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潛點了點頭,『鄭國渠。』
棗衹笑道,『明白了。』
於是棗衹就上前,邀請魯肅一同前往鄭國渠工地去看看……;
在江東,裝模作樣的事不在數,上說的漂亮和手下實際怎麼做也是完全不相干的兩碼事,所以魯肅對於當下斐潛所作所為,將信將疑。
不管是橫向比,還是縱向比。
眼前的這一切,關中所有的況,都讓人難以置信。
棗衹這麼一邀請,魯肅正好心中多有疑,也就半推半就的從了,跟著棗衹一同返回鄭國渠的工地。
斐潛看著魯肅跟著棗衹往前,示意黃旭囑咐護衛小心看護。
雖然說魯肅從見到了斐潛之後都表現得很是老實,就算是斐潛邀請一同而行,也都是恭敬的距離斐潛一兩步,既不會太遠也不會靠得太近,顯示出良好的禮儀風範,依舊不可以掉以輕心。縱然魯肅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他有兼職刺客的習慣,但依舊要有必要的防護和謹慎。
現如今這個階段,收集三國人,斐潛覺得,已經不是重要的問題了。;
反倒是如何經營好現在的這個基業,制定相對應的策略,以及規劃未來發展的方向,才是更為重要的事項!
斐潛站在土山上,眺著周邊的關中土地。
華夏歷史上,在封建王朝之中,沒有多土地水土保持的意識,所以關中到了唐末之時,不管是植被還是土地的力,都被漸漸的消耗殆盡,在沒有足夠的農業產品的況下,關中無法支撐起一個強大的帝國核心圈。
所以,從唐之後,人口逐漸是向東向南流的,南方比北方的災荒,戰,淮河江浙一帶才得到了極大的開發,為了支撐整個國家重要的糧倉。江南就變了財賦之地,稅收可以占到國家收的一半,在南宋之後,就更上一層樓,甚至還可以花錢買命……
隨後在南宋也展開了對外的航海貿易,這些確實都是江南的優勢,也是江南對於整個國家的貢獻,無須懷疑和否認。;
隨著歷史上的南方進一步的開發,引進了產量更高的水稻品種,江南作為農業支撐的地位,也越發的不可撼起來,帶來了江南的大小地主階級的興起,以及從宋代持續到了清朝,這麼的長時間所構建出來的地主階級僚系。
沒錯,對於這些江東江南的地主階級系當中的某個,或是某些人來說,他們並沒有覺醒所謂階級的概念,更多的只是下意識的抱團,老鄉,同門,或者朋黨。可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實際上就是維護江東江南的地主階級利益,利用土地寄生在國家之上吸,在上盤錯節,相互包庇,對下殘酷無剝削,欺百姓。
就算是到了清朝,在改朝換代之後,江南的士族子弟集團,也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繼續利用土地向上對清朝統治者媾和,向下最大程度的剝削百姓,繼續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土地,土地。
;
眾所周知,華夏其實並不是什麼產富的國家。後世早期的宣傳,無非是要提振民族自尊心,可是被一些學者專家扭曲為接近『天朝上國』的意味……
尤其是華夏缺乏貴重金屬。
這一點,非常致命。
而距離華夏最近的,也是最大的,也是最為方便的兩個貴重金屬來源地,一個就是東倭,另外一個就是波斯。
可是以土地發家,並且以土地挾持國家國民的地主階級,阻擾了華夏航海的發展,燒掉了航海圖紙……
他們不願意離開土地。
當然,一個帝國如人一樣,同樣也會變老。
大漢如此,大唐,大宋大明都是如此。
斐潛知道,關中必然也是如此。
所以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延長青壯期,然這個衰敗來得更晚一點。;
而延緩衰敗的關鍵,不是一個人,而應該是一群人。
這個『群』的數量越大,就越有力量。
否則……
『主公……』黃旭在一旁低聲說道,『這魯子敬……要不要留下來?』
斐潛沉了片刻,便是笑著搖了搖頭,『不必了……若是他願意留,自然就留,不願意……何必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