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女扮男裝后皇帝卻彎了/苟官 第105頁

《女扮男裝后皇帝卻彎了/苟官》 第105頁

“我是支持皇兄的。”李和道,“所謂王公貴族,看著多麼顯赫,卻很多時候常不由己。不知多夫妻乃政治聯姻,一生都是權利的犧牲者。皇兄在這點上給予嘉寧最大的自由,嘉寧是幸運的。”

的確幸運。

種蘇在市井長大,莫說王族世家,就是普通百姓,亦多姻親乃不由己,各種權衡利弊。

所幸這幾年大康國力慢慢恢復,百姓生活漸好,子地位也隨之漸漸有所提高,在婚事與命運上有了相對多些的選擇。

李和沒有明說,只用政治聯姻幾字一筆帶過,種蘇卻不免想到,這是否是李妄堅持的本原因。

李妄之雙親,即先帝先后,便是典型的政治聯姻。

先后乃王家之,嫁與先帝后,先帝雖有其他后宮嬪妃,卻再無其他子嗣,直到幾年后李琬之母意外生下與二皇子,自始至終天子儲君唯有先后所生的李妄。

然而李妄的繼位之路卻非一帆風順。

在李妄十二歲那年,突發變故。

據傳,太子十二歲生辰宮宴上,先帝不知何故然大怒,竟要廢太子,盛怒之下仿若失智,竟要舉劍格殺,王氏一族為保太子,只得與先帝對抗,在這場變故中,王氏家族元氣大傷,而先帝中箭,后傷重不治亡。

Advertisement

未過多久,先后亦郁郁而終。

這場變故被稱為宮宴政變,民間眾說紛紜。

有人說李妄即將十三歲,大康男子十五可親,事實上十三歲便可定親,可科舉,意味著人,王家為大康立國以來的四大士族之首,又乃國戚,野心,迫切想要攬權,意圖迫先帝禪位,提前扶持太子上位。

亦有人說,先帝早有扳倒王家,肅清士族之心,宮宴政變實乃早蓄意謀之,不過王家亦有準備,先帝最終失算落敗而已。

還有一說,此政變其實是太子所為,挑起先帝與王家爭端,太子李妄坐收漁翁之利,得以提前登基。

更有傳言,先帝乃被太子親手一箭傷,繼而先后也隨之而逝,故而有李妄弒父殺母之說。

還有一說……

記載只有當日形,政變結局,寥寥數語,其背后,彎彎繞繞,幾經修改,真相究竟如何,唯有當事人清楚。

民間眾多揣測,卻無人敢妄下定論。

而關于先帝先后兩人關系,亦隨之流出無數版本,有說他們雖家族紛爭,相互傾軋,兩人卻伉儷深,先帝唯有太子一子便是證明。

有說他們毫無,貌合神離,以各自家族利益為先。更有說他們相互厭惡,卻不得不誕下皇嗣。

更有傳,先帝其實還有一子,養在宮外,后被發現,才有那場宮變……

種蘇聽過許多版本,其中真假無人能辨,如今雖在京城,在皇宮,這種事卻也不能隨便打聽。

然而看如今的朝廷派系,看李妄對王家對王道濟這位母舅的態度,便不難猜測,先帝先后確為政治聯姻,即便不到水深火熱相看兩厭的地步,也一定絕非伉儷深。

外人只能看到表面,為太子的李妄,親眼旁觀了先帝先后的恩怨糾葛,見證了兩人間的真實,大抵方對政治聯姻敬而遠之……或許深惡痛絕,因而才絕不允許自己的妹妹重蹈覆轍,也走上這樣一條道路。

當然,自由選擇的婚事最終也不一定百分百幸福圓滿,但至遵從了自己的心。

李妄是不是也正因如此,而遲遲未娶?

種蘇忽然思緒短暫岔開。

或許李妄也在等待,等待一個不關任何利益,僅是純粹心之所喜,兩相悅之人。

“……征得嘉寧同意后,宮中舉辦了幾次詩會宮宴……”李和還在繼續,聲音拉回種蘇的思緒。

“哦?” 種蘇直覺不是什麼尋常的詩會宮宴。

果不其然,說是詩會宮宴,不過是借著作詩賞花之故,間接讓李琬挑選駙馬而已。

參會的人當然也心知肚明。他們基本都是京中世家子弟,均裝扮的儀表堂堂,來到宮中李琬面前。

只可惜,李琬并未挑中。

后來一些年輕朝臣也會被特許,可進殿游園賞湖。

種蘇聽到這里,不嘆,心道李妄還懂。畢竟詩會宮宴之類的,意圖太過明顯,氛圍必然刻意。而宮中不其然的單獨偶遇,則更富意趣。孩兒大多更喜歡后者。

當然,也不是隨便什麼歪瓜裂棗都能進,品和安全都是有所保證的。

只可惜,李琬仍未選中任何人。

這事兒倒也不急,李琬年紀并不大,又是公主,晚個幾年也無妨。

“實在不行,到時直接開個公主招親大會,匯集天下青年才俊,還怕選不出來個駙馬麼。”李和說道。

種蘇:……

……也不是不行,這事史上不是沒有過,更有養面首養男寵的,相較而言,公主招親也算不得什麼了。

畢竟比起這些,皇帝與公主兩人的婚事皆遲遲未定,才更令人著急。

也因此,外臣出庭,于禮上不合,然而在某些階段,于理卻可容。

“所以景明不必擔心,不會有人彈劾你私見公主。”

種蘇拱手,表示知道了。

“嘉寧沒什麼親近的人,我勉強算一個。我希能開心些,也曾想帶出去玩,卻不愿意。”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