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3503章 真的很忙

《詭三國》 第3503章 真的很忙

;

  第3502章 真的很忙

  魯肅快到潼關了。

  華蓋車搖搖晃晃,魯肅的思緒也搖搖晃晃。

  魯肅表面上看起來悠閒,實際上心中很忙

  不僅是要忙著觀察,忙著記憶,還要忙著推算,預測。

  山東就這樣輸了?

  魯肅一直都快潼關了,心中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他知道驃騎的優勢大,可是他沒想到會這麼的大!  sto🎆.co🌸m為您呈現最新的小說章節

  這也不僅僅是魯肅一個人的疑,也可以是山東到江東很多士族子弟的疑,這曹曹丞相,也就這樣完了?

  他們不見得會多麼尊重曹丞相,但是他們一定會尊重曹丞相手下的兵馬!;

  那可是數萬兵啊!

  雖然曹經常就宣傳他那數十萬的人馬,魯肅也知道那是虛的,但是再怎麼虛,十幾萬總該是有的,再一下,大幾萬人也絕對不了!

  幾萬人,就算是幾萬頭的豬,也是不好砍殺的……

  所以,是不是曹丞相能力太差了?

  要是我上的話……

  江東常備軍力才多

  江東對外宣稱,也是有三十萬的,但是實際上常備兵力只有三萬左右。

  而且還有很多是水軍!

  在戰急之時,急擴充一下,可以一個老兵帶二新兵,或是一帶三的擴充到十萬人以上,但是其中有很多兵卒就是沒有經過什麼正兒八經訓練的農兵了,拿著長矛就上陣,比起黃巾賊恐怕就是多一件破爛盔甲罷了……;

  在這樣的況下,驃騎宣稱八萬人,山東江東的人基本上就認為驃騎軍大概只有一兩萬。

  以己度人麼,不都是這樣的麼?

Advertisement

  所以這一兩萬的兵馬,打敗了曹手下近十萬?!

  別說魯肅了,就連周瑜都不信!

  周瑜當時已經算是將驃騎軍往高了預估了,說斐潛能和曹抗衡,大上是均衡的,所以江東投注會是決定的力量……

  現在事後來看,周瑜的這個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早知道當時就應該勸說周瑜搞江北……

  魯肅毫無節的的琢磨著。

  政治麼,節是什麼?

  尤其在江東。

  孫策的死,江東士族不敢說有直接參與,但肯定是有提供便利的,否則孫策去打獵的位置,還有日常的行為習慣,真就是幾個刺客隨便都能到手的信息?;

  可就算是孫大帝知道,他又能奈何?

  旁人不清楚孫權和江東士族之間的關係到底是好還是壞,是對立還是媾和,魯肅能不清楚麼?

  孫權是恨江東士族骨啊!可是翻臉有用麼?孫大帝和江東士族翻臉幾次了?翻完臉之後還不是要乖乖低下頭去請張昭去做和事佬?要不然張昭那個臭臉,還真以為孫權願意看啊?

  江東士族如果第一個死,第二個死的肯定就是張昭!

  所以啊,人想要什麼,和真正能做到什麼,往往是兩回事。

  現如今魯肅還不知道江東西征已經敗落,所以他還沒有確定自己下一步要怎麼做……

  畢竟按照江東的尿,江東的『好』和平,對於江北『沒興趣』,願意和江北『和平共』,其實都是有大前提的!

  要是江東隨隨便便出點兵馬,就能平推江北,試試看江東還會不會繼續保持和平?;

  若打了,不但打不下來,而且還要損兵折將,那麼誰願意打?

  所以,魯肅覺得,江東的對外策略,是不是應該做一些調整了?

  他來潼關,而不是在長安繼續等待,也就是為了親眼看一下斐潛和曹之間的戰爭戰場,是不是真的有這種決定的變化。

  現在江東人所忌憚的江北勢力,曹曹丞相,就這樣被關西大漢推倒了……

  關西大漢……

  魯肅瞄了瞄在車輛兩側名為護衛,實際上是監視的那些驃騎騎兵。

  確實是膀大腰圓,和江東那個蘭花指的士族子弟相比……

  算了。

  麻煩了啊!

  西面涌的鐵騎,在董卓之後,那飄揚的三旗幟,就即將擴散到山東,甚至是整個天下了?;

  應該,或許,大概,沒這麼快吧?

  但是,誰能說得準?

  就像是這一次的曹軍,說敗就敗了,似乎就像是崩塌的堤壩,第一眼的時候,看著還在,然後再一眼的時候,就已經無影無蹤了。

  其實魯肅也知道,獨守江東,是沒有什麼出路的。

  從春秋到戰國,秦國和楚國,都是被鄙視的蠻荒之地。

  現在關中抖起來了,但是楚國故地,現如今的江東,還談不上什麼經濟騰飛。

  如果閉守江東,雖然有大江維護,作為天險的屏障,但是也同樣被大江所困。

  江東沒有船不行,但是太多船了,便是被船拖累。

  而江北中原,以及更遠的關中之地,又不是僅憑著船隻,就可以攻克的。;

  如果扣除了江東水軍的部隊,江東陸地上的兵卒力量太過薄弱。

  同時江東的產,還不是後世經過晉代開發的魚米之鄉,各種產業工匠缺乏,生產資料也比較單薄,打不了持久戰。

  誰都喜歡又又堅,但是實際上……

  魯肅苦笑了一下。

  自己的事自己知道,別看江東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子,但是實際上真上陣了,也就是『你好大哦,你好壞哦,你……這就完了?』

  歷史上的孫大帝,就十萬人馬,聲勢浩大的模樣,然後曹軍其他地方的兵馬援兵都還在半路上,然後就聽到打完了的消息……

  江東不容易啊!

  如今江東小心翼翼的經營之下,利用江北斐潛和曹之間的勾心鬥角,試圖爭取更大的空間,可是現如今……;

  看到潼關之的各種戰爭殘骸的時候,魯肅心中忽然冒出了一兔死狐悲的傷來。

  也不知道曹丞相這一次,還有沒有翻盤的餘地……

  如果有,那還好些,如果沒有的話,若是真如周瑜所料的那樣,最終大江北方一統之後,江東覆滅的日子,也就是早晚的問題了。

  江東真是太難了!

  太難了啊!

  曹軍怎麼就敗了呢?

  魯肅事後進行推論,然後便是多多的發現了一些問題。

  事後倒推,總是會比事前預料要容易一些。

  第一點,就是曹軍的核心部隊出問題了。

  曹軍的核心部隊,就是青州兵和曹氏親屬族人共同搭建起來的中領軍中護軍。;

  這一支軍隊在曹手中,輾轉大河南北,不乏仗惡仗,確實是了不起,但這個部隊,有一個極大的弊病,就是只有出項,沒有進項啊!

  沒有新補充,只有不斷傷患,就算是再強悍的,也撐不住啊!

  士族子弟都說底下的賤命如同草芥,不值得珍惜。可是草芥一年長一次,但是一代賤民想要長起來,沒有時間怎麼行?

  曹一口氣將青州三十萬人吃下肚,得拉屎都噴油,可是二袁連番戰打完,轉戰了幾個戰場,難道會一點死傷都沒有?

  這弦已經繃得很了!

  為什麼事前就沒有人發覺?那麼這件事,難道曹看不明白?

  魯肅吸了口氣,心中忽然有了點明悟。

  不是不明白,而是在那個時候,不得不如此!;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了,曹為什麼在山東得不到補充?

  按照道理來說,曹不應該是代表了大漢,代表了天子,代表山東江北的士族首領麼?

  這其中蘊含的問題,就不得不讓魯肅想起了江東。

  想起了孫權。

  所以這一次來拜見驃騎,魯肅一路並不著急,甚至有意走慢一點。

  反正大戰已經是告一段落,再怎麼急也改變不了結果,還不如慢一點,好好看一看。

  軍隊就是吞金,吃了再多都像是無底

  駐紮在潼關之的人馬,如今也有萬餘,每天吃喝拉撒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潼關之,魯肅不知道況,但是看潼關之外的麟趾塬上,食棚就有六,每天炊煙不斷!;

  魯肅在心中略微估算了一下,便是咯噔咯噔的……

  讓兵卒吃飽吃撐吃得滿流油,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至不能著,可這一項就得要多

  至一天要消耗五六百石的糧食。

  這還沒包括戰馬的草料。

  什麼時候,關中也這麼豪橫了麼?

  供應大軍的問題,已經不是小事了,但對於大軍屯駐期間,其實更擔心的是擾地方。

  一般的來說,大戰集結的兵馬,並不是某地長期駐防的兵卒,也不會和當地的商戶民眾有什麼,甚至有可能覺得自己上了戰場,還有沒有命回來都不清楚,自然也就對於地方不會有什麼客氣,更談不上留。自己隨時會在沙場死去,給誰面子能抵死神的降臨?所以什麼強買強賣,甚而擾擄掠都有可能發生。;

  之前孫權不是要進攻麼?

  魯肅就沒給那些大頭兵

  所以現在魯肅就在奇怪,這驃騎軍……

  真是奇葩!

  能幾天不出大營,禍禍地方,就已經可以算是不錯的軍隊了,有些令行止的味道了。

  能十幾天忍住不的,就已經是軍紀森嚴,值得稱道了。

  而現在驃騎軍匯集在這裡,怎麼說也有二三十天了吧?

  這二三十天,這些驃騎軍就沒和關中三輔之地鬧出什麼矛盾來?

  這顯然有些超出了魯肅的認知範圍。

  兵禍,兵災,可不是隨便說說。

  在封建王朝之中,地方勢力很不喜歡中央軍事力量介地方事務,也有這方面的一部分原因。請神容易送神難,搞不好前腳匪患清除了,後腳就是遭了更大的災害。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教訓之後,地方也就自然形了瞞上不瞞下的行政模版,能蓋蓋子就先蓋,能抹平就先抹平,一定是要等到糜爛到無法收場的時候,才會哭哭啼啼找中央。;

  可為什麼這驃騎軍,就沒有出現這些弊端呢?

  魯肅完全不能明白。

  畢竟驃騎軍中有很多胡人,那些黝黑,一臉捲曲鬍子的傢伙,和中原人有較大的相貌差異,很容易辨認出來。

  之前董卓在雒的時候,不就是這些胡人強吃強拿,搞得天怒人怨麼?

  魯肅這一次,不僅是代表天子去見驃騎,實際上也是代表了江東來看一看,探尋一下江東未來的方向……

  ……

  ……

  斐潛現在很忙。

  不僅是忙著理行文政務,也忙著訓練兵馬。

  驃騎軍的組,其實分好幾部分。

  最初斐潛用來搭建的骨架,是董卓留下來的核心力量。;

  比如董卓當年的飛熊軍……

  也不知道當時董卓怎麼想的,熊那麼胖,還飛得起來麼?反正後來這一部分的飛熊軍,被斐潛拆了兩部分,一部分在關中,另外一部分則是派去了北漠。

  至於後面補充進來的,那就更繁雜了。

  有隴右的人,關中的人,北地的人,普通的良家子,也有底層的老百姓,甚至還有其他地方的流民,這些人在一次次的戰鬥當中,確實已經可以稱得上大漢當下罕見的勁旅了,戰鬥技能的訓練已經達到了很不錯的水準,但是限於時代的約束,和斐潛腦海裡面的那種軍人形象,其實還有不小的差距。

  其實能達到現在的水準,已經是讓人很驚訝了,畢竟大多數封建王朝的軍隊,基本上軍紀都是很一般,甚至有些是可以媲惡鬼的行徑。招募而來的時候,就是魚龍混雜,而且大多數都不會有什麼正規訓練,等到上了戰場的時候,約束或者說鼓舞其作戰的,往往就是錢財和升。用來維持日常秩序的就是鞭打和殺頭,什麼十三斬或是五十四斬,都是如此。;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