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苗疆少年是黑蓮花 第144頁

《苗疆少年是黑蓮花》 第144頁

竹管弦聲偶爾從長安城的樓閣傳出, 飄向大街, 而行人絡繹不絕, 有些服飾各異,容貌差別甚大, 是來自各國的商販。

越過護城河, 進長安的賀歲安看到的便是如此景象。

很昌盛。

比以前去過的任何地方都要繁榮, 看著長安, 又想起殍載道的衛城,不知衛城如何了。

可能是因為衛城是賀歲安失憶后見到的第一個地方,所以給留下的印象頗深, 有時習慣用其他地方與那座衛城來對比。

抱著包袱走過長安大街。

長安有不外族人, 穿著打扮也別一格,祁不硯的一靛青衫與銀飾混在其中變得不是那麼的顯眼了,但臉還是很奪目。

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會對人的容貌有一定的關注度。

大周朝亦是。

模樣不端正、有缺陷之人, 無法朝為

歷屆的狀元、探花、榜眼,除了要有實力, 還要模樣出挑,因為當后, 興許要面對外國使者,面便是大周朝的面。

為狀元郎的謝溫嶠的姿容就數一數二, 曾一度被長安百姓稱為大周朝最俊俏的狀元郎。

Advertisement

祁不硯是不一樣的好看。

父親是大周人,母親是苗疆天水寨人,他的長相融合了二者的優點,五較正統的大周人來說更深邃,皮冷白,材勁瘦。

賀歲安牽住祁不硯的手穿過人群,想去買兩張胡餅。

從昨夜到現在沒吃過東西。

他們離開青州紅葉村后,花了兩個月方到長安,路途遙遠,賀歲安每天趕路趕到沒心思看別的,來到長安,興致一下子起來了。

新鮮出爐的胡餅冒著香氣。

老板聽他們要兩張,麻利地用木夾子去夾胡餅。

胡餅攤鋪旁邊是一家手搟面鋪子,手搟面鋪子前方擺有幾張桌椅,供客人落座用食,此刻坐滿了人,生意好得很,快忙不過來。

賀歲安聞著手搟面香,肚子了幾聲,恰好有兩名客人走了,手搟面鋪子空張桌子出來,走去那張桌子,朝祁不硯招手。

“過來。”

祁不硯在對面坐下。

他們向賣手搟面的老板要兩碗手搟面,賀歲安滿足地等待著。

賣胡餅的老板顯然是遇到過既想吃胡餅,又想吃隔壁手搟面的客人,用紙包好兩張胡餅,送到他們那一桌:“胡餅來嘍。”

雙手接過:“謝謝。”

賣胡餅的老板看了眼他們拎著的包袱,見現在沒人來買胡餅,沒立刻回攤位,熱問:“兩位是剛到長安?還是要離開長安?”

賀歲安扯下一塊胡餅:“我們今天剛到長安。”

其實賣胡餅的老板做了那麼多年的生意,見過的人很多,大概能猜出對方是來長安,還是離開長安,只是順口問一句罷了。

賣胡餅的老板無聊得很,還想跟他們拉幾句家常,卻被要買胡餅的客人了回去。

他們的手搟面也上來了。

賀歲安大快朵頤。

祁不硯吃一口撕下來的胡餅,再吃一口手搟面,吃得慢條斯理,看不出是喜歡吃,還是不喜歡吃。

按他們二人的吃飯速度,他應該是那個吃得慢的,但每次幾乎都是賀歲安吃最后,吃得多,就算速度比他快,時間也長。

賀歲安左邊的桌子坐的是幾名進京趕考的考生。

他們已經在長安待了一月有余,對長安最近發生的事還算了如指掌,此刻聊的是大周要和南涼國聯姻之事。

當今圣上只有一位皇后,后宮并無其他妃嬪,膝下有二子,無;在五年前,皇帝從宗室里過繼了一個兒,特封為落公主。

要嫁去南涼國的,便是這位琴棋書畫樣樣通的落公主。

與他國聯姻,自古有之。

令人津津樂道的是落公主與朝中大臣謝溫嶠的風月之事。

當年,落公主年紀尚,未過繼到皇帝、皇后膝下,相看中剛考中狀元的謝溫嶠,展開了一系列的追求,長安城無人不知。

可謝溫嶠嚴詞拒絕了,落公主卻越挫越勇,追了他兩年。

后面發生了何事。

他們這些人就不得而知了。

只知道揚言非謝溫嶠不嫁的落公主從此變得安分,在家中學習琴棋書畫,不再拋頭面。

長安城的百姓漸漸淡忘此事,最近因落公主要與南涼國聯姻一事,又被人提起,畢竟如今居高位的謝溫嶠也頗為引人關注。

有人猜測謝溫嶠快三十歲了還沒家的原因是喜歡落公主。

不過這個可能很低。

從前,落公主追得他到跑,鬧得滿城風雨,也不見他心,怎麼可能是為了而不家。

又有人說,謝溫嶠無心之事,一心系朝廷。

長安百姓對此眾說紛紜。

賀歲安本對其他人的八卦沒太多的探究之心,可他們旁桌說話的聲音不大不小,恰好能準確地傳耳中,不可避免聽了進去。

主要是見過謝溫嶠幾次,聽到他們提到他的名字時,會不由自主地去思索他們說的話,然后同腦海里浮現的謝溫嶠對上。

他們口中的謝溫嶠,倒是和賀歲安見過的謝溫嶠形象相符。

不是說他這種格不好。

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就是給人覺很有距離,做事大公無私,是難得一遇的好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