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3511章 不講武德

《詭三國》 第3511章 不講武德

;

  第3510章 不講武德

  龐統帶著一的風雪,到了潼關,還沒進潼關的府衙院,就猛得站住了,然後鼻子,眼眸忽然閃亮起來,『哦哈!留塊的給我!』

  冬日之中,怕是沒有比一邊觀雪一邊烤最愜意的事了。

  果然,在龐統走進院的時候,就被在篝火上的烤羊所吸引了,目不轉睛的盯著,『哎呀,看起來瘦了些……』

  斐潛坐在堂,用小紅爐溫著酒水,見龐統來了,便是提起爐子上的酒壺,給龐統倒了一碗,『冬日哪有的?』

  龐統一邊掉大氅,遞給了護衛,一邊哈哈笑著,坐了下來,很自然的拿起斐潛推過來的酒碗,『或許山東有?』  閱讀最新小說容,請訪問ʂƭơ.ƈơɱ

  斐潛哈哈笑笑,舉了舉酒碗。;

  龐統會意,和斐潛一飲而盡。

  『嘶……這酒……怪怪的……』龐統習慣的大口暢飲,卻被酒水辣到。一火線般的燃燒,由嚨到腹,然後擴散開來,頓時就有些醺醺然,『這是果酒麼?怎麼味道……嗯,有些奇怪……』

  『長安新酒……』斐潛笑著說道,『我準備它……雒醇。你覺得這名字,如何?』

  長安的酒,卻著雒的名字。

  龐統咂了一下酒的餘味,『主公是覺得長安的名字,會引起山東那幫傢伙的敵意?換了雒的名頭,就可以讓他們在回顧往昔的榮之中,醉生夢死?』

  斐潛點了點頭,『重點是這酒……是調兌的……』

  『調兌?』龐統對於這個詞語,不是很明白。

  『一些果酒,一些高粱酒,還有一些其他酒……反正沒有粟麥稻之類的……』斐潛說道,『現在重點是要找到一些地方,可以種植這些釀酒的作……以及會種這些作的人……』;

Advertisement

  龐統似乎有些明白過來,『山東那邊,有很多會種地的人。』

  斐潛出手,在桌案上虛虛繞了一圈,『如果只用粟麥稻釀酒,那麼就只有產出粟麥稻的土地才是好地方……現在如果有更多的地方,為了能釀酒的好地方……』

  『酒水……』龐統點點頭,『可以好好種粟麥的地方,就好好種粟麥……不能種粟麥的地方,就看看能不能種茶,種高粱,種果樹……實在不能種,就看看有沒有什麼礦產……那如果像是連礦產都沒有的地方……』

  『也要。』斐潛緩緩的說道,『上古的時候,我們祖先也沒想要去中原……後來也不是去了?春秋之時,我們覺得江東那一帶都是蠻荒之地,現在也不是很多人自稱江東人士?不先占下來,怎麼知道將來有沒有用?而且……我們不會煉鐵的時候,鐵礦就是廢……現在我們會煉鐵了,然後發現鐵礦沒幾個……為什麼不先占下來,做好標識,等那天我們會煉什麼其他的東西的時候,就不用又發愁什麼礦了,不夠用……』;

  『可是這樣要很多人守衛……』龐統皺眉說道。

  斐潛搖頭,『錯了,不需要。我說過……將來有一天,只要有漢人旗幟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國土……邊境,我們不守邊境……如果我們夠強,那麼就不應該有邊境,如果我們孱弱,只有邊境又有什麼用?』

  斐潛知道,說大話,只講道理,沒有人可以說得過山東經學之人。

  必須要擺出一些什麼東西出來。

  酒,就是最好的,最有力的證明。

  在洲的菸草還沒有引進之前,酒水就是所有人類通用的麻醉劑,安劑,以及……

  通行證。

  可以語言不通,風俗不同,但是一碗酒,一瓶酒,或者是一桶酒,卻能立刻消除這種語言障礙。

  華夏以前釀酒,用得大多數都是糧食,而且因為士族子弟喜歡飲用更貴的糧食釀造的酒水,也就導致了整個社會風俗以糧食類的米酒為上佳,其餘酒水次等。;

  而等到了唐朝的時候,因為上層建築喜歡飲用西域葡萄酒,所以葡萄酒這一類的果酒便是搖一變,為千金難買的酒水。

  酒水這東西,本沒有所謂的什麼高檔貨,而是因為某些人,某些關係,才出現了所謂的高檔貨。甚至是在某些潛的服從測試,才使得酒水為了某些人考驗下屬忠誠度,服從數值的工,領導不會記得誰來敬過酒,但是一定注意到誰沒來敬酒。

  斐潛當然不是用酒水來測試下屬的忠誠,他只是用這種方式展現出一條新的道路。

  華夏的小農經濟制有其慣,並且在沒有足夠的外界迫之下,很難直接扭轉思維,改變自,就像是南宋要不是因為年年有那麼大的進貢力,也不會從上到下想方設法的掙錢。然而到了明朝之後,了這方面的力之後,便是又回到了原本固有的道路上。

  所以,斐潛想要做的,就是推著華夏車,往邊上偏一下。;

  從小農經濟制,變農綜經濟

  以華夏人只要給點地,連沙地都能種西瓜的格,只要有合適的方向,有什麼不能開發出來的?

  山上可以種茶樹果樹,山下種稻穀麥粟,勤勞的華夏農夫會搞定這一切,而僅僅是需要領導者指出方向來。

  這就是打破小農經濟的第一步。

  只要社會一穩定,天氣災害不大的況下,農產品的產出,肯定大於日常消耗的,而農產品又是極度不耐存儲的,所以釀酒和製造其他的農產品附加,就是最好的選擇,也是讓農民的生產勞能有更多價值的方式。

  多餘的初等農產品,想要流通起來,比較困難,但是酒水就容易一些了。

  唐朝的時候,西域那些中亞商人可以在戈壁上跋涉,將酒水送到長安,難道說華夏人就天生短,走不出去?;

  所以更多的時候,不是路難,不是酒難,而是自己給自己畫了個框,將自己裝了進去,還釘上了棺材板。

  『這真是……』龐統手,將小紅爐上的酒水拿起,打開蓋子聞了聞,然後又給斐潛斟了一碗,才給自己倒了一碗,再次細品,『口味綿長,婉轉多變,既有南野之芳香,又有北地之豪邁……可稱佳品也……』

  斐潛點了點頭,對於龐統的虛假稱讚也不多說什麼。

  這酒可以喝,但是不算多麼好喝。

  畢竟是初代的調配酒。

  但是優點已經呈現出來了,不需要占用五穀。

  這一點,就可以讓人忽略它所有口上的問題。

  龐統放下酒碗,輕輕在酒碗上敲了敲,『所以,這酒……便是以之為矛,攻其之盾?』;

  斐潛點了點頭,又補充道:『也可為盾……之前軍中多有煩憂……畢竟只有一羊於東,膏脂自是難得……若是天下皆有畜羊,又何懼無膏脂之香?』

  龐統明白過來,『主公遠慮!』

  此時烤羊也烤得七七八八,護衛將烤好的羊豎起來,開始卸那些比較容易的部分,然後留下中段繼續烘烤,一來可以保證不至於某些容易的烤焦,另外一方面也是在這寒冷的天氣之下,不至於吃到一半就冷了。

  斐潛也沒有吃獨食的習慣,他和龐統分食了一隻羊,然後其他三隻羊則是給護衛們分了。

  人類上古流傳下來的基因裡面,鐫刻了對於燒烤之後油脂香味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因此當聞到這個味道,吃進裡的時候,便是會覺到欣喜和滿足。

  『故而……那些召來的說書人……』龐統著手指上的油脂,『要他們怎麼說?』;

  『如實說。』斐潛回答道。

  『如實說?』龐統不解,他以為斐潛是要那些說書人多說關中的好,山東的壞。

  『謊言妄語,終有揭穿之時。』斐潛說道,『若是知曉某人妄言,其言猶可信否?』

  龐統思索了一下,『確實如此,不過……萬一……』

  斐潛笑了笑,『既離山東,必有其故。』

  龐統恍然,『明白了!』

  謊言,最終都會被揭穿。

  而斐潛現在給手下兵卒的,就是山東之人絕對不會給的東西。

  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知道斐潛鋪開的規劃,遠比山東的那三瓜兩棗更有份量。

  如果真的被山東那點利益所吸引,那麼也就意味著真就是真的傻,沒救了,也不必救了……;

  『之前我沒有說清楚,也沒有立規矩……』斐潛緩緩的說道,『現在就正好……天氣寒冷,大雪封道,便是趁著這個時間說清楚……』

  龐統點頭,『明白了,我這就去辦……』

  『不急,不急……』斐潛笑了笑,『先好好吃一頓,好好休息一下……現在著急的,不是我們……』

  ……

  ……

  就如同斐潛所言,現在著急上火的,絕對不是驃騎麾下,而是申耽。

  北風凜冽,而比這寒冷的風更讓申耽覺到了徹骨冰寒的是李典來襲!

  上庸,申氏老巢。

  申耽知道曹真退兵之後,他申氏肯定沒好果子吃了,但是對於整遷徙到荊州的計劃,卻因為種種原因,不斷拖延……

;

  最初是申儀的傷,帶傷遷徙,在這樣的時節,簡直就是等同於要了申儀的命。

  然後就是有的人不捨得家鄉,覺得事或許沒有申耽想得那麼糟糕,如果真的驃騎軍前來,投降就是,難道還能怎樣?

  沒錯,其他申氏的族人覺得大不了就是將申耽申儀賣了,表示一切都是申耽申儀的過錯,然後用申耽申儀的人頭來平息驃騎的怒火。

  這事,之前也不是沒有先例……

  在相對比較閉塞一些的上庸地帶,因為天空被周邊的山夾得就剩下那麼一點,所以很容易就出現視野也就那麼一點的問題,所以申氏族人還有不人以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規則,到了當下還能用。大漢需要士族治理鄉野的問題,在如今驃騎之下依舊如此。

  申耽察覺到了不對,他勸說族人,他向曹仁求救,可是族人認為申耽只是在恐嚇他們,而曹仁自顧不暇了,哪有什麼空閒來管申耽?;

  曹仁最終只是派人來安了一下,表示曹氏還是支持申耽的,而且強調說驃騎軍沒出函谷關,說明天子詔令有效了,停戰了,所以申耽不必擔心,然後還補充說,就算是開戰,也是明年的事了,冬天誰會打仗啊?

  申耽聽了,一方面覺得好像是那麼個道理,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依舊不安,因為就算是天子詔令有效,停戰的只是斐潛和曹雙方!天子詔令會寫上不許李典打上庸麼?顯然不可能!

  但是申耽又安自己,現在是冬天,李典怎麼樣也是會到明年的事了吧……

  於是,李典帶著人馬突然出現在上庸的時候,申氏上下頓時就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沒有防備的城牆,其實就是多一點攀爬的難度而已。

  李典過了地上的首,腳步沒有任何的停留,頂著箭矢朝前突擊。;

  幾名申氏的兵卒,就像是被捲滔天巨浪當中的小船,幾乎是轉眼之間就被淹沒了,消失在刀槍之下。

  在李典的帶領之下,兵鋒蔓延。

  粘稠的漿開始肆意蔓延,火焰也一同擴展。

  申氏族兵從另外一邊嚎著衝來,和攀爬上了城牆的李典手下撞在了一起。

  倉促應戰的申氏族兵,即便是加上了地利的優勢,也不能擋住李典等人的衝擊,很快陣型又被擊潰,四散逃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