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兩百四十二章月下打瀑,一掛彩虹

《劍來》 第兩百四十二章月下打瀑,一掛彩虹

夾了一筷子咸淡適宜的時蔬,不理睬這位同道中人的打趣。

,魚水之歡,相較于大道爭鋒、獨自登頂,算個鳥!

王毅然明顯兒的失魂落魄,以及數次向宋山的眼神,其中蘊含的綿綿意和濃重失落。

這份注定沒有善果的兒長,王毅然心知肚明,但是漢子沒覺得需要從中作梗,棒打鴛鴦。一來劍水山莊的那塊金字招牌,不是低人一頭的橫刀山莊可以說三道四的,再者兒王珊瑚想要為合格的未來莊主,一點傷,或是像今天那樣被人一拳打昏,當眾出丑,都不是壞事,總好過將來再鑄下大錯,吃更大的苦頭。

王毅然決定對此視而不見,江湖上,如他們這些世人眼中的大宗師,誰年輕時候沒有幾個紅知己?最后相濡以沫能有幾人,相忘于江湖又有幾人?等到真正站在了江湖頂點,就會發現全是過眼云煙罷了。

就說那城府深沉的世族子弟韓元善,聽說最擅長金屋藏,關鍵是還能讓子死心塌地跟隨他,手握實權的疆臣之,江湖宗師的弟子,冷艷嗜殺得年輕魔頭,譽江湖的仙子,全部被他收囊中。

若是兒王珊瑚癡于此人,王毅然才會強手,絕對不允許兒與韓元善有什麼牽連,否則到時候恐怕連橫刀山莊,都要為雙手奉上的嫁妝了吧?顯而易見,韓元善所謀甚大,布局深遠,而且后必有真正的高人出謀劃策,跟這種人做生意沒問題,不會賺,可千萬別跟他當什麼心朋友,無異于找死。

至于兒暗山,王毅然反而覺得無所謂,因為宋山才是地地道道的江湖中人,如果有一天,宋山若是真愿意娶他兒作為平妻,王毅然不介意橫刀山莊并劍水山莊,但是必須新山莊必須帶一個刀字,以及將來子當中,必須有一個姓王,那麼未來百年的梳水國江湖,就只有兩個姓了,宋和王!

Advertisement

有人高聲用酒杯敬酒,王毅然笑著舉杯還禮,王珊瑚雖然心不在焉,但是這點禮儀還是不缺,跟隨父親一起回敬了一杯酒。

放下酒杯后,王毅然目視前方,輕聲道:“還想著那個背劍年的事?覺得是不殺對方不足以泄憤的奇恥大辱?爹勸你一句,年絕不是常人,就連宋山都已經將其視為潛在對手了,只是宋老劍圣好像與年頗有淵源,韓元善有一點猜得不錯,年極有可能是彩國劍神的得意弟子,此次出門游歷,是恩師暴斃,仇家勢大,年為了躲避風頭,宋劍圣與彩國劍神關系莫逆,所以才會如此照拂,不惜親自出手教訓了馬錄。”

年輕子握刀柄,眼簾低垂,“爹,難道就這麼算了嗎?那個藏頭藏尾的可恨家伙,在水榭一拳打死我,我認了。哪怕一拳重傷于我,我也服輸!可他偏偏如此辱我!當著那麼多外人的面,我以后還有什麼臉面走江湖?難道要我一輩子躲在橫刀山莊嗎?”

王毅然將手中酒杯重重拍在桌上,冷笑道:“面子這東西,是靠一場場名江湖的大戰勝仗,掙出來的,江湖,是一個記最好也是最差的地方,數十年后,等你王珊瑚為比爹還強大的刀法宗師,躋傳說中彩國劍神、宋劍圣的六境大宗師境界,你看看誰會提及水榭這點破事?只會記得你王珊瑚打敗了哪位劍道宗師,宰掉了多個黑道魔頭,一刀出鞘,刀罡如瀑,觀戰之人,誰不拍手好?誰敢?!”

子肩膀微微抖,低著頭黯然道:“可我連一個年紀比我小的劍士,都打不過,還不是他的一拳之敵,將來如何跟爹你并肩?還談不什麼傳說中的大宗師境界?”

對于梳水國這一帶的寶瓶洲中部而言,武道六境,就是純粹武夫的極致,再往上,數百年來,早已無人知曉那個境界的風,可算是世間無敵的“大武神”了。相傳彩國劍神在退山林前的巔峰之時,曾經到過那道門檻,但是最后不知為何境界大跌,心灰意冷,徹底退出江湖。

而老劍圣宋雨燒直言不諱,他此生無武神境界。

如果陳平安知道這些,可能又要瞠目結舌了。畢竟同樣是驪珠天走出來的四境武人朱河,都知道九境才是武道止境,當然,朱河一樣不曾窺得武道全貌,事實上,不久之后,宋長鏡和李二先后功躋十境,而第十一境,才是真正的武道頂點,才是真正名副其實的武神,而傳授陳平安“最強三境”的崔姓老人,恰好又與十一境失之臂。

水有深淺,山有高低。

陳平安的家鄉驪珠天,如今的大驪龍泉郡,就屬于整座寶瓶洲水最深、山最高、局勢最渾的古怪地方。

在那個地方,強悍青這類橫行黃庭國一方的六境“大妖”,簡直就是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因為怕被人莫名其妙就一拳打死了,如今最大的夢想,是好好修行,爭取為兩拳給人打死的英雄好漢。

難怪青會一頭霧水,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一件事,“我家老爺是怎麼活到今天的?”

陳平安其實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就像是一點點熬過來的。

事實上,一開始是有人不希他死,到后來,到了飛鳥盡鳥弓藏的收時刻,希他去死的某些大人,接連上了一位教書先生,他告訴了陳平安不要對這個世界失去希,和一位戴斗笠的佩刀漢子,他則告訴陳平安該如何與這個世界打道,與此同時,陳平安也迅速長起來,最終早早離了棋局。

但是在這個過程期間的人生困苦,種種涉及本心的艱難抉擇,諸多暗流涌和險象環生,泥瓶巷年為此遭心磨礪,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個擁有一法寶和珍貴養劍葫的泥瓶巷泥胚子,如今獨自走在江湖,還是只愿意買最廉價的酒水。

當然,他當下開始練拳,以一種不同于六步走樁和劍爐立樁的新鮮方式。

瀑布水榭那邊,這次陳平安沒有背負劍匣,選擇留在院子,因為那邊有他信得過的大髯漢子和年輕道士。

但是那只酒壺還是別在了腰間。

行走外鄉山水間,別惹事,別怕事,然后一切小心為上,保命第一,這就是陳平安的江湖。

陳平安再次踩在臨水的欄桿上,剛要借力躍向那條聲勢驚人的瀑布,想了想,還是向前走出一步,踩在石頭臺基上,免得由于全力出拳,不小心一腳踩斷了木欄桿,哪怕宋前輩肯定不要自己賠錢,可終究不是個事兒。

陳平安深呼吸一口氣,鞋底挲著地面,手腕輕輕擰轉幾下。

這第一拳,先試探一下瀑布下墜勢頭的輕重厚薄。

先用七八分力氣試試看。

陳平安一腳踏出,地面上響起怦然巨響,好在瀑布聲響驚人,足以掩蓋這一腳踩地的靜。

陳平安形如一枝床弩箭矢迅猛沖向瀑布。

氣勢如虹,一拳砸去。

拳頭順勢穿瀑布深,但是當整條胳膊都幾乎越過瀑布水簾的時候,腦袋和肩膀都被瀑布轟然砸中,陳平安整個人被迫隨之傾斜,瞬間被一沖而墜,摔水潭深,被絮水流牽扯得翻了不知幾個跟頭,最后在臨近水榭的相對平穩水面冒出一顆腦袋,陳平安一拍深潭水面,躍向水榭,站在欄桿外邊的臺基上,只覺得腦袋暈沉,尤其是出拳胳膊和兩側肩頭火辣辣生疼,關鍵是水潭深竟然石嶙峋,陳平安腦袋給撞得不輕。

好在落魄山竹樓淬煉魄,陳平安吃苦頭吃得是家常便飯,這點遠遠沒有傷及本與神魂深的外傷,哪怕不算是撓撓,陳平安還是覺得云淡風輕。

第二拳,陳平安用上了九分勁道,而且是以崔姓老人教他的鐵騎鑿陣式開路,試圖連拳帶人一起破開水幕,一拳擊中瀑布后邊的石壁。

只可惜拳頭略微及到了石壁表面,整個人就又被山岳頂一般的傾瀉水流,狠狠砸水底。

再次從水面頭,返回水榭外沿站定形,陳平安這次沒有轉換那一口迅猛流轉的氣息,憋著這口如火龍巡狩四方的真氣,一鼓作氣,再次向瀑布遞出十分氣力氣勢的一拳。

這次,陳平安的拳頭,功砸在瀑布水簾盡頭的冰涼石壁上,但是輕微無力,別說是打出一個坑洼,恐怕連丁點兒痕跡都沒能留下。

下。

丹田氣海激難平的陳平安,只得吐出一口濁氣,以楊老頭吐納緩緩呼吸,十八停劍氣流轉,能生巧,早已為陳平安的本能,不用刻意駕馭,就能自行流淌,迅猛經過十數座連命名都與當今氣府名稱不同的竅。先前卡在六七停之間,如今又卡在十二、十三之間,就像被鴻阻攔,寸步難前。

陳平安屏氣凝神,朝著瀑布第四次出拳。

如此反復,十數拳之后,陳平安只能背靠欄桿才能站穩,干脆就盤坐下,在平穩氣海間隙,還摘下酒葫蘆,開始慢悠悠喝酒。

陳平安仰頭向頭頂的明月,書上說,月是故鄉明,也說過月涌大江流,又說海上明月共生。

家鄉的月缺月圓,當初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碌的年,早已不知道看過了多遍,跟劉羨看過,跟小鼻涕蟲顧璨也看過,看久了,除了中秋那一天,其余陳平安就都沒了什麼覺。兩次出門遠游,又看過了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壯景象,確實好看,如今為了送劍去往倒懸山,必須要趕往最南方的老龍城,不知道海上生明月的景象,又會是何等的好。

陳平安收起思緒,站起,別好養劍葫,開始下一出拳,他給自己訂下的規矩,是務必一鼓作氣遞出三拳鐵騎鑿陣式。竹樓里的腳老人曾經笑言,沙場廝殺,金戈鐵馬,天底下頭等騎,從不會是一兩次鑿陣就趴下的蛋。

一次次被巨大瀑布頭當砸下,陳平安的魄,對于疼痛的知,越來越清晰,這次收工,陳平安直接躺在臺基上,大口氣。

如果當初在落魄山,崔姓老者只是從頭到尾,單獨出拳,錘煉陳平安的魄神魂,讓他被挨打,而沒有之后要求陳平安自己“剝皮筋”,沒有這些慘絕人寰的舉,也許陳平安今天練拳就只能到此為止,再無出拳的執著念頭。

有一次,腳老人俯瞰著倒在泊中的陳平安,冷笑道:“這點苦頭都吃不住,還想躋九境十境?”

陳平安當時只想罵老頭子幾句,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個字都說不出口。

比起落魄山遭的苦頭,現在就是福了!

可不能在江湖越走越遠,反而越不習慣吃苦啊。

心中默念的陳平安緩緩起,再度咬牙出拳。

一刻鐘之后,月下瀑布,依舊砸得水潭轟隆轟隆作響,似乎在譏諷年的不自量力,蚍蜉撼樹。

陳平安仰面浮在水面上,睜大眼睛,向天空。

再一次上岸出拳,陳平安怒喝一聲,“給我開!”

瀑布水幕確實被剛猛拳罡打出了一個大窟窿,可轉瞬即逝,陳平安拳頭重重砸在了石壁上,整個幾乎全部穿過了瀑布,但是很快就又被毫無懸念地撞水底,在深潭跟隨水流四后,爬上了水榭臺基。

就這麼斷斷續續,停停歇歇,到了后半夜,落湯一般的陳平安坐在欄桿上,只是巍巍地提起酒壺,仰頭喝了一口花雕陳釀,就覺得嚨發燒,肝腸滾燙,只得收起養劍葫,不敢再喝哪怕一小口。

的劍水山莊燈籠高掛,宴席遠遠沒有結束,有山莊弟子兼任劍侍的年輕子,為賓客舞劍助興,喝彩聲不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