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也是劍修與自由

《劍來》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也是劍修與自由

劉材是鄒子親自帶出綠蔭福地,卻是獨自游歷皚皚洲的舊朱熒王朝劍修元白,將帶離天井福地。

大概是陸臺覺得跟他們沒什麼可聊的,就又跑去跟兩位傳道人敘舊了。

流彩問道:“裴先生到底擁有幾把本命飛劍?”

劉材說道:“四把。暫時只見過其中三把。”

流彩本就是隨口一問,還有更好奇的問題要問,“就這麼喜歡掙錢?你也不缺錢啊。”

真是名副其實的同人不同命,流彩好像沒有任何出奇之,而劉材一人便擁有兩枚出自道祖之手的養劍葫,以“心事”葫蘆溫養本命飛劍“碧落”,用“立即”溫養飛劍“白駒”。

劉材說道:“只是現在不缺錢,以前窮怕了。如今既然學劍順利,又有兩只葫蘆,沒必要一天到晚撲在煉劍上邊,總得找點事做,想要看書就要花錢買。”

沒有家世、科舉功名,那些書香門第、地方鄉紳的藏書樓,門檻就會比較高,偶爾有人愿意開門,抄書得看人臉,不許點燈還好說,那些仆役看他就跟防賊似的,每次歸還書籍,仆役就會盯著雙手的指甲蓋使勁瞧。

劉材問道:“當時你在正山,親眼見證那場問劍,有什麼?”

流彩撇撇,滿臉無所謂,“又不是你,我才是柳筋境,道行低微,看不真切。”

先前那場問劍正山,陳平安跟劉羨在過云樓客棧頭,他顯得極其謹小慎微。

事實證明,陳平安并沒有杞人憂天,不算什麼疑神疑鬼,是真有鬼的。

當時不是馬苦玄和余時務在旁等待機會,亦有鄒子在旁觀。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彈弓在下。

因此陳平安在正山的一線峰祖師堂門檻外突然停步,看遍那些花容失的花木坊修,與“們”自言自語一番,好似打了個商量,鄒子不如暫緩問劍一事?在那之后,陳平安就過門檻,忙正事去了。鄒子顯然答應了這樁約定,“收回”了那個在對雪峰給劍修元白當侍的流彩。

Advertisement

當時正山諸峰了一鍋粥,連吳提京這種天才劍修的離譜牒、叛出門派,都沒有余力去挽留什麼,更何談計較一個籍籍無名的對雪峰子練氣士。

流彩問道:“與之為敵,作何想?張?”

“當然會張,倒不至于妨礙問劍。”

劉材在桐葉洲待過幾年,說道:“開鑿一條大,可以活人無數。說句功德無量,不過分。”

“關鍵是此舉可以讓死水一潭的桐葉洲,山上山下的人與錢,都跟著起來。有這一,桐葉洲就會生機無限。”

“能夠跟這種人問劍,榮幸。”

流彩笑道:“不愧是喜歡讀書的,說話就是好聽,該去書院當夫子才對。”

劉材笑了笑,“倒是想。”

流彩朝那天空高高抬了抬下,“被那位盯上,還給他找到了那座山中道觀,你若是下山再晚幾天,可能就要被抓個正行,就不后怕?”(注1)

原來當年賒月在周的授意下,在桐葉洲登陸,有兩個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尋找劉材。

若是能夠找出劉材,周自然就可以找到鄒子。

至于找到了,周有何圖謀,可能是跟鄒子開誠布公,看看有無合作的機會,何必在地談天,不如登天看地,一統五行家?又或者是一個沒談攏,就吃了?興許就只是散個步,切磋學問,談談天?

曾經帶著首徒綬臣,一起游歷桐葉洲一座不起眼的小道觀,觀主是位觀海境的道士。在那世里頭,讓那幾個徒弟和常駐道士待在山中好好修行,老道士用了個云游人間的借口,獨自出山降妖除魔去了,要為人間重見天日略盡綿薄之力。十數年彈指一揮間,山中花開花落幾遍,觀清凈幽雅如舊,觀道士還在等那位師父或是祖師的老道士返山,回家。

當時對那小道施展了一門演算手段,拎起了些許線頭。劉材只是當地土民,并非什麼授箓道士。看門的小道只知道綽號劉木頭的土包子,與觀里的大香客有關系,得以時常跟道觀做買賣,售賣山貨換點銅錢、碎銀子。

劉材搖搖頭,“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擋不住就死。何況真被他找到了,結果是好是壞……好像都是無法驗證的事了,總之多想無益。”

流彩嘖嘖道:“你倒是豁達。”

劉材淡然道:“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

流彩神玩味道:“我有一種錯覺,你跟陳平安很像。財迷,好讀書,肯吃苦,心態也好,年紀不大機緣不,卻都能一一摟在手里。”

劉材啞然失笑,“你自己都說了是錯覺。”

流彩自顧自說道:“也對,不是全部的敵我雙方,非得是什麼正人君子與惡貫滿盈的貨在那邊較勁,壞人殺壞人,好人殺好人,都是常有的事。”

劉材說道:“當年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如果不是鄒先生,這輩子投胎在哪里都不知道。”

流彩笑道:“書上說這就死士。”

劉材說道:“這也是命。人活一世,各有討債,各有還債,都需要兩清。”

流彩嗓音糯,似是鄉音,說了句俗語,“奴奴亦覺些些有,命不如人生得低。”

劉材并不附和此說,搖頭道:“人各有各命,求是一樣求。不是險中求富貴,便是死中覓活路。”

流彩喃喃道:“命唉。”

————

那個陸沉的年輕道士前腳才走,后腳便又有客人跟上?怎麼回事,真當這里是趕集的廟會?

修士驀然睜眼,遠漣漪陣陣,依稀瞧見有個模糊的高大形漸漸接近,寶相森嚴,道功圓滿。這位修士一顆道心劇烈震,真是怕什麼來什麼,難道是那個陸沉泄了自己的行蹤?那青冥天下,真是世風日下,為了討好落寶灘的碧霄主,真是什麼下作勾當都做得出!不就是個新鮮出爐的十五境嗎?你怕什麼,道法再高,能高過道祖?

再見那位恨不得剝其皮食其飲其的仇敵,修士臉晴不定,終究是沒敢說什麼。

老道士本就材高大,再加上一個站著,一個坐著,更顯后者形渺小,道行低。

修士干脆閉上眼睛。

老道士也不著急言語,耐著子,打量起那位似乎相互間有些誤會的人,老道士沉默片刻,笑呵呵道:“呦,這不是……什麼道友來著?對不住,實在是歲月太久,太久沒有跟道友打道,不小心給忘了。”

修士咬牙關,不置一詞,打定主意裝傻扮癡。

老道士自顧自點頭,贊許道:“果然是藝高人膽大,出門見誰都不慫。某某道友比起當年,氣魄依舊,雖說道力弱了一截,定力倒是增加不。”

那個連道號都給碧霄主“不小心”忘了的修士,瞪大眼睛,再不假裝,霎時間紅了眼睛,悲憤萬分,氣急敗壞道:“不就是當初牢了幾句,說你在登天一役選擇袖手旁觀,貪生怕死,不夠豪杰麼,多大仇多大恨,至于如此咄咄人,奪我府,斷我香火,誤我大道,害我命?!”

老道士面帶微笑,一言不發。

落在相之人眼中,有些滲人便是了。

約莫是怕極反怒,那修士站起,再無半點畏,一張由劫灰鋪就而團隨風飄散,站在死灰堆里的修士,本來年容貌,以眼可見的速度,一下子枯老起來,顧不得這種道力流散如洪水決提的可怖跡象,積攢無數年的怨恨與委屈,委實是不吐不快,指著那高大老道士的鼻子就開始大罵起來,“臭牛鼻子,害道爺不得不在此茍且生,這都幾個一千年了?!好好好,追到此地了,道爺認栽便是,來來來,有本事就一掌打殺了道爺,一了百了!”

再不敢還手、祭出法寶、切磋道法一場就是了。

老道士嘆息一聲,“癡兒。”

修士環顧四周,團一無,劫灰一散,以死見道的想法便徹底落了空,唯一的退路都絕路了,修士傷心絕,滿臉淚水,“完了,都完了。”

老道士眼神憐憫,“誤歧途不自知,空耗神反竊喜,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修什麼道。”

修士一個心狠,繼續破口大罵,破罐子破摔了,既然被這臭牛鼻子找到了,橫豎是個死,總有找點痛快才算不虧。

老道士搖搖頭,頗有幾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神,“當年見你誤了自己,貪天功為己有,念你尚有幾分本,殊為不易,該你與貧道有一段山中仙緣,本該好好聚散一場。不愿你就此腐朽,有意拉扯一把,將你從烈火烹油的熔爐當中拽出,是要幫你求取一線生機。你卻愚鈍,蒙昧天機,這麼多年,還是不能開竅,只知呆坐,癡迷不悟。如那明明早已江河改道、天時地利皆失的神龕中木偶,如何稱得上是真正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修士聽聞此言,滿臉呆滯。

老道士搖搖頭,轉離去,丟下一句蓋棺定論,“亡羊補牢,空空一。誤人誤己,辜負此。”

修士到底不傻,趕忙追上前去,“碧霄主,救我一救!”

老道士頭也不轉,譏笑一句,“這會兒不英雄好漢,不自稱道爺了?”

修士面有慚

老道士也懶得與他廢話半句,說道:“貧道新開辟的府,如今就在那明月皓彩中,你要是不嫌丟臉,就去那邊當個看管山門、庫房、兼著知客份的。若是不肯,理之中,貧道也不強求。以你如今僅剩這點道行,跟人斗法掰腕子,有點牽強了,可要說回了青冥天下,隨便挑選宗字頭道門,當那座上賓、墻上掛畫像,又有何難。”

修士立即說道:“愿隨碧霄前輩修道。”

老道士說道:“沒什麼香火的冷廟子,齋飯素淡,道友恐怕要屈尊相就了。”

修士連忙客氣幾句,想起一事,小心翼翼說道:“恭賀主躋十五境。”

老觀主微微挑眉,呵呵一笑,“好說。”

一起行走在這地界,任詩詞文章家何等文采斐然,也描繪不出此地枯寂荒涼百一。

相傳道祖遠游天外,游歷極遠極廣,見聞極多極怪極玄,匪夷所思,妙不可言,道無法道。

道祖曾經為碧霄主泄過天機,原來吾鄉是一高原,位居人間龍脈祖地,是天外千萬個小千世界的緣起之地。

祖地名為昆侖。

當年佛陀帶陸沉所見,便是其中小千世界之一。

老觀主隨口問道:“古鶴,經歷過幾次轉世了?”

曾用“古鶴”道號的修士老老實實答道:“辛苦秉持一點真靈不昧,重新布置與魂魄,已有三十六次兵解和重塑。此間艱辛,難以言說。”

老觀主難得流出一抹贊賞神,點頭道:“此舉貴在每次轉世,記憶,靈氣和魂魄,幾乎都沒有損耗,屬于真正打造出了一方循環不息的小天地,也算一條另辟蹊徑的旁門左道了。以后給你介紹一位同參道友。”

古鶴趕忙行禮道謝。

循著陸沉、陳平安作為兩條重要支流線索,找見了那個算是未來的十四境的干流脈絡,老道士駐足停步,古怪見新奇。

老觀主稍微運轉神通,只見那位修士后隨之顯出一尊法相,只見骨骼不見,卻非真正骨骼,而是渾道氣凝練如玉質,法相金淋漓,幾條主要氣脈,皆是瀑布倒流姿態,世間皆以金枝玉葉形容求仙之人的道,眼前就是了,幾近無瑕。之所以是“幾近”,自然是因為老觀主眼界奇高,見過真正的無瑕道軀。

在那人間的臨海城市,若有江河海,常有水倒灌的事發生,一條玄之又玄的長河,亦是如此。

老觀主以心聲提醒邊新收的護山供奉,“古鶴,接下來裝聾作啞便是了,切記,不要節外生枝,自投羅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