為張晏這等謀臣而嘆息,用盡辦法挽國救民,最后落得這般下場,實在令人可嘆。

“但愿圓石關無恙。”宗延黎心中其實不太抱有希

果然。

宗延黎一路馳援而至,圓石關已被破,壽西郡淪為敵軍大營駐地,宗延宏圖沒料到會在壽西郡遭敵軍突襲,甚至都沒想固守圓石關的況下,那慶國敵軍好像先一步得知我軍布防和撤軍之路。

早已經埋伏在,幸得東冀城守軍雷吉亮帶兵來援,才堪堪將宗延宏圖從敵軍手中救出。

饒是如此宗延宏圖也是負重傷,中數箭岌岌可危,圓石關守軍幾乎全軍覆沒。

宗延黎領軍而至,一路從圓石關往壽西郡追去,正好遇上了慶國敵軍便與之戰,愣是追著敵軍敗退回營,這才趕至東冀城。

“末將雷吉亮,參見平西大將軍!”那東冀城守軍形魁梧,后背負著一柄戰斧,見宗延黎領兵來援可謂是大大松了一口氣,若不是宗延黎來援及時,那慶國便要攻東冀了!

東冀、臨西和南臺三城,無論是哪一城破了對婺國而言都是毀滅的打擊。

宗延黎眼底滿是,沒日沒夜的趕至此,這才剛到又打了一場,如今宗延黎這帳下兵卒真是全靠毅力還站著,待城解散之后,所有兵卒幾乎是癱倒昏睡一片。

因為不曾得到將令,便是昏睡的將士們也不曾甲,各個抱著武閉眼就睡,一旦有任何靜即刻睜眼起手中刀劍。

如此嚴律之師任誰見了都萬分驚嘆。

此時的宗延黎卻無半分休息之意,直奔宗延宏圖房前,自雷吉亮口中得知,他帶兵趕至的時候,宗延宏圖已是瀕死之態,全靠一口氣吊著拖回來的,邊親兵無一例外全部戰死。

“此為撤軍之路,明威將軍于此地遇伏實為不該!”就是傻子都能發現這事的古怪之

“軍中有細。”宗延黎比雷吉亮直白的多,雙目染著紅,咽下了意道:“雷將軍怎會前去支援?”

“圓石關城破之后末將便知昌郡危矣,故而不待求援令,先一步點兵要去昌郡。”雷吉亮會有這等舉還有一個原因,當初慶國第一次攻城的時候,秦家軍尚且在前駐守,求援三城只有東冀城的雷吉亮沒來。

那時人人都說雷吉亮不來,是因為與秦無究不和,故意不來。

便是宗延黎帳下也有兵卒議論,是宗延黎為其正言。

而后秦家卷黨爭,宗延黎逆流而上一力為秦家求

雷吉亮今日有此毅然援助之舉,可以完完全全說是為宗延黎信義魅力所折服,他相信宗延黎,相信宗延氏,更愿意對宗延宏圖施以援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