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3526章 真假輕重

《詭三國》 第3526章 真假輕重

;

  第3525章 真假輕重  更多小說容請訪問🅢🅣🅞5️⃣5️⃣.🅒🅞🅜

  從可能兩面敵,變了當下可能是被三面圍攻,曹仁頓時覺得自己的CPU都快燒了!

  『那些江東小兒呢?!』

  曹仁吼道。

  前幾天還有曹軍斥候回報,說是江東在江陵水寨之中有駐留兵馬。

  結果怎麼才沒幾天就沒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曹仁疏忽,他也沒想到在許縣之中的那些傢伙的作惹怒了『老實人』魯肅。

  魯肅的『老實人』形象只是他的人設,用來欺騙一些無知之人的,實際上能當到東吳頂尖謀臣的位置,絕對不可能是老實人。

  魯肅在被坑了一回之後,到了江陵準備回江東的時候,便是下令讓江陵的水軍全部悄然撤離!;

  畢竟魯肅知道,如果被坑了一次之後不能回敬一二,那麼下一次這些山東人就會再坑第二次!

  只有傻子才會相信以德報怨,而真正的儒家真傳,是以,以牙還牙!

  當然,以,並不是魯莽的無能狂怒當場跳腳,就像是魯肅沒有在許縣發作,灰頭土臉的逃跑,直至回到了江陵大營才給予山東回敬。

  於是魯肅這一招,就相當致命了……

  曹仁原本以為,江東軍別的不,但是替江陵擋一擋川蜀水軍,或者說稍微拖延一下,應該還是可以的,等他北面將驃騎軍擊退,就可以騰出手來再幫助江東擊退川蜀的水軍了。

  這樣就是兩全其,之前也得到了江東的初步認可,基本同意,但是誰能想到江東忽然就反悔了!

  這確實很江東。;

  曹仁大怒,可是毫無辦法,他只能派人,將防守荊州側翼的曹真急招了回來。

Advertisement

  曹真得到了消息,也是大驚,便是換馬不換人,只是領著幾名護衛,便是急奔回了襄,見到了曹仁。

  曹仁見到曹真的時候,曹真一的塵土,都還在發抖。

  『子丹,坐,先歇口氣。來人,速去準備些吃食來!』

  曹仁也知道曹真辛苦,但是現在的局勢容不得半點的鬆懈。

  不僅是對於曹真如此,曹仁自己也是一樣,他自從得到了最新戰場信息之後,便是在地圖之前,日夜思考謀劃,到了現在才有一點思路……

  曹真接過了護衛遞送來的面巾,胡了一下,再接了一碗漿水,咕嘟嘟喝完,才算是稍微緩過來一點,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江東賊又是背盟!著實可惡!』;

  其實江東的背叛,簡直就是傳統藝能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吳國,越國這些相對偏南一些的國家,隨意撕毀盟約,追逐一時利益常有發生,就算是到了三國之後,東吳稱帝了,也依舊還有部叛,甚至是孫氏宗室的叛……

  曹仁已經從最初的憤怒當中冷靜下來,『子丹,如果讓你到江陵抵川蜀水軍,你能堅持多久?』

  曹真其實回來的時候,心中也略有計較,不過真的聽到了曹仁如此安排,心中也還是咯噔了一下,『將軍,若是我到了江陵,房陵之……』

  『讓蔡德珪去。』曹仁回應道,『某舉薦蔡德珪之子為襄丞。』

  一般來說,士族子弟初步登上場的時候,大概率都是從百石的佐吏做起的。有的人甚至連百石都沒有,只是領著主給予的私人補,而像是某個郡縣的縣丞這種起步就是兩百石的職位,一般都是要歷練數年之後,才有可能有資格去爭取一下。;

  所以曹仁給予蔡瑁之子這個職位,自然一方面是要收買人心,讓蔡瑁賣命,另外一方面也是將蔡瑁之子放到眼皮下面,以防備蔡瑁叛變。

  曹真也明白曹仁此舉的意思,所以他並沒有對於蔡瑁之子能不能勝任襄丞一職做出什麼評斷,而是又問道,『李曼若是攻房陵,蔡德珪……怕是守不住。』

  倒不是曹真覺得老蔡無能,而是房陵的守兵真不怎麼樣,而且現在又要防守襄和江陵兩,荊州的曹軍顯然就不夠用了,也不可能給蔡瑁很多兵卒,那就本末倒置了。

  曹仁點了點頭,『所以必須要讓李曼走鄖關!』

  曹真起,活了一下長途跋涉而來有些麻痹的腳,也站到了地圖之前。

  曹仁用手指著地圖,『我們要將李曼引過來!』

  『引到鄖關?』曹真問道。;

  曹仁點了點頭,『子丹,如果我們主進攻李曼此路呢?』

  『是真攻還是假攻?』曹真問道。

  曹仁說道:『真真假假。』

  曹真目,『將軍,你的意思是……』

  曹仁依舊盯著地圖,用手指在地圖上著,『到這裡,是真打……』

  然後又是點了點,『這裡,就是假打了……』

  曹仁目轉向了曹真,『直至丹江口……子丹,至在結束丹江口之戰前,你必須守住江陵!』

  曹真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沉聲說道:『將軍!某定與江陵共存亡!』

  曹仁出手,在曹真肩膀上拍了拍。

  夕落下,將襄廳堂照耀得一片殷紅,仿佛是浸染一般。;

  ……

  ……

  站在大江岸邊高的曹軍斥候,看著在大江之中慢慢而來的川蜀水軍船隊,不由得目瞪口呆。

  這些旱鴨子,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

  在遠大江水面上,三艘樓船品字形,在船隊當中最為顯眼。

  樓船船隻上,三戰旗迎風飄揚。

  在樓船的前方,是小一號的鬥艦。

  樓船的後面,則是裝載了輜重的運輸船……

  在運輸船上,依稀能看到是一些壯的木料,堆積的械。

  『那些是什麼?』曹軍斥候瞪圓了眼,『這驃騎水軍,連攻城械的木料都隨船帶著麼?!這……這是瘋了麼?!』

  攻城,當然需要攻城械,也就需要大量的木料。攻城械太小了,威力有限,大了,攜帶又不方便,所以通常都是臨時製作,撤退的時候就毀掉,不會有人帶著這些攻城械行軍。;

  攻城之前,都要花上幾天時間來打造這些械,否則,談不上攻城。用最簡單的雲梯附城,只有在極況下才會採用。

  一般來說,這些攻城械所需的木料,都是臨戰的時候,再派人去砍伐採集的,這樣就不用在運輸上消耗太多的人力力,以及節省運輸的時間,但是這是陸地上的慣例!

  水面上的運輸,比起陸地用畜力人力,要更加的便捷!

  只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船隻就可以運輸任何東西!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曹軍探查到了川蜀水軍進兵,還以為他們還有一點時間,畢竟不管怎麼說,江陵城都是建造在陸地上的,川蜀水軍不可能直接開著船衝進江陵城,可是當現在曹軍斥候見到了在大江之中的川蜀水軍船隊,尤其是在船隊之中那些運輸的木料和械的時候,才意識到江陵危險了!

  有這些木料和械,川蜀軍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修建陸地上的營地,也可以迅速的展開對於江陵城的進攻!;

  『快!』曹軍斥候急急從山頂上往下跑,『快去回稟將軍!』

  曹軍斥候顯然是有些慌,所以靜有些大,被在樓船上眺的川蜀軍兵卒發現了,旋即上報給了徐晃。

  徐晃聞訊,到了樓船前甲板上,舉起瞭遠鏡看著遠山之

  遠鏡的鏡片雖然已經是儘可能的打磨,但是畢竟和後世那種工業化產品有些差距,導致像就像是蒙上了一層的薄紗,並且還伴隨著有點扭曲,看久了頭會暈。

  可即便是如此,遠鏡依舊是當下將領不可多得的寶貝。徐晃每一次使用都會很小心,用過之後都會很小心的收好……

  嗯,怎麼有些怪怪的?

  即便是發現了曹軍斥候的靜,徐晃也沒派人去岸邊山頭追殺曹軍的小隊,那樣做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船隊不管是要啟航還是要停泊,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而派遣一個鬥艦去清剿追殺曹軍小隊也是得不償失。;

  得失,或許就是徐晃在這一段時間指揮水軍作戰的心得會了。

  和陸地作戰的『許』,『大概』,『數百』,『近千』等等含糊概念不同,在水面上作戰,必須確到了個位數!

  樓船三艘,就是三艘,不可能用『許』來替代,一艘都會使得戰鬥力發生極大的變化,所以每一場水面上的戰鬥,都必須確到了每一艘的控制,指揮,調配,而不能像是在陸地上作戰,以控制指揮較大的陣列和隊形為主,大概就行了。

  細化的指揮,也帶來了更為細緻的分工。

  以前徐晃是不太管後援資的,他覺得自己只需要做好前線作戰就可以了,後營給文小吏去安排,一般況下他懶得過問。但是經過了水面作戰之後,他便是學會了必須要打有資儲備的仗。

  或者說,儘可能的去打有『儲備』的戰鬥。;

  這個『儲備』,或許是儲備的船隻,也許是儲備的兵卒,也或許是儲備的修補木料,備用械等等。反正只有充裕的後續『儲備』,在作戰的時候才能將戰鬥力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這一點,其實是徐晃從諸葛亮的上學來的……

  如果不是諸葛亮在出征之前,就要求在後方的黃權組織氐人賨人等等在山之中砍伐運輸儲備木料,那麼徐晃等人就必須眼的等著後方慢悠悠的砍木頭送木頭,然後徐晃等人還要再等木頭送到了才能修理船隻。

  如果沒有諸葛亮提前安排,川蜀水軍再度進軍的速度,絕對要慢很多!

  所以,所謂的『戰必備』,不僅僅是備著出戰的這一波,還必須考慮出戰後的後續準備。一個良好的軍事統帥,也不僅僅只關注戰場的一線。

  諸葛亮也得到了發現曹軍斥候的消息,從樓船的尾部到了前甲板。曹軍斥候出現的時候,諸葛亮正在樓船後部,帶著幾名工匠,測量繪製長江水文況。;

  對於諸葛亮這樣的人來說,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學習長。

  就像是尋常人坐船跟隨大軍而進,有的人可能會選擇在船艙睡覺,但是諸葛亮卻會選擇帶著工匠將沿途的地理環境,水文變化都測繪下來,甚至還用勾定理去測量水深,利用日晷來確定地理方位……

  這些資料,諸葛亮不確定什麼時候能用上,但是他絕對不願意想要用的時候卻找不到。

  從川蜀到江陵,最難的問題,並不是這些資料的短缺,而是漫長的補給線。

  如此長距離的,大規模的,調集兵卒糧草,一旦出現什麼問題,無疑就帶來極大的風險。

  徐晃見到了諸葛亮,便是指著曹軍斥候出現的地點,告訴諸葛亮從這裡開始,就進了曹軍的警戒範圍……

  諸葛亮點了點頭,掏出了隨攜帶的地圖,並且在地圖上做了標識。;

  徐晃諸葛亮他們現在只是沿著水路而進,並沒有陸地上的部隊,也就是說,在陸路方面,從秭歸開始,到江陵這一段路,幾乎就是放空狀態。所以,曹軍所有出現的範圍之,都是屬於危險區域,如果選擇紮營,最好選擇靠近南岸。

  徐晃看著諸葛亮做好了記錄,便是笑著問道:『孔明,這曹軍斥候出沒於此……你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