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案子,太過驚世駭俗,直接驚了南苑國皇帝陛下,下令徹查此事,結果白河寺三百僧人,大半被下獄,其余被驅逐出京城,劃去籍牒,此生不得再做僧人。
其余三寺,依舊地位超然,畢竟深固,可是連累了許多名聲不顯的小寺,比如狀元巷旁邊的這座心相寺,近期的香客明顯了許多。
心相寺的住持,是一位鄉音濃重的老和尚,慈眉善目,高高大大的,京三十年,老僧依舊鄉音未改,也不與人嘮叨佛法的妙深遠,多是家長里短聊著,每次去寺里閑坐,陳平安得費很大勁才能聽懂,陳平安對于這位老僧,印象很好,而且看破未說破,老主持是一位修行中人,只是尚未躋中五境。
陳平安離開巷子,去往心相寺,打算在那邊靜坐,練習劍爐立樁。
不過是兩里路程,陳平安就走過了一座武館和鏢局,尤其是那懸掛“氣壯山河”匾額的武館高墻里邊,每回路過都是一群漢子在那哼哼哈哈的,應該是在練習拳架。鏢局門外的大街,經常都是鏢車擁簇的場景,年輕男皆趾高氣昂,意氣風發,老人們則要沉默許多,偶然見著了陳平安,都會點頭致意,陳平安起先還會拱手還禮,后來見面了,就主行禮,不曾想一來二去,老人便紛紛沒了興致,干脆看也不看陳平安。
等到事后陳平安想通其中關節,啞然失笑。
多半是一開始將自己當做了過江龍,后來查清楚了住,便看輕了自己,自己過于“客氣”的禮數,更是讓鏢局老江湖們認定自己是個繡花枕頭。
陳平安覺得有趣。
京城這邊武館、鏢局眾多,那些闖出名頭的江湖門派,都喜歡在這邊弄個堂口,高門大院,不輸王侯公卿的府邸,不用忌諱什麼禮制僭越。反而是有關練氣士,傳言極,就連國師,都只是一位江湖宗師。
不過最有趣的,是一座不起眼宅子里邊的人,進進出出的男,幾乎人人都是武道中人,江湖上的練家子,但是刻意藏份,穿著樸素,不茍言笑,陳平安有次還看到了一位極有可能是武道六境的高手,邊跟著一位頭戴帷帽的年輕子,看不清面容,但是姿婀娜,應該是一位人。
不知不覺,陳平安開始用另一種眼看待這個世界。
到了心相寺,寺如今香客稀疏,多是上了歲數的附近街坊,所以寺里的僧人和沙彌們個個愁眉苦臉。
陳平安之所以最近串門有些勤快,最主要的原因,是覺到了老主持的大限將至。
今日老僧像是知道陳平安要來,早早等在了一座偏殿的廊道中。
放了兩張草圓座,兩人相對而坐。
看到陳平安言又止,老僧開門見山笑道:“白河寺歷代住持里,是出過真正金的,不如外界傳聞那般,都是騙子,不用一子打死白河寺千年歷史。”
看到了好。
但前提是老和尚先看到了惡。
老和尚又笑道:“只是貧僧死后,本來想著燒出幾顆舍利子,好為這座寺廟添些香火,如今看來是難了,不得還要刻意瞞一段時間。”
陳平安疑道:“這也算佛家的因果嗎?”
老僧點頭道:“自然算,放在一座南苑國京城,白河寺和心相寺向來沒有集,看似因果模糊,實則不然,放在佛法之中,天大地大,皆是縷縷的牽連了。”
這是老僧第一次在陳平安面前說“佛法”。
老僧猶豫了一下,笑道:“其實兩座寺廟之間,也有因果,只是太過玄妙細微,太……小了,貧僧本沒把握說出來,還需要施主自己會。”
兩人閑聊,無需一板一眼,老僧以前經常會被小沙彌打岔,聊著寺廟里邊蒜皮的小事,就把陳平安晾在一邊,陳平安也經常會帶上幾支竹簡或是一本書,讀書刻字,也不覺得怠慢無禮。
今天陳平安沒有帶書,只是帶了一支纖細竹簡,和一把小刻刀。
陳平安從不厭舊,刻刀還是當初購買玉牌,店家贈送的。
老僧今天談興頗濃,關于佛法,蜻蜓點水,就不再多提,更多還是像以往那樣隨便聊,琴棋書畫,帝王將相,販夫走卒,諸子百家,都隨便說一些,拉家常一般。
悠悠。
老僧笑問:“一個大大惡、臭萬年的文人、員,能不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膾炙人口的詩?”
陳平安想了想,點頭道,“能的。”
“一個歷史上名垂青史的名士、名將,會不會有他們不為人知的私和缺陷?”
“有的。”
老僧笑道:“對嘍,萬事莫走極端。與人講道理,最怕‘我要道理全占盡’。最怕一旦與人惡,便全然不見其善。廟堂之上,黨爭,甚至是被后世視為君子之爭的黨爭,為何還是禍極長,就在于君子賢人,在這些事上,同樣做得不對。”
老僧繼續道:“但是朝堂上的黨爭,你要是弱了,講這套大道理,多半會死的很慘,委實怪不得那些做了的讀書人。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說,貧僧這一通話,繞了一圈,全是廢話?為何要說呢?”
陳平安笑著搖頭道:“有一位老先生,跟我說過類似的道理,他教我要萬事多想,哪怕想了一大圈,繞回了原點,雖然費心費力,可長遠來看,還是有益的。”
老僧欣點頭,“這位先生,是有大學問的。”
陳平安手指挲著那支翠綠滴的小竹簡,輕聲道:“有次老先生喝醉酒了,醉眼蒙朧的,看似是在問我,可其實大概是在問所有人吧,他是這麼說的,讀過多書,就敢說這個世道‘就是這樣的’,見過多人,就敢說男人人‘都是這般德行’?你親眼見過多太平和苦難,就敢斷言他人的善惡?”
老僧嘆道:“這位先生,定然活得不輕松。”
陳平安突然想起一事,始終想不明白,好奇問道:“佛家真會提倡‘放下屠刀立地佛’一事嗎?”
老僧微笑道:“回答之前,貧僧先有一問,是不是覺得此言既嚇人,又別開生面,但是咀嚼一番,總覺得是走了捷徑,不是正法?”
陳平安撓撓頭,“我連一般的佛法都沒讀過,哪里清楚是不是正法。”
老僧哈哈大笑,“放下屠刀立地佛,世人只看捷徑,匪夷所思,殊不知真正的玄妙,在于悟得‘屠刀在我手’,是謂‘知道了惡’,世間百態,很多人為惡而不知惡,很多人知惡而為惡,說到底,手中皆有一把鮮淋漓的屠刀,輕重有別而已。若是能夠真正放下,從此回頭,豈不是一樁善事?”
老僧又說得遠了些,“禪宗棒喝,外人仍然覺得詫異,實則棒喝開悟之前的那些苦功夫,常人看不見罷了,看見了也不愿做罷了。佛難不難?當然難,知佛法是一難,守法、護法和傳法,便更難了。但是……”
老僧突然停下言語,嘆了口氣,“沒有‘但是’,既然貧僧一個向佛之人,自己都做不到,為何要與你說那麼遠的道理呢?”
陳平安笑道:“但說無妨,道理再遠,先不說我去與不去,我能夠知道它就在那兒,也是好事。”
老僧擺擺手,“容貧僧歇一會兒,喝杯茶潤潤嗓子,都快冒煙了。”
老僧喊了一聲,不遠一座舍,有個看似低頭念經實則打盹的小沙彌,猛然睜開眼睛,聽到老僧的言語后,趕去端了兩碗茶水給住持和客人。
不遠有一棵參天大樹,樹蔭濃,停著一只小黃鶯,點點啄啄。
陳平安喝茶快,老僧喝茶慢。
陳平安笑著將茶碗遞還給小沙彌,老僧還未喝掉半碗,陳平安就低頭拿起那支竹簡,左右兩端,都有一不易察覺的印痕。
陳平安看左看右看兩端。
竹簡就像一把小尺子。
老僧喝完了茶水,轉頭去,炎炎夏日,驕燒烤人間,世人難得清涼,斷斷續續說著慨。
“末法時代,天下之人,如旱歲之草,皆枯槁無潤澤。”
“道理,還是要講一講的。”
“佛法,是僧人的道理。禮儀,是儒生的道理。道法,是道士的道理。其實都不壞,何必拘泥于門戶,對的,便拿來,吃進自家肚子嘛。”
陳平安的視線從竹簡上移開,抬頭一笑,點頭道:“對的。”
老僧向廊道欄桿外的寺廟庭院,“這個世界,一直虧欠著好人。對對錯錯,怎麼會沒有呢?只是我們不愿去深究罷了。上可以不談,甚至故意顛倒黑白,可心里要有數啊。只可惜世事多無奈,聰明人越來越多,心眼心竅多如蓮蓬者,往往喜歡譏諷醇厚,否認純粹的善意,厭惡他人的赤誠。”
“陳平安,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世界就會如何看你。”
然后老僧多此一舉,好似重復說道:“你看著它,它也在看著你。”
陳平安想了想,覺得有理,卻未深思。
今天老僧說得言語有些多,陳平安又是愿意認真思量的人,所以一時半會,還沒有跟著老僧走到那麼遠的地方。
老僧突然燦爛地笑道:“陳施主,今天老僧這番道理,說得可還好?”
陳平安心中有些傷,笑道:“很好了。”
老僧笑問道:“之前有次聽你講了那‘先后’、‘大小’‘善惡’之說,老僧還想再聽一聽。”
陳平安第一次說得生疏晦,可是道理和真心話,總是越說越明了的,如一面鏡子時時拭,抹去塵埃,便會越越亮。
對錯有先后,先捋清楚順序,莫要跳過,只談自己想要說的那個道理。
對錯還分大小,用一把、兩把甚至多把尺子來衡量大小,這些尺子可以是所有世間正法、善法,法家律法,儒家禮儀,家的算,都可以借來一用。底線的律法,高高的道德,各地的鄉俗,準的算,都會涉及,不可以一概而論,鉆研起來,極為繁瑣復雜,勞心勞力。
之后才是最終定下善惡。
無形之中,人是善是惡的三四之爭,于是不再為讀書人不可逾越的一道險隘,因為這是末尾來談的事,而不是讀書之起始,就需要做出決斷的第一件事。
最后是一個“行”字。
教化蒼生,菩薩心腸傳法天下,獨善其修一個清凈,都可以各憑喜好,隨便了。
老僧神安詳,聽過了陳平安的講述,雙手合十,低頭道:“阿彌陀佛。”
陳平安向那只停在飛檐上的小黃鶯,它正在打量著打掃寺廟的小沙彌。
陳平安收回視線,老僧微笑道:“寺廟不在,僧人在,僧人不在,經書在,經書不在,佛祖在,佛祖不在,佛法還在。便是心相寺沒了一位僧人,剩不下一本經書,只要有人心中還有佛法,心相寺就還在。”
老僧轉頭再次向幽靜的院子,只有小沙彌掃地的沙沙聲響。
老僧視線模糊,喃喃道:“貧僧好像看到人間開了朵蓮花。”
陳平安寂靜無言。
老僧低下頭,微,“去也。”
遠小沙彌往廊道這邊來,懷抱著掃帚,跟老僧抱怨著“師父,日頭這麼大,我能不能晚些再打掃啊,要熱死了。”
陳平安轉過頭,指了指好似酣睡打盹的老僧,然后出手指在邊噓了一聲。
小沙彌趕噤聲,然后著樂,哈哈,我懶,原來師父也睡覺。
他躡手躡腳跑去大殿屋檐下乘涼,那只小黃鶯壯起膽子,飛到小沙彌肩頭,小沙彌愣了一下,故意轉頭,朝它做了個鬼臉,嚇得小黃鶯趕撲騰飛走,呆呆一人的小沙彌了頭,有些愧疚。
廊道里的草圓座上,已死老僧,保持著那個松松垮垮的坐姿。
卻像是為這方小天地,提起了一口神氣。
陳平安沒來由想起陸臺的一句話。
人死大睡也。
劍徒之路魏國光小說介紹誰說沒有丹藥就不能精進誰說不會煉器就沒有神兵誰說挫於製符就沒有戰鬥力所謂一劍破萬法,在於信心。。。當危險來臨,你唯一的依靠隻有劍,而不是其他。劍徒之路魏國光小說別名劍徒之路。 劍徒之路魏國光,惰墮,劍徒之路魏國光最新章節,劍徒之路魏國光全文閱讀,劍徒之路魏國光章節列表,劍徒之路魏國光txt,劍徒之路魏國光全文免費閱讀,劍徒之路魏國光線上閱讀,劍徒之路魏國光目錄,劍徒之路魏國光無彈窗,JIANTUZHILUWEIGUOGUANG,JIAN徒之路魏國光,
天地皆靈,萬物皆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乃吞天神鼎,可凝精作物,并八荒之心。得此鼎,吞四海,容八荒……一代邪神,踏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